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预告片 浅谈陈式太极拳的整体劲的奥秘
2015-09-30 16:11:54 | 来源:三九养生堂 | 投稿: | 编辑:小柯

原标题:太极拳预告片 浅谈陈式太极拳的整体劲的奥秘

  陈氏太极拳作为我国传统太极拳中的一大门派,对太极拳教程也有相对重要的意义。陈氏太极拳的特点是讲究松得开,合得住,在陈氏教学中很注重这一点,下面我们跟着太极拳预告片学习一下吧!

  松得开,合得住

  陈氏太极拳传承数年,它不仅有着神奇的养生效果,在技击方面也有很突出的效果。

  陈式太极拳如此神威几百年来让无数江湖儿女心驰神往,那么陈式太极拳所展示出的超强功力又是如何练出来的呢?各家拳论各有所云。

  余练拳多年认为练就陈式太极拳的整体劲是陈式太极拳超强功力的表现形式之一,而“松的开合的住”对整体劲的形成有着绝对的密切关系! 有的拳论上讲:“得大松者得大道”,一语中地的说明“松”在太极拳的修炼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经常所讲的放松是指在立身中正的基础上,将全身的各个骨关节全部松开,包括肌肉、毛发等全部松开。

  惟有松才有利于伸筋拔骨,有利于经络活泛气血畅通,有利于腹胸松静气腾然,有利于心气下降,气沉丹田。可见不会“松”、不能“松”乃拳家大忌讳,“松”在太极拳的修炼中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

  但对松的理解要辩证的加以认识,追求松但不是丢,也不是懈,而是能松“开”,一个“开”字其实意味深长,我们说胯要松的开、周身各部位的筋骨关节要松的开;“松开”可使周身筋骨做到伸筋拔骨、展筋舒骨直至柔若无骨,呈龙蛇之相。

  开可使心气下沉、气沉丹田,使劲能沉下去。但是松的开目的不是为了松塌塌,也不是松懈懈,而是建立在棚劲的基础上,松中有棚不丢不顶、不偏不倚,只有这样才是和谐、才是中庸、才是太极;松开目的是为了有利于各部位的协调和重新组合。

  气沉丹田能够充分调动人体的潜能,超强的爆发力一触即发,为强大的爆发力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松的开是练整体劲的前提,通过放松尽可能减少对抗肌的用力,但合的住是整体劲爆发的前奏,合的住才能发的透。我们谈到“合”时大家最能想到的就是陈鑫《太极拳图说》中提到的内三合外三合之说,所谓肩与胯、肘与膝、手与足外三合,心与意、意与气、气与力内三合,可见合的重要性。

  “合”实际上就是所谓的“劲整”,我们在行功走架的过程中始终要求一动全动,动中有序、上下相随、节节贯穿.本身就是一种“合”;从而练就周身一家的高层次的“合”的整体性,达到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动下随、中间动而上下合。

  上下动而中部应。周身相合调动千钧之力凝于一点。拳论中讲:“劲起于足,行于腿,主宰于腰,发于梢。”这里的梢指的并非是四梢,而是各个出击点,因为太极拳要求周身上下各个部位都能够发力,若把各部整合为一体。

集周身之力于一点发出

  集周身之力于一点发出,其爆发力自然不言而喻。太极拳讲究落地生根,要求脚下要稳,如果不稳,就像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那么身体尽量放松,下盘自然就稳,身稳劲才能实,这时脚下才更稳健,整体弹抖力才会更有效的发出,足下蹬地发力,拧腰扣裆,瞬间借地面的反弹力,向上传递,弹抖爆发,将力传输到发力点。

  这里的各个部位的恰到好处的协调一致就是合,这种高度一致的“合”,才使整体劲爆发的淋漓尽致。下面就以“掩手肱拳”为例,讲一下合住的重要性。预备式要立身中正,松胯、屈膝、圆裆,左脚在右脚的左前方开步。

  重心放于右腿,成右弓步,右拳放于右腰间,拳心朝上,左掌放于身体左前方,掌心朝前,指尖斜朝上,二目平视前方。身体自然放松,好似弓弦拉满,有一触即发之势。拳谱上讲“身如弓弦,手如箭”,“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

  发劲时重心迅速向左移,右足蹬地利用地面反作用力,迅速向左转腰、拧裆,转右胯、转右膝、转右踝;其劲顺着脊背上行至右肩、右肘、右腕到右拳面上。利用重心快速左移的惯性,加大右拳的爆发力,同时左臂弯曲。

  左肘尖向后发力,和右拳形成对拉力,这样既可以保持身体平衡,又可以加大右拳强大的爆发力。

  正是这种腰裆的默契配合及各部位的协调一致,形成一个整体的合劲,才产生了刚、猛、脆的整体爆发力。 松的开与合的住相辅相成,不能分开来单独去讲,“只松不合”就谈不上摧枯拉朽的整体劲的产生;“不松想合”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不能协调一致达到真正有效的整体性。所以要想练出陈式太极拳完整一气的整体劲,就要明白松的开与合的住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不断的反复练习循序渐进,让“松开”使各部位得以最佳协调和重新组合。

  从而调动体内的潜能为整体劲的形成奠定基础;在松的基础上使身体“合住” 形成周身一家的高层次的整体性,只要真正做到能松能合就会产生一触即发的整体劲。 以上只是自己三十余年来习练陈式太极拳的一点感悟,希望与广大太极拳同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也希望广大同仁给予指点、斧正!

  陈式太极拳的功法特点

  1、周身一家

  周身一家是太极拳家最为推崇的太极境界之一。周身一家就是时刻保持周身的整体性,不顾此失彼。任何动作都是有前就得有后,有左就得有右,不能只想到一个方面。

  学习太极拳,就和做事一样,要有大局观,不能只顾学好某一方面。

  2、松散通空

  有的老师讲松散“就像十三层塔层层叠叠”,有的老师比喻松散“像烟灰一样松散”,而陈式太极拳老架的习练秘法就是练“三道气圈”——这是直接练习松散通空的保密之法。

  3、内外相合

  随着功夫境界的提升,“外三合”和“内三合”有了基础,还必须做到内外相合。如何做到内外相合呢?可以用意念造型的办法,假想自己的身体是一个大圆气球,在球内有一个水平线和垂直线相互交叉的十字,十字交叉处在圆心,好比是自己的中心点。

  胸椎前侧的十字线交叉点即是身体的中心点,这是练习太极拳必须注意的关键之处。内外相合要求把身形和内劲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出太极拳的特殊功能和作用。

  4、节节贯穿

  陈式太极拳讲究节节贯穿,说的是无论演练单个招式还是整套动作,都要做到以腰为轴,劲力传导要一节一节传送,不能越位。

延伸阅读:

  • 太极拳预告片 浅谈太极拳与内心的秩序和规律
  • 太极拳预告片 浅谈练太极拳的五字诀的奥秘
  • 太极拳预告片 简述按窍运身的理论及其方法
  • 太极拳预告片 浅谈吴氏太极拳阴阳相助的理论
  • 太极拳预告片 浅谈太极拳的从开到紧从紧到开
  • 太极拳预告片 浅谈陈式太极拳的腿部缠丝

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太极拳预告片 简述按窍运身的理论及其方法

  吴式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太极拳的代表之一,以意运身是吴式太极拳的特点。太极拳教程中有很多是

太极拳预告片 浅谈太极拳与内心的秩序和规律

  太极拳的特点是要求周身放松,内外协调等。但是很多练习者都很难做到,太极拳教程中有很多的运用

太极拳预告片 浅谈练太极拳的五字诀的奥秘

  练习太极拳的特点很多,练习太极拳的好处也很多,但是各位爱拳者是否知道练太极拳的五字诀。太极

太极拳预告片 浅谈吴氏太极拳阴阳相助的理论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武术,至今已有很多年的传承。我国从古代起就有阴阳之说法,所以太极拳的拳路

太极拳预告片 浅谈太极拳的从开到紧从紧到开

  太极拳的特点是全身舒展,筋骨皮肉的全部得到释放。太极拳教程中会要求习拳者做到静松,但是小编

太极拳预告片 浅谈陈式太极拳的腿部缠丝

  我国传统的太极拳已有很久的历史,其下也有很多的流派,陈氏太极拳是太极拳其中一个门派。学习陈

太极拳预告片 浅谈如何化解身上僵劲的小妙招

  初学者练拳都有一个特点,练拳时动作僵硬,动作不协调。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的作用,但是如果

太极拳预告片 浅谈练拳中爆发力的来源基地

  每个练拳爱好者都知道,丹田的武术的主要力量来源地。练好太极拳的同时要将丹田练好,太极拳的特

太极拳预告片 浅谈练太极切记四个过的核心

  正确的练习太极拳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大的帮助,但是错误的练习同样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伤害。小编今

太极拳预告片 浅谈太极拳自我懂劲与相互懂劲

  想要练好太极拳,就得先学好劲,学好劲首先要懂劲。太极拳的特点就刚柔相济,太极拳教学中有很多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