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雍乾盛世的人口奇迹
2015-10-05 10:10:22 | 来源:新浪微博 | 投稿:李蒙不蒙你 | 编辑:小柯

原标题:清朝康雍乾盛世的人口奇迹

清朝康雍乾盛世的人口奇迹

中国人口简史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崇尚发展人口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国最早的人口数出自皇甫谧所著的《帝王世纪》。据记载,夏禹统治时期(大约在公元2100年前),全国人口为1355万人。公元12年,汉平帝统治时期,全国人口达到6000千万左右。公元755年唐玄宗十四年,人口数有5300万左右。两宋时期由于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人口继续增加,公元1190年,南宋光宗绍熙元年时,全国有7390万人。在元朝,由于元朝不当的统治政策,人口反而有所下降。明末人口经过西方学者的深入研究,已基本令人信服地推翻了明代官方统计数字:5000——6000余万的可靠性。学者们根据各自研究,推测出早在明朝中晚期,中国人口数就在1.2亿——2亿之间。但由于明末清处的鼎革和战争,在清初人口数不足1亿,最多1亿左右。到清朝中期,清朝人口得到快速增长,在1741年,中国人口有史以来第一次突破1亿(1.4亿),到1762年,中国人口数字突破2亿,到1790年,中国人口数突破3亿,到当今中国人口数已超过13亿。这一快速增长的基础,主要是在近百年来,特别是在康乾盛世时期打下的。

  所谓的“康乾盛世”,起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1796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持续时间长达115年。有些学者将“康乾盛世”称为辉煌,是因为他们觉得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将中国传统社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创造了中国历史的奇迹,其中就包括人口奇迹。

中国传统社会人口变化最快时期是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这一时期也是中国中国历史上的转折时期。在此之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人口总量虽说是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但确实经过了好几次大起大落,直到明代人口数量一直不是很高。经过明清之际的长期战乱,人口户口大量减小,到顺治统治时期,全国人口数已降至最低点,不满1亿,最多1亿左右。康熙统治的前10年,国内和平,人口稍有增长趋势,可也被历时8年的三藩之乱打断。直到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三番之乱后,大规模的战争结束,中国人口才不断地增加。

乾隆六年(1740年),全国在册人数在我国人口统计史上首次突破1亿大关,达到1.4亿。以后,人口再生产的势头越来越猛,以高达20‰以上的年增长率急剧膨胀。到乾隆27年(1790年)相继突破2亿和3亿。到道光14年(1834年),人口已跃增到4亿以上,从而奠定了现代中国庞大人口的基础。康熙二十五年至五十年的人口增长速度为0.77%。康熙五十二年至雍正十二年(含滋生人丁)为0.7%,乾隆元年至五十九年为1.49%,因此人们感觉不到人口速度,只能感觉到其增长的总量。所以说康乾盛世对人口有膨胀有巨大的影响,同时康乾盛世也是中国现代人口问题的奠基时期。

 

康乾盛世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

中国人口在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统治时期得到快速增长,并不是偶然的,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既有人为原因(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客观原因是人口膨胀的前提,主观原因是人口膨胀不可缺少的因素。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中国人口的快速增长。

客观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第一,康乾盛世时期人口膨胀跟康乾时期生产力得到很大发展和高产农作物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是分不开的。康、雍、乾时期,在农业生产部门,为了生产更多更好的农产品,有些人——特别是富裕农民,很重视农业生产工具的普及和改革,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耕田、犁地普遍使用牛耕。耕耘除草技术上,一般讲求“三耘”(即耕三遍)。在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山西蒲县知县朱蕴叔,根据当地“处万山中,高俊陡坡,非雨泽不能有秋”的客观环境,采用“区田法”来发展农业生产。随着边疆的开发,先进的身产技术和生产力向边疆扩散,生产力有了显著提高。同时在,在明代,自美洲由南洋输入的玉米、番薯、马铃薯、花生、烟草等多种农作物得到广泛传播。玉米,在十六世纪,由美洲传入中国,到明末种植已达十余省,到清初玉米种植范围更加广泛。番薯(俗称地瓜)大约在万历年间,历由菲律宾、越南、缅甸传入我国,每亩可得数千斤。康雍乾三帝非常注重有两稻麦品种的培育和高产作物的引进和推广。康熙帝曾将双季稻的栽培推广到江北部分地区。乾隆时期,清王朝改革耕作方法,大力推广多熟种植,广东部分地区收获早稻后,又插晚稻,收获晚稻后再种油菜或甘薯,一年三熟。由于南方多熟种植的推广,每年可增产粮食60多亿公斤。这就为人口膨胀提供了充分照片。但我们也要看到番薯等高产作物也有许多弱点。它们营养成分低,成分单一,可加工的价值少,作为一时救济尚可,长期为主食必然导致人的营养不良,从而最终影响人口数量的增长。所以经过清初到中叶一百多年的兴亡后,“番薯盛世”也就走到了尽头,我想中国人口在没有农业技术,耕作方式的改进,尤其是新作物的引进或原来作物的培养的情况下,中国人口是很难出现人口膨胀的局面的。由此而知,中国人民是在生活资料允许的范围内繁殖后代,并不是盲目的。

第二,清朝前中期的人口膨胀是建立在明朝一亿左右的人口基数上的。在明朝人口最多时也有一亿。在这么一个基数上,再加上自康熙二十年(1681年)评定三番之乱到嘉庆元年(1796年)为止中国国内长达百年之久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动乱,以及经济恢复发展的背景下,人口超过三亿也不足为奇。

第三,康乾盛世时期人口膨胀跟中国版图扩大也有关系。康熙时期,平定三番之乱、降服台湾,使中国重新归于一统。再经过雍正和乾隆对版图的经营,最终形成了北起外兴安岭,南至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西起巴尔喀什湖和帕米尔高原,东抵鄂霍次克海、库页岛和台湾的统一的封建制国家。疆域扩大,其人口统计数也包括了少数民族,其中包括北部的蒙古族和西北维吾尔族等。随着清朝时期雍正皇帝对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政策的全面展开,清朝能够进行有效的人口统计范围也就更加广泛了。上述三点都是从客观方面来分析清朝人口膨胀的原因,但是这只是个前提。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对经济发展、人口发展起到很大作用,在专制的封建社会尤其如此。

  康乾盛世时期,人口膨胀的主观原因,主要是指康熙、雍正、乾隆做主倡导的方针政策。这些方针政策包括停止圈地,实行更名田,整治河患、兴修水利,鼓励垦荒,蠲免钱粮以及实行赋役制度改革等方面。清朝前期对历史上的赋役制做出的重大改革对人口膨胀有着积极推动作用。康熙帝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发出了“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著名上谕,即以1711年认定书作为收丁税的固定数目,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从此,人口的增减与赋税的征收不再有关系。因此中国人口尤其是农业人口肯定会有所增长,虽然增长有限。由于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及高产作物推广等因素影响,乾隆朝后期的人口增速可能会略有增加但十分有限。雍正初年开始全面实行地丁合一政策,隐瞒人口的现象减少。所谓地丁合一,就是摊丁入亩,即不再以人为对象征收丁税,而把固定下来的丁税摊到地亩上。地税和丁银合一叫做地丁银。

  在停止圈地,实行更名田等方面,由于农民、农业的稳定,对人口的未定提供了基础,同时有利于农业人口的增长。公元1669年,康熙帝下令废除圈地令,以后永远停止圈地,并规定所圈土地改名为“更名田”,还给农民耕种,公元1685年,康熙帝又规定民间新垦田亩,“自后永不许圈”。

  康雍乾三帝都十分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因为他们深知水里是农业的命脉这一道理。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实施治黄河。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圣祖首次南巡,亲临黄河工地,阅视河工。历经三十年,肆虐半个多世纪的黄河水患得以根治,黄河地区农业因此连年丰收。

在康雍乾三朝时期,三帝都鼓励垦荒,蠲免钱粮。从圣祖继位起,要求五年内将全国的荒地全部垦为农田,凡垦荒成绩突出的省份和官员受奖,反之受罚。从此全国上下进入了大垦荒时代。至雍正时期,垦荒向边疆地区发展,雍正乾隆指令各地特别是驻扎边疆地区的军队实行“屯田”。土地广为开垦,耕地面积逐年增长。

康乾盛世人口增长的启示

第一,人口增长由其客观条件,并非只要有主观愿望就可以增长。

如果没有美洲玉米、番薯等高热量的新品种农作物的引进,如果没有双季稻在长江以南的大面积推广,如果没有大规模开荒导致的耕地面积大幅扩大,没有足够的食物支撑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是不会发生的。人只有首先吃饱肚子,才能生孩子。十月怀胎,母亲需要大量的营养,小孩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每天都需要营养保证其健康成长,如果客观条件不具备,人口是无法增长。认为人口可以无条件地无线增长,本身是唯心主义的错误认识。

第二,康雍乾三朝制定了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

这些方针政策包括停止圈地,实行更名田,整治河患、兴修水利,鼓励垦荒,蠲免钱粮以及实行赋役制度改革等方面。尤其是“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是为了刺激人口增长而专门制定的政策。一方面,大量开荒耕耘出来的耕地为人口增长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不断增长的人口又为大量开荒提供了劳动力,形成了良性循环。

第三,人口增长是形成“康乾盛世”的重要原因。

人口的增长,不仅没有成为康乾盛世的负担,反而成为康乾盛世的最关键因素。一方面,大量增长的人口为劳动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更一方面,人口增长刺激消费的增长,形成了庞大的国内市场。到乾隆末年,中国的GDP已经占到全世界的51%,达到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强盛顶峰,与人口的大量增长是分不开的。

第四,人口会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而放慢增长速度。

我们发现,到了乾隆后期,耕地的开发达到了极限,农业产量也达到了一定的极限,人口的增长就放慢下来。清朝政府从来没有制定过任何限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更没有搞过计划生育,但人口增长照样放缓。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的生育意愿会自然下降,将人口维持到合理的水平。到道光时期,中国人口达到4亿,然后就长期停留在4亿多的水平不再高速增长,到1949年,人口也只有4.5亿,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人口不会以同样的速度一直增长下去,这样的担心根本没有必要,人口不用国家干预,会自然停留在合理的水平。

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看人(深度好文)

人活到老了,就学会看人。看人是一种本事,是累积下来的经验,错不了的。古人说:人不可貌相。我却说:人绝

广结善缘,普渡有缘

真信者得渡,随喜供养赞叹者种佛缘

【留学随笔】远行

两年前,这么快就已经是两年前的事情了。两年前,压好了作文题目,背好了化学方程式,那个夏天,什么都准备

看看别人是怎么看电影的?

昨天下午约见一位学员,因为是粉丝,比较了解,之前,也认真看了她写下的简介和问题,所以,在没见面之前,

杂弹畅通公众诉求渠道八则

段郎说事
一、曾有人找我表达诉求,开口就说:“我一介小民如何如何。”我告诉他:公民无所谓大小,现在

被100块伤害的童年!你很可能也对孩子做过同样的事情

【原创文章,转载请标出处 @小杏zZ】这个小朋友的遭遇,让很多父母心疼之余陷入深思,在妈妈群里引起了激烈

查看 苦情虐恋 中的故事后续列表

重要提醒: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加V信:haoqixin8回复对应的关键词,才可以接收到故事后续【一个撕心裂肺的虐

请大家帮帮这个咱们赤峰的孩子吧

请大家帮帮咱赤峰的宝宝,太惨了!赤峰可怜的任轩慧宝宝仅仅29个月大,却经历了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在孩子

奥巴马之“离骚”

奥巴马之“离骚”

美国“照例”发生了校园枪击案,美国总统奥巴马照例就此发表讲话。美国俄勒冈州社区学

陈粒祝星分手原因曝光 揭秘王思聪、郭碧婷、陈粒、窦靖童为何称国民老公?

近日国民老公排名可是在网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29日国民老公陈粒被爆和祝星分手,今早王思聪在微博夸郭碧婷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