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骚遗韵,文人风骨 —— 由钟汉良塑造的纳兰性德形象引发的花痴文【作者:过客无非过客3 】
2015-10-05 08:05:17 | 来源:新浪微博 | 投稿:用户ixq2hj2lft | 编辑:小柯

原标题:楚骚遗韵,文人风骨 —— 由钟汉良塑造的纳兰性德形象引发的花痴文【作者:过客无非过客3 】

作者贴吧ID:过客无非过客3 原文地址:http://tieba.baidu.com/p/1322571774?see_lz=1
此文纯为花痴。

钟纳兰让楼主多年念念不忘,以楼主如此健忘的性格而言,实属罕见,觉得有必要写文识之。

之前有位朋友向我推荐《一触即发》,被片花吸引后才发现此片暂未上映,无奈之下重温了几个纳兰片段,是此文另一动因。

楼主是《饮水词》的读者,却不是纳兰的粉丝,大致把他和宋玉、曹植、李商隐、柳永这类才命相妨的才子归为一类,对其诗文不求甚解,对其八卦喜闻乐见。

电视上但凡出现这类角色,不论是虚构,还是史有其人,都会瞩目一番,却从未看到满意的,直到钟纳兰出现。

钟纳兰在楼主的观影经历中是否绝后还不知道,但绝对空前,也是钟汉良出演过的角色中,楼主最喜欢、惟一多年后仍时常重温的一个,皆因爱极那份遗世独立的风姿。

历史上真实的纳兰究竟怎样,现在没人能说清。钟汉良塑造的这个纳兰却满足了作为读者的楼主心目中对这类文人的所有想象,甚至比想象的更好,不觉倾倒,先发乎花痴,再发乎文。是为序。形象篇

古代文人角色不好演,现代社会已经失去传统中国的人文环境,所谓文人风骨、名士风流只存在于书本上,生活中既难看到,你让身处急功近利浮躁社会的现代人如何去体会和诠释?

古代著名的文人就更不好演了,画鬼容易画虎难,人人心中有个模板,演员一亮相,观众就拿自己的模板去套,“像”或“不像”,数秒而决,对演员来说不可谓不残酷。

钟纳兰这个形象之所以立的住,就是比较好地解决了以上两个问题。楼主打算由表及里,从几个方面论述一下。

首先是外形。

这类角色,不论历史上的真人如何,出现在影视作品中,大多会选择帅哥出演。虽然大家对何谓帅哥的理解不同,很有几回造成了编导眼里帅哥,楼主目中天雷的效果,但楼主相信,主观愿望上,编导还是认同要长得好看这一原则的,这其实也是包括楼主在内的许多观众心中模板的第一要素。

但仔细一想,又不是那么简单。

出演过古代文人角色的帅哥很多,大多眉目都还端正,但很少让人满意,要么失之柔弱阴气太盛,要么线条过硬不像文人,要么相貌漂亮归漂亮却寡淡无味,不经回味;相当一部分眼神不正、表情夸张,误将风流蕴藉作风流佻达,错把感时伤世简化为洒狗血的烂俗;还有许多身材、举止不合格,要么过肥,要么过瘦,或者体态不佳,或者举手投足全无古代才子风致。

相比之下,钟纳兰形象之佳、之契合,实出望外。

且看未染尘劳之少年纳兰,眉目疏朗清举,眼神澄澈沉静,笑容雪融春山,身姿芝兰玉树,有竹林风度,无腐儒气息,有英发飒爽,无浮躁浅露,天生自然,毫无造作。古人形容美男子有一句话,“朗朗如明月之入怀”,差可比拟。

楼主当年扫到此剧时,就是被钟纳兰出众的外表定在屏幕前,心里模板对上了第一块,从此迈开了花痴的第一步。



(楼主尝试自己截图,没有成功,借用一张网上的,如果侵权就请删除。)

气韵篇

如果只是皮相好,钟纳兰不会这么经典。许多帅哥演文人不成功,不是长得不够好,是“不像”,风度气韵不像。

以前全家看民国剧,老是听见老妈批评里面的少爷不像少爷小姐不像小姐,其实她也未必知道老式大家庭里的少爷小姐究竟怎么样。就像我也没见过皇帝,但是看着屏幕上的许多九五之尊,总觉“望之不似人君”,“不像”,这个以前说过,关乎演员和观众之间想象力、领悟力和内心境界的较量 。(插花:钟康熙就望之很似人君。)

除此以外,演员本身的气质有时候是决定性的。楼主看见钟纳兰的第一眼感觉是“像”,而且越看越“像”,花痴之后试图理性分析,结论是气韵天成。

历史上的纳兰“自幼聪敏,读书一再过目不忘。善为诗,在童子已句出惊人,久之益工”、“拥书数千卷”,钟汉良应该没有这样的天赋和学养,但他却把纳兰演绎得如此完美,楼主认为就是因为他具备一种对纳兰这个角色而言最关键的气质“真”。

王国维评价纳兰作品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能作这样诗歌的人必是一个感情真挚、性情淳朴真纯、为人本真自然的人。这不是儿童的幼稚天真,也不是故作皎洁的惺惺作态,而是浑不自觉的尘嚣不染,天生一种出尘气度。

钟汉良演出了这种不作世间想的飘逸绝尘,而且如此自然真切,楼主当年在屏幕上看到这样的纳兰,十分惊讶十分怅惘。惊讶世间竟真有此人,怅惘这样的人终究逃不过人人必有的宿命。

因为至真,所以至善、至清、至和。在一部极度煽情的言情剧里,钟汉良的表演能避免过度用力之感,虽哀感顽艳,绝不滥情俗浊, 颇有清和之美。

这样的“真”与“清”,让楼主对钟汉良改观,因为太难得了。

(再借一张图)




仪范篇

也有过这种情况,看演员定妆照觉得外形气质很契合人物,可是等成片出来,看到“活”的角色时,就觉得有差距,除去编导原因,演员自己的仪容风范对塑造古装角色非常重要。

换言之,就是站要站相,坐要坐相。说起来简单,作起来难。皇帝应该怎样坐怎样站怎样说话作事?开国皇帝与太平天子应有差别;同是文人,寒门素士的言行举止与乌衣子弟必然不同。但是究竟怎样不同,有何差别,演员和观众都没见过,全凭书本知识加以想象。

这个时候,考较的固然是演员的演技,而演员自身教养如何也非常关键。家里老人就经常批评当下许多古装剧中的所谓皇子王孙公卿士子,“不像正经人”,无他,站着身斜影晃,坐如一滩烂泥,腔调像痞子,行事像混混,全无贵胄名家子弟的教养。

尤小刚曾经评论过钟汉良,大意是说他家教好,一看就是好人家孩子,很正。这一点既是他的局限,也是他的长处,对他演纳兰这样的清贵角色很有助益。

屏幕上“活”的钟纳兰比照片上“静”的纳兰更好,行动坐卧、应对言谈大方有常度、整齐规矩,楼主没见识过真正的诗礼簪缨之族的世家风范,但是觉得这样的纳兰起码不唐突古人,可以肖想他趋庭鲤对的样子。

再插一句钟康熙。演皇帝,仪范更加重要,演康熙,不但要有皇帝“范儿”,更加要有明君“范儿”。钟康熙算得上英明神武、鸟生鱼汤。钟纳兰的仪范朗如明月,清辉照人、蕴藉有情;钟康熙则如初升朝阳,虽不致灼人,却已令人不敢逼视。

钟康熙的仪范风表在楼主眼中无可挑剔,与想象十分契合。但钟纳兰更出色,比楼主的想象更胜一筹。胜出来的部分,就是楼主原本忽略了的,纳兰作为满洲儿郎、八旗侍卫应有的俊爽英气,所以钟纳兰书卷气浓郁却并不给人文弱之感,挺拔特立却无害闲雅,格调超出一般言情剧人物。

楼主曾说过,钟纳兰是一个奇迹,从那样的剧情里居然走出这样一个人物,气度高华,格局开阔,神仙中人。

(这图片当然又是借来的)


风骨篇

文人角色最难的是演出其风骨。

这不全是演员的责任。现在的影视剧,风流才子不少,有几部着力在这方面呢。就说本剧,四十多集的长篇,对纳兰一生至关重要的交游情况全无涉及,观众自然无缘看到那个“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尽英雄泪”的“狂生”,也看不到 “绝塞生还吴季子”的千金一诺,看不到“麟阁才教留粉本,大笑拂衣归矣”的意兴湍飞,更看不到“平生纵有英雄血,无由一溅荆江水”的慷慨悲歌。

不过尤导在儿女情事外,多少还是触及了一些。剧中纳兰为追求精神自由、爱情平等而蔑视皇权、不惜性命,照本剧的说法,纳兰的人生悲剧就源自这种现实身份与精神追求之间的矛盾。楼主脑中的纳兰原本没有这么高标,不过钟汉良的演绎倒还令人信服。

屈原以降,进则忠君爱民、犯颜直谏,退亦不合流俗、孤傲自守的文人风骨绵绵相传,这些在钟纳兰身上都还是可以看到的。

从始至终,钟纳兰骨子里都有一种自重自爱,从不甘以奴才自居。他的忠君是建立在与皇帝平辈论知己,对皇帝的志向才华认可的基础上,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臣有择君的自由,虽然事实上以钟纳兰的出身,他不可能真的有选择,却在君臣交往中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心之所善,虽斧钺加身不为所动,此种精神一以贯之,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又有所不同。

少年钟纳兰初生牛犊,不明人心鬼蜮,更多表现出的是不信风波恶的倔强和耿介气。无论是开场不久,与父亲明珠那段“难道他的臣民就不是人吗”的争辩中表现出来的不服与不甘,还是剧集前半多次与康熙的正面冲突都是如此,虽然有父亲阖府身家性命的紧箍咒在身,还是按捺不住一股冲劲,敢说敢做。

中年纳兰,倔强、耿介依然,却沉郁苍凉了许多。有幕戏楼主印象比较深刻,在再次因为直言进谏触怒康熙后,纳兰自知三甲无望,父亲明珠问他不想看看报单?纳兰回答说,让阿玛失望了。明珠又问,你像是早就想到了?此时钟纳兰自嘲地低声一笑,然后面对父亲的诘难,回答说,“阿玛要怪,就怪自己生了个不识时务的儿子”,这段表演楼主非常喜欢,尤其那声笑,百感交集,意味复杂,既是冷笑,也是苦笑,笑自己不知进退,有股“眼看鸡犬上天梯”的狷介;联想之前他与康熙就平三藩策起的争执,和他说恨自己变得“瞻前顾后,口不应心”,这笑声里又包含了才华虚负、襟抱不开的怅惘;加之对时局不靖、居上者不明的忧虑,楼主恍惚间看到历史上那个纳兰, “读《离骚》,愁似湘江日夜潮”的忧愤深广。

纵观全剧,虽然重点是你侬我侬凄凄切切的爱情悲剧,钟纳兰这个形象并没有太多脂粉气,也没有萎靡之态,全因风骨卓然,撑住了人物,算是没有把一代才子完全糟蹋掉。




境界篇

钟纳兰外形、仪范、气韵、风骨都属上佳。但如果只有这些,也不过是又一个经典影视角色。

经典角色很多,惟有这个让楼主愿意不断重温,真正的原因是钟汉良通过钟纳兰这个角色让楼主领略到其“造境”之赏心优美。

正如好的诗歌能通过文字创造想象空间,唤起读者感情和思想共鸣,进而引入超越诗歌本身的更为深远的意境,好的表演同样能通过表情和肢体语言,激发观者的想象,通过意会,传难达之情,表难言之意,让观者体验到超越剧情本身的、更为丰富的感情和思想境界,引人遐思。

楼主曾经以为非演技大成不能“造境”,并对钟汉良的表现十分困惑。如果说钟汉良在此剧中展现了上佳的演技,那是溢美之词,但他的表演何以也能“造境”呢?

钟纳兰是电视剧中少见的、对“感伤”文人形象的一次优美诠释。感伤是一种文学传统,中外银幕上都不乏成功刻画,前苏联电影《乡愁》就是一例。但是对中国文人特有的感伤传统,从宋玉悲秋、王粲登楼、潘安悼亡、江淹别赋、庾信哀江南等等,直至纳兰的《饮水词》,包蕴如此深广,在电视上难得看到比较好的体现,也不奇怪。

钟纳兰是一个意外。成就这个意外的是钟汉良本人的性情。有学者评论纳兰的词风曰:直抒性灵,天籁自鸣。楼主认为这也是钟汉良能“造境”的原因。

钟汉良性情淡然,他的表演同样清和淡雅,不浓腻。

因为淡,不咬牙切齿地坐实某一种爱恨情愁,他表现出来的“感伤”常有迷离恍惚之感,彷如“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的朦胧、不可捉摸,凝眸伫立、无语望断处,深情绵邈,飘忽悠远,说是儿女之情固然符合规定剧情,说是哀时伤逝之悲、去国怀乡之思、身世不遇之慨,都无不可。每个观众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感悟。

所以看钟纳兰,楼主喜欢掐掉声音,只看画面,因为有些对白实在煞风景。





比如说,钟纳兰夜入后宫私会妃嫔后,拒绝了太皇太后的赦免准备赴死一段。钟纳兰独立屋中,抬头望向窗外,没有台词,用他与青格尔的对话作画外音,解释他的心理活动。

此处画外音很煽情,很多余。

钟汉良此处的表演,活脱一个“沉思往事立残阳”,所思的往事可以是爱情,也可以是未能施展的报负,或者亲恩难报的遗憾,即使是在规定剧情内,也应远比爱情更丰富。但画外音却将这个想象的空间坐实为儿女情,使他的表演所展现出的意境变得狭隘。





继钟纳兰之后,楼主快进了《逆水寒》,当看到顾惜朝黯然敛眉、独自憔悴的画面时,领略到同样优美的感伤意境,因而觉得这应是他内心真性情真境界的流露。

“直抒性灵,天籁自鸣”,屏幕上这样一个钟氏纳兰前无古人,后可有来者?

-----------------



花痴文是写来解毒的。

楼主祝大家圣诞快乐!

此文完结。谢谢观赏。






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饶毅:为什么(斯坦福等)顶尖大学中国学生常常无所作为

转自饶老师的微信朋友圈。华人父母误子弟而不知:美国顶尖大学的悖论 一般华人父母,无论海内外,简单认为

[邢渲] 望穿前世今生2:情結百年月 Chapter 2-30

望穿前世今生2:情結百年月-[邢渲]Chapter2怪罪誘惑當對眼前的愛人期望落空,誘惑就搭著不滿的情緒,佔據心

(不明&不明)世間甘味情(上篇)

世間甘味情(上篇)…趙居財暈倒了,當然就是因為昨日的婚禮…趙英凱為了金錢權勢,決定拋棄楊子欣而改娶潘茜

张寿臣先生谈表演相声的经验

  【长城曲艺网编辑整理】天津市相声界一部分演员,在一九五六年春天组织了一次座谈会,邀请相声界前辈张

论爱与自由的关系

只有能够掌控自己的思维和情绪,才能获得自由。只要有失控的地方,只要有由身不由己的地方,只要还留在必然

好心人们,帮帮我吧!!!

好心人们,帮帮我吧!我叫李宾,今年22岁,是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汴河镇王垸村人。?2008年,哥哥还有一年就要

法国文艺风情小镇翁弗勒(Honfleur)

从鲁昂(Rouen)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就能来到法国文艺风情小镇翁弗勒(Honfleur),一个位在塞纳河(Seine)出海口

风满城,情溢心

开始的时候,我设计的是中秋之夜能躺在大漠里看月亮和星星,我想去体会一下外国的月亮比中国更大更圆的情形

“腰痛灵丸”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痛灵丸”治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的疾病。腰椎间盘存在于腰椎的各个椎体之间,为腰椎关节

客简介待“外来势力干预”

有些人的死并不是结束,反而是一个开始。每当朝鲜半岛局势硝烟欲起之际,很多人又会想起金大中当政时倡导的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