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斯基摩人为什幺不开采石油?
2015-12-10 13:30:17 | 来源:新浪微博 | 投稿:浓汤001 | 编辑:小柯

原标题:爱斯基摩人为什幺不开采石油?

原标题:为什幺陈志武的人口理论是错误的?



陈志武的人口理论是错的,错得还很浅。听我慢慢道来:


因为“仅人口多不能成功”,所以“人口多不能成功”?


在陈志武的《话说人口(微博大义)》中,他这样说:过去三十年的成就真的是中国人口多所致?一、1800年中国人口占世界三分之一,1911年为四分之一,今天为五分之一,如果仅人口多就能成功,为什幺19世纪没成?20世纪初没成?!


错在哪里?正确的道理应该是:“人口多是分工协作的必要条件,分工协作提高生产效率,生产效率提高促进经济发展”。他将这个理论替换为“仅人口多就能成功”,这不是树一个空靶子幺?


人口多只是经济发展的条件之一。任何因素,单拿出来,不能导致可欲的结果很正常。他试图论证因为“仅人口多不能成功”,所以“人口多不能成功”。这相当于论证因为“仅左腿不能走路”,所以“有左腿者不能走路”。


为什幺鲁滨逊的岛无法实现经济腾飞?


陈志武说:如果人口大国是经济腾飞的因,为什幺发达国家发家时都人口少?


那幺我是不是可以反问一句:如果人口少是经济腾飞的因,为什幺鲁滨逊的岛无法实现经济腾飞?


发达国家发家时的人口都比发达以后少,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发家了,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自然有移民进入,生育率也会提升。


为什幺要说“发达国家发家时都人口少”呢?这个“少”和“多”的标准在哪里?发达国家“发家时”,比如英国工业革命的时候,人口要比西伯利亚的同等面积地区人口多吧?为什幺西伯利亚的同等面积地区没有发家呢?


鲁滨逊制造一架飞机需要多少年?


陈志武说:正因为西欧国家人口历来少,所以逼他们去技术创新,去在机器和市场制度上做文章,推动了工业革命并使人权、人的尊严提升。


这一段的因果推导是错的。技术创新不是人口少逼出来的。如果技术创新是人口少逼出来的,那幺鲁滨逊为什幺不去技术创新,发明飞机离开那个岛呢?


鲁滨逊制造一架飞机需要多少年?我们来算算:鲁滨逊不打猎不捕鱼不种地,专门研究数学力学化学地质学,学习材料物理冶金学铸造锻造金属加工石油开采技术,采铁矿炼钢打石油炼石油伐木头采橡胶制造玻璃,然后全力制作一架飞机,需要多少年?


我告诉你:他不吃不喝一辈子也不可能制造出一架飞机。更何况他无法不吃不喝,他必须去打猎捕鱼种地,保证自己不会饿死。


那幺是谁研究了各种科学,学习了各种技术,开采了各种矿产,制造了各种材料,做出了飞机,让我用在办公室里敲电脑一两天挣到的工资就能买一张飞机票飞到千里之外的地方呢?


答案很简单:其他人。一个社会的人越多,分工就能够越专业,分工越专业,效率就更高,我们就能享受更丰富的生活。


技术创新不是人口少的必然结果,而是人口多的可能结果。市场制度促进技术创新是没错的,可是市场制度的重要前提是分工,分工的重要前提是人口。人口太少,分工有限,市场交换必然减少。


技术创新、市场制度和工业革命,都是人口多的结果,而不是人口少的结果。


东西生产得少,所以物贵人贱


陈志武说:中国人口不断上升,到今天许多公司还是宁可用人代替机器,反工业革命,因为人口太多,劳动力就不值什幺,以至于很多人仍然可以不把人当人看。你还希望保留这局面?


陈志武的核心意思是“因为人口太多劳动力就不值什幺”。可是我要问:“劳动力就不值什幺”是和什幺相比?难道陈志武认为和人口相比,商品和服务是一个固定的量?人口不是创造商品和服务的,而是仅仅消耗商品和服务?为什幺陈志武对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在人口不断上升的同时显着提高视而不见?


按照陈志武的说法,既然“中国人口不断上升”,那幺“用人代替机器”的现象就应该更加普遍更加严重才对。可是为什幺我们看到的中国是一个机器不断代替人力的过程,难道陈志武看到的是另一个中国?


正确的思路是什幺呢?为什幺会出现物贵人贱?很简单。东西生产得少,所以物贵人贱。怎幺提高人的价值?少生人口?错。正确的做法是多生产东西,才能做到人贵物贱。


怎幺样才能多生产东西?首先要有资本,要有“用来生产商品的商品”。资本充足才能促进社会分工,否则大家都在打鱼捕猎挖野果。第二,社会分工必须要求人口众多,前面讲过了。第三,要有保护产权的社会制度。所以中国的十几亿人口,能够在产权得到初步保护的改革开放中实现经济腾飞。


只要人是自由的,就能够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陈志武说:中国人口在60、70年代猛涨,这种转型期产生的14亿人口要成为中国的常态吗?要保留出口制造带来的环境破坏?


我很好奇为什幺把60、70年代称作转型期。


“14亿人口要成为中国的常态吗?”持有这种心态的人一定认为人不是个好东西,他人即地狱,人越少越好。事实上我们在中国的发展中看到了,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特大城市是越来越大,几千万人都喜欢往这样人多的地方奔。


相反地,西部边远贫困地区的人本身就很少,加上人口外流,人越来越少。人们用脚投票,说明了到底他们喜欢人多的地方,还是人少的地方。


如果满足每个想进城的中国人的愿望,把每个中国城市都建设成百万甚至千万人以上的城市,14亿人口是远远不够用的。


“要保留出口制造带来的环境破坏?”为什幺冷不丁来这幺一句?意思大概是认为人口多,必须靠出口制造解决就业,从而带来了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本质上是一个产权问题。产权所有者和受污染的人会在蓝天绿水和利用布满烟囱的工业区赚钱之间做出最有利于他们的选择。把环境破坏归罪于人口增加,等于说用一部分人的偏好——“环境保护”——来限制另一部分人的产权。


并不是只有出口制造带来环境破坏,内销工业也会带来环境问题。不发展工业,使用马拉车,也会造成马粪的污染问题。在没有下水管道的年代,欧洲的街道都承担着屎尿回收的功能,这也属于环境问题。


人是有目的的,人有自己的选择。许多人离开青山绿水的家乡,来到环境恶劣的工业区,不是因为他们喜欢恶劣的环境,而是因为他们需要工作,需要发展。人们用脚选择自己更喜欢的地方。


有条件的人照样可以用脚选择离开工业区,回归青山绿水。只要人是自由的,就能够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为什幺要用一部分人的主观愿望去限制压抑另一部分人呢?


爱斯基摩人为什幺不开采石油?


陈志武说:从个人权利角度,我反对强制性计划生育。从尊重生命角度,我反对人工堕胎。生育应该是自己决定的事。但是,不必再鼓励多生。中国的照片和环境难以支持。


所谓“中国的照片和环境难以支持更多人口”是一个错误的说法。因为照片不是天生的,而是人造的。照片与人类利用自然的程度有关。


一个经典的问题:爱斯基摩人为什幺不开采石油?有人说是因为他们没有开采石油的技术,有人说因为他们没有开采石油所需的知识,有人说是因为没有资本。不管答案是什幺,都揭示了这个道理:世界上没有“天然”的照片。所有的照片都是人类从自然中努力获取的。


什幺是最重要的照片?


如果陈志武的人口理论是正确的,鲁滨逊的荒岛应该是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体了。事实是这样的吗?在那个时代,拥挤的伦敦闹市一户普通人家的生活,都比鲁滨逊过的丰富、安全。所以真正的照片,是人利用自然的能力。人,才是最重要的照片。

写得好就打赏吧!1024!

打赏的人

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C-ECAP,继C-NCAP后又将成为车企新的卖点!

C-ECAP,继C-NCAP后又将成为车企新的卖点!2015-12-04这是汽车维基第399篇稿件,转载稿,转载自中国生态汽车

【化学啊化学】宽妈早期精华帖

【奶瓶的奶嘴】  事情最开始,总是一个巨大的主题,那就是奶瓶子。  非常的显而易见,奶瓶子有2个主要的

从金川到美人谷:阳光扯住蛋的贪婪(上)

文图/勒克儿 《勒克儿阿坝行·金川之六(结束篇)》在金川逗留4天观赏完传统梨树红叶区后,小伙伴们最后一天

香港全职丨卓悦 - Web Designer

* 招聘职位Web Designer* 职位描述1. Design the materials for various online media platforms2. Support

雨衣后

第一次见到他是在一个雨天。
披上橘红色的雨衣,跨上旧了一半的自行车,我就这样冲进了雨中。
雨的凉意扑

小童星变身慈善“大使” J.F. Girls组合公益表演获赞

前阵子,两则新闻牢牢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一则是《芈月传》中饰演小芈月的小萝莉可爱萌翻观众,让人再次将张

赎罪

夜已经很晚了,刚第一次执勤结束的张卫平摇摇晃晃的骑着自行车,在黑暗中摸索着回家的路。在一个熟悉的巷角

午评:下午看好继续上升

受注册制的影响,早盘券商保险大幅上涨。但是其实仅仅是前面半个小时的事情。市场再次的走入了纠结的状态

关于636路等公交线路临时改道的通告

各位乘客: 因高顾公路鄞乡桥(高塘桥村汪家附近)被鉴定为五级危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为什幺台湾外省人不支持统一

当年我们怀着对新政权的的恐惧,对蒋先生的忠诚,本着一臣不事二主的观念从这里上船离开大陆,涌向一个小岛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