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理由”式辩论 1
2015-11-24 08:50:19 | 来源:新浪微博 | 投稿:右手边牧 | 编辑:小柯

原标题:“找理由”式辩论 1

注:这篇文章比较长,这是第一部分。我最近很忙,只能写一点发一点。
自二孩政策出台后,今天便看见新华视点作舆论跟进,它发表了文章《生两个孩子的十大好处》,其中一些片段引发热议。我注意到不少评论者并不针对具体论述,而是在讽刺:以前你们列举生一个孩子有无数好处,现在又说生两个有那幺多好处。是不是无论生不生,生多少,你们都能说出好处呢?
尽管这并不是疑问句,但我也帮着回答一下:当然能。而且完全不需要思考,我可以张嘴就来:
生零个:丁克家庭对社会付出多,索取少,贡献最大。且完全避免了女性生孩子的风险,养孩子的麻烦。生活自由、惬意、享受,因为有更多财富和时间可供娱乐、消费。而那些生一个孩子的家庭,不但没法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还要头疼尿布奶粉学区房,小孩要严格管教,避免学坏,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若是生了两个以上的孩子,那夫妻两人,特别是女方,就完全成了孩子的奴隶,忙不过来。
生一个:父母两人的照片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他理当能受到最好的照顾和教育,财富的积累也令他有机会爬出原有阶层,实现更好的人生发展。父母还能得到稳定的赡养,那图片女们相互推脱责任,老人受气被踢皮球的情况,绝不会出现。如果一个也不生,那谁来给你传宗接代,养老送终?如果生两个以上,有限的照片不够分配,往往越生越穷,越穷越生,最后一个都不成才,只能艰难地活着。
生两个:没有兄弟姐妹的人生不完整,孩子的童年需要同龄人的陪伴。父母有自己的工作娱乐,不能每天陪孩子玩过家家,看动画片,打电子游戏。但兄弟姐妹却可以。孩子长大后有人分担养老责任,相对轻松。即便遭遇困难和不幸,有兄弟姐妹帮衬,也容易度过难关。只生一个,孩子会孤独,一个都不生,父母会孤独。生三个以上,兄弟多了,重复了,没必要,两个正好。
生三个或以上:如果大家只生0-2个,那社会将达不到正常人口更替率,产生老龄化、劳工成本上升、种群缩小、被迫引入移民等一系列问题。唯有一部分家庭贡献三个以上孩子,才能避免或者缓解。年轻人是财富之源。更何况,穷人靠劳动赚钱,孩子多了财富变多,而富人靠资本赚钱,孩子多了会分家产,可见多生孩子能有效缩小贫富差距。不生孩子的话,民族会灭亡。只生一两个的话,因为很多地区重男轻女,不少家长会选择第一或第二个只生男孩,造成严重的光棍危机。
其实,无论生几个,只要在人类能力范围内,我都能滔滔不绝地夸奖半小时,理由保证不重样。相信每条都会有人赞同。当然,读者们都知道这些相互矛盾的结论不可能同时成立。那问题在哪?
每条理由都在不停地变换标准。
上面这些理由,有些站在父母角度谈:没有孩子很自由。有些站在孩子角度谈:有兄弟姐妹不孤独。有些站在老人角度讲,多生几个好养老。还有些则胸怀社会:大家只生一个,全国老龄化。由于问题性质迥异,论述对象不同,利弊难以量化,最终讨论将导向“一桶浆糊”。
对夫妻来说,愿意生多少个孩子,这是个喜好问题。对老人来说,生多少有利于养老,这是个得失问题。对社会来说,生育政策有何利弊,这是个综合问题。
1.喜好问题:尊重和争取个人自由,让每个人依自身具体状况做最优选择
喜好问题难有集体共识,有些夫妇喜欢没有孩子自由自在,有些家长则喜欢儿女绕膝情感交流。多倾听别人的看法,能够提醒我们,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和家庭,会有不同的最优选择。有意义的不是争吵,而是尊重和争取自由,反对强制。
舆论的常见问题是将自身喜好强加于人。如开放二孩后,有女权人士评论说:如果国家不强制只生一胎,在中国这个男权社会下,女性必然在家庭压力下沦为生育机器,损害身体。这类论调在网上得到不少赞同。然而,这是把她们的个人喜好(担心生孩子损害身体,痛恨家庭压力却并不在意政府强制等)强加于所有女性身上。
如果你去观察那些世界公认的女权保护出色的国家如瑞典挪威,会发现那里的女性,并非倾向选择绝育或只生一个。其子女数平均在1.9左右,有人不生,也有人儿女满堂。因为每个人对孩子和人生的期待不同,经济情况、周边环境和生活方式也不同,最优选择自然不同。
我初中时在图书馆翻阅过一些80年代初的老杂志。里头有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
在那个时代,个人不能买房,需要按资历或级别排队,等单位分房。有些单位,规定30岁以下的单身员工只能住集体宿舍,不能参与分房。一位漂亮的上海女孩,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在这样一个单位里。她条件好,恋爱时看不上周边同事,不愿屈就,但又想要一套自己的房子。那怎幺办呢?她剑走偏锋,付钱找了个看上去老实巴交的农村文盲小伙假结婚,并私下协议,双方只有名义上的夫妻关系。然而当她拿到房子后不久,农村小伙便撬锁进来强奸了她,还强占了她的房子。报警没用,那小伙可是她老公,当时可没什幺婚内强奸的说法,她吃了个大大的哑巴亏,只好在旁人的嘲笑和风凉话中,离了婚。
有意思的是,故事下方还有编辑和教授点评:女孩要爱惜自己,结婚是终身大事,怎能草率。找对象要充分了解性格品行,父母要帮女儿严格把关。等等等等。——我很诧异,难道悲剧的源头不是那个罪恶的分房制度幺?如果不是强制把婚姻状况和住房挂钩,人家聪明漂亮有文化,当然知道该怎幺选老公。
相信绝大多数网民都能得出和我相同的结论,莫非这几位教授水平低?并非如此,那个时代,生活中处处是强制且无法逃避,同样改变了人们的思维习惯。婚姻出了问题,他们首先想到的施加新的社会压力(比如强调女性道德)或家庭压力(比如呼吁父母来管)。但30年以后,还怀抱这样的想法就有点可悲了。
丈夫是繁殖癌,把老婆当生孩子机器,怎幺办?让单身和离异的女性也能享有像样的福利,离婚了也照样能过得很好。而不是规定全国家庭只生一胎。女人要生孩子,很麻烦,公司不愿意招,怎幺办?由政府给予补贴,别让公司独自承担女性员工生孩子的损失,而不是规定全国家庭只生一胎。
尽可能让人摆脱各种限制和强制,依自身喜好作选择,而不是去替她们选择。
(未完待续)

打赏的人

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中国史上最荒淫无耻的帝王

本文摘自《宫闱秘史》作者: 向斯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中国历史上最淫荡、最无耻的帝王恐怕要算是

诚实的能力

诚实的能力 口吐真言,永远坚立;舌说谎话,只存片时。 箴12:19
 有些人已使自己与真理打成一片,

还年轻,不能就这样了

许多人大概都有这样的经历。  那年你18岁,手里拿着一纸录取通知书,忐忑却又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远方那座从

慈禧向全世界宣战,加速清朝灭亡

“冲动是魔鬼”这句话说得十分有水准,魔鬼附体的大清帝国独裁者在冲动下做出了空前绝后的旷世之举,居然向

陈卫东教授你站出来,我保证不打死你

近日,在广东的一个论坛上陈卫东教授提出律师要分级,并明确说明年就要实施(潜台词就是不以广大律师的意

“找理由”式辩论 2

(上一节:http://www.weibo.com/p/1001603906144677576232)(测试换一下题图,看看访问量会不会增长)

《字里藏医》之——元首

元和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元指被头颅包裹在内的脑髓、脑浆(大脑、小脑、延髓、脑干),首指头颅、头面

强势妈妈背后孩子的悲哀一生,最后结果触目惊心!给所有家庭敲响警钟

【尊重原创,转载请标出处 @13200782 】
最近初中同学建了一个群,大家将近20年没见,话题聊个不停,但聊得

请不要藐视国家的意志与力量

该抓的人抓了该罚的人罚了该堵的漏洞堵了该花的钱花了然后重启IPO重启“转型·改革”征程请不要藐视国家的意

[邢渲] 望穿前世今生2:情结百年月Chapter 4-12

望穿前世今生2:情结百年月-[邢渲]Chapter4厮守岁月耳鬓厮磨的婚姻关係,不是从想像中、浪漫的爱情剧中能够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