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预告片 浅谈如何做到沾连粘随核心技巧
2015-09-30 18:16:28 | 来源:三九养生堂 | 投稿: | 编辑:小柯

原标题:太极拳预告片 浅谈如何做到沾连粘随核心技巧

  太极拳教学中经常会提及粘连沾,可是究竟如何做才能做到沾黏沾呢?小编今天就教你如何做,太极拳教程中有很多关于沾黏站随的文章,沾黏沾随在太极拳入门有很重要的位置,下面跟着太极拳预告片好好学习一下吧!

  如何做到沾连粘随

  沾黏沾随是太极拳技击中的一种特殊技术,是推手训练的基本原则,从简单层面上讲,太极推手就是双方在双手接触的基础上,以沾粘沾随的方式,进行你来我往,连续不断的运动状态。

  这种对抗是以不伤害对方身体,破坏对方重心为目的。要想达到这种状态,就需要一定的技术技巧和技法来维持。“沾连粘随”就是太极推手技术、技巧的具体要领。

  “沾连”是技术,是双方进行太极推手的必要形式,是太极拳对练的技术规范。“沾连”就是双方上肢相互接触(太极推手称之为沾粘着),遵循不丢、不顶、不抗的原则,通过接触的肌肤来感知对方劲力大小、速度变化、角度实施。

  及太极拳使用的技术方法,粘随是技巧,是在沾的基础上,双方太极拳的具体操作,粘连和粘随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要想在推手过程中保持“沾连粘随”的运动状态,就要求我们在练习太极拳套路过程中,要达到“连绵不断”的境界。“连绵”是意识,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用意”。练习太极拳要从始至终保持这种意识,是一种连续的、和缓的、无限延长的意识。

  “不断”是指动作与动作间的衔接处,没有停顿和断续的痕迹,式式贯串,一气呵成。太极拳要始终在“松沉”的基础上,非常柔和地、缓慢地、不用拙力地表现出贯穿始终,“运劲如抽丝”的劲力感觉。

  太极拳不仅仅是会练,更重要的是要会“品”,如同品茶一样,要有滋有味。在套路动作的变化之中,要能体现出“听劲”、“沉劲”、“粘劲”,要表现出拳势间衔接、转换、折叠、往复、连贯不断的变化轨迹。

  只有连绵不断的内气,才能保证劲力的持续和动作的连贯,当然在外形上也是每式都相连,有助于气血的畅通。

  在这种自我感知的基础上,逐渐明了内心的变化、腰身的转换、手法的运用、虚实的变化、劲力的体现,才达到拳术上身效果。这是基础,也是根本。有了这种连绵不断的感觉,在太极推手的实际运用中,再遵循“沾连粘随”的原则。

  把练拳时的“自我感知”实际运用到“己彼之间”的感知中,达到理解太极推手技法的实施。所以讲拳术是基础,是根本。只有扎扎实实地进行拳术的练习,体会其中的感觉,才能在推手中体会“沾连粘随”的要领。

  如何学习太极拳的沾连粘随

如何学习太极拳的沾连粘随

  “沾”,讲的是太极拳的接手要轻,要准。太极拳打手时,首先就是要接手,接手一是要准,二是要轻,不要重。轻到什么程度呢?有一句诗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可以用来形容打手时的“沾”,就是轻轻地像细雨沾衣一样沾住就行了。

  为什么要轻呢

  因为轻则灵。推手练习的是“听劲”的功夫,如果你放松,动作轻,感觉就灵敏;如果重,感觉就相对迟钝。所以,“沾”一定要轻,要灵,这样才能了解对方的劲力的大小和方向。

  学习“沾”,关键就是在于对劲力大小和方向的判断。

  “连”,讲的是推手时,双方的手臂互相缠绕往来,在这个过程当中,尽量不要与对方脱离。不仅动作要“连”,在意念上也要“意在人先”,预先感知对方的动作意图。这主要是练习顺随的功夫,要求双方的手臂相吸相连,不要脱离开。

  “粘”,是在“沾连”的基础上的进一步要求,它和“沾连”不同,是要制住对方。在推手时,一定要缠住对方,“粘”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要控制住对方的三节——身体的三节是头、躯干、下肢;手臂的三节是手、肘、肩;下肢的三节是脚、膝、髋。推手主要是控制手臂的三节,要捋根节,堵中节,塌梢节。

  就是捋要从对方的根节上捋下来,把中节堵住,用塌劲控制手腕。总之,只有在推手中控制对方的三节,才能“粘”以制敌。也就是说,推手时,并不是仅仅和对方相随相连就可以了,还要把对方往不顺随的地方引导,造成对方的背势;如果是活步推手,还要控制住对方身体、下肢的三节,也就是要“粘”住对方,造成对方不能走化的局面。这样才能形成我顺人背的局面,所以王宗岳说:“我顺人背谓之粘。”这时,胳臂不能僵硬,应该像皮条一样柔软。

  这一些要求需要我们从实践练习中去掌握,并通过不断的运用来得到提高。

  最后是“随”,就是随人所动。但是,“随”不是盲目的,而是要和对方相合。不仅要在动作上相合,而且要在神意上和对方相合。只有做到了“合”,才能练习出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功夫,这样才能做到“引进落空合即出”。“连”和“随”是不一样的,“随”要求你做到“合”,只有“合”,才能因敌变化而变化,才能引进落空合即出。

  这四个字,虽然很简单,但是它包含了太极拳的推手形式,包括了推手的技术,包括了推手学习的过程,包括了推手时的态度。

  练习“沾连粘随”时,要注意四个毛病,即丢扁顶抗。

  顶,就是顶牛,不知道走化,这是我们在推手中常见的现象。走化应该是从腰上走化,走化不了,就会顶牛。

  扁,就是对方推你,你不走化地退让,身法就偏了。

  丢,就是不能连随,跟不上对方,脱离对方。

  抗,就是用力和对方对抗。

  “顶”和“抗”都属于王宗岳说的“无过不及”中的“过”。用力过度,就容易让对方利用,造成自己的被动。“丢”和“扁”是“不及”。这时身法不正确,不能走化,不能探听对方的虚实,很容易让对方乘虚而入,被发放出去。所以,只有避免了“丢扁顶抗”这四病,你才能练好“沾连粘随”的功夫。

  “沾连粘随”是推手的基本功,散手训练也离不开“沾连粘随”。要进一步学习太极拳,还要研究武禹襄提出的“敷盖对吞”四字秘诀,以及李亦畬提出的“擎引松放”撒放秘诀、郝月如老师总结的“引化拿发”四字要诀。

延伸阅读:

  • 太极拳预告片 浅谈太极拳中何为沾连粘随
  • 太极拳预告片 浅谈太极拳的气势如何而来
  • 太极拳预告片 简述太极拳中三对重要关系
  • 太极拳预告片 浅谈太极拳之脚下的阴阳变化
  • 太极拳预告片 太极拳中其根在脚其病在脚的根源
  • 太极拳预告片 浅谈陈式太极拳的整体劲的奥秘

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太极拳预告片 浅谈沾连粘随在武术中核心

  太极拳教学中很注重沾连粘随,因为沾连粘随是学习太极拳以及推手的基础。太极拳教程中有详细的讲

太极拳预告片 浅谈太极拳中何为沾连粘随

  太极拳的特点是一个圆,即打拳是在一个圆里。要想画好这个圆就的要做好粘连沾,这便是小编今天要

太极拳预告片 浅谈太极拳的气势如何而来

  太极拳的特点在气势上也有很多的体现,气势能够表达出太极拳练习的程度。小编今天想说的是太极拳

太极拳预告片 简述太极拳中三对重要关系

  太极拳的好处是越来越多,引来了众多的习拳爱好者。但是很多人跟着太极拳教程练习只知其中一二,

太极拳预告片 浅谈太极拳之脚下的阴阳变化

  脚是练习的根基,脚在太极拳练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太极拳的特点是保持平衡协调,太极拳教程

太极拳预告片 太极拳中其根在脚其病在脚的根源

  太极拳的练习很注重细小动作的配合,小编今天要跟大家提及的是脚。杨氏太极拳的特点是在脚上有很

太极拳预告片 浅谈陈式太极拳的整体劲的奥秘

  陈氏太极拳作为我国传统太极拳中的一大门派,对太极拳教程也有相对重要的意义。陈氏太极拳的特点

太极拳预告片 简述按窍运身的理论及其方法

  吴式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太极拳的代表之一,以意运身是吴式太极拳的特点。太极拳教程中有很多是

太极拳预告片 浅谈太极拳与内心的秩序和规律

  太极拳的特点是要求周身放松,内外协调等。但是很多练习者都很难做到,太极拳教程中有很多的运用

太极拳预告片 浅谈练太极拳的五字诀的奥秘

  练习太极拳的特点很多,练习太极拳的好处也很多,但是各位爱拳者是否知道练太极拳的五字诀。太极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