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睡解决方法超级大总结(后附实际案例指导)
2015-10-05 15:35:31 | 来源:新浪微博 | 投稿:只爱蔚伊思 | 编辑:小柯

原标题:抱睡解决方法超级大总结(后附实际案例指导)

你家宝宝有抱睡的习惯吗? 如果有, 咱们先看看下面这篇例子,然后再来找解决办法~

“宝宝出生之后,全家人都爱不释手,争抢着要抱,宝宝很少有自己在床上躺着的时候。三个月以后,问题来了,孩子习惯了在我的怀抱里睡着,无论白天晚上都得我抱在怀里,抱着悠着晃着走着,而且抱着的时间越来越长,让人精疲力尽。我坐月子时腰没有养好,又有腱鞘炎,抱一会就累得不行。这可怎么办啊?”

抱睡依赖,在婴儿睡眠中,是出现频率仅次于奶睡的第二大问题,表现为哄睡过程中极度依赖抱,不抱就哭闹不睡,一夜醒来好几次,每次都要求抱哄十五分钟以上才睡等等。抱着哄睡对妈妈的体力要求更高,逼迫妈妈抱着十几斤的宝宝又走又摇。所以它给妈妈带来的身心疲惫甚至严重于奶睡。当你发现你的宝宝出现了抱哄依赖的苗头,就要想办法改善了。

一、形成原因

(一)从子宫里带来的“不抱就不适应”症

胎儿在妈妈子宫里九个月,每天随着妈妈的活动上颠下动,习惯了摇晃的环境。出生后的头三个月内,妈妈应尽力给初生婴儿创造模仿子宫的环境,比如轻摇、走动、小摇椅来回晃悠等,才有助于宝宝安静下来好好睡。但是这种环境应该在三月龄的末尾逐渐摒弃摆脱,因为婴儿有可能对这种抱睡产生依赖。

我的观点是,在小月龄内,使用包括奶睡、抱睡在内的各种安抚睡眠工具是不可避免的,也是确有必要的。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当孩子还不具备自主入睡能力的时候,这些安抚工具就像是通往睡眠的桥梁。等孩子月龄增大,可以自主入睡时,就要逐渐摆脱这些依赖,“过河拆桥”了。

如果三月龄末尾婴儿还从来没尝试过醒着放床上自己挣扎入睡,每天的小睡和晚上入睡都是长时间抱着哄着,那么抱睡依赖很有可能已经形成了。

(二)睡眠联想

在上一个问题《夜里频醒之非奶不睡》中讲的很清楚,睡眠联想是婴儿辅之于入睡的工具,借助这个工作婴儿才能够顺利入睡。抱睡和吃奶一样都容易成为宝宝的睡眠联想。如果婴儿习惯于抱着睡着,那么他醒来第一件事情就是寻找妈妈温暖的怀抱和气味,如果不能复制这种怀抱,便会用哭闹表现自己无法入睡的受挫感。

二、如何改善的办法

与戒掉夜里奶睡的方法类似,我们也是靠“循序渐进”的原则来实现的。无论有多少种办法,总的原则都是相信宝宝有自己入睡的本能,逐步减少外界辅助的依赖。

(一)减少抱睡强度法

法伯在《法伯睡眠宝典》中认为,可以用分步矫正法来戒除抱睡依赖,比如:

“第一步,减少摇晃的频率;

第二步,只是抱着孩子而不摇晃他;

第三步,将孩子放在床上,只是看着他。

在开始一个新的步骤之前,都记住要巩固旧的步骤。

法伯只是提供了一个总的意见指导。具体地,我们可以这样试试看。就以这一章前面的问题为例:

“三个月以后,问题来了,孩子习惯了在我的怀抱里睡着,无论白天晚上都得我抱在怀里,抱着悠着晃着走着,而且抱着的时间越来越长,让人精疲力尽。我坐月子时腰没有养好,又有腱鞘炎,抱一会就累得不行。这可怎么办啊?”

调整方法:平时要抱、走、摇多少步,就要在这个基础上减少强度。

第0天:抱-走-摇,

第1-3天:只抱和摇,减少走,妈妈站在原地。

第4-6天:到只抱,不摇。妈妈只抱着轻拍,不做左右晃动。

第7-9天:不在睡沉的时候放下,睡意到八九分时便试着放下,让他自己入睡。不行再抱起来,等一会睡意稍浓时再放下。重复这个步骤。

如果宝宝的问题更简单一些,只要求原地抱睡,那么调整也可以这样做:

先将睡前程序做好(无论白天还是晚上),然后将宝宝醒着放至床上,观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自己挣扎翻滚入睡,如果不能,就轻拍轻哄,可以用一些白噪音或者轻音乐作为辅助。如果宝宝出现了哭闹,就按原来的方式,抱起来哄一哄,等情绪平静了或者设定一个时长(如5分钟)时间到了,再次放在床上,重复之前的步骤,直到宝宝睡着为止。具体详细的操作请参照本章后面附的案例。

请各位宝妈记住,无论是怎样的步骤,都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旦选定这种方法,不可因宝宝哭闹而妥协。要记住宝宝的适应能力比我们想象的强大,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让宝宝学会自主入睡,而不是妈妈孩子共陷糟糕睡眠的深渊。

(二)法伯法

法伯法是对较严重的奶睡(次数大于每晚四五次,时间间隔小于一个半小时)和抱睡(依赖程度较严重,无法通过原地拍、哄等方式入睡,要抱十五分钟以上才肯入睡)等问题见效较快、循序渐进的一种矫正方法。

但是它有一定的前提(必看)。

1.需要月龄为五六个月以上

2.不在分离焦虑期、白天不是太粘人

3.身体没有生病,不在出牙期、大脑跳跃期

4.宝宝没有之前使用哭免法(任由宝宝哭泣来矫正睡眠行为的一种办法,英文Cryitout)带来的情绪创伤,和对睡眠的恐惧。简而言之,如果宝宝一看到床就怕,那么不适合用法伯。

5.宝宝的性格同样非常关键。因为会有间隔几分钟的时间让宝宝放任哭泣,过于敏感、胆小和倔强的宝宝,慎用法伯。

法伯法还有一些缺点。主要有:

1.当时调整虽然奏效较快,但遇到出牙、大运动时期容易倒退的厉害。如倒退时期睡眠问题并非太严重,不建议用法伯再折腾一次。经过法伯训练以后,很多宝宝已经掌握了一定自主入睡的能力,稍加等待、调整后即可回复到原来的水平。

2.信任危机:特雷西在《实用程序育儿法》一书提到过一个例子,即妈妈对5个月的宝宝哄睡困难,宝宝一挨到自己的婴儿床就哭。经询问,这位妈妈曾经用过“哭免法”,即由她一直哭下去不做任何干预。对这种情况,特雷西采取的方法是首先陪睡,恢复信任,再考虑引导方法。

但其实法伯法和哭免法有相当大的区别,因为用法伯法的妈妈会按照循序渐进的时间表来看望孩子。但是一些质疑法伯的研究也声称,这种办法会损伤孩子的信任感。

从实践操作上来看,大多数妈妈对法伯的效果是赞不绝口的,称“几天之内就可以自主入睡”,但也有少数妈妈反映,应用法伯后,宝宝会对自己一个人在屋内感到害怕,白天粘人不放。我个人的意见,这更多与宝宝性格有关。如果宝宝性格平和,没有太多的敏感,完全可以试一试法伯。

3.不容易被长辈接受。

在具有科学思维的父母眼中,法伯法是这样的:

“给孩子一个人在房间里学会自主入睡的机会,可以忍受宝宝的适度哭泣,根据逐渐拉长的时间表进屋去看看宝宝好不好,然后再出来等待。”

而在相当一部分长辈眼里,法伯法是这样的:

“宝宝一个人在黑漆漆的房间里哭,以为爸妈不要他了,大人却无所作为,看着表在客厅里傻等,好不容易进去安慰孩子了,没两分钟又出来了,不顾孩子的哭泣撕心裂肺。什么鬼方法,做父母的一定是疯了!”

正因为这种认知上的差别,法伯法在与长辈同住的环境中很难成功。想应用法伯法的妈妈们,先想想能否得到其他家人的支持吧!

法伯法的具体实施步骤

给孩子做完睡前程序后,把孩子放在小床上,轻摸轻拍一会,就走开去屋外。一开始孩子会哭闹,就按时间表(见后文)放任他哭闹一段时间,然后走进房间,停留一小会(不要抱起来),可以轻声言语安慰,拍拍他,然后在他还清醒的时候离开房间。如果家长离开后再次哭闹,就放任他哭闹一会,然后再进入房间,逗留一会,仍旧在他清醒的时间离开。如此反复,直到孩子凭自己的能力睡着为止。家长放任孩子哭闹的时间应该逐渐增长。要注意的是,如果家长在门外等待的时间里,孩子渐渐停止哭声,或者哭声逐渐变小,家长就不应该再进入房间。因为家长此时介入可能干扰孩子正在学习如何自己挣扎入睡的努力。


法伯法要注意什么?

在《法伯睡眠宝典》里,有这些注意事项,父母在使用前必须仔细研读。如果理解不当,带来操作上的不正确,孩子的眼泪就白白浪费了。

1.在矫正开始的几天内,可以适当推迟孩子晚上入睡的时间,大概为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同时,应该保证孩子早晨起床与平时一样,白天小睡的时间也不能随意增加。

2.就寝时家长要将孩子安顿在自己的小床上,不能抱着他或者摇着他,要确保他入睡时什么环境,半夜醒来就什么环境。这样做的目的是,就算他半夜醒来,看到一样的环境,也比较容易再次入睡。

3.表里提供的是孩子入睡时或者半夜醒来哭闹的等待时间,如果妈妈觉得时间太长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但一定保证逐渐增长。

4.如果孩子夜里哭闹的次数超过了给出的三次,家长也不应该放弃,而应该继续按照当夜等待的最大值重复执行,直到孩子在家长不在的情况下自己睡去。

5.一般第三天或第四天,孩子的睡眠状况改善很大。如果到了第6天,情况虽然有了改善,但是未根除,家长可以在第6天的基础上适当延长每次等待的时间。但是,如果到了第6天,情况一点都没有改善,甚至变得更糟,家长应该对整个矫正过程反思。

6.每一次等待之后,家长都应该走进房间看看孩子,让孩子知道父母的存在,也让家长看看孩子的状况好不好。停留的时间可以视情况而定,不应该超过两分钟。

7.一旦孩子在清晨醒了,如果她醒来的时间比她平时起床的时间早一个小时或者不到一个小时,就应该让她起床。例如,如果孩子平时7点起床,那么孩子在6点以后醒来,家长就应该叫她起床。

8.整个夜间睡眠应该在一个房间内完成,不能这个房间睡一会,那么房间睡一会。

9.如果孩子和家长睡一张床,当孩子哭闹时,家长要跟孩子保持距离,根据表中的时间间隔适时忽略孩子的任何要求。

10对大多数妈妈而言,不建议白天小睡也使用法伯。白天孩子困倦程度不及晚上,法伯效果不如晚上好,经常出现折腾了半小时还不睡的情况,错过了小睡时间,也打乱了作息。

可能导致法伯失败的因素:

1.家长在矫正过程中的行为会影响整个矫正的进程:例如,不够彻底。有些家长确实让孩子在小床上就寝,但还是会在孩子半夜醒来后哄她去睡;有些家长在就寝时陪伴孩子直到他入睡,当孩子醒来后却对他不闻不问;有些家长在应该孩子的哭闹时毫无章法,一天一个样,错误的满足孩子的需求。

2.掌握放任孩子哭闹的时间也很重要,有些家长确实按照表中给出的时间间隔进入房间,可是进入房间后就一直陪着孩子,直到他睡着才出来,这样整个过程就被破坏了。有些家长一开始等待的时间就过段,每次等待的时间也不逐渐增加,这反而让孩子养成了等待家长进入房间的习惯。家长不进来,他就不睡。逐渐增加等待时间是为了让孩子独自待着的时间慢慢变长,直到长到让他昏昏欲睡为止。增加几次之后,孩子在家长进房间前就能入睡。

3.无视作息规律。循序渐进应用法的前提就是,在使用时间处于困倦状态。如果孩子根本一点都不想睡,那什么方案都没用。比如,孩子平时入睡时间是晚上9点,家长在7点就实行矫正方案,那这两个小时的情形状态就够折腾家长的。等矫正有效果以后,可以逐渐提前开始的时间,直到与就寝时间一致。

4.家长不要随意增加孩子的睡眠时间,就按照平时的作息叫醒他,白天也不要随意增加午睡的次数或时间,因为如果家长让孩子在白天补觉,就意味着只是将部分夜间睡眠挪到白天而已,就失去了矫正的意义。

5.孩子如果白天就离不开大人,那夜晚很可能也无法忍受一个人入睡(但是大多数家长不要夸大孩子的焦虑感,大多数孩子能够很好的执行矫正过程,而不是整晚都哭闹不休。自己的孩子自己最了解,这一点请各位妈妈自行判断)

方法3:抱起放下法

“抱起放下法”由英国著名育儿师特雷西首创,为解决频繁夜醒的较有效办法之一。特雷西在其畅销书《实用程序育儿法》中这样描述抱起放下法。

“在孩子哭的时候,你走进他的房间,先试着用语言安慰他,轻轻把手放在他的背上。……我们只需要把手放在孩子的背上,让孩子感觉到我们的存在。如果他还不停止哭泣,就把他抱起来,等他一停止哭泣就立刻把他放下,一秒钟都不要迟疑。你是在安慰他,而不是设法让他重新入睡——那是要他自己来做的。不过,如果他哭时头往后仰,就应该立刻把他放下。记住,永远不要和哭泣的婴儿抗争。但是,要和他保持身体接触,把手坚定有力的放在他的背上,这样他就知道你在这里陪着他,同时说话打岔“亲爱的,你要去睡觉了。”

如果你的抱起-放下法做得正确——他哭的时候抱起来,哭声一停止立刻放下——最终他会消气,哭得没那么厉害。在宝宝逐渐平和下来之后,首先他可能会开始抽鼻子,在两次呜咽之间喘气。在英国,我们把这种大哭之后的短暂的浅呼吸叫做“意志雪泄”,它们几乎总是睡意来袭的信号。……

抱起-放下法是向孩子保证,使其安心,慢慢的灌输信任。抱起放下法并不能预防孩子哭,不过确实能防止孩子产生被抛弃的恐惧感,因为在孩子哭的时候你在陪着他,安慰他。

其实特雷西的说法有前后矛盾的地方。上文提到“等他一停止哭泣就立刻把他放下,一秒钟都不要迟疑。”下文却又说,“抱起-放下法是向孩子保证,使其安心,慢慢的灌输信任。抱起放下法并不能预防孩子哭,不过确实能防止孩子产生被抛弃的恐惧感。”其实,从保障宝宝的安全感角度考虑,从中国妈妈的实际操作角度来讲,我觉得把抱的时间延长一点,不是一停止哭就立刻放下,而是稍等一会情绪平静时再放下也不迟。

特雷西的基础上,我认为抱起-放下法的操作应该是这样的:

A做好睡眠程序,暗示要睡觉了,使宝宝做好心理准备。

B将宝宝抱起,观察宝宝情绪,如果停止哭泣了,情绪稍事平复了,就把他放到床上,同时辅以轻拍与言语安慰,力争让他自己睡。

C如果宝宝哭闹挣扎,再度抱起来,重复上一步骤。

抱起-放下法还有一些注意事项,主要是:

A不适用三个月以下的小月龄宝宝;

B要有心理准备,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特雷西给出数据是平均20次,并提到有的宝宝甚至需要约百次。但是,上百次恐怕已经惹毛了宝宝的情绪,并不能达到良好的安抚效果。而且操作百次过后,宝宝是因为适应了这个方法能够自主入睡,还是精疲力尽崩溃式入睡,就很难说了。所以我本人不建议百次以后还坚持。

下面来一个关于抱睡的长案例,请大家酌情参考~!

问:女娃,10个半月。始终与大人同床,作息规律。白天姥姥哄睡,晚上妈妈哄睡。我想改善的目标主要是晚上入睡时的抱睡依赖。

宝宝每晚17:40洗澡,18:00开始有困的迹象,揉眼睛,讲故事,

18:30喝奶,哄睡,讲故事,坐在窗台上玩一会,19:00困打哈欠,抱哄,要睡着时会大哭打挺,反复3次,19:15放窗台上玩,安抚情绪,19:30放床上,不停打哈欠,来回翻身,抓脚丫,啃脚丫,拍脚丫,使劲挠头几次,很困很困就是不睡,19:40抱起哄,哭,打挺,放床,来回翻身,19:50睡着。(如果换姥姥抱哄会在19:30前睡着,且一般不大哭。我之前的做法是会在喝奶打嗝后,放任娃在床上玩,直到自己睡着。这个自己玩到睡的时间从一个月前的19:00推迟到最近的20:30。

现在尽量让姥姥在娃要睡着前放床上,并减少抱走拍的频率,我应该怎样做呢?

婴儿睡眠咨询师毛豆妈答复:

要想自己在床上入睡,那么最关键的就是睡眠环境,应该在宝宝还醒着的时候,就有自己在床上翻滚的过程。宝宝已经十个多月了,也许法伯、抱起放下等强度高的办法不太适合,因为会带来情绪逆反。不如我们采取轻量、循序渐进的小小睡眠调整步骤,既可以让宝宝很快学会、适应自己在床上入睡,又可以避免压力过大的睡眠训练矫枉过正,给宝宝的分离焦虑带来一定影响。

针对您的宝宝的情况,我将法伯的延迟响应、抱起放下法等做了一个整合,提出了这样的调整步骤:

首先,我们将训练地点就直接设定在我们的目的睡眠地:床上。每天将睡前程序做好后,我们可以把宝宝放在床上,或者睡前程序最后一步就是在床上玩玩玩具等,不要再让他下床了。把宝宝放在床上以后,我们关闭大灯,留一盏昏暗小灯,大人躺下,让宝宝也放平或者侧躺,观察宝宝的反应,因为他平时习惯了在怀抱里入睡,新睡眠环境——床一定会让他不适应而难受。宝宝会努力翻,向上爬,站,往你的怀抱里钻,你不要响应他的要求,而是等2分钟,尽量抱住他身体,让他躺下,轻拍他睡。如果2分钟以后他仍然要抱,你可以从床上起身,也把他抱起来,抱一两分钟左右,观察他情绪平静一些了,但不可以过长,也不可以让他抱着一直睡着。情绪平静以后,继续前一循环的过程,你和他都躺下,尽量安抚让他睡着,这一过程是3分钟。如果在这3分钟内他还是不睡,再抱起来一两分钟。再放在床上,进行5分钟的循环。再一循环是10。我估计你的宝宝月龄不小了,一般不会到10分钟还睡不着的地步。第一天晚上应该在半小时内就可以自己睡着了。

这个办法最开始在晚上实施,白天姥姥也可以这样做。同时要注意,因为姥姥本身作为年岁较大,更疼爱隔代人一些,我估计在你上班的时候,姥姥应该不会完全实施这个计划一点不抱。所以,这个办法姥姥这样做,但是偶尔抱抱也无妨。不是白天晚上一起上,训练强度越大,训练时间越强,效果就会越好。如果你晚上实施这个办法,基本能够保证晚上孩子能够按你的目标,蹭蹭自己入睡,那么白天姥姥偶尔抱抱,只要不是逢睡就抱手里,也不会太影响晚上的效果。

你就可以本着2.3.5的时间间隔再把孩子抱起来安抚的原则,孩子就可以适应在床上的入睡过程。在哪里入睡,就在哪里训练,这是一个基本的睡眠训练原则。

另外,如果你观察到孩子已经昏昏欲睡,但是还在负隅顽抗挣扎,这时候可以给他一个安抚奶嘴,用吸吮本能使他平静下来,让他从困倦迅速进入到睡眠。

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经典】胡杏儿把最好的青春给了黄宗泽,可是遇见了他...看着心好疼!

胡杏儿把最好的青春给了黄宗泽,可是遇见了他...
他们结缘于戏里,却从戏里爱到了戏外。

他们相互支撑走

打拼音都错,让我说你们什么好哈哈哈哈

《头脑特工队》:十万个脑朋友

为什么有时候,你会不自觉地找理由使自己开心?而有时候,你又觉得整个世界都失去了意义?丢失的记忆去了哪

史上最全《还珠格格》表情包大合集丨拿走不谢

山东济南婚庆司仪主持人星辰户外婚礼

一场唯美浪漫的户外婚礼!hao










开场前的叮嘱!



开始了!




网易新闻客户端用户体验报告

综合速途网发布的《2014下半年移动新闻客户端报告》和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询)发布的《2015上半年中国手机

【原创惊悚悬疑小说连载】疑尸悚案 第四章 一张废报纸

第四章一张废报纸调查结果陆陆续续地汇集了过来。从现场遗留下来的中华烟烟盒上提取的两枚食指指纹,经鉴定

无责任钢笔&墨水评测 【3】 【图超多超大流量党慎点】

哦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又来啦!大家好久不见!其实这篇已经想动笔两个多月了无奈何期末太忙啦~这期间基友们也

杨幂:成名是一场交换.

17岁之前的杨幂演过一些戏,零零碎碎的,都是一些无关痛痒的角色,没有人知道她是谁。17岁那年,她终于得

真相大白,我录音了。

今天上班一直比较忙。刚才想用手机录音也未成功。后来借了一个录音笔,又打了电话过去。一开始是一个男的接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