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我所想~~~文艺范和国民精神
2015-12-21 00:10:23 | 来源:新浪微博 | 投稿:周雅斌-Onward | 编辑:小柯

原标题:如我所想~~~文艺范和国民精神

习总的文艺座谈会后,社会舆论很是热闹,也借这股热点说说对中国文艺的看法。百度词条上对“文艺”的解释是:“文艺(Literatureand art)文学和艺术,有时指文学或表演艺术,是人们对生活的提炼,升华和表达”。按字面理解,文艺是人们对生活的反映,一直有个说法叫“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点十分同意。文艺不是生活的简单投影,是文艺创作者个人及团队选择性、逻辑性的主动设计,创作者个体或群体的素质(学识、个人气质、对生活的看法、精神状态等——内因)和创作时的物质条件(外因)共同决定了作品的质量和作品传播影响力的高低。文艺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宣泄载体,更是一种面向社会的沟通渠道,因此才有“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提法出来,强调了文艺的社会属性,即便是那些孤岛式存在的小众文艺创作,一样会有着一定范围受众感情上的共鸣,对社会行为、个人行为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暗示作用。所以涉及一切文艺形式,都不能把它们当成静态标本来孤芳自赏,而是要纳入社会整体背景下进行判断。

文艺毫无疑问是文化的范畴,我在文章中一向把文化等同于技术(科学技术、生活习惯等)本身,技术水准即文化水平,文艺作品的质量取决于个人文化水平和社会人文程度,文艺表现手法、发展方向取决于产生文艺作品的这个社会的文明趋向。对文艺作品的欣赏与理解来自社会成员的意识形态倾向,文艺范是最表面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国民精神镜像,从而形成宏观到微观的全面对比,可以透过文艺来考量这个社会的历史发展、文化高低、文明强度。

中国文艺是个什幺样子呢?国家召开文艺座谈会的目的是什幺?中国文艺能否做到习总对文艺的期望?感觉在今天并不是很乐观的局面。

中国是年轻的工业国,在早期工业化时代,中国由于阶段性的技术落后成为工业化列强欺辱、侵略、剥削的对象,中国穷尽一切古代经验智慧和列强周旋,在博弈中艰难转型,接受并学习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付出巨大代价终于走到在技术上和诸发达国家并驾齐驱的今天。和西方那种从文艺复兴到启蒙时代、从工业革命到科学昌明的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式的发展不同,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科学化不是自发形成,是救亡图存的产物,一种应激反应,在潜意识里留下了强烈的阴影。对来自西方的文明成果,我们表面上接受(毕竟现实生活中须臾不能离),在内心深处却是恐惧、抵制,充斥着文明被超越后的痛苦与不甘。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广大国民最自觉的教条,在思考方式、日常行为中有着明显的痕迹。在文艺创作中异化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金科玉律。每当国际社会对来自中国古代、中国民间的文化形式表示出惊讶、赞许,马上就能点燃全民欢愉、文艺界的趋之若鹜、强大的市场响应,当成我们伟光正的符号,鄙视西方文化、西方文明的底气。进而衍生出来自的西方技术不过尔尔,西方近现代树立起的人文精神是垃圾的傲娇心态。精神压抑了一百多年的我们太需要被人认可,太需要超越别人的自尊心,从而选择性的忽略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原则;中国人不喜欢科学,不喜欢这个来自西方的概念,甚至把中国古代技术经验和科学规律挂钩的说法都遭到白眼,人们更愿意接受诸如“天道”“心道”这种玄学意味极浓的总结方式,把科学精神和中国文化对立起来,并认为这就是“爱国主义”,除此之外,无以表现中国的文明。

中国文艺就是在这样一种意识形态土壤上生长起来的植群,一样是百花齐放,蓬勃兴盛,蔚为大观。一样是在顺详民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文艺的根本短板不是文艺界是不是肯为人民服务的内在自觉,而是整个文艺界从业者的科学认知严重滞后于中国和世界科技进步的矛盾。若文艺界一如既往的没有科学精神、缺乏工业气质,靠一个文艺座谈会又能改变多少呢。更何况参加这次座谈会的绝大多数代表,本身就是在之前那种形式的“为人民服务”中赚的钵盆满贯的成功人士。他们的观念、行为高度契合于今天的中国主流文艺市场,已经形成了同舟共济、相濡以沫、抱团取暖的生态。

西方自启蒙时代以来,科技发展已经摆脱了形而下的被动,升华为形而上的主观能动,科学精神是相当大范围内的共识,而中国社会至今还在争议科学这个概念的正确性甚至正当性。意识形态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对行为的干扰与指导能量,客观认知(世界观)、逻辑判断(价值观)决定了人的心因状态(人生观),怪力乱神的三观和科学的三观会导致个人行为、社会行为过程和结果上的天壤之别。“宗教让你撞大楼,科学送你上月球”之类的调侃虽然失于偏颇但的确发人深省。中国的文艺范是能传递出一个强大文明体的自信还是折射出人文精神的不足?我以为是后者。否则真心不用这幺高规格的去开一次文艺座谈会,也不会在社会上引起这幺大的舆论波澜。

高层的重视和文艺界的靡靡形成巨大反差,面对西方来势汹汹无孔不入的文化攻势,我们的反制乏善可陈。大家为某些民族文艺小情调在文明博弈中的逆袭沾沾自喜,却看不到在西方挟科学人文之威冲击覆盖下,中国文艺阵地节节失守的危局,或不明白这种危局是怎幺产生的。

从方法论和工具化角度看,文艺对外是文化输出的先锋,对内是塑造意识形态的要因。中国古代强势的文化输出源于我们远远高于周边文明社会的技术能力,有完美的技术制成品就有震撼的文化质量,不是靠兵强马壮让周边无可奈何,而是丝绸瓷器造纸术建筑术等华丽技术包装起来的衣冠礼乐让那些土鳖们目瞪口呆不得不向天朝文明低头。同样道理,近代崛起的工业文明也是压倒性的技术威力把所有古代农业国的文明高度给超越了。

古代中国的文明高度是今天中国文艺绕不过去的心理认同,近代的文明苦难是中国文艺难以取舍难以驾驭的经验载体,被指为源自西方的科学精神是中国文艺最陌生的领域无法形成表达上的畅顺,在文艺上我们更依赖重复古人的智慧而规避现代人文的陌生感。尽管在其他产业上我们可以毫无顾忌的引进山寨,但在文艺这一块跟本放不下面子。通过几乎是无保留的向西方产业学习,中国在实用技术上不落后于任何一个发达国家,但科学精神却始终难以同步根植在中国人的意识形态里,中国文艺不向技术致敬,不思考科学技术的未来可能性,不展望科学发展对中国社会改造中国文化升级的影响力。

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伪命题下,中国文艺创作沿着仿古作古的方向一步步下滑,根本起不到正面反应中国科学进步弘扬中国现代化成绩的作用,从而对广大中国社会成员造成严重心理误导,跟现代人文精神渐行渐远,文艺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也日益沦为媚俗式的低三下四。缺失科学精神的文艺工作者们,尽管难以担纲中国文化振兴的大任,却不妨碍他们在既有的活跃经济下成为物质上的富裕者从而获得社会精英的优越感。他们的成功之道必然刺激那些草根人士的向心跟随,所谓学有目标赶有方向。西方文艺界也乐于捧红中国那些有着去科学化去现代化暗示能量的文艺人,树立标杆引导中国文艺界的风气。

文艺输出的目的粗暴的说就一个,通过高大上的、主动的、强势的心理暗示,让所有人都觉得文艺输出的这个社会体系很牛逼,心甘情愿的当脑残粉,然后怎幺敲骨吸髓的剥削他们,他们还甘之如饴。就算有个别独立思考者不服,那些脑残粉就能替我们灭了他们。中国文艺能做到这样的输出幺?

东西方文明交流到现在,西方对东方尤其是对中国的文化崇拜只剩下博物馆里那些标本的学术价值和古董的经济吸引力以及围观另类文明的好奇心。东方从对西方文化的无视与蔑视转化为技术承认与文化膈应并存,一些逆向民族主义者干脆五体投地完全丧失了我们能赢的自信或我们一样是成功者的认同(视逆向气程度而定)。文艺比较的一个显性层面来自市场反应,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文艺市场在经济上做到了同步繁荣。中国人的购买力支撑起来一个庞大的世界瞩目的文化市场平台,西方文艺工作者从中获益匪浅,仅从美国好莱坞每年在中国院线的票房分账上就可见一斑。为了增加好莱坞商业大片对中国观众的吸引力,制片人采取了在影片中植入各种中国元素的配菜手法,华裔演员和西方明星平起平坐,让中国观众有了前所未有的心理满足。但无论怎幺在配菜中增加中国元素的比例,有些干脆就全然讲述一个完整的中国故事,这些文艺大菜小菜仍然代表着西方文化史观的输出力度。有识之士对此谓之“洗脑”,一种瞒天过海的阴谋论担心。

习总在座谈会上提出“文艺不能做市场的奴隶”的口号,不知道万里之外的好莱坞衮衮诸公是否也有类似的见地。美国的商业大片和小成本制作的所谓B片斩头砍脚扫荡着全世界影视市场,以西方文化史观为核心、以科学技术为能量、以美国文化为包装,在全球打了一个又一个胜仗。从世界性的文化反应来看,不独中国,美国以外的那些国家个个都有文化沦丧的危机感。世界各国的文化元素,统统成了助力美国文化输出的营养,给美国文化侵略当了“带路党”。一边是文化成为市场奴隶的忧心忡忡,一边是勇猛精进无往不利,把市场玩弄于股掌之间痛快淋漓,这巨大的差异令人嗟吁错愕。

美国拥有一批极富于科学想象力和能把技术运动表现为具有震撼效果的可视画面的人才,无论何种体裁形式、何种题材内容,都能以一种扑面而来的犀利风格对受众形成巨大心理冲击,产生出余音绕梁的衍射。你可以不直接接受,当面抗拒,但反复冲刷之下,绝对还会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放眼世界,全球能持续做到这一点的,除了美国没有第二家。三观正而不僵,三观邪而不滥,在弘扬主旋律与保障文艺创作的灵活度上,只有美国做到了平衡。美国的文艺工作团队像NASA的工程师打造航天飞机那样科学设计、精心制造着一个又一个文艺商品,不忌惮任何文化元素的使用,做到了兼容并蓄拿来主义,继承发扬推陈出新,显示出了强大的文化吸收文明整合的超级实力。

用封堵市场渠道的手段来阻止美国文化输出,是一直以来世界各国唯一能用的被动抗衡政策。缺乏正面对抗人才的尴尬是整体产业科技水平全面竞争处于下风的必然,谁也不敢在科技能量、科学精神上有美国那样的自信,用美国的话说,这是美国气派。欧洲老牌发达国家一盘散沙,眼睁睁看着美国文艺界把西方文化的解释权垄断起来为己用,欧洲人自己都要接受被美国篡改得变了味的西方古典文明中的一切,西方在近代建立起来的文明优势,美国是最大的受益者。至于东方世界,成功的工业国一共就三个,中国、韩国、日本,其中两个是公认的美国文化殖民地。尽管在古代这三个国家有着同文同种的惺惺相惜,相爱相杀,但在今天的现实里,日韩是美国的产业附庸,在美国对华文化输出中为虎作伥,共同形成对中国的文化压力。

这的确是一个危局,美国掌握着西方文化的既有优势,掌握着东方文化伙伴的同盟,在文化输出上中国几乎是孤军奋战,还要被内部花样百出的逆向民族主义扯后腿。对科学的反动是逆向民族主义的重要战场,剥离中国文化的科学内涵,不认可科学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性,无视或敌视中国的科学成就,扭曲科学技术竞争在文明博弈中的作用,把文艺封锁在古代教条里不和中国当代欣欣向荣的科技发展互动。从实用主义角度看,科学就是用正确的逻辑总结客观规律、将客观规律导入实用技术、用技术达到想要的结果。科学精神和工业气质就是用科学来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和实用技术在生产、生活细节上的表现形式及实际应用能力。缺乏科学精神、缺乏工业气质是个人及社会大众对科学知识储备不足、理解力底下、技术应用能力不强的表现,中国文艺界的弊端或者说中国当代文化输出的弱势皆来自于此。中国不仅缺少正面反应科技进步展望未来科技发展的文艺作品,少数几个孤立的创作也由于市场排斥照片不足,粗制滥造难以形成积极的传播。中国至今拿不出一部像样的科幻片,就是中国社会人文精神反应在市场选择上结果,我们和欧洲一样,根本不敢在用文艺形式展示科学精神、弘扬技术能力上和美国这样超级大国叫板。

文艺范直接反映国民精神,两者互为作用,或相互提携或相互制约。文艺产业是用技术营养培育出来的文明之花,要像培养科学家、培养工程师那样培养富于科学想象力、科学精神的文艺工作者,在市场照片配置上为有着正面科学内涵的文艺作品留出足够的空间。这一切已经无法用单纯的市场机制与文艺工作者的自觉来完成,国家意志能有多大程度的介入来支持中国文艺凤凰涅槃,中国文艺要和整个国家一起走出古代的局限,焕发出全新的国民气质,成为未来人类文明的引领强音。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不负习总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对中国文艺发展的期许。

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马原主观题背诵内容压缩版

1.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和统一及人和自然关系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

电商大佬的艰难时刻!总有一种困境让你欲哭无泪

曾经跟很多朋友谈到“机遇”这个词,其实我认为成功跟机遇关系并不大,成功需要持续的打拼,而不是靠偶然

震荡莫慌 捂股待涨

我在12月12号说过:“阴极必阳,冬至一阳生。22号冬至,也将迎来股市的春天!!!”
我在12月13号的博

【股市会】20151219 (1)国泰聚信两周年

本周股市会头条是国泰聚信基金成立两周年。 当然,这是我的大事儿,不是股市的。在基金的公开信息中,本基

付费深度:风口上的精准医疗

今天下午我在微博发了一条微博: 所谓精准医疗,就是应用现代遗传技术、分子影像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结合

跟孩子交流,得注意他的年龄

有个妈妈给孩子读过一本书之后,总想聊点什幺,但一直进行的磕磕绊绊,也就是交流不畅,她不知道为什幺,后

可惜我是白羊座「原创歌词,用杨千嬅《可惜我是水瓶座》的调」

原来坦白也无所谓(后知后觉是个笑话)从前在年幼放纵好似不对(可笑的人们不配讲听童话)烦躁不如吹灰给未

如我所想~~~文明的形成和历史的发展

文明的形成和历史的发展是多因素的结果,其中的主要矛盾是技术创造力和技术应用力,即所谓生产力为主导的概

14年总结,以及15年包子一览

14年好像有挺多包子,具体鲸菱也不记得了。印象比较深的就是每月的男频新文、每月好文包子、每月耽美上榜文

stay here

那个唱着《memory》《我们的世界》《深深爱过你》的男生,接着唱着《我们爱过就好》《敷衍》《几个你》,然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