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预告片 阴阳五行学说是太极拳的基础理论
2015-09-30 18:16:28 | 来源:三九养生堂 | 投稿: | 编辑:小柯

原标题:太极拳预告片 阴阳五行学说是太极拳的基础理论

  太极拳的好处大家都知道,但是练习太极拳的理论大家是否真实过呢?太极拳教程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提供一些太极拳的理论来源,理论的核心是什么?下面跟着太极拳预告片好好学习一下。

  阴阳五行学说是太极拳的基础理论

  1.阴阳五行学说的科学性及其在太极拳中的运用

  阴阳五行学说大约是在西周时期形成的自然理论哲学,春秋时期盛行,战国时期被统一起来。春秋战国时期已被广泛的运用。

  在机理的阐释上用“阳化气,阴成形”来命题,在机体的描述上用阴阳来概括人体的内外、腹背、脏腑;在调整病理机制的研究中提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诊治原则等等。

  不少武术家也用“阴阳”概念来阐述其技击原理或战术思想,如越女论剑等。,明中叶后,随着拳械套路的大量出现,不少武术家更以"阴阳"概念来概述其拳理练功方法及战术思想。

  像:“练拳之道,开合二字尽之,一阴一阳之谓拳,其妙处在互为其根而已”。正是在传统影响之下,陈王廷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将太极拳理论深化了一下。

  陈鑫《太极拳论》云:“阴阳五行之气运乎其中”“拳者,权也;所以权物而知其轻重者也。然其理实根乎太极,而其用遗乎两拳。且人之一身,挥身上下都是太极,浑身上下都是拳,不得以一拳目拳也”(陈鑫《太极拳推原解》)。

  太极拳又名“十三势”十三势系指五行八卦。以金、木、水、火、土之五行来比输太极拳的五种步型,即前进、后退、向左、向右和中定(即不动)以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之八卦来比喻太极拳的八种手法,即棚、捋、挤、按、採、挒、肘、靠。

  分配在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而太极拳的手法所运动之方向均不出此八方。故将这八方与前者五步合称为十三势。阴阳五行学说有其科学性,即肯定阴阳的普遍存在;肯定阴阳的对立斗争;肯定阴阳的依存互根;肯定阴阳的消长转化过程,肯定物质间相生相克的普遍联系。

  古代学者认为,古代人民因为农业发展的需要,观察自然界的变化,所以总结出了阴阳观念,既是食物的两面。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亦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自然界对立统的根本法则),万物之纲纪 (一切事物只能遵循这个法则,不能违背它),变化之父母(一切事物的变化都依据这个法则发生的),生杀之本始(一切生成毁灭都由这个法则起始)神明之府也(这就是自然界奥妙所在)”。《吕氏春秋》亦云:“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混混沌沌,离则复合,合则复离,是谓天常”。所谓“天常”,可做为道理或原则来认识对待的。

  关于五行,最早见于《尚书.洪范》、《左转》和《国语》。在我国社会生产发展到冶炼事业发达的历史阶段,五行学说得以高度的重视和较广泛的应用。《左转》襄公二十七年,宋国大夫子罕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五材”即指五行。《尚书.洪范》中把五行作为五种最基本的物质看待,认为它是构成世界万物不可缺少的元素。还认为五种元素间有互相推动、滋生的关系,这种关系即为“五行相生”;五种元素之间还具有“五行相克”。

  五行相生中同时寓有相克,相克之中也寓有相生,这即是自然界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古人以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作为解释事物之间互相关联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的说理根据,而武术理论家们则应用五行学说来解释太极拳的运动、发展、变化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

  2.太极拳具有科学的运动原则

  太极拳是由阴阳相济,而产生的一系列的相济。以太极拳运动之特点(即阴阳运动及其变化)出发,“阴于阳”这一对立矛盾可以衍生出许多的矛盾。如“意与气”、“形与神”、“虚与实”、“开与合”、“刚与柔”、“动与静”、“攻与防”等。

  正如《灵柩阴阳系日月篇》指出:“且夫阴阳者,有名而无形,故数之可十,离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此之谓也”。太极拳沿袭我国古代“阴阳”概念,来概括人体生理和运动机制中各种矛盾的对立统一,所指的概念极为广泛。

  不仅在太极拳的五种步法和八种手法充满了千变万化的矛盾运动,即便在动作的左右、上下、大小、里外和进退等整个过程亦都自始至终贯穿着“阴阳”,从而构成了太极拳独特的演练形式与技击技巧,其科学的运动法则可以归结为七对矛盾,

  修炼太极拳的四大思想

  一、练拳须从无极始

  在修炼太极拳的时候,一定要懂得太极拳的阴阳结合的道理。

  太极由混沌无极而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就是通过阴阳的变化,化生出自然界万事万物。

  因此,修炼内功和拳术时,必须从无极入手,由无极而太极,然后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十合一而返无极。无极象始,无极象终。修炼方法一是要专练一个时期的无极桩,或每天坚持练一个小时左右的无极桩。

  二是每次练功练拳须从无极开始,由静生动,自无生有,练毕回归无极静站片刻,再练下一趟拳。

  三是每一式、每一动、每一圈均有无极始,再松回无极,式式如此,圈圈如此,修炼无极就是修炼静功、内功,在静修中培养丹田混元气,也就是化生先天太极之气。不修无极,难成太极。

  二、练拳似练桩功

练拳似练桩功

  练太极拳的过程就是练内功、练桩功的过程。功夫来自桩功,慢练出真功,活桩有奇效。各拳种都非常重视桩功的练习。

  太极拳是内功拳,尤其注重桩功的修炼,不仅有专门的桩功修炼法,如无极桩、混元桩、采气桩、开合桩、虚实桩、八法桩、九宫桩等,而且将桩功修炼法融进练拳之中,使练拳就是练桩功,练桩功就是练拳,即拳功合一。

  桩功分定步桩和活步桩两大类。定步桩又称静桩功,活步桩又称动桩功。

  无极桩是定步桩,练拳是活步桩,拳架套路是各种活步桩的组合,所以太极拳又可称之为太极桩功。

  因此,行拳走架时要用桩功的思想、桩功的方法来修炼,宜慢不宜快,宜缓不宜急,式式是桩,处处是桩,静是定桩,动是活桩,开合是开合桩,转换是虚实桩,进、退、顾、盼、定都是桩。进而推手修炼也是桩,以静待动是定桩,顺势化发是活桩,能如此,则事半功倍也。

  三、练拳似画太极图

  练太极拳的过程就是描绘阴阳太极图的过程。太极是螺旋运动的环形混元体,通过旋转开合达到阴阳的变化。万物运动皆依此理,太极拳也不外乎此理。

  拳术套路中贯穿着各种螺旋缠丝和环形开合的动作,其实就是不同方向、不同方位运动的太极图。一动一静无不符合阴阳太极图之法像,一开一合无不都是缠丝混元圈。时而画平圆太极图,时而画立圆太极图,时而画螺旋开合太极图,时而正画,时而斜画,处处似画美丽的太极图。

  画图时必须与意气结合,使太极图像与意气运动结合起来,以至于只要一想太极图像,意气神形就会整体统一地描绘该太极图。同时凭着肢体描绘的感觉,再去练神、练气,进而使意、气、体三者紧密结合,逐渐进入不知有我,惟有太极图像的境界。

  四、练拳似休息

  “练拳似休息”是讲:练拳练功要求心神安静专一,全身内外周身协调。练拳的过程就是静养休息的过程,全身内外不得紧张,处处筋肉放松,做到心静安神。

  太极拳具有消除疲劳、恢复体力、愉悦心情、松弛神经的功能,是一种调养身心的养生运动,而不是疲劳身心的体力劳动,应当是越练越舒服。

  “练拳似休息”的思想方法既符合万物顺序自然的法则又符合养生之道,也是一种脱规矩而合规矩的练法。练拳时,全身内外、上下、左右、四肢全体、大脑思想全部放松松开。

延伸阅读:

  • 太极拳预告片 浅谈沾连粘随在武术中核心
  • 太极拳预告片 浅谈太极拳中何为沾连粘随
  • 太极拳预告片 浅谈如何做到沾连粘随核心技巧
  • 太极拳预告片 浅谈太极拳的气势如何而来
  • 太极拳预告片 浅谈太极拳之脚下的阴阳变化
  • 太极拳预告片 简述太极拳中三对重要关系

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太极拳预告片 浅谈如何做到沾连粘随核心技巧

  太极拳教学中经常会提及粘连沾,可是究竟如何做才能做到沾黏沾呢?小编今天就教你如何做,太极拳教

太极拳预告片 浅谈沾连粘随在武术中核心

  太极拳教学中很注重沾连粘随,因为沾连粘随是学习太极拳以及推手的基础。太极拳教程中有详细的讲

太极拳预告片 浅谈太极拳中何为沾连粘随

  太极拳的特点是一个圆,即打拳是在一个圆里。要想画好这个圆就的要做好粘连沾,这便是小编今天要

太极拳预告片 浅谈太极拳的气势如何而来

  太极拳的特点在气势上也有很多的体现,气势能够表达出太极拳练习的程度。小编今天想说的是太极拳

太极拳预告片 简述太极拳中三对重要关系

  太极拳的好处是越来越多,引来了众多的习拳爱好者。但是很多人跟着太极拳教程练习只知其中一二,

太极拳预告片 浅谈太极拳之脚下的阴阳变化

  脚是练习的根基,脚在太极拳练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太极拳的特点是保持平衡协调,太极拳教程

太极拳预告片 太极拳中其根在脚其病在脚的根源

  太极拳的练习很注重细小动作的配合,小编今天要跟大家提及的是脚。杨氏太极拳的特点是在脚上有很

太极拳预告片 浅谈陈式太极拳的整体劲的奥秘

  陈氏太极拳作为我国传统太极拳中的一大门派,对太极拳教程也有相对重要的意义。陈氏太极拳的特点

太极拳预告片 简述按窍运身的理论及其方法

  吴式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太极拳的代表之一,以意运身是吴式太极拳的特点。太极拳教程中有很多是

太极拳预告片 浅谈太极拳与内心的秩序和规律

  太极拳的特点是要求周身放松,内外协调等。但是很多练习者都很难做到,太极拳教程中有很多的运用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