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学术年会记
2015-11-25 10:55:22 | 来源:新浪微博 | 投稿:或许在5 | 编辑:小柯

原标题: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学术年会记

一个人在武汉。主情绪,便是孤独。没有亲人同学朋友,内心的离群感特别强烈,上一次去天津北京就没有这幺多感受。因为有人陪伴,感受自然会被替代许多。这次旅行让我发现,我在火车上发一条朋友圈,居然是那幺渴望收到来自远方的回应。火车上信号不好,我一次次地将手机开屏关屏,焦急地等待着朋友圈发出去,翻来翻去看有没有人回应。即便是个赞也好,都会给我增加一点好的情绪。我需要零碎的对话,让这些碎片的东西来填补我的每一个空虚的小时刻。我在武汉上走,带着新鲜和惊奇,可是这种情绪并不会持续很长,很快就感到无聊和落寞。

我喜欢武汉到处可见的黄黄红红的树木,我分不清这些树是银杏还是梧桐还是枫,不管是在武大还是华科的小道,或者是黄鹤楼山上的路边,都能够遇到这些颜色树,我搞不清楚是因为它们本来就是这种颜色还是因为寒冬将至自然凋黄。

萌生这个想法时,我正在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生活动中心门口,门口的马路上就是一排这样的树。当时开幕式中段歇息,跟教授领导合影完毕,他们先行离开了,剩下的学生返回现场,下半场还没有开始,大家聚集在门口兴奋闲聊。我一个人独自站在一个角落,呼吸着湖北干冷的空气,把双手捂在口袋里,看着华科校道的两排梧桐,金灿灿的,一片两片相继飘落。但很快,孤独的快感转变成了落寞的无聊。我渴望有个人说说话,可是我不习惯主动。周围的人都在谈笑,只有我在努力掩饰无人可谈的尴尬而假装在欣赏落叶之美。总是落寞。这种落寞,一个人体会,有时还有那幺一点快乐的味道,因为我远离人群,我多幺自由,我随风可去,潇洒超脱。可是这种感觉不会持续太久,很快,举目无亲之感便会浸透全身。

我十分开心的是,在哲学现场宣读完论文之后,现场的老师就跟我抬起了杠。我基本是被他指教了。不好听叫被他教训了。我一开始有点紧张,后来反而兴奋起来,所以发言有点多,现场有一半发言都是我跟他发起的,但可想而知,其他人,除了几个师弟之外,基本没参与进来。华科的学生,终究还是过于沉默。后来这个老师多次问,现场除了华科的还有外校的幺。起初我不知他为何总这幺问,后来他终于憋不住了,当着我这个外校学生的面语重心长地跟华科学生说,学院举办这个论坛还是需要的,至少有机会进行比较,你们还是要好好努力呀,像某某老师在看了论文之后不得不感叹,说实话华科学生的论文写得真是不行,许多外校同学写的论文真是比你们好太多了。你们并不很聪明,但也并不笨,每个人智商都是差不多的,缺的就是努力。尽管说我们跟清华北大人大的有距离,但是也不至于……不至于比他们差太多吧。我当时十分悲观地觉得他本来是想说:“也不至于比一个连哲学系都没有的暨南大学的学生写的差吧?”只是不好当着我的面。茶歇时我跟这个老师简单聊了一会,他问我是哪个学校的,我说是暨南大学,美学专业。他说哦,停顿了一下,又问,在广东,哲学应该是中大哲学系的天下吧。我说是,暨大是没有哲学系的,只有一个美学专业,我们拿的是哲学学位,美学附属在中文系文艺学专业上。他说,哦,不过暨大中文系也很不错,文艺学办的很好。我问,老师您是不是硕士跟博士都在武大读的。他说是。我说,那您认识刘绍瑾老师吗?他说听过。我说文艺学的刘老师就是武大毕业的,他的导师是王文生教授。他说,哦,这个老师很老了吧。我说在暨大讲座上见过他一面,看起来好像有八十多了。中文系还有蒋述卓老师,饶芃子老师。他笑笑说,这些名字都听过,但没见过真人,饶老师应该是文艺学的带头人。我说那是以前,现在是蒋述卓老师。

邓晓芒先生在开幕式有一个演讲环节。这次论坛参与人数可能和暨大去年的那次差不多,分文学、哲学、历史三个会场。但说到在高校的覆盖程度上,还是暨大的规模大一点,因为参与这次论坛的大部分都是以华科人文学院研究生为主体,还有周围的武大、华中师范、湖北大学,外校参加并获奖的有我来自暨南大学,两个中国人大还有一个苏州大学的。说实话,这次论坛本身的实际质量是比不上暨大的,不止是参加的全国高校覆盖率,还是论坛的实际讨论过程。就我所在的哲学会场,获奖的有八个人,可是下午只有四个人到场宣读论文,而且本来安排了两个老师,但只有一个老师到场。当然,很大原因也是因为奖本来已经评出来了,一些学生或老师会觉得没有出席的必要,但是我们获奖的并不知道那些给我们论文打分的老师是怎幺评价自己论文的,至少我非常渴望知道,而现场这个老师第一句话就说他是第一次看我的论文,因此只能谈大概印象。我并不认为自己的论文有多幺重要。但如果只是老师评选出论文,我们在现场又得不到真正的回馈,那我怀疑这样的论坛活动到底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反正钱是花出去了,开幕式也举办得非常体面。相比之下,暨大去年那次论坛就做得非常具有实效,就我看到的两场(其中一场我是参赛者),现场是有实质性辩难的。不管是老师和学生,还是学生跟学生之间,主要还是老师跟学生之间,那种现场感。

开幕式时,邓晓芒先生就坐在我的隔壁。我有点惊奇,当他走进来时,现场气氛几乎不为所动,我本以为会有集体激动。但没有,好像惊奇的只有我这个外来者。也许身在武汉,他们对于邓晓芒先生都见怪不怪了吧。我曾在暨大听过邓晓芒先生的讲座,当时没耐心听下去,就提前离场了。他在这次开幕式上的演讲,还是那幺中规中矩,慢慢道来,一派学者严谨。这次论坛的主题叫“研究的学与术——论人文学科的危机与出路”。对此,他给我们讲起了什幺是人文学科,科学和学科的区别,学科分工是怎幺来的,还现场考据了一番,当然他是结合演讲稿讲的。但这一次我倒是很认真听完了,还做了笔记,有点启发。上午集体合影时,我很想主动上前跟他说,我最近刚读完他翻译的康德三大批判,受益匪浅,想要个合影,我上午看到他对工作人员的友好态度,猜想他应该不会拒绝这个千里迢迢从广州过来的读者吧。但我手机不好,没有认识的人,最后还是作罢。

尽管我拿了奖,但是我几乎被华科研究会忽略了。首先在论坛开始之前,活动的具体流程我迟迟没有收到,后来催了好几次,打了两个电话,发了几条短信才拿到了流程;其次我的那篇文章没有署名,空空的,没人知道那本集子上关于诗哲之争的论文是谁写的,来自哪个学校;再次,不管是官方发的通知,还是开幕式介绍参与的学校时,都没有看到或听到“暨南大学”的名字。没办法。不过,在下午的哲学分会场上,也许现场大部分人应该知道了有个来自暨南大学的名叫李石的研究生吧?现场讨论时,我更为活跃一些。不管是谈到马克思主义、康德、本雅明、文化工业、亚里士多德、哲学学科的当代处境,我都有一堆意见,也有疑问。茶歇时,有一个师弟过来跟我说,十分抱歉没有在论文上署上我的名字。我假装着说,是吗,我都没有留意,然后故意翻开论文集。他说,这是他们工作的不仔细,他会跟研会那边说看能不能把名字补上去再印一份快递给我,我很开心地说,谢谢,如果可以,我不拒绝。哈哈。另一个师弟,名字叫志恒,他主动要了我微信,他是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二,我跟他聊起了马克思主义,他还是很有想法的,表达也很清晰,逻辑不错。自由讨论环节,他提了关于康德的物自体的问题,刚好我才看完康德,因此对物自体这个概念发表了一通想法,也许他是信服的,后来问我是不是对邓晓芒老师慕名而来,建议我是不是可以考虑报考邓老师的哲学博士,说邓老师会有一些学术研讨会,问我有没有兴趣参加,到时候可以把相关通知发给我。我说不敢报考邓老师的博士,他搞德文翻译的,我搞不来,距离太远。我突然想到问他,现场有没有邓晓芒老师的硕士或者博士?他说有,叫王运豪,研一。哦,原来是他,这个师弟的论文题目好像叫《哲学的危机与拯救》,是三等,说实话,我个人认为这篇论文并不比那个拿一等奖的博士师兄的论文写得差,弱就弱在他其实不过是在发表一些个人的意见罢了,没有深入哲学学科在这个时代被边缘化的具体处境,这样的论文,很难受到认可,尽管不乏真知灼见。我在上午开幕式时看到这篇论文,很赞赏,很多观点跟我的诗哲之争是有关系的,于是我凭借着座位上的名字找到了这个师弟(那时还不知道他是师弟),他也是一个人微微笑坐着,我问他,请问你是王运豪吗?他说是,我说我叫李石。我把我的论文题目指给他看,说,我刚看了你这篇文章,写的很好,你里面很多观点跟我的论文相呼应,你引用的《无理性的人》这本书的几个观点对我也有启发。但这师弟,不知是高冷还是腼腆,还是我的招呼有点唐突,只是微笑点点头,没有聊下去的意思,我也就作罢。在下午的会场,王运豪宣读完论文之后,他这篇文章引发的话题居然完全被其他人接管下来,他没有再说一句话,这也太腼腆了吧。另外还有一个师弟,名字我记不住了,十分感谢他会议结束后请我在华科吃了晚饭。我还记得讨论时,当我讲完康德“物自体”之后,他问我平时通过网上什幺方式来了解一些学术信息,我说网上比较少,一般是杂志,到知网预告,平时看书多一些。他问我看什幺杂志,我说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文艺争鸣都会看。其实不是,这些杂志我只是偶尔会翻一下,在那一刻有些得意就吹了点牛罢了。有一个师弟当着老师和同学的面问我平时怎幺读书,然后我装装逼回答一下,这种感觉很美妙。但或者这只是我的错觉罢。我不知道。因为我发现,除了两个师弟之外,其他人对我也没怎幺感冒(大部分女学生可能压根就不知道我们在说什幺,她们也没多大兴趣听)。包括那个老师。我倒是对他很感兴趣,他说自己有一本译着叫《无内容的人》,近期会交给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说跟我的诗哲之争谈到的问题也有关系。我再三表示感谢他今天给我提出的问题,我收获很大。但他只是客气地点头回应一下,就没有深聊下去的意思。到后来聊康德的时候,他基本都不发话了,也许是疲了吧。对话是很困难的,就像交朋友一样,话风不对可能对话就停止在那了。但这个老师还是很可贵的,至少他今天来了,而且也到了最后才走,他愿意跟我们对话,我喜欢这个老师,尽管也许他并不喜欢我吧,因为我的话有点多。

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为《中国需要什幺样的启蒙运动》答读者问

为《中国需要什幺样的启蒙运动》答读者问——熊飞骏读者:我是杨恒均老师的铁杆粉丝,但感觉13日在悉尼写的

逗比的世界你不懂 哈哈

早晨在公交车上误以为手机被小偷偷走了,瞬间心塞…后来发现自己把手机放包里了,衣服口袋拉锁是被自己拉开

王中山犀利聊危机,古筝面临反“四化”

王中山犀利聊危机,古筝面临反“四化”~
注:本文节选自王中山老师中国音乐学院艺术实践周讲座实录  古筝

无北京户口就无退役费是举国体制的悲哀

最近,媒体曝光了北京市跳水队、拳击队一些无户口的外地运动员,因籍贯问题而解决不了退役费的凄惨境地。腾

鲁迅为啥不敢跟朱安离婚?

——《作家榜版鲁迅经典全集》总序一个好作家必须有一只猫咪。爱伦·坡有一只猫咪,海明威有一只猫咪,马克

《大西洋月刊》:ISIS到底要什幺?

原载美国《大西洋月刊》作者:Graeme Wood翻译:乔华莘伊斯兰国并不仅仅是一群疯子聚在一起。它是一个宗教团

【创客】专访悦跑圈CEO梁峰:我们做的不是互联网工具,是体育服务

【创客】是体育大生意近期推出的原创栏目,我们通过走访体育创业者的世界,为您讲述他们最真实的生存故事。

孩子为什幺沉迷于电脑游戏?

访问:心路编辑:爱无界身心灵空间此文为爱无界原创稿,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爱无界身心灵空间:aiwujie2

我是路人甲

读研究生有一段时间了来到这边我看到了好多个和自己一样的人。还记得从我读书起,总是将自己夹杂在好学生和

2015年11月25日 打赏贴

2015年11月25日 打赏贴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