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的消费者行为,背后是什么心理?
2015-11-12 22:35:30 | 来源:新浪微博 | 投稿:周大福UI设计师Pony | 编辑:小柯

原标题:双十一的消费者行为,背后是什么心理?

双十一期间,消费者面临着降价折扣、促销氛围、时间压力、繁杂信息,同时持币搜索、伺机秒杀、担心错过——这种独特情景下的消费者行为,和平时悠闲自得的购买行为有很大不同。

而李叫兽就讲讲在这种特殊的双十一情景下,消费者的决策机制、浏览方式到底产生了什么变化。

请看清单:

1. 利他行为增加

双十一环境下,消费者的利他性购买需求会增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送礼购买。

为什么呢?

因为双十一会支出很多人一大笔花销,从而产生负罪感,而利他行为可以减轻负罪感。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拉一群人进行智力测试,得分高的人可以获得更多奖金,发现作弊率不高——绝大部分人都保持着良好的道德水准。

然后拉另一群人进行同样的测试,但奖励发生了变化:得分高的人,可以让一起来的伙伴获得更多奖金。结果,作弊率大量增加。

这是因为在后一组实验中,人通过 “利他举动”,减轻了自己负面行为的内疚感,更加容易合理化自己的行为。

同样,很多人在双十一会进行透支消费,或者买了平时根本不舍得消费的东西,这个时候会因过量购物而产生内疚感。

而恰当的利他行为可以减少这种内疚感,所以很多消费者会在双十一增加利他行为——

“你看,我又帮我男朋友挑了一件大衣,比我的都要贵呢!”

2. 自制力释放

双十一之前,大部分人会刻意压制自己的购物需求,等到双十一再一起购买。

“这双鞋子真好看!算了,还是等双十一再买吧。”

而对需求的压制会消耗人的自制力,从而导致消费者出现集中的自制力释放行为——疯狂购物 + 疯狂娱乐。

因为自制力跟肌肉力量一样,也是随着使用而消耗,随着休息而恢复的。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让一群人先坐在摆满巧克力的房子中 1 小时,告诉他们不能吃。然后再让他们到另一个房间进行坚持握力的测试。

结果发现,比起坐在摆满石头的房间 1 小时的人,巧克力房间出来的人坚持握住的时间显著非常少。

这是因为呆在充满巧克力的房间 1 小时却不能吃,消耗了这群人的自制力。所以在接下来的任务中,可用的自制力不多,自然坚持不了太久。

他们此时更加渴望的应该是释放自制力。

同样,双十一的消费者们已经压制了很久的购物需求,购物的自制力被消耗殆尽,到了双十一那天,他们会几乎无法抵抗诱惑,进入 “自制力释放” 的状态。

而人一旦进入自制力释放的状态(往往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压制),就会出现这些状况:

  • 购买一些平时不舍得购买的商品(因为没有自制力了);

  • 娱乐需求增加;

  • 工作注意力降低。

如果你看天猫双十一的广告,就会发现它通过渲染几十个娱乐欢快的场景,进一步刺激消费者的自制力释放(狂欢吧)。

甚至,今年连晚会都开始搞了。

3. 预期后悔式购买

双十一不断营造易逝感(过了今天就没了)、稀缺感(限量啊限量),会让很多消费者进入 “预期后悔” 的心理状态。

预期后悔就是指:我做这件事并不是因为我真正想做,而是担心我不做会后悔。

翻译成双十一的话就是:

“我买这些东西,是担心如果我不买,将来错过了就会后悔,将来买会更贵。”

继续翻译成购物一族的逻辑就是:

“折扣的价格,等于不要钱。”

“今天不买这个包,等于损失了 1 万块。”

而当普遍消费者进入 “预期后悔” 的购买状态时,对品牌商来说,最好的营销手段就是:进一步刺激预期后悔。

比如,这样一个场景:

12月 某一天,办公室

“哇,小王,这一身大衣和鞋子不错啊!不得大几千吧。”

“没有,一个月前双十一买的,不到一千。当然现在买的话,就贵了。”

4. 尝试新选择增加

双十一一般是 “囤货式” 购买——一次性买好未来好几个月的衣服鞋子。

而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会比往常更加倾向于尝试新选择,而不是维持过去的购买习惯。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个实验:

给被试者一张菜单,让他们根据菜单预定自己的饭。

A 组被试者被要求每周制定下一周的食谱,而 B 组被试者被要求每天制定当天的食谱。

结果发现:B 组被试者每天的食谱类似程度很高,而 A 组消费者却选择更多花样。

也就是说,当被要求制定未来一周伙食时,人更加倾向于多样化选择。

双十一也是这样。

平时购物时,我们经常只买现在要用的东西,所以会更加倾向于延续消费习惯,比如只盯着几个品牌的几类产品购买。

而到了双十一,我们需要买未来很久要用的东西或者要穿的衣服,会更加倾向于多样化选择——如果让你每个月买一件,你可能会买类似的;但是如果是双十一要把 6 个月的放进购物车,你肯定不会放 6 件类似的东西进去。

这就意味着:很多新品类,可能会在双十一面临机会。

5. 决策瘫痪

双十一给消费者提供了海量的选择,商品琳琅满目,给了消费者充分的选择。

大部分人觉得 “选择越多越好”,但是研究发现,过多的同质选择,反而会让消费者进入“决策瘫痪”状态,最终放弃购买。

有这样一个心理学实验:

摆出一系列昂贵的果酱,向消费者提供试吃机会和折扣。

实验分为 2 组,一组有 6 款果酱,另一组有 24 款果酱,全部都可以任意购买。

最后研究者发现,在提供 6 款果酱的组中,有 30%的试吃消费者选择了购买;而在提供 24 款果酱的组中,只有 3%的人最终选择了购买。

为什么呢?

因为更少的选择意味着更低的决策成本。在 6 款果酱的组中,消费者只需要比较 6 种口味并迅速通过排除法就可以做出判断,决定自己究竟买哪一种。

但是在 24 款果酱的组中,消费者总想 “下一款是不是比这一款好一点?”,总想做出 “最优决定”,结果在比较完 24 款果酱之前,他们就消耗了大量的大脑精力。最后出于节约精力的需要,他们索性放弃了购买。

后一种状态就是 “决策瘫痪” 状态——过多的同质化选择同时出现时,人们反而会放弃购买,从而选择单一化的商品。

而双十一就是这样的情况:大量的商品、大量的同质化选择,消费者不知道到底要买哪个。

这个时候,能够降低决策成本,帮助消费者迅速做决定的品牌就会容易致胜。

比如卖鞋的直接说明:

“20 多岁职场新人必备制式皮鞋-3 款”

还有大量的导购类网站、帖子,也容易分这杯羹。

6. 销量领先——更多使用” 外周线索 “

下面再说说消费者决策。

人在做决策的时候会收集信息,而这种信息来源主要是两种线索:

(1)中心线索:与目标直接有关的线索(一般是基于判断分析)

比如你买一个手机,中心线索就是:CPU 主频、屏幕大小、轻薄程度、外观如何等。这些线索都是跟你买手机的目标(比如玩游戏、打电话)直接有关的。

再比如你招聘一个文案人,中心线索就是:创造好奇心缺口的能力、顺应逻辑能力、利用基模的能力、唤起读者情绪的能力、策略思维能力等。

(2)外周线索:与目标无关,但是可能会带来间接证明的线索(一般是基于经验概括)

比如你买一个手机,外周线索就是:哪个国家产的、什么牌子的、谁代言的、买的人多不多等。这些线索和你用手机目标(比如玩游戏、打电话)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可能会当做间接证明。

再比如你招聘一个文案人,外周线索可能有:哪个学校毕业的?拿过什么奖?做过什么成功案例?谁推荐的?

(说到这里你就发现了:如果用外周线索做判断,就是我们所说的偏见。比如某单位招聘不要女性,就是通过 “性别” 这个外周线索,而不是 “实际工作能力” 这个中心线索)

帮助决策的时候,两种线索各有优劣:

中心线索更加准确,决策质量更高,但是却更费脑力;

外周线索非常省力,但同时决策质量会偏低,容易受到无关因素影响,容易产生偏见。

(PS. 也说明了为什么智力水平偏低、知识偏低的人,往往偏见越多,因为靠偏见来决策省脑力。)

一般来说,人在做决策的时候,这两种线索会同时使用。

而在双十一的时候,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消费者会更多使用外周线索,大量降低中心线索。

也就是说,消费者会更加容易受到:品牌大不大、原产地在哪、谁代言谁背书、销量怎么样等信息影响。

不容易受到:具体性能如何、用的什么原料、技术怎么样等信息的影响。

为什么呢?

因为双十一大量的抢购、秒杀和紧张的气氛,给所有的参与者提供了 “时间压力”,而 “时间压力” 大时,人的决策能力会降低,从而不得不更依赖 “外周线索” 做判断。

在一项实验中,心理学家眼球捕捉设备发现,给被试者限定决策时间后(比如必须 24 秒做一个购物决定),他们眼神更加停留在外周信息上(比如销量领先)。

大量的研究发现,在购物决策时间压力大的时候,消费者的决策能力显著降低,他们往往更加会通过肤浅、单一、从众的方式来决策,也更加容易做出非理性决定。

(这就是为什么强烈想要说服你的导购员,一定要你赶紧做决定,因为时间压力下的决定,更容易非理性,你也更容易被忽悠。)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双十一各品牌更加有效的广告应该是以外周线索为主,比如知名品牌、前所未见的折扣、销量第一、原产地牛逼、XX 代言。

而如果在这个时候强调:XX 黑科技、XX 牛逼功能、分辨率提升 70%,就基本没有用。

与此相对应的就是 “众筹”,产品众筹网站上大部分是未知产品,消费者没有一笔心理预算(双十一是有的),没有时间压力等,所以用户会更多使用中心线索来决策。而这个时候,众筹文案说的有没有道理、产品功能卖点是否打动人,就会更加重要了。

(PS.怪不得一个个众筹文案都这么长,包括李叫兽自己写的)

7. 更容易接受单一信息

上面说了,时间压力之下,消费者决策能力下降,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变少(不会考虑这么多了),所以会更加依赖单一信息做决策,而不是依靠综合信息做决策。

比如,决策能力低下的人,在选择自己专业的问题上,会仅仅考虑 “专业是否热门” 等单一信息,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样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收集多种信息(比如擅长程度、就业率、兴趣程度等)再做决定。

而双十一消费者的决策行为更像前者——在决策时,往往只考虑单一信息。

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我在帮 360 智能

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时光,过客

我越来越害怕,却无法解脱。我曾说,我一点都不相信感情。因为在时间面前,再深刻的感情也会变得苍白无力

骑士执剑,只为王源

王源骑士站生日应援总结回想生日应援的准备历程,前后历时三个多月,在两周年的活动一结束,骑士就开始着手

【后期】nbsp;想你的张青凯nbsp;20151109

今天特别冷,游泳回家路上被一个电话叫去办公室加班,刚刚到家,冷的胃疼,手脚冰凉,开开空调又喝了一杯很

生活来源于艺术

艺术就是这么晚诞生的!

#敢爱lovewins# 《骂我们的人,你们和恐同者有什么区别?》

骂我们的人,你们和恐同者有什么区别?
11月11日,很多人愉快剁手的一天,我和我的爱人Tina却感到无比痛

Mary Ellen Mark(玛丽·艾伦·马克)摄影作品

Mary Ellen Mark是一位来自美国宾西法利亚州的女摄影师,出生于1941年,现居纽约。玛丽从9岁就开始摄影,19

俺的乖乖:11.12号复盘作业 复盘作业求点赞+推荐+加油+捧场+转发!

这周第四天大盘继续调整,小股继续唱戏,小股赚钱效应依旧不错,中报高送转 +次新+新能源汽车 锂电池

是爱还是赖

我失恋3个月了还是会想他。我们两个没有对方手机没有QQ也没有微信有时候想想还是会哭出来,我们在一起两个月

2015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纸币发行 手把手教你识别真伪

怎么样,学会了吗?转发扩散,让更多人都知道吧

双十一不剁手,英菲尼迪携手中青报选“创霸”

双十一不剁手,英菲尼迪携手中青报选“创霸”原创2015-11-12笔沫儿汽车维基这是汽车维基第381篇稿件,原创稿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