官员、银行家、高管……总觉得这些「精英」肯定信不过
2015-12-19 09:25:12 | 来源:玩转帮会 | 投稿:佚名 | 编辑:小柯

原标题:官员、银行家、高管……总觉得这些「精英」肯定信不过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观察到两种对于政府不信任的言论,一种是“换我来我比他们管得好”,一种是“你看人家美国”。类似的想法都产生于较低阶层在向上比较时,基于自己的知识、能力、经历、预期、对他人的认知、对社会规则的认知 而形成的判断。所以在这里就先讨论一下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之间的比较机制。

1. 近似原则

人们经常将自己和他人做比较,这种互相比较是我们作为社会生物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人们通过相互比较认知自己在社群中的位置,认知自己的能力强弱、地位高低,进而规范自己的行为,编织自己对未来的预期。因此,比较与自己最相近的人,往往对自己是最有指导意义的。比如 XX 和我身体素质接近,他能爬这山我也能爬;XX 没比我聪明多少,这工作他能做我也能做,等等。这在很多时候是很有效的一种比较策略,你能通过找参照系快速地认知到自己的能力在族群中的位置,以及自己未来的发展空间有多大(参照跟你背景相似但年龄较大的人)。

在这种比较中,如果比较的目标在能力上与自己非常相近(当然,是你主观上认为他的能力和你非常相近,不排除别人实际上比你高到不知道哪里去),可是在成就上却比自己高很多,这就容易产生嫉妒。比如,“XX 长得没我漂亮身材也没我好,为什么她招人喜欢 / 能红 / 能嫁个大富豪……,我不能?”这里面就可能联想到各种黑幕和不公。

政府官员和执政精英当然也会被老百姓拿来比较,比如“他能力不强又是个老色鬼,也是从小村子里出来的,也不是清华北大毕业,凭什么他当市长?”认为自己在能力上没有差距,但因为一些不公平的机制,你比我高,这就产生了对地位合法性的质疑。

执政精英为了消除这种质疑,一般来说会突出宣传一些差异化的东西。民主政体的执政精英主要宣传一些内在的优秀品质,比如勤政、艰苦朴素、公正正直、心地善良等等。而专治体质的执政精英则宣传血缘和宗教合法性,突出一个天选之人、天降伟人的感觉。

2. 专家原则

虽然我们经常拿跟我们近似的人来做参照,然而在有些时候,我们并不认同和我们相近的人的观点,因为这个人如果跟我们一样,就可能在很多问题上和我们一样蠢、犯一样的错误,因此我更希望听取一个跟我们完全不一样的人的意见。这中信息筛选策略可以使我们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观点,变得更开明;但有时候会造成“国外的月亮更圆”的误区。

一个政治不太正确的例子(但认知上非常正确)就是目前部分香港民众对大陆政府的不信任。香港之前是英国来管,换了大陆人来管后,同宗同族,“你的社会状况还不如我们好、又不民主、政治上又不先进(主观上认为,实际上不好说),凭什么来管我们呢?我们要英国人回来管我们。”其他前殖民地国家也常常有类似的思潮,而我国国内的带路党大概也都是这个思路,说极端点就是“我们自己人都特别坏特别傻逼,老外跟我们不一样,他们又聪明又有节操”。

那么执政精英为了消除这种认知,往往就要宣传:1. 国情有别;2. 其实人性都差不多,外国人没有比我国人更优质;3. 外国人也管不好国家,外国人民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注意,不是说我国人民最优秀,这样就是民粹了)有意思的是,不仅我们中国人这么干,美国人也这么干,因为美国也有一部分人不满政府、觉得美国政客都是坏逼、觉得中国那套东西更先进。所以一旦谈到社会认知,很多时候全世界人民都是相似的。

3. 就近原则

和第一点近似原则不同,这里说的是,人脑在比较事物时,会优先比较最常见的东西,那么在人与人比较的时候,就会比较最常见、最常听说的人,而在比较人群时,则会比较最常见的人群。我们经常比较的对象就是我们的伴侣、室友、工作中的同事、新闻和媒体上的人物。

现代传媒使得那些成功人士更容易进入我们的视野,更容易被关注到,也更容易成为比较的对象,这使得我们平时受到的生活压力更大,因为与他们相比,我们的确不够成功。与 200 年前相比,人类的比较只局限于生活周边的这三五百号人,这里面可能有 1-2 个特别成功的,但不会有太多;而现代传媒将我们视野中的成功人群的数量和质量都大大提升,这使得我们形成了这样一个认知:“成功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有一群人他们就是很成功,这群人猎取了社会照片,使得渺小的我怎样都不成功。”

这也产生嫉妒和敌意。比如大家经常能看到的在马云微博下逼捐、在范玮琪微博下喷她晒娃等。越是常见的社会符号,就越会在公共传媒中失去他们做为普通人的“人权”,而成为一部分失意者敌意的目标。美国费城的亚裔在 1988 年只占 4% 的人口,却占到暴力犯罪对象中的 20%,因为亚裔富有,又和他们生活在同一个社区,哀叹生活不容易时很容易就想到天天接触的这群人,所以这种嫉妒心就会更强,亚裔被暴力犯罪的可能性越大。

在政府存在感强的国家,由于政府管得宽(或者其实不怎么管,但就是经常出现在各种事务中),被民众埋怨的可能性就高。你政府管这么多事儿,为啥我生活还是不好呢?所以政府是傻逼。大概就是这个逻辑。比如近期经常出现的 P2P 理财欺诈案件中,常常能看到一些民众向政府讨说法,因为他们觉得这事儿政府得管,你这么大能耐你凭什么不管?所以为什么说要低调,为什么说要“闷声发大财”,懂了吗?你若是偏要管得宽,就要不断宣传“人民生活水平在改革开放以来切实提高”,并且行之有效地维稳(管得宽,但没有强力维稳,实际上是削弱了自己的控制力,因此大政府和自由人权实际上是矛盾的)

最后,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消除嫉妒和不信任的方式(1. 能力差异化;2. 国情差异化;3. 世界大同、外国人也傻逼;4. 闷声发大财)之外,有一些其他方式也可以缓解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和对执政精英的嫉妒:

5. 提供上升阶梯,比如科举制度和美国梦。告诉大家未来你就是我,与其嫉妒不如努力,你为什么要嫉妒未来的你呢?

6. 提升较低社会阶层的幸福指数,主观上和客观上都重要。主观上就是宣传,宣传你们是社会必不可少的一支力量,要对自己的工作自豪 blablablah…;客观上就是切实提高福利待遇、提高社会地位,打击职业歧视行为、种族歧视行为等等。

7. 加大社会融合,主要是在认知上认识到高低有别的两个群体实际上是相近的。比如官员实际上也是人民公仆,也是人民的儿子;医生们很辛苦很可怜,你们不要医闹,等等。但这种社会融合的有效性在同种族下可能更有效;多民族融合消除敌意在执行上难度巨大,很容易因为“就近比较”而使得两个特别不一样的群体之间增加敌意,比如目前一些媒体探讨的欧洲穆斯林移民问题。另外,不能为了消除阶级差异而消除阶级差异,共产主义大锅饭对经济发展的毁灭性打击是我们都懂的。

大概就这些。

更多讨论,查看

知乎圆桌 ·偏见、歧视与不公

客官,这篇文章有意思吗?

好玩!预告 App 接着看 (????) ?

再逛逛吧 ˊ_>ˋ

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如何做到买了就涨(附图)

图形特征(1)当股价从头部滑落一段时间后,会有一个见底回升的过程。(2)这个头部区间的成交量称为顶量,

不再忍受冬瓜+香精的馅料组合,自己做满是凤梨的凤梨酥

老早前提过一次,我一直在社区上英语课,班里的同学来自世界各地,所以时常有好玩的事情发生。而我在这期间

白起相关整理

以下所有内容均来自@始安公士或,非博主原创。特此声明。
《战国策·中山·昭王既息民缮兵》:【韩、魏相率

十招看透主力洗盘伎俩

1、技术表现:量堆  当个股在底部出现“量堆”时,一般来说是有实力资金介入,尽管短期内股价波澜不惊,但

沂蒙煎饼之传说(一)——煎饼卷大葱的爱情故事

沂蒙煎饼,作为山东名吃,还有一个坚贞的爱情故事。在沂蒙山下,聪明、漂亮姑娘的黄妹子和梁马小伙子,情投

世态炎凉,无需迎合,人情冷暖 ,勿去在意

世态炎凉,无需迎合,人情冷暖,勿去在意。生命的完整,在于宽恕、容忍、等待与爱。聚散离合本是人生难免,

正常调整,下周继续群妖乱舞!——1218盘尾总结

今天用舞神来镇场子,之前小强和八神都收到了奇效,希望舞神下周给力!
大涨几天之后,今天出现了一次调整

公安副局长妄议“一国两制”

  [条例原文]第四十六条:通过信息网络、广播、电视、报刊、书籍、讲座、论坛、报告会、座谈会等方式,有

你如何看待这个世界

你如何看待这个世界


在荒野中,李尔王问眼盲的格洛斯特:“你如何看待这个世界?”
格洛斯特回答:“

王小川:三个差别导致中美差距

最近几年,中国互联网创业势头一片大好,很多人觉得,中国在互联网上应该能超过美国。但最近搜狗王小川刚从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