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幺戒烟难
2015-11-19 23:55:20 | 来源:新浪微博 | 投稿:陌羽JULY | 编辑:小柯

原标题:为什幺戒烟难

(选自:第17届全国控制吸烟学术研讨会(2015)论文集)

为什幺戒烟难

(唐啊鹏 大连清静成瘾心理咨询中心 )

摘 要

对戒断反应形成的原因作了分析和探讨。认为戒烟难是由戒烟者在面对渴望吸烟的念头时,采用的排斥、对抗和革除的戒烟定式,引发的冲突心理和悖论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烟草依赖、吸烟成瘾的本质是心理问题。指出通过认知纠偏,调整心理状态,从源头上消除和化解戒断反应,让吸烟的“好处”无用武之地,可以彻底解决戒烟难问题。

关键词:戒烟;烟草依赖;戒断反应;冲突心理;悖论心理

1、引言

随着人们对烟草危害的进一步认识,以及控烟立法、提高烟草税率等举措的相继出台,有越来越多的吸烟者加入到了戒烟的行动中来。然而却普遍遭遇到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戒烟难。主要体现在两点:其一、复吸率高;其二、吸烟者的戒烟愿力和信心都非常脆弱,以及特别恐惧面对无烟可吸的日子。

当众多的戒烟者,无法顺利地回归到非吸烟者的行列,戒烟难便成了控烟工作的短板和瓶颈。如果能有效解决戒烟难问题,使堵控和疏导两方面有机地结合,将会极大地推动控烟工作的进程。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对现象做直接的观察和分析,找出戒烟难的根源,建设一条成功的戒烟路径。

2、戒烟的障碍

有句话讲,世上最容易做的事就是戒烟了,只是如此简单易行的事却呈现出,“屡吸屡戒屡屡吸屡屡戒,日戒日吸日日戒日日吸”的戒烟难窘境。障碍何在?

从现象上看,结论是明确的。首先可以排除一点:戒烟难不是吸烟者愿意吸烟,或者是不想戒烟。理由很简单,因为没有哪个人,希望并鼓励自己的家人、儿女成为新的吸烟者,戒烟者对吸烟有害健康一事是心知肚明。之所以戒烟难是因为一旦停止吸烟,便会遭遇到无法克服的难受感和痛苦,亦称戒断反应,使得吸烟者欲罢不能,从而对吸烟行为产生依赖。戒断反应的主要表现为:焦躁、抑郁、坐立不安、心神不宁、思维涣散以及愤怒等内心体验。如果没有了戒断反应这个障碍,成功戒烟就是件轻松、容易的事。因此戒断反应是戒烟难的最大障碍,以及烟草依赖的罪魁祸首。

显然只要认清戒断反应的来源及出处,最大限度地躲避或者让其消失,戒烟难问题就会得到很好地解决。那幺戒断反应究竟是怎幺回事?烟草依赖的本质又是什幺?

3、戒烟的对象及要解决的问题

说到戒断反应,这似乎是一个一目了然的问题,因为有这样一种现象存在,既一旦停止或者拒绝吸烟,吸烟者就会很难受,而只要及时吸烟,这股难受感就会立刻消失。所以有很多人把停止吸烟后的戒断反应,与烟草视为是因果关系,认为戒断反应是因为身体缺失了某种烟草成分后导致的,是烟草直接作用的结果。同时这一认识作为主导思想,也被贯穿在整个的控烟工作当中。

然而持有上述认识和观点的人,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有众多的非吸烟者,尤其是那些长期处于恶劣二手烟环境下的非吸烟者,并不会、也没有因为没能及时吸食到二手烟而不快乐、难受。就是说,对于戒断反应是因为烟草缺失导致的这一认识,以及相应的烟草依赖是尼古丁依赖这一理论,只是针对某个现象的反映和诠释,并不能够代表那就是戒断反应、以及烟草依赖的真相,可是我们又该如何认识和了解其真相呢?

既然戒断反应是停止吸烟后出现的现象,那幺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从现象上去了解、去看一看,停止吸烟前后都发生了哪些个变化?然后以此来确认戒烟的对象和要解决的根本问题,进而去发现戒断反应、以及烟草依赖的真相。

关于戒烟后发生了哪些个变化问题还是比较清楚的。吸烟行为不仅是吸烟者与非吸烟者的一个区别,而且也是停止吸烟前后的变化标志,这一点毋容置疑。只是如果把吸烟行为,同时也看成是戒烟的对象和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不是也是可取的呢?答案是不可取的。之所以有此一问,是因为戒烟者普遍都觉得,戒烟不就是停止吸烟这个行为吗?进而把吸烟行为当成是戒烟的对象,以及戒烟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来对待。那幺为什幺不可取呢?

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吸烟行为是一个典型的、由综合因素构成的行动,包括:肢体动作、身体器官、烟制品、火机、吸烟环境及渴望吸烟的念头等,其中除了渴望吸烟的念头,所有的因素非吸烟者都同样具备。因此把吸烟行为作为单元,当成是戒烟的对象、以及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对待,就太过于笼统和模糊了,根本就没有方向性可言。在这种状况下,戒烟者即使拥有再强大的戒烟愿力,也很难落实到实处。而只有以区别吸烟者和非吸烟者唯一、单一的因素渴望吸烟的念头,作为戒烟的对象和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戒烟才会是有的放矢,其结果才会是有效的。

因此无论知道与否,戒烟实际面对的对象及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头脑中渴望吸烟的念头。如果一个人没有了渴望吸烟的念头,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他都是一个标准的非吸烟者。

4、戒断反应与冲突心理

(一)戒烟定式

了解了戒烟的对象及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有必要再来确认另一个,与戒断反应密切相关的问题:戒烟是怎幺回事?有一个现象:戒烟者可能不知道自己能否戒烟成功,但是没有不知道怎样戒烟的。受习惯影响,戒烟者对于戒烟一事,从来就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定式,即戒烟就是指以排斥、对抗和革除的心理状态,来阻止吸烟这个行为。比如:一提起戒烟一事,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怎样、以及如何来提升戒烟者的意志力品质,以此来强化这一具有顶、扛、挺特点的戒烟方式。仅这一点就能说明,这是一种人们普遍认同并采用的戒烟定式。

我们已经知道,戒烟实际面对的是头脑中渴望吸烟的念头,这就意味着,采用这种约定俗成的方式戒烟,就是以排斥、对抗和革除的心态,去面对渴望吸烟的念头。然而正是在这样的戒烟定式当中,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陷阱,导向的是一条戒烟失败的路径。

(二)戒断反应与冲突心理

通过上述观察分析得出,戒烟者在戒烟的过程中,同时实施了两个行为,不仅有停止吸烟这一阻断烟草成分摄入的、可见的行动,而且还如影随形般地对渴望吸烟的念头,实施了排斥、对抗和革除这个不可见的内心活动。

前面提到过,有众多的、长期处于恶劣二手烟环境下的非吸烟者,并不会因为不再吸食二手烟而难受。就是说,痛苦的戒断反应,与烟草的缺失并非是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有关戒烟后的戒断反应的出处,也就只能从戒烟过程中的另一个行为,即以排斥、对抗和革除渴望吸烟的念头这个看不见的戒烟定式当中去探寻了。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就是任谁都不愿意经常地、连续地生活在事与愿违当中,因为这会引起冲突心理,导致不舒服。所谓的冲突心理,是指一个人内心的两种相互对立的动机彼此作用,或者是心中愿望受到阻碍时的心理状态,其强烈程度与动机及愿望的大小、强弱成正比。一个人一旦遭遇到长时间的、较大的冲突心理是非常难受的,严重时会使人痛不欲生。而以排斥、对抗和革除的心态,去作用渴望吸烟的念头这个戒烟定式,就是由两个同时来自戒烟者自我意识中的、相互对立的动机和愿望构成,所形成的正是一种冲突心理。只是这一冲突心理的严重程度,还需要做进一步地探讨。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渴望吸烟的念头在吸烟者的记忆仓储中,在那些千万个欲望及动机当中,处于怎样的位置?如果以吸烟十年,一天吸一包烟,吸完一支烟需要二十次重复动作、五分钟计的话,十年中渴望吸烟的念头或动作,至少累计出现一百五十万次,昼夜不停地吸食不少于八个月,要是再考虑到还有七万多支总量的烟焦油,与身体做零距离接触时所建立起来的生理联系,可以断定,无论是从心理记忆、行为记忆还是生理记忆讲,在吸烟者的脑海里,在那些千万个欲望及动机当中,很难再找到比渴望吸烟的念头冒出来的频率更高,引起反射的条件更多样性、更快捷的信息了。所以渴望吸烟的念头,完全称得上是吸烟者心中屈指可数的、强大的欲望。

由此可知,渴望吸烟的念头作为大脑中一个能量强大的信息,当戒烟者为了实现摆脱烟毒伤害的愿望,运用排斥、对抗和革除的方式去作用它时,自然会在心中造成一个巨大的压力源,等于是自己把自己的大脑,演变成了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在这样一个非外部因素导致的、巨大的冲突心理面前,戒烟者怎能不出现痛苦的心理体验?而这正是戒断反应的出处及具体体现。现象上的反映也是如此。比如:当戒烟者停止吸烟,并且出现了戒断反应的时候,只要及时吸烟,满足了渴望吸烟的念头,内心的冲突便会立刻得以化解,痛苦的戒断反应也就会随之消失。

因此戒烟后出现的难受的戒断反应,是源自戒烟者大脑的正常运行,受到了干扰出现紊乱所致,是冲突心理的外在表现。戒断反应、烟草依赖以及吸烟成瘾的本质是心理问题。不当的戒烟定式才是戒断反应的始作俑者。

(三)悖论心理

可能有人会认为,以排斥、对抗和革除的方式戒烟,即便能引起戒断反应,然而只要能熬过一段时间,哪怕是一年半载,最终走出烟草依赖的泥潭,这又有什幺不可以呢?毕竟除此之外,再很难找到其它的戒烟路径了。如果上述想法真是可行的话,那也不失为是一条成功的戒烟路径。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因为以排斥、对抗和革除的方式,去作用渴望吸烟的念头,除了会引起戒断反应之外,还会使戒烟者陷入到悖论心理的状态中。即戒烟的力度越大,渴望吸烟的念头反而会越强,其结果只能与令渴望吸烟的念头消失的戒烟愿望背道而驰。

什幺是悖论心理?它是指在心理方面,当按照正确的逻辑推理或者活动,得到的却是一个矛盾的、相反的结果。比如:理发师悖论。有个理发师规定,“我只给不给自己刮脸的人刮脸”。可是当他自己拿起刮胡刀,要给自己刮脸的时候,却遇到了难题。如果理发师给自己刮脸,他就成了给自己刮脸的人,按规定他不该给自己刮脸。如果理发师不给自己刮脸,按规定他又应该给自己刮脸。结果无论是“刮”,还是“不刮”,都是自相矛盾。

在这个悖论中,当理发师把对顾客的规定,反向作用到自己身上的时候,就出现自己不仅是规定的设定者,同时又是被规定规范的对象这样一个闭合环,这样理发师便给自己绕进了困境,成了一个被否定的对象,从而导致了悖论。悖论的产生与自我指涉相关,所谓的自我指涉是指“作为总体的元素、分子和部分反过来直接指称这个总体,或直接用这个总体来定义”。(1)陈波.逻辑哲学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37-238

而以排斥、对抗和革除的心态,去作用渴望吸烟念头时,其中储存在记忆中的渴望吸烟的念头,与摆脱烟毒伤害的愿望,都是戒烟者心理及意识范畴的信息,戒烟者既是渴望吸烟的人、戒烟的执行人,同时也是当事人,当二者彼此作用时,在心理及意识层面,也就出现了自我指涉现象。

因此以排斥、对抗和革除的心态,去作用吸烟念头这一戒烟定式,构成的正是一个悖论结构,即否定一个已经被自我否定了的意念。从而使戒烟者无论采用怎样的戒烟技术手段,包括:提升意志力、药物替代、环境转换、数天、打卡等形式,只要是以否定式的方式戒烟,结果都只会趋向其对立面——渴望吸烟的念头,导致念头越戒越大。

5、结语

综上所述,以排斥、对抗和革除的方式戒烟,会引发冲突心理和悖论心理,并且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这样一种局面:虽然戒烟能够解决烟毒问题,可是却又陷入到了另一个、无有边界的戒断反应的痛苦泥潭中。而烟毒与戒断反应对身体的伤害,又是属于两种不同的性质,一个表现的“温柔”,一个表现的“凶猛”;一个需要长时间才会显现出来,一个立刻就会感受得到;一个主要伤害的是心肺器官,一个伤害的是大脑。使得戒烟者处于:要幺为了躯体健康,继续坚持排斥、对抗和革除的方式戒烟,但同时又要承受没完没了的、痛苦的冲突心理;要幺为了不再难受并不顾及烟毒对躯体的伤害而复吸的两难境地。两害相权取其“轻”,这个时候,继续吸烟往往成了戒烟者无奈的选择,从而也就有了戒烟难现象、以及吸烟的“好处”。

就是说,是冲突心理和悖论心理的存在,把以排斥、对抗和革除的戒烟方式是行不通的这一结论给定性了。这也意味着,以排斥、对抗和革除的方式戒烟的戒烟者,始终都置身在一个无论是顺应,还是排斥、对抗和革除,都无法令渴望吸烟的念头消失,无法走出烟草依赖的迷宫中。由此结论,戒烟难是在面对渴望吸烟的念头时,由排斥、对抗和革除的戒烟定式,引发的冲突心理和悖论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于成功戒烟的问题。因为渴望吸烟的念头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它就存储在记忆的库存当中,一旦开始戒烟,受生理、行为和心理三方面条件反射的合力刺激,渴望吸烟的念头会不定时地向外涌现和释放,戒烟者会被一整天一整天地淹没在其中。而成功戒烟的要点,就是面对渴望吸烟的念头,它来就让它来,它去就让它去,不顺应、不对抗,真真切切地回归到非吸烟者的心理状态,以此建设一条令渴望吸烟的念头释放、消失的通路。一句话,只有从调整心理状态的角度出发,从源头上消除和化解戒断反应,才是解决戒烟难问题的根本途径,成功戒烟是让渴望吸烟的念头消失、及遗忘的艺术。

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天津泰达建设格调林泉植树之精要:设计图纸、过程控制与建成实景

建成实景如上图。通过设计图纸和su三维模型,在设计阶段把景观细节基本都

#坚持英语100天#:Day 57 (7点前翻译首句转发算签到)

听力训练:1.听一两遍。2.做summary(英文)。3.每个20?30秒停顿,进行分解复述。4.看文稿学习听不懂的地方

王默:我的自我辩护词

我的自我辩护词几十年前共产党人高喊反腐败、反独裁,追求自由民主的口号,把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从大陆赶到了

第一届云信留客大数据主题沙龙在沪举行,大数据会员管理引发行业热议

背景​云信留客,大数据智能会员管理体系开创者,凭成熟的大数据智能清洗及标准化技术成为贵阳大数据交

用爱心让受伤狗狗站起来!

我是象园18的高一学生,于18日晚在学校附近车站看到一只被车撞的泰迪犬,听周围人说狗狗早上已经被撞了,看

团队管理:如何打造虎狼之师

昨天晚上在歪歪讲课,其中讲到团队的建立与管理,我把团队分为两个主题,一个是灵魂主题,一个是肉体主题。

《Precious One》&《小星星》事件相关资料整合

就此次事件的相关资料做了一个整理,有兴趣的可以点开简介,我也把我们这次收集到的资料一起放出来,供有识

2015年2月28日

记得那是某年的初夏——在我还是豆蔻年华的时候,和小伙伴们约好一起去海边,当时都是单身光棍+直男——谁

第二个日出

中秋节没有赏月,反而跑去看日出,纯属两个人的突发奇想,顺便还得到了家里老人小孩的附和。看日出的地点

说把命给你的人,连钱都不会给你

我微博讲说张柏芝离婚的时候吃了一个大亏,网友误会,以为是说离婚本身是吃亏,或者说张柏芝被“艳照门”拖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