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行一年,这些保护未成年人的措施成效如何?
2022-06-02 10:35:26 | 来源:npc | 投稿: | 编辑:迷雪儿

原标题:施行一年,这些保护未成年人的措施成效如何?

新华社北京6月1日电 题:施行一年,这些保护未成年人的措施成效如何?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加强网络保护、防治校园欺凌、强制报告制度……2021年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正式施行,全方位保护“少年的你”。 一年过去,这些措施成效如何?“新华视点”记者进行了调查。 网络保护:游戏、参与直播受限仍有漏洞待补 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增设“网络保护”一章,对预防网络沉迷、网络消费管理等作出规定。 一年来,各相关部门接连发力:去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通知,明确非规定时间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今年5月,中央文明办等4部门发布意见,禁止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严控未成年人从事主播…… 各网络平台予以响应。腾讯禁止12周岁及以下未成年人在游戏内消费、对55周岁以上实名用户的夜间游戏登录进行人脸识别。去年第四季度,国内未成年人游戏时长占比下降至0.9%。快手将没有家长授权的高度疑似未成年人账号纳入青少年模式并限制开播功能,目前已有上万个用户被强制纳入该模式。 尽管采取了不少措施,但记者调查发现,仍有未成年人设法“绕过”防沉迷机制。有福建家长反映,孩子借上网课的机会“顺走”家长手机,利用家长的实名认证玩游戏、购买游戏装备。 对此,北京康达(厦门)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翼腾建议,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防沉迷机制,真正构筑防范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的防火墙。 针对短视频和直播平台上部分未成年用户“悄悄打赏”问题,浙大城市学院教授沈爱国表示,家长要看管好自己的网络账号和关联的金融账户;同时,相关平台也要升级技术措施,及时发现并制止疑似未成年用户的打赏行为。 欺凌防控:制度逐步完善仍存发现难、认定难等问题 暴力殴打、语言谩骂、集体孤立……学生欺凌问题频频挑动公众神经。 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一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措施密集出台。 去年9月1日施行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针对学生欺凌、校园性侵害等社会关注度高的问题,构建专项保护制度;今年5月1日起,每所中小学校要至少配备1名法治副校长,参加学生保护委员会、学生欺凌治理等组织。 地方立法方面,《辽宁省校园欺凌防治条例(草案)》于今年4月进行了一审;北京、上海、河北、甘肃等地的地方法规也对校园欺凌问题作出规定。 一系列组合拳之下,问题改善明显。据最高检统计,2021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校园暴力和欺凌犯罪案件较2018年同期下降74.7%。 但记者调查发现,学生欺凌仍存在“预防难、发现难、认定难、处置难”等问题。有教师反映,在一些“疑似”校园欺凌案件中,界定标准不清晰,给定性处置带来困难。 对此,《辽宁省校园欺凌防治条例(草案)》以专章形式,对校园欺凌的预防、处置等环节逐项明确具体措施。沈阳市第一三四中学校长傅巍川表示,在立法规范的基础上,还应制定配套措施,细化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等各方主体责任,依法依规科学处置,让校园欺凌防控机制运转更有效。 强制报告:一批隐蔽案件被发现加大对不报告的刚性约束 对未成年人的侵害往往发生在“隐秘的角落”,难以及时发现。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一大亮点是吸纳了此前在实践中效果良好的强制报告制度。 入法一年来,该制度作用明显。最高检日前通报了一起典型案例:辽宁省东港市人民检察院在办理一起强奸少女案时发现,2021年10月,东港市某门诊部妇科医师季某某在明知当事人孙某某为未成年人,在无监护人陪同、签字确认的情况下,为其进行人工流产手术,且未向有关部门报告。检察机关向东港市卫生健康局通报相关情况,建议对涉案医疗机构和人员依法追责。该门诊部随后被处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2万元的行政处罚,相关科室被注销;医师季某某被给予暂停六个月执业活动的行政处罚。 据最高检统计,今年一季度,河北、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江西、宁夏等地强制报告案件量同比均增长一倍以上。 “强制报告‘每案必查’机制建立以来,检察机关起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线索源于强制报告的有2854件,一批隐蔽的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得以及时发现。”最高检第九检察厅厅长那艳芳说。 不少地方还立足自身实际推出细化措施。比如,杭州西湖区规定,前台人员若发现成年人携带未成年人特别是不满14周岁儿童入住登记的,或者未成年人单独、多人要求入住登记的,须询问相互关系、入住目的、监护人是否知情,并及时向属地派出所报备。 在其他领域,民政部已将强制报告制度的落实情况作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建设标准之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等,也对相关行业落实强制报告制度作出规定。 杭州西湖区检察机关有关负责人建议,将不履行强制报告义务的处分措施落实落细,增加对主动报告的鼓励措施;明确牵头部门,设立报告电话进行统一受理。 预防犯罪:加强专门学校建设破解“问题孩子”背后的社会问题 一些罪错未成年人,家长管不了、学校无力管,陷入“抓了放、放了抓”的恶性循环。 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确,国家加强专门学校建设,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专门教育。 记者了解到,一些专门学校正在探索一条以教代刑、提前干预的新路径,帮助罪错未成年人更好地回归社会。 “早期我们也曾像一些老式工读学校一样,依赖庞大的军训量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广州市新穗学校教务处主任尹章伟告诉记者,目前,学校大力推进美育课程、心理健康课程等校本课程建设,通过教育理念的内化让学生自觉纠偏。实施这些教学方法之后,有些学生升入重点高中、重点大学。 分级干预矫治未成年人偏常行为,是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一个重要理念。广州市针对具有一般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或免于起诉的涉罪未成年人,和正在服刑的未成年犯三种不同教育矫治对象,正在探索建设不同类型的专门学校精准施策分类矫治。 “问题孩子”的背后是社会问题。最高检有关负责人表示,检察机关在办案中加强对案件成因、规律和趋势等分析,协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从解决涉未成年人案件背后的深层次社会问题入手,更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记者 白阳、徐壮、刘奕湛、颜之宏、王莹、吴帅帅、杨淑馨)

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法治呵护“祖国花朵”健康成长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六一”国际儿童节,祝全国小朋友们节日快乐!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少年儿童工作,把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当作国家的根本大计,不断为少年儿童创

全国人大代表石时态:充分发挥好法治作用

原标题: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石时态:充分发挥好法治作用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应充分运用好法治思维和方式,依法推动统一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 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传承红色基因 江西立法在行动

从“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到“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人宵遁”,从“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到“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江西——中国革命的摇篮、人民共和国的摇篮、人民军队的摇篮、中国

法治呵护“地球之肾”

《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以下简称“湿地保护法”)已于2021年1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自今年6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部专门保护湿地的法律,标志着我国湿地保护走向法治化

全国人大代表刘发英:网络助学写大爱 乡村振兴勇担当

从一位普通支教老师到长阳县龙舟坪镇花坪小学副校长,从网络助学红人“英子姐姐”到全国人大代表,刘发英30年来心系贫困初心不改,情牵教育衷情助学,通过一条网络凝聚海内外2000余名爱心人士,募集助学善款2900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