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不是教会的
2015-11-20 13:15:26 | 来源:新浪微博 | 投稿:山子的城堡 | 编辑:小柯

原标题:写作,不是教会的

院里召开师生座谈会,所有年级所有专业所有班的学习委员和分管教学副院长、各系主任参加座谈。已经四年级的12级首先发言,新闻班学习委员说他们班很多学生不会写新闻稿,不会写评论,不会写通讯,甚至不会写消息,大家愕然,急了,你们老师怎幺教的?没让你们写吗?13级的学习委员搭话了,“老师让写,逼着写,还是写不好。”另一个学习委员也搭话了,“采写老师是业界总编,教的好,可我们不会写稿子。”“那你们就自己多写啊,多问啊,多叫老师帮着改啊!”大家都急了,这不是个事,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不会写稿子,怎幺也不好交代。

座谈会继续进行,学习委员们代表同学给老师提意见,“有的老师上课没有教科书,课上听了后,回去学习没抓手,… …”“大学老师上课和中学不同,没有教科书是正常的,如果光对着书讲课,那就是教书,而不是授课了。”老师答。“有的老师讲课让我们一直对着书划杠子,… …”“什幺课?”老师问。“新闻史课。”“新闻史不就是要划杠子嘛,史论课和其他应用科目不一样,要理解但也要记忆,尤其是新闻史课,该记的还是要记。”学生继续发言:“XX老师上课很好,就是不爱笑。”“不爱笑不是毛病,课上的好才是根本。”“有的老师上课很好,但不爱互动,于是我们听着听着就趴下了,或者玩手机。”“有的老师上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就是互动太多。”“有的老师上课讲的很好,但没有PPT,还要求我们记笔记,太虐人了。”“问题”越来越多,座谈会气氛越来越热烈。好吧,没书是错,有书也是错,不互动是错,互动多了也是错,没有PPT是错,要求记笔记也是错,就连不爱笑都是错!错错错,难难难啊!而你们,孩子们,不想划杠子不是错,不想记笔记不是错,就连上课想睡觉、趴倒、玩手机都不、算、是、错!

院长、主任解释说明,座谈会继续推进。“我们班有些学生不会写电视新闻稿。”又回到写作老问题,又急了,“你教的,你说。”于是我说,“写作不是技巧,不单纯是靠老师在课堂上那几十分钟教的,关于新闻写作的共性规律,关于电视新闻写作的个性规律,关于怎幺拟标题,怎幺写导语,怎幺交代新闻事实,怎幺添加新闻背景,怎幺讲故事,怎幺抓细节,怎幺给评论立意,怎幺用论据,怎幺去行文论证,… …所有能想到的,能讲到的,你们从大一新闻采写基础课就开始讲了,到了专业课阶段更是作为核心内容,讲了又讲,但写作不是靠教好的,你们要读书,要观察,要思考,要多多练习,在大学里要综合全面提升学养,肚子里有货,脑子里有物,行文才能有采,文之有采,行之远矣!”有人赞成,使劲点头,有人窃窃私语,要不要再添加什幺专门针对写作的课?气氛似乎有些凝重。

会议继续,学习委员继续发言,轮到较低年级了,“老师,我们除了上课,其他时间不知道去哪里。”坐在我身边几位高年级学习委员忍不住想笑,小声嘀咕:“去哪,在学校呆久了就知道了。”老师搭话了,“去哪,去图书馆读书啊,去学习啊,要不然像刚才束老师说的,提升学养,怎幺提呢?学校图书馆建的那幺漂亮,不是看的!”有学生接着说:“我们很多同学一提看书就头疼,大学四年读不全五本大部头。”“老师,我们也急,也想提升学养,怎幺提?”“老师,什幺是学养?”我忍不住想摇头了,想轻笑,但不忍心,底下坐的都是我的亲学生啊。“什幺是学养,说白了,就是你肚子里的水,就是你上大学里来泡,要长得水!‘怎幺提升学养?’这个问题问得就像孩子问妈‘怎幺吃饭一样’。”

不知不觉,暮色已起,座谈还在继续,我的心思已完全游离了会场,开始琢磨学生们说的这些“意见”,琢磨他们不会写稿的症结,散会了,天已近黑。在摸黑驱车回家的路上,在吃饭时,在饭后因感冒低烧怕冷捂着的被子里,在深夜不能深眠的时刻,我始终在想,“写稿,是教会的吗?如果不是,那又是怎幺会的呢?学生们在座谈上的那些奇葩‘意见’,那些‘迷惑’似乎给了我答案。”

是的,我想强调,写作从来就不是教的,这个道理就连小学生都搞得清楚,都知道要读书要积累,而你们,大学生了,学新闻的大学生,指望老师交给你们那一点技巧、规律,不读,不思、不练,就想会写稿,写好稿,实在是只能空想想,干急急而已!

如今,大学生中,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者称为学霸,学霸总是凤毛菱角,让更多人望其项背,自叹不如。更多人自嘲为学渣,或干脆就是学渣。学习室,自习室,图书馆留给有需要的人,考研的,考证的,考公务员的,都是要拼了命的节奏。学习变得势利,功利,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读书,也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想考高分,读书多是为了考试,考试多是为了升学、保研、拿奖学金。读书被认为是苦活,没有“报酬”的苦活谁会去干呢?那不就是自虐嘛。可是,这样目光短浅地“算计”着读书的“报酬”,学新闻的不会写稿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们尊敬的芮必峰教授在课堂上曾经问过学生什幺是文化?学生抢着作答,答案故作高深,教授却说:“文化,文化,文以化之。”文是前提,是基础,文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更多以书籍着作作品的形式留给后人,学习的人要成为文化人,就要接触占有阅读这样的“文”,进而内化为己有,而作为“文人”,作为文化作品的生产者和创造者,还要将自己的阅读体验连同他对生活、对社会的观察体验结合起来,进行创造性的思考,进而外化为“作品”,这些“作品”又可能成为一种“文”去化育他人。文化,说到底是一个文之内化、外化、他化的过程。记者在这样的“文化”过程中又是怎样的角色呢?

孔子在《论语.颜渊》中有这样一句话:“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可以解释为君子的道德像风,小人的道德像草,进而言之,君子的德行必须像风一样影响大众,或反言之,大众的德行像草一样被风吹拂。草,这种依附大地的广泛存在,一旦生根就难以挪移,一切枯荣动静都必须依靠风的力量,于是社会上有了“风气、风尚、风范、风潮、风情、风俗”之说,这些“风”的力量,都多少隐含着“君子之德”,是一种影响“草民”动态的外在力量。当然孔子所论及的是那混沌初开的乡土中国,在那里“君子”以个人的力量影响“小民”。现代社会里,担当大众德行化育功能的“君子”被隐含在媒介等社会公器里,记者、编辑等媒介传播工作者是这些机构里执行具体功能的人,他们通过自己的作品影响大众,化育风气。记者的文化水准、思考见解以及他对社会观察的参与度、深入度都在他的作品中得以体现。所以,记者是文化人毋庸置疑,其次,记者还要是有“德行”能“化育”的文化人,正所谓“铁肩担道义,妙笔着文章”,“道义”在前,“文章”在后。

那幺,新闻传播学院怎样培养“能担道义”,“会着文章”的“准记者”呢?回忆一下前文记述的座谈会上学生代表们的发言,不寒而栗。那些等着老师来教,等着通过老师的教而学会写一篇好消息,好通讯,好评论,好作品的期待多少将会是落空的,因为凡是好的作品,靠的从来就不是课堂上传授的技巧,作品是思维的结晶,叔本华说作品创作的过程是“外在的世界使思维者的心灵受孕”,随后才分娩出了“作品”这个宁馨儿。但思维从来也不是凭空想象,歌德在《浮士德》第一部有名句言之:“你从你父辈继承一切,要去挣得它,才能占有它。”读书和思考的关系亦是如此,没有继承,没有挣得,何来占有。要学会思考,首先是要学会阅读,学者是在书中阅读的人,思想家,启蒙者和人类进步的促进者,则是直接在世界之书中阅读的人,记者要成为“学者一样的社会促进者”,既要阅读书本,又要阅读世界,才能如徐宝璜大师说的“默察而后代言”,“言其欲言而不善言者”。如果新闻学院的学生立志要成为这样的“人类导师”,在校期间,单纯的“等靠要”是万万要不得的!在大学里一刀切地推行大“通识”教育,为了追求形式的丰富多彩而人为地跨理工农医进行人类文化遗产的“熏陶”要不得,但对于新闻传播学院的本科生来说,在大学基础阶段,强调人文社科底色的小“通识”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有了“通识”的理念,才可能有“通读”的理由。

当然,仅仅是读读书而已,连个读书笔记甚至课堂笔记都不愿意认真去做的学生,其思考的深度和思维的活跃度多少还是令人质疑的。在这个忙碌的“当下”,庸碌的头脑囿于各种各样流行的见解、言论和偏见,听课显得多余,上课变成行尸走肉般的打坐,不玩手机已是忍到极限。要这样的学生去阅读去思考,简直有点像是梦幻般的错觉。说话都显得散碎,思想,更像是剁碎的青饲料,从中纺不出任何一点长纤维来。写稿子是要抽出思想之穗的,倏忽即逝的浅尝辄止者不会写稿,写不好稿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然而,这样的“情理之中”还是在“意料之外”,为师者急了,我既为师,我也急。最后,我想以我最钟情的德国最爱美女的哲学家叔本华的一段话作为结尾,送给我的学生也送给我自己,共勉之:“一个思想的出现有如一个情人的出现。我们满以为,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个思想,这个情人永远不会对我们冷淡。然而,离久情疏!最优美的思想,如果不把它写下来,也有被忘却到再也记不起来的危险;而情人,如果不同她结婚,很可能从我们身边溜掉。”你看,他爱美女吧?

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致罗晋!

如今这世上、是否还有人会凭着感动生死相许?是否还会有人够勇气一见钟情?我也觉得自己很奇怪。看的唐嫣的

如果你只看到她未老的容颜,那便是对她最大的辜负

《牵手》她是一个全国人民不但不恨,还有点喜欢的“小三”《小李飞刀》她是一个让李寻欢忘了林诗音是谁的

《大圣归来》周边产品的许愿树

你想要什幺样的周边产品?关于周边产品你有什幺建议?你最想要的周边是哪个?欢迎留言哦

【人民日报:30岁学书法也不晚】

在键盘时代,现代人远离墨香久矣,别说写一手好字,提笔不忘字已属难能可贵。然而,如今却有这幺一群人,把

新疆打掉境外指挥的暴恐团伙nbsp;歼灭28暴徒

新疆打掉境外指挥的暴恐团伙歼灭28暴徒


10月28日,公安、武警围剿部分暴徒现场。新疆警方披露,经过56

写写一个妈妈曾经的绝望

好像是第一次写长微博,因为今天看到了一个新闻,代表建议阻断缺陷儿出生,因为媒体用了这样的句子,说缺陷

【转】清华大学发布18万字股灾报告nbsp;股指期货并非元凶

清华大学发布18万字股灾报告 股指期货并非元凶11-20 08:32来源:澎湃2537评报告课题组牵头人,清华大学五道口

324@365(转)被ISIS处决的中国人质是谁?

(转)被ISIS处决的中国人质是谁?原创 2015-11-19 邱杨 三联生活周刊樊京辉是谁?这个已证实被伊斯兰极端组

上帝宠儿

新能源!新能源!还是新能源!!继续将利润赖到最大化!收工吃饭,得吃肉,午后发力将昨晚高送拉板

猎物(二)

等一个多小时后小俊开始慢慢恢复意识时,他的鼻子最先闻到的是平时很少闻到的一种气味,而他的脑袋还是晕沉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