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孩子讲述大屠杀是个难题 可他们还是做了这样一本书 [快讯]
2017-12-10 08:53:54 | 来源:好玩网 | 投稿:伊文 | 编辑:dations

原标题:向孩子讲述大屠杀是个难题 可他们还是做了这样一本书 [快讯]

现代快报讯(记者陈曦)今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80周年祭。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邀约著名军旅作家徐志耕、儿童插画家姚红,为孩子们撰写一部反映南京大屠杀的纪实文学作品。

怎么向孩子讲述大屠杀历史,是一个难题。如何做到既要真实地展现那段痛史,又要顾及儿童阅读的特殊视角,对编创团队来说,是一次责任考验。

经过历时一年多的努力,这部《1937年,南京记忆》终于面世了。发生在南京的那场人间惨剧,经过漫漫80年的岁月沉淀,以这样的编排呈献给今天的孩子,显得独特而丰富。

《1937年,南京记忆》徐志耕著姚红绘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2017年12月

怎样向孩子们讲述大屠杀,是一个难题

2016年9月,徐志耕接到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的邀约,希望他能为15岁以下的孩子改写、修订他的报告文学名作《南京大屠杀》。

徐志耕是著名军旅记者、作家,曾任南京军区文艺创作室副主任,他于1987年出版的《南京大屠杀》是中国第一本记述这一历史事件的报告文学作品,曾翻译成多种文字出版,至今共有20多个版本。

"接到这样的任务,我的心情是忐忑的。"徐志耕说,这一举世震惊的悲剧充满了太多的恐怖、血腥和残忍,对于花朵般的儿童来说,可能会刺激他们稚嫩的感官和神经。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他曾目睹从日本来华参观的队伍中,有几位穿着校服的男女学生,在展示日军举刀砍杀中国平民的展板前,用手蒙住了眼睛。一个名叫片平裕香的女学生抽泣着说:"我不知道日本做过这样的事情,我不愿做这样的日本人。"

不过,孩子的心也是纯洁的、好奇的。1986年夏天,徐志耕在南京城南的七家湾釆访时,有四五个小学生跟着他一家一家地听爷爷奶奶们悲愤地诉说,他们觉得新奇,也感到震惊。他们第一次知道了南京的这一悲剧,第一次感到心头的沉重和沉痛。

"孩子们需要艳阳蓝天、花儿青草、小鸟鸣唱。然而,乌云会遮住艳阳,风雨会摧残花朵,小鸟会迷失方向。因此,必须让孩子们全面而真实地认识一切事物,包括了解国家灾难深重的历史。"在接受现代快报采访时,徐志耕说,书中采访到的那些幸存者,不少是和今天的孩子们差不多的年龄。八岁的姜根福本来有父母关爱,兄弟姐妹亲密无间。可是他目睹父亲被鬼子抓走,母亲和小弟被日军枪杀,二姐被日军用刀劈死,一家九人只留下他和三岁的弟弟流浪度日。而书中写到的周文斌,当时刚出生十多天,就被日本兵一枪打掉了左脚上的三个脚趾头!

"苦难是一本书,在描写小白兔、大红花、好孩子和升旗手的许许多多儿童图书中,增添一本八十年前的南京故事,对于生活在今天的孩子们来说,是完全有必要的。"徐志耕说。

如果不打仗,1937年的南京街头是这样的

图文并茂地说完一件事,是儿童图书区别于成人图书的一个标志。

《1937年,南京记忆》的编辑团队执着地憧憬,将图画的元素嵌入这部报告文学作品中——以文字以及少量大屠杀时期的资料图片为主体,向小读者展示战争的惨烈和残酷;以灵动、活泼的手绘图画作为版面饰图,不动声色地呈现1937年南京作为首都的生活万象、市井百态。

战前南京的市井百态、生活场景。

"这样双线交织,既给小读者一个从凝重文字中移开目光、心灵得以喘息的机会,同时文字用于说明战争的残酷,图画用以说明和平的珍贵,二者相互交织,并行着贯穿全书。"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王泳波说。

他们邀请了著名画家、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姚红为本书提供了内文装饰图。"我的插画与志耕老师的文字、史料性照片形成两条平行的线索。我侧重在日常生活——如此血腥残酷的屠杀,它是在怎样的一个和平的现场发生的。对和平的人来说,南京城的沦陷他们是没有思想准备的。我要提供这个背景。我们不是一瞬间就拐到一个残暴的杀戮当中去,这也是考虑到小朋友的一个接受问题。"

姚红以当时一个小女孩的眼光,像清明上河图一样将当时秦淮河畔的市井生活徐徐展开——剪着短发的民国小女孩、美丽的戏服、秦淮河如烟的清晨、沿河的房屋、人力车夫、贩夫走卒、剃头摊主、慌张的报亭主人、人群中激愤的演讲者、呼啸而去的军车、沿街的标语、来自空中的轰炸声、不得不告别的夜晚静静地、隐约地呼应着文字,诉说着阳光下和平生活的美好、而战争凶残的铁蹄正在步步逼近。

军车呼啸而去,百姓流离失所,战争把日常的生活毁灭了。

画家没有直接去描绘文字所描述的恐怖镜头,而是由史料照片承担这个功能。但是随着章节的变化,插图无论在大小上,还是在景观气氛上面,有一个情绪的递进——一步一步从优美、到紧张、再到不安。读者可以看到,如果不打仗,1937年的南京街头原来是这样的;能够感受到,和平时期的生活是很美好的。但战争把这个撕毁了,形成一个强烈的反差对比。

在此之前,姚红曾为母亲姚月荫女士的散文《迷戏》配过图。《迷戏》是姚月荫根据自己的童年经历创作而成:"我"是一个9岁的女孩,生长在1937年12月的南京。家境殷实,上着洋学堂,家里开着西装店,落脚南京的京剧名角就下榻"我"家。"我"得以亲身感受京戏文化,被它深深迷醉。可是,战火临近,演出缩短,战争夺走了百姓有京戏的生活和文化这篇散文也作为附录收入本书中。

"其实,这是一个较力的过程。是生活、艺术和战争的较力,是美和毁的较力。这个毁灭不是万劫不复的,最后美的东西会再生,生命还会再回来,这是一个民族的顽强。"姚红说。

孩子们的心是好奇的,渴望了解这段历史

事实上,这项出版工作从一开始就得到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支持和帮助。

一方面,徐志耕是对南京大屠杀史实进行民间调查的第一人,许多人对南京大屠杀的了解,就是从他的这本书开始。纪念馆十分尊敬徐志耕在这一领域做出的贡献,曾收藏了他的3本采访笔记作为馆藏展品。

"对志耕先生为传播这段历史所做的贡献,我十分敬重。"南京市委宣传部部务委员、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说。

另一方面,纪念馆去年做过一个统计,在众多的参观者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到7成,其中有很多青少年。"每天走在馆区,看到川流不息的人群,我的内心感慨良多。我能感受到,孩子们渴望了解这段历史。"

不过张建军也意识到,"怎样向孩子们讲述大屠杀,是一个难题"。苏少社这部书的目标读者是15岁以下的儿童和少年,既要真实展现那段历史,又要顾及儿童阅读的特殊视角,这对创作者来说,无疑是一种责任考验。出版社与纪念馆进行过多次讨论,在"儿童视角""图文互辅"等关键词上久久停留。

此后,他对这本书的出版进度一直很挂心,也满怀期待。

2017年9月,张建军收到了出版社寄来的校样,眼前顿时为之一亮——呈现在他面前的是一部全新的儿童报告文学力作。"既写家国情仇,又有岁月回望的童年视角",完全实现了既定的编创初衷。

一是,为了顾及儿童视角,作家从33万字的原作中,挑选出适合于儿童阅读的内容,尊重史实、重新编排体例、全文修订改写,对描写日军暴行的一些残酷血腥的文字做了删节,呈现给孩子的是18万字的文字主体。

二是,文图并茂,1937年南京的街巷、店铺、民居、河流、去洋学堂读书的小孩、电影海报、标语、招贴、老少行人,全都随着页面的翻动变化更替,画家像是随意所致,实则费尽心力。

张建军激动地为此书写下序言:"志耕先生秉笔直书,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为少年儿童创作的这部作品,我相信50年100年之后,仍旧会站立在书架上;白皮肤、黑皮肤、黄皮肤的孩子们,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共同的话题。"

【作者】

徐志耕

浙江绍兴人,1946年生,著名军旅记者、作家,曾任南京军区文艺创作室副主任。

历史是东逝的水,但书中的一切,向我们提出了关于战争与和平、正义和人道、贫穷与落后、集体与个人、懦弱与坚毅等等许多严峻的课题,这是需要一代一代人深思的,也需要春风细雨般地给幼苗以浇灌和滋养,使孩子们从小就懂得生存的艰难和人生的意义。——徐志耕

【绘者】姚红

江苏南京人,1961年生,著名画家,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插画系主任、教授。

这是一个较力的过程。是生活、艺术和战争的较力,是美和毁的较力。这个毁灭不是万劫不复的,最后美的东西会再生,生命还会再回来,这是一个民族的顽强。——姚红

(编辑魏如飞)

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朱天心:没有文学,世界会很单调 [快讯]

现代快报讯(记者白雁/文牛华新/摄)十七岁因文成名,三十岁热心时事,四十岁与主流为敌,五十岁仍然不肯就范。作家朱天心的人生轨迹,每一个阶段都凸显着要跑偏的迹象。然而,她却始终行得很稳。12月4日,朱天心携新

生存发展先确保生命健康 礼让斑马线也涉及“人权” [快讯]

原标题:礼让斑马线也涉及"人权"12月4日,是我国的国家宪法日,12月10日,是世界人权日,这两天都有着特殊的意义。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进了宪法。人权到底是什么?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怎样保护人权的?确认

安徽农垦官员“洗黑”耕地 侵吞公款近六千万 [快讯]

将已耕种的土地谎报为受损坏需复垦的土地,再通过莫须有的开发,进入交易平台交易,获得可观的土地指标收益。安徽省农垦系统部分官员通过这样的方式,里应外合侵吞公款近六千万元。《法制日报》记者近日从芜湖市中级

一工地挖出长约 50CM 炸弹 专家赴现场进行爆破清除 [快讯]

工地挖出炸弹。12月5日下午14时许,一台正在六安霍邱县城关镇海河路新二院后面工地上施工的挖掘机突然挖出一枚长约50CM,直径约20CM的炸弹,炸弹通体锈迹斑斑,在土堆上摇摇欲坠,随时可能发生爆炸。霍邱县公安局西城

体育图片报:多特蒙德将在明天宣布解雇博斯 [快讯]

虎扑12月10日讯根据《体育图片报》的最新消息,在1-2输给云达不莱梅以后,博斯在多特蒙德的执教生涯走到了尽头。主场落败以后,多特蒙德CEO瓦茨克、主管佐尔克同博斯召开会议,并最终决定解雇这位荷兰教练,官方通告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