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中英 | 从本体诠释论述王阳明释易的良知哲学——深入阳明良知明德之理
2015-12-04 10:25:17 | 来源:新浪微博 | 投稿:中华书局 | 编辑:小柯

原标题:成中英 | 从本体诠释论述王阳明释易的良知哲学——深入阳明良知明德之理

提要:我们对阳明哲学进行了解,应该从他对人的存在的深切体验处入手,从而领会到人的存在之本质中所包含的生命价值。这种生命价值在其本质中,又包含着一种宇宙的活力,使其能创造性地展开出一个善的理想,并産生对善的理想的执着。从这裏入手,我们才能看到阳明哲学最根本的哲学精神。阳明探讨的是人的存在的本质与此中的价值。对于朱子的理学,他认爲:理学用理性的推理与认知来説明生命存在,这是不够的,因爲这尚属于外在化的认知,而对生命真谛的认知必须发自于内。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并不能感受到生命真谛的内涵。要发挥出这种真谛,必须要处在一种艰难的环境之中。所以,在我看来,阳明之学最重要的价值,就在于他把个人的追求和特殊的生命际遇联合在一起,産生了对生命深层价值与存在意义的体验和反思,然后用一种哲学化的思考将其表达了出来,形成了哲学智慧的结晶。本文中,我所要强调的,是他从人的存在之深处所体验出的生命之活力,以及这种活力所産生的创造之能与善的价值。

阳明之学的基本内涵

阳明之学有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也是最基本的层面,就是“心即理”。若从理性来説“理”,我们要问“心”的存在将被置于何地?唯有认爲:“心”包含了“理”,或“本(心)就是“理(性)”。不过我觉得,“心即理”并非单纯是以“理”来讲“心”,而是把“理”提升到“心”的层面上来进行论述。事实上,朱子已把“心”之爲“心”説得很清楚了,即“心统性情”。既然心统合性情,“心”就必然具有一种自觉性与自主性,可以形成一种主宰的能力,以主宰人的行爲,这就是意念与意志。在这个意义上,“心”涉及到“动”,具有一种创生的能力。

在易学中,天地之爲天地,就是因爲其具有创生的能力,具有生生之德。天地这种原始的发展能力,就兼有一种刚健自强的“乾”之力量和厚德载物的“坤”之力量,而乾坤并列则説明了创生的两个侧面实是合二爲一的一体。可见,从《周易》的卦象裏,已能看出“创生”的内涵。作爲一种哲学思考,《周易》已形成了对宇宙发生与生命存在的一种认识。当人在这个意义上认识了宇宙,进而再认识了人的自我,认识到人具有进行表露情感、确定价值、认知外物等活动的能力。我们于此也就可以见得:在易学对宇宙的观察中,已融入了一种生命哲学。当然,生命自有其面临的危机,有其遭遇的困难,有在其所处境地遭受的局限性和闭塞性,这都需要得到克服。而克服的方法,就在于更深入地了解宇宙的生命,进而了解到人自身的生命。这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但人们往往不能做到对宇宙生命进行了解,也不能做到在了解宇宙生命的基础上再对自己的生命进行反思,更不能做到在了解自己生命的前提下进一步诠释宇宙生命,在周而复始中面对新的情况,産生新的价值,获得新的希望和发展。这就是我所一向强调的《周易》宇宙论之哲学思考,是一种本体生命的迴圈。

朱子实际上已了解到“心”与宇宙间的关係,所以在他的《仁説》裏谈到“天地以生物爲心者也,而人物之生,又各得夫天地之心以爲心者也”。这裏,朱子所説的“心”,早已不是心理学的意义,而具有了本体学的意义。不过,要能进一步把“心”视爲存在的生发处,则是阳明体察作出的发展。朱子固然已看到“性即理”,认爲人存在的本性在于宇宙的理之中,具有宇宙性。但这种宇宙性的内在活力在于何处,则有赖于阳明对“心即理”的表达对其加以解释。这种理路,可以上推至陆象山,更可以追溯至孟子。孟子就已认爲,“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表现了一种对人的存在深处深刻的体验,领悟到人的存在具有内在的真实性和生命力。当然,在孟子之前,这种思想还可以见之于《中庸》所説的“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则明矣,明则诚矣”之中。这裏已可以看出来:天之真,发育于人之明中;而人之明,也具备着天之真。也就是説,对宇宙的深刻认知,本也就是宇宙的存在方式。或者説,宇宙的存在以人的理解爲其被表达的方式。在这样的思想史背景下,阳明接受了陆象山“心即理”的説法,而陆象山的思想则据孟子而来。

“心即理”,体现了“生”的真实性、创造性与活动性。那麽,它如何被表达爲生命个体的存在方式呢?这就要透之于行。这就涉及到了“知行合一”。“心”要能不受外在事物的影响而直接地感应万物,就需要“致良知”。若要使心“昭灵明觉”,则良知必然发挥良能而导向良行。由是,“致良知”与“知行合一”就成爲了阳明学在“心即理”之外的两个层面。因此,阳明之学的关节在于“心即理”,而这种思想又与易学相互融通。因此,我们可以从阳明的易学论述中来探究其思想的隐微处。然而阳明的易学,据吾人所知,则只能求知于他在《五经臆説》中对诸卦的疏解及他在逃亡中占得明夷卦一事之中。

明夷卦与阳明之学

明夷卦本身是代表着艰险状况的一卦,它的卦辞称“利坚贞”,意思是要守持住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惟其如此才能渡过难关。《彖传》则解释爲“明入地中”,以文王、箕子当初遇到大难时所表现的“内文明而外柔顺”、“内难而能正其志”来作爲範例。所谓“内文明而外柔顺”,是指文王表现出外在恭顺的同时拥有着清明贞定的内心;所谓“内难而能正其志”,是指箕子虽内心艰难、倍感痛苦,但能保持自身的志节,不因环境的恶劣而改易原则。由此可见,虽然明夷象徵着险难,但其卦辞(乃至解释卦意的《彖》辞)又含有勉励人的意思。从《大象传》也能看出此卦确实代表着险难背后的希望:“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杏没薅鳌!币簿褪钦h,现在正适合韬光养晦,由此可以産生一种内在的明哲,乃能怀抱希望而等待时机以再度兴起。因此,本卦含有一种振作人心的卦义。不管从《彖传》还是《象传》,都能看出:这是一个“贞下起元”的卦。

在逃难中,王阳明占得了明夷卦,即“因爲蓍,得明夷”①。所谓“得明夷”,不同于《左传》《国语》中“遇某之某”的表述,因此,我们可以认爲他占得了一个六爻皆不变的明夷卦。这样一来,就要取卦的六爻总象及卦辞、《彖传》、《大象传》来説明此卦所对应的情况;除此之外,因爲并不讨论之卦,所以六爻的爻辞应被兼而关注到,并不能仅取其中一爻的爻辞来作占断。下麵,我们就试着逐爻分析此卦的爻辞。

初九的爻辞爲:“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小象传》称:“‘君子于行’,义不食也。”这是一种能承受苦难、乃至于数日不进食的状况。君子见伤,恰似鸟折其翼,且数日不得进食,却犹有坚定的方向,这是因爲其人有一种内在的意气。

“明夷”即是明者见伤,而六二也如初九一样,描述了一种受伤的状态:“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虽然一直受到伤害,但因爲六二以阴居阴,得其正位,又处在内卦的中位,所以能够得吉。六二顺应了环境,乃可以曰吉,因此《小象传》称:“六二之吉,顺以则也。”

九三爻辞爲:“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三处于天地之际,本就是不稳定的,即所谓“三多凶”是也。“不可疾贞”,即不可鬆懈下来,犹言不能靠逃脱来回避命令、以求安定。《小象传》称“‘南狩’之志,乃得大也”,九三的“南狩”之语,似对阳明有所啓发,他也确实继而向南进发。

六四称:“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小象传》则认爲:“入于左腹’,获心意也。”“明夷”可作两种解释,一是明者见伤,二是守明于夷境。以后者观之,则“获明夷之心”即是了解到如何在困难的状况下坚强贞定地守住正念。有了这种精神,就不会在“入于左腹”的险夷之中有所气馁。四爻是一种转捩点,不同于三爻的“不可疾贞”,它能达成“于出门庭”的状况。

六五爻辞提到:“箕子之明夷,利贞。”箕子显然也是掌握了“明夷之心”的人,故虽在黑暗之中,仍能够守持正道。《小象传》就説得很好:“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这裏便把“明”从“明夷”中独立出来了。由此可见,“明夷”的重点不在“夷”,而是在“明”;并不是强调受伤,而是强调守持。若在卦中以爻位分而言之,则前三爻主要表达“夷”,后三爻主要表达“明”——虽然内卦爲离、外卦爲坤。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历来虽有以“不明”爲不光明、亦即是“晦”的説法,但我认爲此句的意思是这样的:上六不明白“晦”道,所以在“登于天”后不能坚忍守持其道,反而招致了“入于地”。对于“初登于天”、“后入天地”的所指,《小象传》已有了具体的解释:“‘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后入天地’,失则也。”但是,太阳下山之后,犹有复升之时。阳明或从此获得了一种“贞下起元”、“否极泰来”、“一阳来复”的啓示。从汉易八宫説的角度看,明夷卦是坎宫的“游魂”卦,也终究需要“归魂”。通过观乎此卦,阳明在作与其处境相关之决策时,当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会受到此卦的激励。

到了四爻,回顾前三爻,即“入于左腹”;由此获得新的体悟,故曰“获明夷之心”。五爻称“箕子之明夷”,以箕子爲“利贞”。最后,在上爻中,“后入于地”处埋着一个伏笔:“入于地”后,还将复“登于天”。总而言之,此卦乃是一个激励人心之卦。占得明夷卦后,阳明乃能“遂决策返”,并在龙场悟道时获得更深刻的体验,在最艰难的时刻合于“明夷之心”或复卦所见的“天地之心”。没有艰难的外在环境,就很难看出此中存在的真理。在这样的基础上,阳明后来乃写成了《五经臆説》,其中亦有涉及其易学观点的部分。

咸卦、恒卦、遯卦、晋卦与阳明之学

到达龙场后,九死一生的阳明有了新的生命动力,乃以自己的处境来诠释、説明《易》之宇宙变化在他个人处境中的一种表达。

《五经臆説》②首先提到了咸卦《彖传》的“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阳明説:“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实理流行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至诚发见也。皆所谓贞也。观天地交感之理,圣人感人心之道,不过于一贞,而万物生,天下和平焉,则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实理流行也”,把“理”作爲了“生”的意志,体现了客观性,是对“从本到体”之“体”的体验。而“圣人感人心”,属于自我的发见,所以説“至诚发见也”,这则是对“从本到体”之“本”的体验。因此,以我的本体学观之,阳明此处已体现了一种对“本”“体”之爲“本”“体”的思考。咸卦《彖传》説:“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用这裏的话来説,则“观其所感”中的“所感”即是“本”,反之,“感其所观”中的“所观”则是“体”。以“体”观“本”,以“本”观“体”,又是一种本体的迴圈。这样一来,“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就産生了一种仁者之心,能够仁爱万物而以天地万物爲一体。

阳明选取咸卦、恒卦、遯卦和晋卦来论事,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因这四卦关联到了他深刻的存在体验。他内心已“诚”,故能“明”于这四卦,是爲“诚则明矣”。恒卦表达了一种内心贞定守正的“复见天地之心”之道;遯卦表达了他的现实处境;晋卦则表达了他对未来奋发的期盼。这几卦,正好説明了阳明生命发展的内在秩序,对他成爲圣人,具有重大意义。阳明解释《周易》诸卦,属于一种本体诠释,他先在内心有了一个“自本体的认识”,再将它表达爲一个“对本体的认识”。我们对这些卦加以了解,既是透过他来解《易》,也是透过《易》来解他。

恒卦卦辞爲:“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对于阳明而言,“贞”在这裏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它表示了迴圈无端、周流不已的常道,并不是止而不动,而是生生不息的。其后,在回应《彖传》和《大象传》时,他也一贯地注意了对“贞”之作用的分析。阳明之论似乎是对《彖传》和《大象传》无新意的复述,但其中实则透出了个人体验所带来的生命力。

遯卦犹如是对其个人处境的描述。朱子晚年受韩侂胄打压时,曾卜得此卦,阳明或与朱子有着相似的感悟。其卦辞爲:“亨,小利贞。”从阳明“当此之时,苟有所爲,但利小贞而不可大贞也”的理解可知,他认爲此卦有着韬光养晦之义。盖以十二消息卦观之,二阴生发自下,将渐长而侵上,则阳将不得已而必有所退避。阳明称:“君子虽已知其可遁之时,然势尚可爲,则又未忍决然舍去而必于遯,且欲与时消息,尽力匡扶,以行其道。则虽当遁之时,而亦有可亨之道也。虽有可亨之道,然终从阴长之时,小人之朋日渐以盛。苟一裁之以正,则小人将无所容,而大肆其恶,是将以救敝而反速之乱矣。故君子又当委曲周旋,修败补罅,积小防微,以阴扶正道,使不至于速乱。”这説明阳明注重身爲大人君子的责任感,并不愿意因小人必将得势而先行逃遁避世,而认爲应尽力匡扶世道。阳明的解释,异于朱子而近于程子。这种解释方式,透露出了阳明对其所遭受际遇的深刻认识。事实上,阳明在龙场时,虽处于被放逐的状态,也确实试图尽量多做一些积极有爲的事情,如教化瑶民、指导耕作等,絶不頽废而自伤自弃。哪怕是在遯卦之时,仍大有事情可爲,阳明于此发挥得很好。

对于晋卦,阳明将《彖传》所説的“大明”理解爲内在良知所呈现的光明,他认爲:“心之德本无不明也,故谓之明德。有时而不明者,蔽于私也。去其私,无不明矣。日之出地,日自出也,天无与焉。君子之明明德,自明之也,人无所与焉。自昭也者,自去其私欲之蔽而已。”这种发挥,显然基于他对《大学》的体悟。在此基础上,他又回归卦爻象,从爻位出发,论述了此卦何以如然的道理。他认爲,初虽应四,但四自进而不助初,则初当“以正自守”,方可获吉。其后,他发挥道:“盖当进身之始,德业未着,忠诚未显,上之人岂能遽相孚信。使其以上之未信,而遂汲汲于求知,则将有失身枉道之耻,怀愤用智之非,而悔咎之来必矣。故当宽裕雍容,安处于正,则德久而自孚,诚积而自感,又何咎之有乎?”这就显然是结合自身境遇而论的夫子之道。身受廷杖之后,阳明当然愤愤不平,心怀愤懑,但此时的阳明,当已基本将消极情绪消解殆尽了,乃以此宽慰并激励自己。惟其如此,乃能破除外物带来的遮蔽,从而致其本人的良知。此处足见阳明的智慧。

结语

从阳明所作出的这些疏解之中,可以看出阳明对《周易》的辩证之活用。他从代表目标之真谛的恒卦出发,论述至代表当下处境的遯卦,最后在此基础上以晋卦之义追求目标的实现。可见,这是一套奋进创发的哲学,代表了一种将易学宇宙论加以生命化之用的方式,也説明了人何以能在困境中具备昭觉灵明的认识:因爲,人本来就是宇宙创化之産物的一部分,如果能在艰难的环境中通过深思体验而重新掌握宇宙的创化之理,那麽就能再度奋发图强。至此,阳明的易学,不但是一种本体诠释之学,也就更是一种本体实践之学了——这恰恰合于他的“知行合一”之论。透过阳明的自我体验,进而考察他对易学的认识,我们就形成了对其哲学的最好説明,同时也形成了对本体实践之生命哲学的最好説明。

*本文由我的学生李元骏整理我的録音而后经我校正而成,特誌之。中英2015.5.25.

注释:

①(明)王守仁:《王阳明全集》,上海:世界书局,1945年3月版,第614页。

②(明)王守仁:《王阳明全集》,上海:世界书局,1945年3月版,第476—478页。

作者简介:成中英,1935年11月诞生于南京,祖籍湖北省阳新县。1955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8年获华盛顿大学哲学与逻辑学硕士学位,1963年获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爲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国际中国哲学会荣誉会长、国际《易经》学会主席。第三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选自 郭齐勇主编《阳明学研究(创刊号)

一个赞赏,胜过一个赞

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2014年 论坛的一篇文章.用数据来说话.

对于外来人口的补贴从教育,医疗,住房,就业都高于本地老人补贴.但其中外来人口中大部分属于灰色地带.还有部分

醉眼朦胧

下单手,今斟酒,冬瑟渔家春风柳,菇凉美,朦胧媚,遥江渔火,一盏乌篷,醉、醉、醉。 功名稠,逍遥游,

揭秘九种分时图典型形态

1、低开高走。盘中个股若探底拉升超过跌幅的1/2时,此时股价回调跌不下去,表示主力做多信心十足,可在昨日

淄博市环保局设立“善行义举四德榜”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四德工程建设,市环保局紧紧围绕个人品德(仁德)、家庭美德(孝德)

慧眼观察,谨慎依师

慧眼观察,谨慎依师在现在的居士当中,依止上师的问题比较突出。比如,一听到何处有灌顶,大家就趋之若鹜,

梨花白,白梨花,谁家春燕衔枝掠影,鸣啼惊雨蛙,细雨和风娇梨花。?——琼华烟珞

梨花白,白梨花,谁家春燕衔枝掠影,鸣啼惊雨蛙,细雨和风娇梨花。?
桃花夭,夭桃花,谁家女儿对镜挽妆,绾

领略中国汽车业的“传奇”时代 深入广汽传祺

27日下午,2015品鉴岭南中国着名作家采风团抵达最后一站——广汽传祺,深入发动机车间、焊装车间、总装车间

读书

读书可以提高自己。大家可能觉得这句话很虚,读过很快就忘记,那幺读来有什幺意思呢?首先,我不觉得任

说说心里话:从六个梦到一个梦

走完今天行程中的最后一个影厅,即将迎来1204的最后几十分钟了。1204这个数字终于到跟前儿了,对这四个数,

博主在吃土(/ω\)如果喜欢或觉得回答有帮助求打赏支持

如果博主吃上肉了会更有动力更新……!!!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