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爸爸去哪了——那谜一般的男性自信
2015-12-13 07:25:22 | 来源:新浪微博 | 投稿:rubbergun | 编辑:小柯

原标题:家庭教育中爸爸去哪了——那谜一般的男性自信

习惯性地,写文章之前还是说个小故事。

这个小故事来自于一个大学女生。她上大学的时候,可能因为没有钱买比较好的bra,导致平时穿bra感到很不舒服。她有一次在寝室里叹息说:“如果能像外国女生一样不穿bra也没人说好了。”

她对面的女生立刻冷冷地说:“不穿bra你也要有那个资本。”

前面那个女生不穿bra的出发点是因为“不舒服”,后面那个女生的出发点是“观赏性”。前面那个女生就是我,后面那个女生是我大学室友。这位室友长得很漂亮,成绩优秀,人缘很好,是外面很多人眼中的女神人物。

比较相对应的是有一次我染了个头发,班上有个男生说:“我不喜欢看见女生染头发。”

我回说:“我不要你喜欢。”

那个男生说:“女人染头发不就是为了给男人看的吗?”

比较有趣的是,这个男生是我们女生背后公认的一个搞笑的人物,追女生屡次失败,长得不好看,而且各方面也很一般。

举这个例子当然不是为了讨伐我的大学同学,其实他们两个人品方面都没什幺硬伤,而且大学四年作为同学在别的方面也算是诚恳有礼。只是我发现就我读书的那个时代,两性双方对某些“服从男性审美”都有一定的共识,以至于我这样的成为了异类。过了若干年,这样的言论如果放到微博上,肯定会有女权主义者大加批驳,骂其为“拜屌教”。但其实这种思想平时不露痕迹地存在着,如此优秀出色的女生尚且自觉服从男性权威审美,如此不起眼平常(对不起我不能用很过分的话形容曾经当过我同学的人,这是基本礼仪)的男性,依然拥有谜一般的自信,对同学关系的女生随意评判,真是让人千言万语汇作一句呵呵啊。

是的,这就是我今天要说的,男性在家庭生活中,那谜一般自信啊。那种由男性和女性共同丛恿堆积出来的自信啊。

大家都知道,我在微信和微博上每天会无偿为别人做一些私信问答,主要是解决教育方面的问题。和我提问的大部分群体主要是三类:妈妈提问早教问题,学生提问人际关系和升学问题,老师提问教育方面的问题。

在有限的提问里,来源于我收到的有限的信件,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男性的提问基本都是交际和升学就业的问题,到了成家立业之后,他们的问题就消失了,在家庭生活中彻底失踪了。与此对应的,是大量的说自己问题家庭的来信,都提到自己自私,冷漠,霸道,在童年时期深深伤害家人的父亲的同学。这些同学当中不乏非常优秀的学生,从他们的来信当中,我也能感受到他们迫切想改变自己的心。但是不管他们是否取得和他们能力相匹配的成就,他们都很不快乐,很容易处于一种反复,矛盾,不确定的状态。我把这种归结成一种自我的迷失。他们都很有自知力,知道家庭某些缺失给自己的学习生活,甚至择偶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甚至穷极一生去对抗这种影响。有些时候,这样的孩子觉得自己举步维艰,但是他们的父亲都非常自大骄傲,靠剥削软弱可欺的母亲过活。当然也有些强硬的母亲奋起抗争,但是抗争方式都非常愚蠢,是和父亲的暴力冲突,不光是言语还有肢体的,而且把这种恨意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就像我在微博里调侃的一样,我说来我这里提问很多收入很高家境很好的妈妈们,都会反复思考自己制定的教育计划是否符合实际,对教育这方面表现出包容,开阔的心态。反而是很多爸爸,看了我的文章之后破口大骂,满口都是“牛逼牛逼我最牛逼,你来看看我有工资”。当然我并不是说我的理论是真理,只是妈妈们更多关注的是文章里的合理部分,男性很多就集中在某些刺激到他们的字眼,比如强调经济收入可能刺激了他们在这方面的挫败感,然后他们对我的态度也是集中在我这个人身上。其实这种思维方式非常可笑和幼稚,因为我本人到底具体情况怎幺样,对你们这些陌生人而言毫无意义,你们的具体情况对我而言也毫无意义,并且对我个人的攻击,也许能一定程度上摆脱你们的挫败感和被冒犯的感觉,但是仔细想想就会发现,我的文章论点并不是针对任何一个具体的个人,所以我个人受到攻击对于真实情况并未任何改变。

但是我知道对于很多幼稚的有挫败感的人而言,以上所述也是毫无意义的对吧,我懂。

我其实严格意义上并不算是一个女权主义者,但是我算得上一个女性主义者。就是说,我肯定两性方面的差异,并不追求两性双方在每一方面绝对的平等,因为追求绝对的平等其实就是一种不平等。两性无论是生理和心理方面都有差异,所以要追求一个良好的两性关系,一味强求自己的利益,打压对方都是不足取的。男性有男性的劣根性,但是也有他们的优势,反过来女性也是一样。在孩子教育这一块,爸爸角色的缺失,一直都是我感到迷惑的问题。换句话来说,如果是一位爸爸来提问,那幺我给出的方案就会和给妈妈们的方案不一样,但是完全没有父亲角色的人来提问,却有很多孩子来信控诉自己父亲的,这就让人感到困惑和……愤怒了。

没错我是有点生气了,我因为那些坑家的爹生气,也因为那些圣母心态让孩子无比烦恼的娘生气。爹要坑家娘要圣母本来是他们的自由,但是孩子却没有选择的自由。

我不关心两性关系,不回答情感婚恋的提问,这不是我专业范围,也不是我兴趣范围,但是往往我的提问回答又总是涉及这方面,那是因为家庭关系对孩子教育影响至关重要,我在《父母打分》一文里,甚至列为单独打分项。

说一句带着我个人情绪话吧,我当初真的一点都不关心诸位的家庭婚姻问题,但是一旦这种关系伤害到孩子成长,我心里就会一边骂着fuck一边帮这些可怜的孩子分析他们父母的婚姻关系。夫妻关系不好可以离婚,但是对孩子伤害是不可逆的,孩子不可能因为你离婚就再拥有一个成长的关键期。

父亲在孩子教育上的缺失,我个人认为一方面是因为外界长期以来的陈旧观念,觉得“教育孩子就是妈妈”的事情,一方面也是他们自己对自己这个角色的谜一般的自信。为什幺说我这里男性的提问在婚后就谜一般的消失了,这和他们在结婚的时候,基本完成了自己自我同一性有关系。这里“完成了”并不是指他们就事业有成了,而是指他们的经济收入,工作,情感各方面都趋于稳定,通俗来讲,就是他们已经接受了自己的社会角色,已经不会再有青少年时期的迷惑和彷徨了。而女性这个时期,婚后妻子的角色还有母亲的角色,甚至儿媳妇的角色,让她们一下子从未婚时期被追求者捧在手心的地位一下子落入了多重角色,而且这些角色对她们几乎都是一种索取。所以她们会比爸爸们更加小心翼翼,在教育子女方面思考得更多,她们不但要去找我这样的人提问教育问题,有些时候还会找情感专家提问如何维护婚姻,如何调整婆媳关系的问题。至于工作上的问题,很多人并不认为结了婚的女人有资格谈事业。

很多很多本来双方承担的问题,变成了女性一个人的问题。女性一个人承担,她自己恰恰不觉得有问题。因为长久以来的教育就是“女人就该这样”,就像女人不穿bra不是为了自己舒服而是为了更清晰向男人展示自己的胸部轮廓,这是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男男女女都达成共识的想法。

不过这几年还是有不少女性开始懂得抗击这种思想,她们的反抗在言语方面的激烈,以至于本来就很正常的想法显得怪诞。就像穿不穿bra本来就是女性个人自由,但是必须要女权主义者大骂过去的思想拜屌,然后“穿不穿”这个问题交给女性自己决定才显得正常。

前段时间福建那边师范招收免试入学的新闻遭到了多方面的狠批。我并不认为换个男老师就能解决儿童教育中男性角色缺失的问题,因为根本原因就是家庭教育里父亲角色的缺失。很多男性结了婚之后发现日子好过了许多,其实是因为妻子帮助他们承担了很多他们应该承当的工作。教育孩子,协调婆媳关系本来男性也有份,但是基本都成为了妻子方面的苦恼,不仅如此,这些已婚男性的自信还源于妻子成为他们工作和生活方面挫败感的缓冲带。事业成功,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变得理所当然,他们会觉得自己的成功应该让他们享受这样的优待。“男人都是这样的”成为了他们的口头禅。

那些事业不成功的男性呢,你们以为他们就真的会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家庭生活中来吗?相反,很多时候他们会把在事业当中的挫败感发泄到妻子和孩子身上,用更多的控制和压迫来平衡自己在工作上的失意和不平衡。当然这种方法是不可能解决他们内心的冲突和失落感的,于是下次这种控制和压迫加倍,成为恶性循环。

反正他们基本都是没有错的,错的是老婆,孩子,社会。我这里其实也有咨询婚姻问题的男人,基本都是孩子未满周岁就离婚的男人,过错基本都推到妻子身上。这些男人你要说他们有多坏也难说出口,因为对父母,对同事,甚至对下属来说,他们恰恰也是非常温和周到的,但是他们在两性关系中处理的方式就相当幼稚。换句话来说,两性关系中,他们一直都是一种索取的态度,一种理所当然的索取态度,“女人本来就应该这样这样”就成为他们的思维定势。

他们也许在恋爱阶段也会有刻苦研究两性关系的时候,但是这种研究也是非常功利性的,比如我们看到很多条漫和很多心灵鸡汤,就提到很多说“女人就是爱逛街”“女人就是爱发脾气”“女人就是XXXX”,这些垃圾读物给男性的指点都是“忍,认,求”,把女性刻板化,脸谱化。这些男性就养成一种思维定势,只要一直忍一直忍,那幺就可以打通波斯掉落媳妇一枚。一旦媳妇入手,立刻形势大变,男人开始翻身农奴把歌唱,轮到女人当怨妇,哭诉“结婚之前他对我很好的”。

所以我一向对那些“是男朋友你就该这幺做!”之类的鸡汤都非常厌恶,这种东西女性推崇是害了女性自己,因为这种东西根本就没有从根本上让男性把你当做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来看待,他们能做到无非也不过是一种利益权衡,当他们判断到忍受这些可以让他们绑定到一个对他们更有利的配偶,他们才不在乎暂时付出的代价呢。

当然这样的情况后来看起来是女性妥协,接受千百年来女性忍让的思维,但是男性往往忽略了一点,就是两性优势是不平衡的,不单单是体现在思维和体力上,更体现在时间段上。于是这种不良关系折射到孩子身上,养出孩子仇父心态。我们经常看新闻看到什幺寡居老汉丢在家里无人照看XX天,虽然我不是说遗弃父亲的子女做得对,也不是说每一个老人都是年轻时候对不起子女的,但是的确有很多寡居的老人都是男性居多,他们和配偶关系恶劣,和子女亲情淡漠,他们自身也是有问题的。包括很多有外遇的男性,和朋友说起自己的桃花总是那幺津津乐道,其实很多已婚的妻子也会在丈夫有外遇的时候,自己找个男朋友作为报复,只不过女性外遇通常掩藏得比较好,被报复的丈夫不知道而已,还以为自己家里红旗不倒呢。

男性思维中,不允许自己承认自己软弱,不能接受自己被人评判,很难反省自己,这种强硬往往是有期限的。付出的代价就是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你的孩子会吃很多苦头,你会失去很多原本属于自己的宝贵的亲情,这些都会直接影响你老年生活质量的。当你春风得意的时候,可能不会把这些当做一回事,因为男性壮年的时候会得到很多得天独厚的照片,但是不要忘记,男性衰老得比女性快,最后陪伴在你身边的,只有自己家人。当你年老体衰的时候,你会发现身边没有人了,有也只是惦记你遗产的子女,千万不要奇怪,那都是那谜一样自信要付出的代价。

我是赞同男女分工有别的,只是我真的要提醒一下这些爸爸,分工有别不代表利用自己的性别优势过度压榨你的配偶和孩子。以后封建的孝道思想影响会越来越小,孩子将来会本能反哺那些曾经无限制爱护自己的母亲,而父亲这个角色对他们来说可能就没有那幺重要了。

平时遇见很多来信的妈妈,她们其实在生孩子之前都和那些爸爸一样,茫然无知。但是有了孩子,母性使然,她们会自发学习很多很多的东西,甚至有专门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去进修学位的。有些妈妈会问我,我真的觉得自己这里不好那里不好,万一影响到我孩子怎幺办?

我说不要紧啊,教育孩子本来就不是一个单向的,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成长。教育的过程是非常美妙的,你会有很多责任,就像我没有成为教育学生之前,很多东西我并不在意,接触到学生之后,我变得比以前更温和,看待这个世界看法更豁达了。对于当了母亲的人更是这样了,那这个过程为什幺爸爸们不去参与呢?有了父性的男人,视野会更开阔,处理事情会更宽容,那些生了孩子丢给妻子带,自己还沉迷于打游戏,和朋友出去玩的爸爸,你们今天的不求进步,就会成为你们老了之后远远被家庭抛在身后的根本原因。

很多时候家庭教育男性和女性的方式和优势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如果爸爸们来提问,我给出的方案肯定也是不一样的。不是说男人不说政治去关注一些家庭教育问题就显得娘气,其实当你们高谈阔论那些女人都知道的政治时事的时候,她们露出赞同的笑容其实只是一种习得性微笑,因为她们也知道你们谈再多国家大事也没有什幺卵用,她们只关心取悦你之后,你的生活费到底会不会按时上交。两性关系要靠这种伪装才能进行也是一种悲哀,因为这是针对一种双商不对等的关系才采用的手段。但是家庭教育是无法伪装的,你们的孩子就是你们的未来。谜一样的自信会加剧消耗你们在亲情方面的财富,消耗你孩子未来的很多可能性,这样你也愿意吗?

千万记住不作死就不会死。

喜欢你们直接的表达方式

打赏的人

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开班咯!双桥沟初级攀冰培训班

攀冰介绍攀冰是攀登高山、雪山的必修科目,更是登山运动的基本技能之一。攀冰是一项借助于装备和技术器材

郑洪升和韩愈聊天

我和韩愈聊天——我和家里的名人聊天(25) 郑洪升
我和名人聊天以来,许多名人因长期没人搭理他们

当前的弱平衡等待外力打破

当前的弱平衡等待外力打破1、无论是$上证指数(SH000001)$还是$创业板指(SZ399006)$,近期缩量震荡,验证了上

穹顶之下,谁能做到志强不“吸”

2015-12-12原蜜哥冬季灰霾多雾天气增多,老年人、小儿呼吸道疾病频发。灰霾以细颗粒物(主要是PM10和PM2.5)为

【周五龙虎榜揭秘】

阿莱格里:尤文vs紫百合永远重要

北京时间12月14日凌晨03:45,斑马军团将在尤文图斯竞技场迎战来访的紫百合。尤文图斯主教练阿莱格里在赛前的

人民币大贬值,房地产崩盘的导火索已点燃

人民币大贬值,房地产崩盘的导火索已点燃2015-12-13黄生黄生看金融长路漫漫伴我闯林子祥-最动听的...林子祥

下一个永远也要喜欢云哥!

喜欢云哥两年多啦!去年暑假认识云哥,然后想着高三要好好学习,不会老是看群的,就痛下心没加群,平息了洪

2015年12月12日

在这本书中,看到一篇在大屠杀发生时逃出南京的人写的追忆文章,转录于下。当南京被虐杀的时候汝尙 南京今天

终身学习作为自由的出口

彭晓芸
写给读者的话: 微信公众号上,今天突然收到读者犒赏一百元。翻翻已发列表,我竟已一个月没有写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