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内功 论如何锻炼与培养太极内劲
2016-01-14 16:17:00 | 来源:三九养生堂 | 投稿:吕振霞 | 编辑:小柯

原标题:太极内功 论如何锻炼与培养太极内劲

  看武侠电视剧我们可知道,武术靠的是内功,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内功呢?小编带您学习一下太极内功?如何修炼呢?太极拳教程有何讲解,下面我们先学习一下太极拳教学吧!

  如何锻炼与培养太极拳内劲

  练习太极拳讲究的心静体松,修练太极内功需要集中精神。习太极内功对内脏起着按摩的作用,能达到延年益寿的作用。

  1、意气为主帅

  在太极拳演练中,用意念引导动作,用意念引导放松,也要以意行气,引导内气的集聚,引导内劲的运行。从而形成始而意动、继而内动、然后行动,使之内外台一,开合有致。

  《十三势行工歌》中说:“意气君来骨肉臣。”武禹襄解释为:“心为令,气为旗,意为帅,身为驱使”,都说明了太极拳“以意行气”,由内向外的道理。

  太极拳是现代人养生的首选运动,修炼太极内功可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对身体也有益处。

  2、松柔是关键

  只有由内向外做到整体的放松,使周身关节张开,气血周流无滞,才能在丹田处集聚内气,以意引气,把内气运行到关节、肌肤,贯注四周,形成内劲,只有放松,才能产生内劲。

太极拳的内劲

  太极拳的内劲,是在肢体放松的状态下,通过松柔的螺旋形运动完成的,是极为轻柔。富有弹性,藏蕴于体内,含蓄而隐匿,不彰显外露的。松柔是锻炼内劲的关键。

  3、协调连贯是保证

  内劲的运转。在拳势的运行中应该无时不在,做到节节贯穿,势势相连,处处合住。这是内劲运转的保证。

  练习太极拳讲究的是协调一致,太极拳是一项全身运动,练太极内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节节贯穿,肢体的协调必须以腰为轴。上肢动作以腰带背,以肩带肘,以肘带手。下肢动作则以腰带胯。以胯带膝,以膝带足,只有肢体动作节节贯穿,才能使气血畅通,内劲顺达。

  势势相连,前一个动作结束,就是下一个动作豹开始,势问的衔接转换要有蓄发,要圆顺,连绵不断,形成势势相连。势间转换使内劲渐充,复归往来。

  处处合住,每一个技术动作运转到位,都要形成定势,一势即成,是一身备五弓,五弓合一是外形沉稳,体内贯劲,静如山岳,动如江河,形成全身整体合劲的过程。只有肢体动作协调连贯,才能使内劲随拳势的运转忽隐忽现,无时不在。

  太极内功心法

  一、周身一家

  周身一家是传统太极拳家最为推崇的太极境界之一。周身一家就是时刻保持周身的整体性,不顾此失彼。任何动作都是有前就得有后,有左就得有右,不能光想到一个方面。

  怎么样才能在练拳的时候,做到周身一家呢?其实,先人就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方法。

  第一,身如钟鼎

  要求不管坐着还是站着,都要意念像一口钟一样把整个身体都罩起采,这样周身的气也会整起来。

  第二,一动无不动

  传统的养生法要求周身一动无不动,如何做到呢?

  主要的方法就是有内三合和外三合。内三合要求把神意气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外三合主要是用意念把肩和胯连上,把肘和膝连上,把手和脚连上。

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解密太极拳 太极拳凭什么“四两拨千斤”


  力学上有一个说法叫做“四两拨千斤”,大家都知道这是无

孙式太极拳 太极拳刚柔相济的三种内涵


  人们常说太极拳的特点是刚柔相济,太极拳中的刚柔相济究竟是何含义呢?小编今天和您一起学习一下

杨式太极拳 太极拳前弓后蹬步的练习要领


  常言道,太极功夫始于足下,因此,想要练习杨式太极拳,首先要从前弓后蹬步练起。太极拳的特点是

太极拳的特点 浅谈太极拳技击之听劲


  听劲是练习太极拳的一个技巧,想要快速入门,练习太极拳听劲是关键

陈式太极拳 练太极拳对身体部位的要求


  陈式太极拳是太极拳门派中成立最早的门派,太极拳的特点是柔和缓慢,练习陈式太极拳能达到祛病延

太极拳实战 太极拳技击原则和技击步骤


  纵观武术历史,太极拳在其中可以说是一枝奇葩,其不仅有神奇的养生

太极推手 浅谈太极拳辨证技法的运用


  太极拳在我国历史上已有多年的发展,小编今天要与您学习的是太极拳

太极拳教程 浅谈太极拳中三种矛盾运动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的瑰宝,也是现代人养生的好运动。练习太极拳

传统太极拳 练习太极拳如何使用眼法


  眼是人体的重要部位,而眼法在太极拳中也很重要。小编要带您学习一

太极文化 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而太极文化在其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