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通通是过去式,这才是「皮克斯有史以来最好的创意」
2015-10-11 14:20:17 | 来源:玩转帮会 | 投稿:佚名 | 编辑:小柯

原标题: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通通是过去式,这才是「皮克斯有史以来最好的创意」

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通通是过去式,这才是「皮克斯有史以来最好的创意」 - 新闻资讯 | 玩赚乐 1

(图片来源:http://www.imdb.com/title/tt2096673/)

写在前面的题外话:既然题主要的是影评,我是抱着侃大山的心态来跟大家聊天的,想到啥说啥,你要我认认真真写个命题作文我可能就不干了。所以行文潦草,可能没有办法一一提及相关的学术著作或者作者。重要的一些引用文献和参考资料,我会尽量附在文末。我没看过中文版所以一些词语的翻译可能对不上号,不过应该都是比较简单的词语,不影响大家理解意思就行。

有一些媒体联系我说想要转载发布,所以我这次把图片来源也一个一个添上了。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尊重知识版权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希望能从我们这一代人开始慢慢把这个意识培养起来。另外,我本身的研究领域只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分支,而以下很多问题本身就是整个学界争论了好几十年的热点,我只能说是怀着对学科以及这部电影的热爱抛砖引玉吧,说不定志趣相投的大牛们被我感动了就来帮我一起填坑了呢。

我是正文的分割线。

# 心理学周边影评,少量剧透,非常多的文字,非常多的图预警 #

  • 篇幅有限,先给出总结:这部片子涵盖了非常多认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中的核心知识,可谓是寓教于乐的佳作。我很确信你并不需要看我下面这一长串啰里吧嗦的东西也会 enjoy 这部片子本身,何况我觉得看电影本身哪需要那么多条条框框背景知识,跟着感觉走就好。我写这些的目的只是想,如果你看完电影之后想了解那么一点点的心理学知识,那或许可以茶余饭后来这里看一两小段,说不定你会有一些新的有趣的发现。如果你家有小朋友,那么不妨在适当的时候告诉他们一点点电影里藏着的小玄机,让他们大体感觉到心理学是挺有意思的一个东西,那就再好不过了。
  • 出品人:从 Wiki 上已查证出品人里确实有道行高深的心理学家,其中比较有名的是 Dacher Keltner,他曾是 Paul Ekman 的博后,后者是美剧《Lie to me》的主角原型,剧中的微表情理论深入人心。但 Ekman 对于学术界真正的贡献在于从解剖学上引入了面部表情的编码系统(Facial Action Coding System),简单来说就是解释人类如何运用面部各个肌肉(组)来表现面部表情。

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通通是过去式,这才是「皮克斯有史以来最好的创意」 - 新闻资讯 | 玩赚乐 2

(图片来源:FACS Test Archive)

  • 基本情绪:Ekman 认为人类有 6 种基本情绪(Basic Emotion),也就是本片中出现的 5 种情绪加上 surprise。学界目前对于是不是这 6 种基本情绪以及是不是所有文化都适用仍有争议(我大导就是主要的反对派之一)。皮克斯在片中对每种情绪的颜色运用也很有深意,比如 Sadness 是蓝色(Blue),而 blue 本身在英文中就有忧郁、悲伤的意思;Anger 是红色,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斗牛时用的红布(虽然人家牛牛已被证实其实是色盲啦)。当然红色的 Anger 或许也象征着他时不时喷发的熊熊“怒火”,影片结尾处大家因为各种凿不开玻璃乱作一团的时候,机智的 Disgust 姑娘利用 Anger 火冒三丈把玻璃烧了个洞,每次想起来都觉得很戳笑点。

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通通是过去式,这才是「皮克斯有史以来最好的创意」 - 新闻资讯 | 玩赚乐 3

(图片来源:http://www.imdb.com/title/tt2096673/)

评论里有小伙伴觉得 Disgust 用绿色是因为片中小姑娘非常讨厌西兰花,我也觉得挺在理。我向我办公室里的一个美国姑娘求证了一下,她说西兰花确实是很多美国小朋友的餐桌公敌。有趣的是,皮克斯还很认真地考虑到了潜在的文化差异。下图是在美国以及日本上映的一个截图对比,注意小姑娘碗里的西兰花在日本版里被换成了青椒哦。我不知道在中国大陆上映的是哪一版,反正我个人挺不喜欢吃青椒的。不过皮克斯有意保持了颜色上的一致,大概也是为了对绿色的 Disgust 做一个经典条件反射式的铺垫。这是包括人类在内许多物种得以生存下来的重要本能之一,即当某种食物与你不喜欢(你主观上觉得它有毒有害)的味觉 / 体感相关联时,你会很快记住这个食物的相关特征(比如绿色),甚至泛化到其他同类食物(比如所有绿色蔬菜),从而防止自己下次再次有不愉快的体验。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认知行为学派的心理治疗里会采用“厌恶疗法”来强制性改变一些行为,比如借助少量引起生理性呕吐的药物或者轻微电击。

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通通是过去式,这才是「皮克斯有史以来最好的创意」 - 新闻资讯 | 玩赚乐 4

(图片来源:Why Pixar changed several scenes in ‘Inside Out’ for foreign audiences)

当然了,其实具体用什么颜色并不是很重要(评论区的小伙伴就不要再纠结为啥要这颜色那颜色啦,一共就这么几个主色调,然后其相对应的对比色也可以挑一挑,就别为难皮克斯啦),考虑到受众中有年龄比较小的小朋友(大部分仍处于注意力时间非常短、脑功能仍在不断发展完善的阶段),这样采用鲜明以及强对比的颜色来区分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既能有效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又能使他们快速区分和记住每个人物,也是非常符合个体发展规律的。

  • 负性情绪的积极作用:我想这应该算是本片抓住的各种“冲突”中很有意思的一点。相信看过片子的人一定对里面那个伸出一只脚让别人拽着她走路的 Sadness 颇有印象,她不仅自己是懒癌晚期,浑身负能量爆表(它的大名叫负性自动思维),还总是故意、非故意地把负性情绪传染给其他人,比如被她碰过的记忆就会变得很悲伤。负性情绪对于人类身心健康可能造成的伤害,抑郁症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心理咨询中对付来访者的负性自动思维(以及随之而来的负性情绪)通常是非常关键以及棘手的问题。

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通通是过去式,这才是「皮克斯有史以来最好的创意」 - 新闻资讯 | 玩赚乐 5

(图片来源:Inside Out | STEPHEN VELEZ on WordPress.com)

然而正是这样的一个负性情绪,却在本片的情节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鉴于很多小伙伴正打算要去看这部电影,我要努力阻止自己不过多剧透)。如果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其实很有意思,以“用进废退”为前提,我们假设人类进化(包括情绪)是为了起到对人类自身某种积极作用,那么是不是没有任何负性情绪就算是完美的究极进化体了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史中,恐怕像 sadness(悲伤,disgust(厌恶),fear(恐惧)这些情绪早就被淘汰掉了。关于负性情绪的积极作用已有很多研究,其实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容易体会到这种“哭出来反而会好”的对立统一关系。我想讲讲我自己这个小分支里的一些趣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移步文献 1)。一些关于面部表情(情绪的其中一种表达方式)的研究指出,像 disgust、fear 这样的负性表情可能在人类进化的初期是由于生物性功能的需要,而不是出于与他人通过面部表情来交流情绪的目的。比如研究发现当人们做 disgust(厌恶)这个表情时,鼻腔会压缩呼出气体,有些人还会象征性地吐舌头,做出呕吐状等等(尽管当前不一定有令他们不自主产生这些生理反应的刺激物),这可能都是最初进化的遗留物,有利于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摄入。而像 fear 这样的情绪,有利于我们迅速探测周围环境中的危险并进入应激状态,从而有助于保命。

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通通是过去式,这才是「皮克斯有史以来最好的创意」 - 新闻资讯 | 玩赚乐 6

  • 情绪中心和记忆中心:一般认为人类大脑中的情绪中心(片中那些情绪们所在的那个 headquarter)是以杏仁核(Amygdala)为中心的一些神经回路。而海马(Hippocampus,以及其周边的脑区)主要负责存储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片中存储长时记忆的区域,也就是存放那些五颜六色的记忆小球的地方,是以脑回和脑沟形式组成的迷宫来呈现的。

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通通是过去式,这才是「皮克斯有史以来最好的创意」 - 新闻资讯 | 玩赚乐 7

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通通是过去式,这才是「皮克斯有史以来最好的创意」 - 新闻资讯 | 玩赚乐 8

(图片来源:Fear Conditioning: How the Brain Learns about Danger)

  • 记忆的三种类型:人类的记忆形式可分为感觉 / 图像记忆(存储时间非常非常短,没有容量限制)、工作记忆(存储时间较短,容量一般为 5~9 个单位,不进一步加工的话就会很快遗忘)以及长时记忆(存储时间长,存储规律遵循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一般转化到较为稳定的长时记忆都需要进行进一步加工(比如下图那个返回箭头所示的阶段性反复 [Rehearsal] 等)。一般认为睡眠有助于长时记忆的加工,也就是片中每次小女孩睡觉的时候,那些记忆小球就会被运送到长时记忆的区域。长期习惯性熬夜的小伙伴们,要小心你们的记忆力水平(很不幸,智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下降哟。

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通通是过去式,这才是「皮克斯有史以来最好的创意」 - 新闻资讯 | 玩赚乐 9

(图片来源:https://www.mindtools.com/pages/article/cognitive-load-theory.htm)

  • 记忆的可变性:人类的记忆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因此不一定准确。对具体的事件内容、当前的情绪状态以及周围环境的记忆,都可以在一定情况下被重构。犯罪心理学中经常会提到一些案例,当事人指认罪犯时容易发生内容性的记忆偏差,但即便是错误的记忆,当事人往往也会对此深信不疑。片中当小女孩感到悲伤时,她的记忆也发生了变化。
  • 睡眠与做梦:学界目前对于人类为什么做梦尚未有定论,一般认为梦境大多是记忆碎片的重构与再创作。片中的造梦工厂(Dream production)是个很不错的比喻,仔细看一下在电影中出现在这个“梦工厂”的海报细节的话(如下图所示),你会发现皮克斯确实是挺用心地在玩脑洞大开,什么换牙啦,作业本丢了啊,恐怕都是很多小朋友的共同记忆。

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通通是过去式,这才是「皮克斯有史以来最好的创意」 - 新闻资讯 | 玩赚乐 10

目前学界对于做梦(它的大名叫快速眼动睡眠)是否对记忆加工有一定促进作用仍有争论(综合了评论里小伙伴的意见,修改了这里的论述,并贴出一篇 Science 上关于睡眠、做梦以及记忆这三者之间关系的 Review,详情请移步文献 2)。不过有趣的是,其实从大脑皮层活动的很多指标来看,我们做梦时和我们清醒状态下并没有太大区别,只不过我们的大部分运动功能被限制(官方说明是为了防止到处梦游弄伤自己,当然说不定还为了不吓死一些人)。

尽管个体在睡眠时间以及睡眠深度上差异比较大,但人类的睡眠周期一般是 4 个小时,其中前面 2~3 个小时是浅睡眠和深度睡眠,后面 1 小时会比较容易出现快速眼动睡眠。由于快速眼动睡眠时我们的大脑实际上处于相对激活的水平,所以一些研究表明如果在这个时候将被试唤醒,他们往往能够比较清晰地报告正在做梦的内容,并且不容易觉得累。而如果在深度睡眠的时候唤醒被试,他们会觉得头晕眼花,非常非常疲乏,甚至需要好几分钟才能恢复正常的知觉。这也是为什么一般建议正常成年人的睡眠应该保持在 7~8 小时(即两个睡眠周期)比较合理。所以如果万不得已某天你真的需要熬夜,最好保证自己能够有 3~4 小时这样一个有深度睡眠的周期。

  • 意识与潜意识:虽然这两个词被很多人熟悉是因为弗洛伊德论证“自我”、“本我”以及“超我”之间关系的冰山理论,但很多后来的实证研究确实表明人类大脑运作机理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个体的「意识」层面。相比于冰山露出水面的那部分微不足道的「意识」而言,其实我们对于我们大脑这整一个冰山知之甚少,这也或许是影片中潜意识作为一个深渊里的监狱出现的原因吧,电影里面的原话是 this is for deepest fear (潜意识里囚禁着最深的恐惧)。弗洛伊德以及广义上的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类的潜意识、前意识以及意识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冲突,为了解决这些冲突,人类自身有各种各样的防御机制,比如否定、投射、升华等等(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度娘 「自我防御机制」),但是这些防御机制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也就引发了各种各种的心理疾病(佛洛依德本人关注的主要是癔病)。影片中守在潜意识这座监狱外面大门中的那两个“保安”也可能对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本我)一般受到意识(自我或者超我)控制而难以浮出水面的一种影射。

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通通是过去式,这才是「皮克斯有史以来最好的创意」 - 新闻资讯 | 玩赚乐 11

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通通是过去式,这才是「皮克斯有史以来最好的创意」 - 新闻资讯 | 玩赚乐 12

(图片来源:‘Inside Out’ Easter Eggs, Trivia & Pixar References)

  • 思维:一般认为人类的思维以及其他有意识的知觉活动都是由神经元的电生理活动所形成,也就是本片中那些在各个脑区中穿梭的小火车,仔细看的话,你会发现它们是会放电的(类似于有轨电车)。

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通通是过去式,这才是「皮克斯有史以来最好的创意」 - 新闻资讯 | 玩赚乐 13

  • 抽象思维(Abstract Thought):这又是一个从古希腊哲学就开始被争论不休但是到目前为止也没办法完全解释的问题(人类这种生物真的是难搞懂的)。片中那头粉色大象 bing-bong 和情绪们经过这个区域的时候,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抽象,先变成了抽象的三维图像(Disney Wiki 上注解说是像毕加索画里的那种模样),然后各部分分崩离析,再变成了二维平面,接下来甚至变成了一条线,再加上前面的象征着危险(Danger)的警示标签,怎么看都觉得是要给小朋友演恐怖片的节奏。

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通通是过去式,这才是「皮克斯有史以来最好的创意」 - 新闻资讯 | 玩赚乐 14

(图片来源:Abstract Thought)

其实要讲清楚人类为什么能够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概念(或者知识)是非常难的,很多哲学家都用他们的聪明才智证明了下定义(抽象出一个概念)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比如我问你什么是「狗」,你可能会用手比划一下大小,然后说四条腿,有这样这样的嘴巴,有那样那样的耳朵,但是反过来问你有四条腿,是这个大小,有这个嘴巴和耳朵的一定是狗吗,你可能就要犹豫一下返回去修改你的定义了。人类如何形成概念(Category)这个问题要比影片里面提到的这四个阶段复杂得多,比如人类会使用一些原型(Prototype),它们并不是任何的一个具体的个体,但是却有一些相关的特征(Feature)。另外,人类思维中的很多概念,本身的边界是模糊的(Fuzzy),并不能够用非此即彼这样的方式来呈现。考虑到小朋友的理解力水平,还要做得生动有趣,我个人觉得皮克斯能把抽象思维用这样一个四阶段的「抽象」过程表现出来,虽然不精确,但已经很不错了。

  • 12 岁:影片选择小主角的年龄阶段是发展心理学里的一个里程碑式的重要时期,一方面青春期就要到来,个体的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一些比较大的变化,这为接下来各个人格岛(Personality island)的涅槃重生做了一个铺垫。尽管人格岛这种模式并不真实存在,即一般认为大脑内并没有特定的脑区与特定的人格特征有着必然的联系,人格形成会受到一些生物性因素(比如有些研究认为妈妈子宫内的激素水平会影响宝宝的气质类型)以及后天学习的影响,但青春期确实是个体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影片末尾那套霸气的青春期全系统升级,也是一个很形象的表达方式。那个小男孩脑海里面盘旋着的「girl,girl」红色警报也让人忍俊不禁。另一方面,根据皮亚杰提出的发展四阶段理论,12 岁是个体发展逻辑思维的重要时期,这意味着他们具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 Abstract Thought 的铺垫)。

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通通是过去式,这才是「皮克斯有史以来最好的创意」 - 新闻资讯 | 玩赚乐 15

(图片来源:https://www.boundless.com/psychology/textbooks/boundless-psychology-textbook/human-development-14/theories-of-human-development-70/piaget-s-stages-of-cognitive-development-270-12805/)

  • 彩蛋:动物有没有思维,这个问题是比较心理学会关注的问题,我写了这么多也累了,就偷懒不答(装逼)了吧。喵星人那个「操作系统」真的是很生动很可爱有木有,看影院的预告片接下来会有一部讲宠物心理的动画片要上映,估计会很有爱的吧。

唉呀妈呀,终于写完了……滚回去继续活捉被试做实验啦啦啦……

遁。

References:

1. Susskind, J. M., et al. (2008). "Expressing fear enhances sensory acquisition." Nature neuroscience 11(7): 843-850.

2. Stickgold, R., et al. (2001). "Sleep, learning, and dreams: off-line memory reprocessing." Science 294(5544): 1052-1057.

剧透较少,全程无图,请放心阅读。

写在开头:

可以预想,《头脑特工队》将频繁的出现在小学高年级的心理健康课,以及大学普通心理学的第一堂课中。我甚至怀疑,我们的心理教师和普心讲师给予的能否超越这部电影所带来的收获;至少于我来说,从切入点和趣味性的角度,《头脑特工队》完全可以超过《心理学与生活》,成为心理学入门推荐的首选。以这个视角,如果 21 世纪是心理学 / 神经科学的世纪,那么这部电影可能会成为皮克斯至今为止,影响最大的动画电影。

动画电影侧面:

这算不上奇妙绝伦的点子,最奇妙绝伦的是它不只是点子。

如果我对编剧的热情与我对情绪的热情有一个月交集的话,「将各种情绪设计成截然不同的小人」的点子已经被我搬上樱顶的舞台了。

把心理的矛盾当做小人的争斗,可以说是平常不过的比喻。年初和朋友讨论问题,我还偶然提起,只不过当时说的是「如果情绪是一个个提线木偶,到底是谁在操纵提线呢?」

所以在当初被安利的时候,我丝毫没有看见新大陆似的惊喜,只是好奇这个点子如何能兼容在正常的故事框架中。直到:

我看到了冲突简单而缺少张力的故事,没有嗜酒如命的爸爸,没有奸诈丑陋的继母,没有欺凌弱小的同学,甚至在回明尼苏达的车上也没有凶神恶煞的拐骗犯。

小女孩莱莉生活在温暖而普通的家庭,爸爸的大招不过是让她回房间,一家三口过得不好不坏,新学校的老师同学也没有主动的排斥。这简直太正常,以至于缺少那么点情绪,缺少一个反派。

然而,依然会流泪,即使有冰棒离开时候的煽情,更多的是最直接的触动——当其他影片努力的将情绪传达给观众的时候,情绪小人们直接说出口就可以了。

这是最讨巧的设计,也是最难把握的设计。如何将小人们的反应和日常生活的视角交汇在一起,让小人们的反应恰到好处投影到真正的莱莉身上。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皮克斯成熟的技巧,以及对情节的完美把握。从乐乐的第一次出现开始,我们总能在期待事情发展的时候看到幕墙的画面、听到画外音的响起;总能在准备心理的冲突时出现各色的小人和声音。

这样,情绪的小人们不再是嫁接在现实故事线上的另一条线,我们也不需要担心兼容的问题,因为乐乐的快乐就是莱莉的快乐,忧忧的悲伤就是莱莉的悲伤。

故事还是那个简单的故事,一个很好的点子变成了精妙绝伦的设计,引领着我们体验莱莉的故事,也浮现出我们的故事。

很难说我们是为了电影中的故事流泪,还是为我们的情绪流泪。看了那么多青春电影,反而是这部动画电影真正把到了情绪的脉搏。

即使没有另外的侧面,《头脑特工队》仍然不失为上乘之作;不可否认,另外的侧面才是让这部电影大放光彩的关键。

心理学侧面:

干净漂亮的中规中矩,胜过似是而非的剑走偏锋。

心理学科普,总面临着一个问题——心理仍旧是黑箱。这意味着绝大多数的心理现象缺少没有争议的解释,对一个现象的解释通常会拖泥带水出复杂而庞大的概念结构,而简单又便于理解的解释通常都不可靠、甚至完全不正确。

《头脑特工队》的制作团队显然很高明,即使似乎每个概念都会陷入学术争议中,电影依旧将最经典、也最中规中矩的概念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虽然我们在其中看不到近十年、甚至近二十年的学术成果,但是能了解目前最完整而系统的大脑运作机制。

电影选择了 11 岁、从明尼苏达到旧金山、转学第一天前后的莱莉。如果你对年龄足够敏感,可能知道 11 岁是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中,从具体运算阶段(7-11)到形式运算阶段(11-15)的过渡期;而如果你对儿童心理障碍有所了解,就会发现这部电影反映的就是最常见的、可能出现情绪和行为变化的适应障碍。在长程的变化期内嵌套上短程的变化,就是为了干净漂亮的解释大脑的机制和发展而准备的。

如果 80 天后就准备上考场奋战 312 的朋友,现在可以拿起彭聃龄教授的《普通心理学》,跟着电影的进程一起复习以下知识点:

  • 情绪的分类
  • 人格的概念
  • 长时记忆的编码、提取和遗忘
  • 神经冲动的电传导和化学传导
  • 思维
  • 想象
  • 睡眠与梦
  • 潜意识
  • 情绪调节
  • 人格发展(发展心理学)
  • 青春期的心理发展(发展心理学)

跟着走完一遍,就可以发现——也许电影并没有选择概念的各种理论中最有说服力的那一种,而是选择了最能为整体服务的那种。

新闻提到,制作组从 27 种情绪中最终敲定了这五种。要是不甘心一些,增加了 Ekman 原本涵盖的惊奇,或者又增加了些 Izard 提出的复合情绪,又或者干脆采用 Watson & Tellegen 或者 Russell 的维度说,又该是什么样的剧情走向。如果象征人格的五座岛不是经历的重要事件,是抽象的大五人格;如果碍于精神分析的科学性而抛弃潜意识的部分,很难说故事会这样顺畅。

在友心人的朋友 @张颐 和我说,他们有个心理学科普写作培训,我觉得这部电影是个很好的参考。非心理学专业的朋友,对于心理学的科普首先会关注有趣和有用,很多时候并不需要长长的参考文献,甚至不需要看起来最新、最可能正确的解释——心理学的研究,谁能保证绝对的正确呢?我们连 P 值都保证不了。

我喜欢这部电影,即使我不支持其中的部分理论,我也依然喜欢这部电影——即使对大脑一无所知的人,都可以初步了解自己的心理和心理发展。如果因此,对涉及到的心理知识产生兴趣,并进一步的阅读和思考——这恰恰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另外,为什么在《海尔兄弟》后的 20 年,我们连《蓝猫淘气三千问》都看不到了呢?

学术探(撕)讨(逼):

我不可能错过这样的科(撕)普(逼)机会,当我知道皮克斯将基本情绪(Basic Emotion)做成五个小人的时候,就做好了准备。我尽可能将我所了解的知识和电影中呈现的列举出来,至于相信哪种,就要看你们自己的判断了。

我们先回顾一下《头脑特工队》中涉及到了哪些情绪的内容:

  • 情绪拥有独立的脑区(控制台)
  • 情绪分为五种,每种情绪可以独立的发挥作用(五种情绪小人)
  • 情绪和颜色有明确的对应关系(情绪小人的颜色)
  • 情绪发展的顺序是快乐、悲伤、恐惧、厌恶和愤怒(情绪小人出现的顺序)
  • 情绪调节机制逐渐发展,每个人各不相同(不同人的控制台分工不同)
  • 情绪和长时记忆是共生的(有颜色的记忆球)
  • 长时记忆中的情绪可以被更改(记忆球的颜色可以变化)
  • 情绪可能彻底的丧失(乐乐掉进深渊)
  • 消极情绪有积极的作用(忧忧的作用)
  • 存在复合情绪(多种颜色的记忆球)
  • 青春期是情绪发展的关键期(青春期按钮)
  • 猫和狗具有情绪(结尾彩蛋)

我们逐条说明:

  • 情绪拥有独立的脑区

有观点认为,情绪作为进化的遗留产物,大脑中仍旧有特异性的脑区或者神经回路负责情绪的产生和识别。这种观点也符合大众的认知,我们更愿意将情绪和理性认知割裂开,将情绪放置在相对深层的脑区。主流的观点也承认,以杏仁核为主的边缘系统,在情绪的相关事件中起到唯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些定位说学者甚至指出了类似「杏仁核 – 恐惧」的对应关系。然而,反对的声音依然存在,在传统心理学将「理智」与「情感」分开的观点是否已经遭到驳斥?中,我提到了相关的研究,研究者发现情绪的发生和识别都激活了广泛的脑区。除了边缘系统外,颞叶及前额叶的部分脑区同样参与到情绪的进程中,这些脑区或者负责语言和社会信息的加工,或者与执行控制功能有关;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实验证实了,即使没有边缘系统的参与,依然可能产生对应的情绪。

  • 情绪分为五种,每种情绪可以独立的发挥作用

基本情绪理论认为,像快乐、悲伤这样的情绪词在心理活动中,各自有独立的机制和反应。这些情绪词的数量是有限的,但根据不同的模型可能存在五种、六种、七种、八种、十一种甚至更多的基本情绪。通常持有这种理论的学者同样认同情绪存在独立的脑区或者神经回路,而每种情绪所处的脑区或者神经回路又有所差异。这种理论的支持者包括 Ekman、Izard、Tomkins 以及 Panksepp 等人。

电影选择的角度更接近 Ekman 的观点(六种,缺少惊奇,可能考虑故事情节的因素),也就是心理学实验中情绪材料通常的分类数目(七种,缺少中性)。然而,值得注意的是,Ekman 的六种情绪中的快乐对应的是 Happy(iness),而不是影片中出现的乐乐 Joy,考虑到这两个情绪词的意义和范畴略有差异,可能说明在进行选择的时候,电影同样采纳了其他的分类依据。

总的来讲,在描述和解释情绪的领域,基本情绪理论属于较极端的一支,而像 Ekman 这样较激进的观点,目前也受到着极大的冲击。在怎样分析人类的微表情?中,我介绍了现有的理论流派和基本情绪理论的缺陷。总的来说,基本情绪理论尚未解决以下的问题:基本情绪的跨文化一致性 / 基本情绪的遗传性,基本情绪确凿的脑区定位,基本情绪和情绪维度的关系。

最后一点轻度展开。心理学伊始,基本情绪(达尔文)和情绪维度(冯特)的争议就浮出水面,经过短暂的统一(詹姆斯)和持续的颠覆之后,在上世纪 80 年代重回学术研究的前沿。维度说如 @elevoid 答案中提到,主流仍存在 Watson&Tellegen 和 Russell&Barrett 的两种划分,两种划分似乎各自找到了其神经科学的证据,不过从早期的研究方法(心理词汇学)看,我认为两种划分的差异仅仅是主轴的旋转而已。自从维度说的重新兴起,越来越多的研究转向了这种观点,进而发现了与其他心理现象的关系(比如人格,见外向的人更快乐,快乐的人更外向)。由此,部分基本情绪观点的持有者开始探索两种观点融合的可能性,而现在非情绪领域的研究者通常也混用这两种观点。

作为基本情绪理论的反对者,我仍然认为,大部分观点没有回答「如果情绪是一个个提线木偶,到底是谁在操纵提线呢?」这个问题。

  • 情绪和颜色有明确的对应关系

颜色对情绪有影响,但不能认为存在直接的对应关系。其中红色对情绪的影响,我在红色的威力中提到过,红色可以诱发杏仁核和基底神经节的激活,提高机体的兴奋水平,在复杂的认知任务中确实会降低表现或者出现愤怒;不过在非认知任务中,红色更有可能与激情、兴奋相联系。与此相似,在英语国家,由于可能的语言影响,蓝色与悲伤关系较为紧密(汉语中对应的是「灰色」,很多语言甚至不存在单一的蓝色),不过不可否认,蓝色与较低的唤醒有关。而其他的对应颜色,很可能是电影设定的标签,比如绿色和西兰花。过于直接的将颜色对应到情绪,我想应该是乐嘉老师的工作。

  • 情绪发展的顺序是快乐、悲伤、恐惧、厌恶和愤怒

情绪的发展实际上包含了一个隐藏的命题——情绪,至少是部分情绪不是与生俱来的——实际上否认了 Ekman 的观点,这很有意思。 @刘柯 有关婴儿喜怒哀乐的问题,我在这里简略的说一下。我不认为婴儿具有稳定的、有心理意义的情绪,婴儿的哭闹并不意味着悲伤或者恐惧,而是对某一类刺激的生理反射;同样,婴儿也很难读懂其他人的表情,并做出相应的反应。这个状态可能持续到两岁到三岁。

对于 2 到 6 岁的横断研究发现,儿童最早确实只能区分少数几种情绪,比如两岁的儿童只能区分「高兴」与其他情绪。而对情绪概念的理解也能看到明确的发展趋势,通常六岁左右,大多数儿童能理解 5 到 6 种情绪,然而如没上过大学的人更难理解厌恶?所说,即使到了大学阶段,情绪的发展依然在继续。Widen&Russell 发现的儿童情绪知觉发展的顺序和电影中的略有出入,通常儿童会按照「高兴,悲伤或愤怒,惊奇或恐惧,厌恶」的顺序,这种顺序得到了跨文化研究的支持。

  • 情绪调节机制逐渐发展,每个人各不相同

我在为什么小孩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是生存需要还是发育不成熟?中提到,由于部分脑区较晚的成熟,儿童几乎没有主动的、有针对性的、系统的情绪调节机制。这在电影中也有所体现,控制台在影片开始和结束完成了两次扩容,在结束时的扩容使其具有了和成人相似的控制台布局,这也预示了执行功能的升级使莱莉的情绪调节能力得以快速发展。

电影中,除了莱莉,我们同样看到了其他人的控制台,每个人的布局和调控风格都有区别。现实中也确实如此,受到经验、环境和期望等因素的影响,几乎每个人的情绪反应和情绪调节策略都不相同,也有适合自己的调节机制。当然,这不意味着我们只能按照现有的调节机制生活,通常我会建议针对现有机制的弱点,从类似《情绪急救》这样的书中选择合理的策略,准备适合自己的应急预案。

  • 情绪和长时记忆是共生的

杏仁核在海马的末端,海马是贮存长时记忆主要的脑区,从解剖学的角度可以简单的认为情绪和长时记忆是共生的。而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证据发现,杏仁核同样参与了长时记忆的编码,同样海马也在部分情绪活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主要与情绪的背景有关)。这样来看,可以认为,无论是否是情绪记忆,情绪都参与了长时记忆的进程,所以绝大多数的记忆都是具有情绪属性的。电影中产生的记忆球是直接有颜色,而不是制成后上色,也比较符合长时记忆与情绪的关系。

  • 长时记忆中的情绪可以被更改

由于海马的突触可塑性,很多朋友已经了解,长时记忆可以被有意识 / 无意识的更改,尤其情绪是错误记忆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过,似乎电影里的改变只限于长时记忆中情绪的变化,这可能与认知重评有关。

在情绪的认知 – 评价理论中,对事件 / 记忆的情绪,可能随着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对事件 / 记忆背景、预期和结果的评价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心理咨询中常用的合理情绪疗法(ABC 理论)是有意识重评的一种实践。现实生活中,无意识的认知重评可能更常见,包括知识经验、社会期望和生活环境的变化,都可能导致我们对事件 / 记忆的重新理解,从而改变我们的情绪 / 情绪记忆。有研究发现,处于抑郁状态的人,注意更可能偏向负性的刺激,从而进一步制造了不良的情境,为批量更改长时记忆中的情绪提供了可能。

  • 情绪可能彻底的丧失

我更愿意相信,乐乐掉进深渊是一种戏剧冲突的表现手法。然而如电影里所表现的那样,严重的适应障碍可能出现抑郁症状,如果与此同时,人格相联系的信念受到猛烈的冲击,儿童确实可能会有类似抑郁症的表现。而抑郁症则可能伴随记忆(记忆球)和情绪短暂的丧失。不过,总的来讲,除了部分器质性病变和精神障碍,正常人不可能出现情绪的彻底丧失。虽然一些情况下,我们会有「累觉不爱」的感受,部分情绪被抑制,但是通过有效的调节和休息,情绪的正常功能会很快恢复。

  • 消极情绪有积极的作用

生活中对消极情绪存在着许多误解,我在为什么人们愿意沉浸在负面情绪中?和负面情绪存在的价值是什么?中分别解释了为什么消极情绪更丰富,它们对我们心理有什么价值,在抑郁的生理学基础是什么,为什么人类会演化出这样的生理机制?中也简单说明了低落、抑郁的意义,更系统的请参见我的自选集《情不自禁》。

简单来讲,正如电影的核心主题所说——我们不可能让所有的事情都快乐,快乐也不能完成所有的事情;有时候愤怒令我们充满能量,恐惧让我们避免灾难,厌恶使我们远离伤害,悲伤则帮我们保护自己、获取帮助。很多朋友在该悲伤的时候还咬牙抵抗,怎么能要求心理的自发调整和别人给予你能量呢?另外,积极情绪也不是毫无副作用,在什么时候服食积极情绪最好吸收?中我提到了可能的小麻烦和正确的服食方法。说真的,在口袋空空的时候,逛商场还高兴的满眼放光,真是令人担忧的事情。

  • 存在复合情绪

如果承认基本情绪,为了更好的解释日常的心理现象,通常也会承认复合情绪的存在。从 McDougall 开始的学者,逐渐扩充了复合情绪的范畴,早期的复合情绪如同电影中的记忆球一样,被两到三种颜色所渲染;而到了 Izard 时期,复合情绪除了情绪和情绪的复合,也揉进了情绪 – 认知的复合物。

和基本情绪不同,复合情绪不是天赋的,从选材到配比都来源于后天的社会学习。然而机械将基本情绪与复合情绪,从遗传、建构,从脑区定位,从社会功能的角度一分为二,很难令人相信这是我们大脑的工作机制,而多则几百种的复合情绪是否符合奥卡姆剃刀原理是另外需要考虑的。不管怎么说,从某个时期开始,我们对情绪的记忆就不再是非黑即白的了,虽然我们不能确定的称之为复合情绪,但是终归是更绚烂而丰富多彩就对了。

  • 青春期是情绪发展的关键期

这某个时期就是「青春期」,或者以认知发展看叫「形式运算阶段」(电影在这里有一点值得探讨,11 岁儿童的抽象水平,是否有能力将情绪或者想象的人物抽象到完全脱离形象)。在这段时期,我们的内环境(各种激素水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脑的各部分发展也趋于完善,必然的孕育了心理发展尤为重要的时期。

随着语言能力和社会化的发展,青春期的儿童已经有能力抽象的理解情绪概念,这可以有效的帮助他们分化和整合自己的情绪,进而学习并实践更复杂的情绪调节策略。有研究表明,初中阶段的人际关系水平和语言能力,都与儿童的情绪能力成显著的正相关。

但是与此同时,情绪作为内、外环境调控的枢纽,内环境的巨大变化,也必然带来了情绪剧烈的波动。不过从另外的角度考虑,这个阶段丰富的情绪体验,如果能够有效的应对青春期的情绪困扰,也为日后的生活提供了足够丰富的调节策略。

  • 猫和狗具有情绪

彩蛋还不忘黑一下喵星人,皮克斯你也是够了。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人类和灵长类,甚至是哺乳类是否有相同的情绪」几乎是「基本情绪是否与生俱来」的等价命题。虽然动物实验中,很多实验者指出了人类与动物相似的「情绪」反应,但是由于实验范式的限制,我们没有能力让动物亲口说出它们的快乐、悲伤,所以情绪的心脑联系仍存在着巨大的鸿沟,我们并不能简单的将动物的生理反应对应到人类的情绪。所以,也许喵星人有它们自己的「情绪」,但是应该没有人类的情绪——所以铲屎官们,你们真的没机会理解喵们。

电影中和情绪相关的分(装)析(逼)就到这里,知识储备的限制,其他心理学知识请阅读 @陈超娜 的答案。

最后,本人已委托「维权骑士」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行动,非营利平台和心理学相关平台在私信本人后可以免费转载。其他事项请阅读我的个人说明。

客官,这篇文章有意思吗?

好玩!预告 App 接着看 (????) ?

再逛逛吧 ˊ_>ˋ

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小黄人其实是在稀释你的品牌

小黄人以 IP 病毒之势席卷全球,穿街走巷感染一个个用它来借势营销的品牌,品牌也乐衷于享受其中,企图能借

超人,你永远也不能戴上面具

最后一段或许能够回答你的问题。Test Site Vol.2Superman Earth One超人的故事,最难讲。因为一不小心,你就

自己过得比父母好,好内疚

无论是因父母过得好而负罪,还是因父母的指责而感到羞耻,亦或者因父母的难过而感到内疚。都是源一种自于在

同龄兄妹俩怎么穿衣搭配 谷子屋品牌童装推荐


温馨的一家四口是幸福的,让人有种莫名羡慕。爸爸、妈妈、一男孩儿、一女孩儿,简简单单的生活在一

笔试攻略:详解去哪儿2016校招产品笔试

去哪儿最近又开始在南京、武汉和北京地区开始校招笔试和面试了,不少人问我去哪儿笔试面试的情况,下面就把

“IP剧”为何这么火

  谈及今年最好的电视剧是哪部,目前热播的《琅琊榜》绝对是最有竞争力的候选之一。《琅琊榜》因其情节严

这几个Windows系统使用小技巧,给你一点新鲜感

之前自己曾整理过一些关于 Windows 不能说的秘密,特意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以下操作都是基于 Windows8.1

全球最大的旅游点评网站Tripadvisor,新总部你给打几分?

旅游点评社区 Tripadvisor 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总部从 Newton 搬到了 Needham,新总部于今年夏天刚落成。十

近20个绚丽实用的jQuery/CSS3侧边栏菜单

jQuery作为一款主流的JavaScript前端开发框架,深受广告开发者的亲睐,同时jQuery有着不计其数的插件,特别

2015釜山国际电影节颁奖典礼直播预告片剧情介绍






今日17点,第20届釜山国际电影节将于釜山市海云台举行闭幕暨颁奖典礼。作为本届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