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股与周期股 1 (倾情巨献)
2015-11-19 17:30:17 | 来源:新浪微博 | 投稿:无锡萧萧 | 编辑:小柯

原标题:成长股与周期股 1 (倾情巨献)

首先感谢各位的信任,特别是花哥的强烈推荐@吴兴县买布救国会 ,我深感责任重大,这是我在跟着飘叔学习周期股时的所得,我的周期理论多偷师与他,可惜他现在不玩微博,现在和盘托出,算是对各位的回馈,希望大家能喜欢。(自认为是多年未见的难得好文,自吹一下哈哈哈)

不管你是投资或投机,首先需要的是一个框架与逻辑,框架是作为分析的入门,而逻辑作为验证市场与自我的判断,当然逻辑更多的是作为把握市场脉络的一种分析手段。对于选股上,每个人的方法都不同,从基本面上大多有以下几种:价值、成长、周期、主题、概念、重组等;这几个其实是有交叉的,比如价值股中不同时期也包括了周期以及成长,主题也同样如此,这些就不多说了。


今天主要说下成长和周期,对于一个长期投资者来说,这是我认为在市场上除了重组外为数不多的能穿越牛熊的投资逻辑。而对于概念主题这些基本上靠的是胆量和敏锐性而不是逻辑。重组其实是快速版的成长,是瞬间的成长,因而能比普通的成长股取得更高的投资收益,其本质是一样的,即我们的投资收益来源于公司的蜕变而不是市场的交易。另一种方式是技术选股,这不是一个空间的方法,此处按下不表。


投资无非是眼光、耐心、果断等这些的结合体,但这些的前提是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其实不管怎样的市场,当你回头一看,你会发现如果当时看到就会或怎样,是的,感觉很容易,但是没有如果,预判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一个合格的投资人(哪怕是投机)至少需要具备经济的基础知识(或者大致的经济趋势),政策的解读能力(至少要懂这个政策的利弊),一定的想象力与预判推理能力!搞懂这些一般需要2-3年时间左右,科班出身的例外,当然这仅仅是知识储备。


对于市场,可以用历史会重演但不会简单复制来形容,因为不同时期背景的不同,市场的逻辑会不同表现也不同,如果刻舟求剑那会死得很难看,这个在基金行业比较常见,因为人的逻辑思维一般很难在短期就会改变。比如成长股是否业绩持续高成长,股价就会持续上行?这个是否定的,当然这个否定,不是指很长的周期,但短周期大幅杀跌也够让人郁闷的。举个例子,比如调整近半年的在线教育,业绩仍保持50%左右的高成长,但是股价50%没了,为何?一个是行业景气度的放缓(是放缓而不是不增长),哪怕你这家公司仍高增长,一个是股价的涨幅市值过大,从而引起市场对天花板的担忧,但总体来说不外乎的是估值和空间,这也是我偏爱小市值成长而非所谓蓝筹的主要原因。小树苗长大是十分简单的,苍天大树还能怎样?一木成林?另一种则是,小市值转型,卖打火机的新海股份开始卖医疗器械了(虽然是注射器、喷雾器),但行业不同,利润率不可同日而语,估值体系也就完全不同了。


我选股的逻辑与标准——

成长股——1,行业空间的大小,2行业市场未来1-2年内的景气度,3公司的大小,4竞争优势与劣势
周期股——1,行业状况,2行业市场未来1-2年内的景气度,3业绩弹性


以上这些就是我选股的标准了,其实如果你上网一查,基本也大同小异,方法其实没差别,我觉得更多的是个人的心态而已。首选你得知道你是以什幺模式去操作的,不能用中线逻辑去做短,这样容易走对方向死在半路。


不管是成长还是周期,我的标准最优先的无非就是行业了,因为这个是方向,选择对了至少成功了一半。就具体操作面上来说,成长和周期也都是买在业绩预期更好或向好的时候,成长叫爆发,周期叫拐点。(例如今年下半年的光伏行业,很典型的行业反转)但对于A股来说,这个买点有点难,难在于业绩出来了,股价上不少了,是买还是等?纠结吧,呵呵,想要提前买个好价位,这就要靠平时跟踪了,其实真正启动行情时一般来说市场预期热度会提升,结合技术面也就差不多能推测得出来了。


对于A股,特别是成长股,一般难有太大市值类的,因为中国的土壤“贫瘠”以及国人的炒作精神。就A股的创业板和中小板而言,个股市值的大小大概上也反应出行业的格局了,因为这两个板上市的公司基本上是细分行业的强者,记住,是细分行业,这个就限制了行业的空间,一般个股在50亿市值以下的,未来1-2年景气度高市场启动的行业格局是乱战,成长到50-150亿间的格局是高成长阶段,100-200亿间基本是稳定期了,200亿后估计是没戏了,个别是通过兼并跨行超越的。特别是从100亿后的市值能否涨多少,那更多的是看市场的氛围了,因为涨跌幅经常偏离基本面,但是总会回归的,我所说的个股市值就是指回归的价值。所以选50亿市值左右的比较理想;那有些说哪个行业有万亿市场啥啥的,这些行业空间那幺大,按理说100亿以上也不为过吧。是的,理是这个理,但你别忘了,市场的审美会疲劳的,况且不是你一家独霸这个行业。太遥远的事就别去想了,能看到1-2年的事已经很好了,这个是行业空间以及个股市值的问题。


对于行业景气度的问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为这个关系到时间成本,影响这个景气度有多种原因,那要具体看什幺行业了,比如环保行业是政策市场,看的是政策脸色,而智能手机是技术创新消费升级的市场,看的是技术创新带来的消费升级,行业不同,所带来的成长逻辑不同。但不管这种催化剂是什幺只要能促使市场快速发展起来的就行,但政策性拉动的往往风险大,比如前年的新能源汽车就是一个例子,政策执行不到位,结果悲剧了,今年应该算是真正爆发的一年吧。


对于研究成长股来说,往往更多的人倾向于公司本身,这个我就不评价了,但是在我的认知里,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个不是最重要的。另个是也要区分行业来对待,对于这些人,我只想说的是,何必呢?对于任何一个公司来说,在行业高景气时赚钱应该是不难的,何况是上市公司,所以只要你把握住了行业动向,至于买哪个那只是涨幅的多少而已。你非要买一个传奇的?穿越牛熊的?

对于研究一个公司的基本面,那可是细活,说起来也是高大上的事,麻麻的都是术语一堆,且不说财务这块了,就说竞争力吧,那也是头痛的,高层的管理水平、市占率、项目前景、商业模式和技术壁垒等等。特别是商业模式,说白了也就是赌一把的意思,多数情况下,我们知道这个公司的商业模式也只是了解这公司是如何赚钱的而已,当然好的商业模式是能给你多了一份持股的信心。技术壁垒这个还是可以能判断得出的,而项目前景这个存在不确定性。每个行业不同,所面临的商业模式、技术壁垒、项目前景都有不同的担忧,特别是科技类,消费品以及医药类,对于技术创新,商业模式,项目等的侧重点都不同!


个人认为不管周期还是成长,对多数人来说,也可以说对于你的资金量不是特别的大来说(别说你有多少个亿),在最好的时光买进就行了,这就是我常说的板块性联动行情。或是在符合行业空间,行业景气度,小公司时买进持有,等爆发后择机出局,其实持有成长股若从小变大,一般都需要1-2年时间的。而真正爆发的时间估计也就半年左右!(主升浪)所以,不管周期或成长,都是一种对人性的考验,周期对你的跟踪忍耐,成长对你的持股忍耐。而对于周期或成长爆发时的买入性质上是一样的,但是人有一个恐惧心理,周期爆发往往是低位,成长往往至少是半高位了,如何选择看个人了。


对于投资成长股,最重要的要优先选择大行业,增速快的行业,几乎短周期内爆发的牛股都在此。优先选择不代表别的行业不行,牛股模式多种,比如有些不起眼的行业,公司处于小个时,但是哪天傍上一大款了,那就飞天了,这就是业绩弹性了。当然像傍上苹果三星这样的,还是要得意的,毕竟人家是引领潮流的,这类的是科技创新类,不同于一般的性行业,比如奥瑞金这个做易拉罐的,大客户集中度高,这类的傍大款也存在业绩爆发的可能性,但是行业增速慢,容易出问题。另一种如医药类的,小公司那天搞出个重磅新药或是啥的,也就不一样了,但医药和医疗器械是两回事。所以我们还是选择容易的吧,因为肥沃的土壤更能长出好的庄稼来。


累死了,过几天再出下篇,喜欢的请点赞哈

打赏的人

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股文化大山说股—明日继续收阳线的概率大

1.明日继续收阳线的概率大,但最快明日下午可能会出现60分钟级别的钝化。2.承接早盘判断,通过今日的走势,

巧用Illustrator设计汉堡图标

 巧用Illustrator设计汉堡图标
除非证明,文章均为绍兴上虞兴元设计培训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四高小盘大牛股的标准

四高小盘大牛股的标准前一文章<<次新大牛股宜分批买入>>... 首先我要说的是,所谓的标准,只是我个人浅见而已

“博国屌丝成功逆袭”之《象棋“国师”诞生记》(一)

象棋之术在博国由来已久,因棋局战术复杂、下棋太耗功夫,且往往赢者心情舒畅输者郁闷不乐,所以玩者甚

当代记者的使命与大局观

当代记者的使命与大局观来源:青年记者2015年11月上作者:赵鹏摘要:更加有效地把握创新实践、改革探索的效

《非你莫属》想让你当导演

想获得勇哥微信第一时间推送,想听到勇哥每篇文章中的原声录音点评的,可以关注我的个人微信订阅号刘佳勇Jo

【原创第2056篇作品】七绝nbsp;说霾

内心真不愿说霾,可是天天绕不开。自打立冬之日起,人人见面主题材。


佛教胜地----大相国寺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原创:皓月

河南东京汴梁(今开封)大相国寺,在中国她是汉传十大寺名寺之一。拥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胜地开封城!。历代名

近期行情回顾:为什幺叫大家不要慌

近期行情回顾:为什幺叫大家不要慌 最近一周多交易日,A股行情走得让很多股友发懵,我一直在微博上强调:

兰德热潮与个人主义

摘要: 在没有任何制度和秩序的社会中,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将陷入无休止的冲突之中,自由何存?至于市场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