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美的季节 遇见最美的城市-苏州古巷游攻略
2015-10-04 18:50:35 | 来源:新浪微博 | 投稿:随心走-随心LOFT战略合作伙伴 | 编辑:小柯

原标题:在最美的季节 遇见最美的城市-苏州古巷游攻略

多少次路经,无数次错过,此刻又一次无意的停留,停留在那烟雨的水乡,漫步在小桥流水的惬意。回首第一次踏上姑苏大地,慕名而来的心情是一份激动;而此刻带着一份再寻昨日脚步印记的心情,又一次的穿梭在陌生又熟悉的大街小巷......

地铁1号线相门站1号口出 马路对面便是仓街 旁边是平江路.但我们今天要去的不是这里 我们往南拐弯...行走50多米便看到砖塔位于江苏苏州相门内干将路甲辰巷市桥头,又称甲辰巷砖塔,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砖塔历史悠久,形态古朴,凝聚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 晶。即使是在现代,也是研究古代建筑的优秀模板。

看完这个后 往西而行..都是一些旧式新村 反正只要有主干道就往西 最后会来到望星桥北堍

望星桥北堍是一条小巷的名字,就因为巷口位于望星桥的东堍北部而得名。小巷临河,与叶家弄隔河而对、平行而行。这两条小巷各有特色,望星桥北堍多苏州古民居,叶家弄多经改良后的街区和民国时的两层小洋楼。叶家弄以居住与此的南宋户部尚书叶梦得得名。


望星桥北堍是一条小巷的名字,就因为巷口位于望星桥的东堍北部而得名。小巷临河,与叶家弄隔河而对、平行而行。这两条小巷各有特色,望星桥北堍多苏州古民居,叶家弄多经改良后的街区和民国时的两层小洋楼。叶家弄以居住与此的南宋户部尚书叶梦得得名。

望星桥北堍的近南端处有一座乾隆年间的石牌坊,名字叫黄孝子节妇坊。黄孝子名字叫黄农,以孝得名而载入《清史稿》列传之内。据载,黄农的妈妈大病六年,他就侍奉左右六年。后来母亲病故,他哭得昏了过去,并且一直坐卧在母亲棺木边。母亲入葬后,他还常常在梦中流泪。他父亲在外教书,他不放心父亲在外,通常隔几天就去探望问候。后来父亲突然得了重病,黄农在除夕夜做祷告,期望自己减寿而为父亲增寿,父亲病好了,而他却三十多岁就死了。他的妻子金氏,也是一个贤孝的女子,受到邻里一致好评。这在古代是一件典型的以孝为先的美德,经过层层审批,地方上为他建了祠,立了牌坊,以供后人学习。只是现在仅仅剩下了一块少了顶楼的残缺牌坊。坊额上的双龙戏珠、狮子滚绣球等雕刻完好,坊名已经无法辨识,而介绍文字也仅能依稀辨出“雍正二年……”等有限的几个字。倒是左右立柱上的一副对联还能完全辨识:“孝全赤子性,节并太姑贞”。

市级保护单位寿星桥就在牌坊北面不远处。此桥在《平江图》上就能找到,从桥边介绍的碑文看,这座武康石的单孔拱桥是清代重修的。两侧桥栏雕有狮子和梅花鹿等图案。其实,这些雕有动物的桥栏,原先在望星桥与寿星桥之间的百狮子桥上,只是百狮子桥在60年代拆除了,剩下的几块桥栏,就被移到了寿星桥上。

看了望星桥后,来到寿星桥,劈对寿星桥东堍,有一条狭窄的小弄通向深处。站在弄口向弄里张望,狭弄两边高墙壁立,没有一户人家,弄底却有一墙门,门上有块蓝色的牌子,像是一块控保建筑标志牌,我情不自禁地向墙门走去,墙门头下是两扇紧闭着的包铁皮大门,门和门框上挂有三块标牌,一是右门上有一块蓝色的“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标志牌,编号为158;二是门框上有一块白色的门牌,号码是望星桥北堍23号;三是在屋檐下正中钉着一块木本色的“程小青故居”标志牌。原来这里就是“东方柯南道尔”——程小青先生的故居。由于铁皮门关着,敲门也无人应,无法进屋拜访.

随后回到小路上 继续往南 来到第一条横马路 十梓街

十梓街则因古有梓树而得名。古人以梓为百木之长,呼之为木王。东汉冀州刺史应顺廉直无私,赏罚必信,事后母至孝,传有梓树生于厅堂上之异,遂有“太守署前树十梓”之语。此街位于古代子城官署之前,故有此名

锦帆路是南接十梓街北至于将路的一条小巷。原为河,即春秋时代吴国子城城濠,相传吴王与宫女乘锦帆之舟游乐于此,故名锦帆泾。又名锦泛泾,以两岸桃李在春日花开时,倒影水中如泛锦而得名。后锦帆泾两岸民居日多,河道逐渐壅塞,成为一条臭水沟。近代填河筑路,仍保留了锦帆旧名。著名学者章太炎晚年定居苏州,故宅即在锦帆路,该宅也是他创办的“章氏国学讲习会”校址.1936年6月章太炎病逝于锦帆路寓所。1955年3月29日移葬杭州西湖,与张苍水墓相邻。锦帆路38号为章太炎故居。

信孚里位于苏州十梓街五卅路口,为海式里弄石库门住宅群,1933年由信孚银行购下江苏省水警第三区区部地产后建造。信孚里住宅建筑布列整齐,结构坚固,使用功能齐全,为苏州保存较好的一处30年代里弄式公共住宅群。

十梓街头

圣约翰堂位于十梓街18号,是美南监理会在苏州创建的第一座教堂,始建于1881年(光绪七年)

十梓街头

十梓街头

十梓街头

创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的博习医院,位于圣约翰堂旁,系美国基督教监理公会在中国设立的第一所教会医院。该医院是中国第一家使用X光机的医院。医院门诊楼建造时使用了大量的“陆慕金砖”,这“陆慕金砖”是从明代起就一直专为皇宫烧制的细料方砖,北京故宫、天安门城楼等所铺设的都是陆慕金砖,并刻有相关年号以及苏州府督造字样,至今在博习医院旧址的外墙上,有关字样依然清晰可辨。

水巷深处有人家——姑苏盛家带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姑苏城中,水巷纵横交错,且条条贯通,如一张细密的织网。每条窄窄的水巷,几乎都有着一段古老陈旧的故事,在历史的沉沉浮浮中,默默追忆逝去的辉煌,淡淡饮尽岁月的沧桑。

冬日午后,闲闲漫步在古城中心的盛家带,一份浓郁的古朴和典雅,立即将我层层包围。恍惚中,现代的喧嚣似乎已经离自己很远很远。而我,就是那吟唱着一曲吴歌,婀娜踏过历史铺就的小街,斜斜坐在青苔斑驳的河岸边,轻柔浣纱的那个女子。

盛家带,古城中一条极其普通的小巷,清澈的小河与巷子平行。小河的源头,据说在苏州葑门的水关。河水蜿蜒而曲折,远远望去,有如一条碧绿的衣带,在清风吹拂下,翩翩欲飞。塘岸两边,垂柳香樟,郁郁葱葱,在一片落叶的深冬,仍绿意盎然。明代,此处居住着一盛姓大族。故,小河流与塘岸边的小巷,便被称名之为——盛家带。 盛家带的小巷内,祠堂、大宅,可谓林立栉比。其中,葑湄草堂,一座传承百年历史人文的古宅,在经历了无数风雨变迁后,依然娉婷隐逸于古巷中。庭院深深深几许,高高的围墙将一份古代的悠远与现代繁杂彻底隔离开,也使草堂显得更加神秘和不为人知。

葑湄草堂,占地面积1874平方米、建筑面积1425平方米。经考证,草堂修建于清朝道光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据说,此宅院最早为清朝一官宦人家苏氏所有。在光绪九年,苏家破落,这座老宅便被一个姓顾的大户购得。到了民国三十年,又转卖给了另一个富贾陆氏。但是,无论房屋几易其主,当地的原住民,仍习惯性称这座宅院为“苏家老宅子”。 葑湄草堂的建造,采用了传统的

苏州“五进三路”的民宅格局。进入黑漆大门,就是宽敞的门厅,接着是轿厅。沿轿厅继续前行,是一座保存完好的砖雕门楼。青砖砌成的门楼上,清晰可见四个大字“慎修思永”,落款是“道光庚戌”(距今约180年)。过门楼,就是主厅了。草堂的主厅名为纱帽厅,因为房梁上的雕花,做成了明代乌纱帽的样式。纱帽厅是整座宅子最气派的建筑,尤其是屋顶,比普通大户人家“前斗拱、正梁、后斗拱”的格局多加了一道宽约1米的“前前斗拱”。由此推论,该屋主必定不是一般的富商,而极大可能是一位官员。

葑湄草堂与苏州所有的古典园子相同,建有小花园。宅院不大,但前前后后,竟然有三个大小不同的花园。三个花园名为:紫薇园、竹园和石园。紫薇园最大,园中植有一株百年紫薇树,内有池塘和船廊,曲径通幽,移步换景,玲珑而雅致。竹园种植了茂密的竹子,一

条弯弯曲曲的长廊贯穿其中。最小的石园,只有几个平方,但太湖石堆砌的错落有致、精致玲珑,令人感到十分淡雅内敛。 冬日黄昏,一道残阳穿透落地长窗,如七彩石细碎地洒落在明亮而宽敞的屋内。古典花窗,斗拱飞檐,发散出了厚重的历史

气息。一壶浓酒,一阕新词,唤醒了百年沉沉的文化沉积。怀古叹今之情,在胸中呼之欲出。

除却了葑湄草堂,盛家带河上的拱形石桥,亦是姑苏特有的风景。石桥名曰:忠信桥。忠信桥,原名叫中信桥。据说,古时候,外来客船经常在此桥下停泊或装载货物,或进行商贾交易。旅人们常常在此接到家中的书信,故将此桥起名为中信桥,意为在中间传递家信的桥。到了民国,埠头边的商船日渐稀疏,就将此桥更名为忠信桥。想来是为了时刻提醒人们,做人要忠实和诚信。古时的中信桥,在慢长的岁月中,损毁

消失了。现在横跨在河上的石桥,为后人重新修建,所以叫做:重建忠信桥。

在忠信桥畔,有一小亭子,名叫仁义亭。亭子近水而造,亭边垂柳轻扬。一块玲珑剔透的太湖石依亭而矗,布局简洁合理。“仁义”二字,与“忠信”在字义上相辅相成。亭子与石桥互相映照,小桥流水、亭台轩榭,给人一种完美的视觉享受。

当我们拥有淡定之情,以一颗怀古之心,去细细品味平日里那些熟视无睹,也许会发现,我们身边有太多历史的印痕,有太多深厚的历史人文。离开盛家带,我不由深深感叹:

盛家带走到头是百步街走过百步便到了吴衙场


350年的红豆树



清代织造署旧址

苏州古城东南隅有小巷,名“吴衙场”。吴衙场东起百步街,西与带城桥下塘相连,南临十全河。正如唐代诗人李绅诗中所描写:“烟水吴都郭,阊门架碧流。绿杨深浅巷,青翰往来舟。朱户千家室,丹楹百处楼。”

吴衙场向西数百步,有清代织造署旧址。苏州织造署西花园曾长期作为康熙的行宫。园内有“瑞云峰”,嵌空虚中,密布涡洞。且洞洞毗连,孔孔相通。仿佛风起云涌,又似千岩万壑。张岱在《陶庵梦忆﹒花石纲遗石》称其为“石祖”,对其评价是“变幻百出,无可名状”。袁宏道《园亭纪胜》中说“瑞云峰”:“妍巧甲于江南”。

吴衙场之名,因吴之佳居此而名。吴之佳,字公美,长洲(苏州)人。吴姓为苏州望族,号称“天下第一世家”。据《苏州名门望族》记载:居齐门蠡溪数十代的一支“竹墩吴氏”,至明代吴之佳贵显,迁今吴衙场。文革中,“吴衙场”易名为“丰收场”,令人啼笑皆非。

吴之佳为明万历八年(1580年)进士。初为襄阳知县,后授刑部给事中,赠太仆寺少卿。他以“敢谏”著称,与太常少卿张栋(昆山人)、光禄少卿叶初春(吴县人),并称为“吴中三谏”。他的孙子吴适曾任兵部给事中,亦以喜谏敢谏著称。

吴之佳故居称为“红豆山庄遗址”。其名因宅内植有红豆树而得。然而,后人对“红豆山庄”其名亦有争议。清代顾震涛《吴门表隐》载:“……红豆,郡中只有四树:一在城东酒仙堂,宋白鸽禅师手植;一在升龙桥南惠太史周惕宅,周惕少从酒仙堂分拆栽成;一在吴衙场明给谏吴之佳宅内,后易宋易彭。”第四株红豆树究竟栽于何处,文中语焉不详。但升龙桥惠宅和吴衙场吴宅各栽一株,却记载明确。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意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吴衙场中的这株红豆至今尚在,为小巷平添了几许情趣和雅致。

吴衙场是一条由东向西的长巷,巷长约400米,宽3-4米,与十全街临河建筑、十全河共同组成了具有苏州特色的美景。如今在这不到一里地的地段已入驻了咖啡馆,工作坊,设计室,潮流衣铺,私人会所

沿着吴衙场一路往西

带城桥下塘,位于葑门内凤凰街南端东侧,西起凤凰街,东至星造桥与吴衙场相接。因在带城桥北堍东侧、第三横河(十全河)北面塘岸,故称"下塘"。清代,因苏州织造府设5于此处,又称"织造府场"、"织造府前",但志书上未见著录。民国二十三年(1934)编纂的《吴县志》上也未著录,大约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左右才定此巷名。

带城桥名的神话

带城桥是一座古桥,在唐人陆广微撰的《吴地记》上就有记载,由此可见,至少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也有说在建造阖闾城时,此桥也同时建造。因为历史悠久,桥名的传说也多,较为普遍的有:一说桥下横河迤逦于苏州的城东南,岸边垂柳依依,碧波流荡,宛如一条长长的玉带。旧时,葑门城外的船只,大都由此河进城,故取名为“带城”。二说春秋时吴越两国不和,经常发生战争,越王勾践送美女西施给吴王夫差,借以迷惑夫差。当越王勾践灭吴以后,吴王夫差死了,在宫内发现了西施。勾践夫人不记西施“迷惑”之功,反而认为西施虽然美貌动人,但却是个亡国之妖,留下她会祸国殃民,因而就命人将西施捆绑后装入袋内,沉在这座桥下,民间有“袋沉西施”之说。“袋沉”转音为“带城”,桥名由此而来。三说桥南面有一个很深的水潭,内有一条神牛,农耕时节,神牛会帮助农夫种田,十分出力;冬天,神牛会跑到桥上来晒太阳,悠闲自得。当地农夫怕神牛走掉,就用带绳一头牵住牛鼻,一头拴在桥栏上。带绳的谐音是“带城”,就用作桥名了。

大学士王鏊的别墅

现在的带城桥下塘18号,原是清代的织造局,也是康熙、乾隆皇帝的行宫。这里原先是明代大学士王鏊的别墅。王鏊(1450-1524)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 。吴县(今苏州)洞庭东山人,王鏊从小聪颖,八岁读经史,十二岁能诗,有人以“吕纯阳渡海像”求题诗,王鏊略一思索,援笔立就,诗云:“扇作帆兮剑作舟,飘然直上海风秋;饶他弱水三千里,终到蓬莱第一洲。”博得众人的好评。成化十年(1474)他考中乡试第一名解元,翌年乙未科中第一名会元,殿试时“对策复当第一”,按理应当是状元,可以“三元”及第。但因正考官兵部侍郎兼翰林学士、春坊大学士商辂嫉才,将他录为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一时名盛天下。王鏊为人正直,敢于直谏。正德元年(1506)转为吏部左侍郎。其时,宦官刘瑾弄权,专横跋扈,陷害忠良。王鏊与之抗争,并与户部尚书韩文等联名上书,请诛以刘瑾为首的八名宦官(史称“八虎”或“八党”),但皇上昏庸,偏爱刘瑾,非但不诛,反而命刘瑾掌司礼监。韩文等被迫致仕。正德三年(1508),王鏊升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副宰相)。其时,因刘瑾气焰日盛,王鏊虽与之抗争,但势单力薄,孤掌难鸣,于正德四年(1509)连续三次上疏辞官,以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致仕。皇帝“赐玺书、乘传,有司给禀隶,咸如故事。 ”以后朝廷大臣曾多次推荐,王鏊终不复出。

王鏊回到苏州后,以“看书著作为娱”。他勤奋好学,孜孜不倦,著有《震泽编》、《震泽集》、《姑苏志》等地方文献,以及《孝宗实录》、《诗文集》、《四书文集》等。嘉靖三年(1524)病逝于家中,享年七十五岁。墓葬在洞庭东山陆巷,牌坊上有唐伯虎手书的对联:“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坟墓前还有嘉靖皇帝的御祭碑刻呢!

宏伟壮观的织造局

清代,原有的苏州织造局(今北局)不能满足皇家、朝廷的需求,要扩大规模,增加产量。顺治三年(1646),工部侍郎陈有明奉旨总管苏州织造,选定原王鏊府第作为扩建基地,兴建苏州织造局 ,占地五十亩,体制宏敞,宏伟壮观,有厅堂、楼阁、庙宇、机房四百余间,分为前、后、中、东、西五堂。有机杼173张,染作14间,打线作72间,库房等50间,及局弄二条等,还有园池亭台,可见织造局规模的扩大。因在城南,称“南织造局”,简称“南局”,与“北局”相对。

所谓织造局,实质上是皇家的服装工厂,皇帝、皇后、妃子以及百官的朝服等,都由织造局制作提供。其服装有:皇帝穿的龙袍,皇太后的满装袍,皇后的凤冠霞帔,皇太子的婚礼袍等,这些统称为“上用”。再是朝廷百官穿的朝服,由于官员的品级多,官服的品种多,数量也多。文官穿的朝服,图案以飞禽为主,一二品穿仙鹤、锦鸡袍;三四品穿孔雀、云雁袍;五品穿白鹇袍;六七品穿鹭鸶、鸂来鸟袍;八九品及杂职穿鹌鹑、练雀、黄鹂袍。武官穿的朝服,图案以走兽为主,一二品穿狮子袍;三、四品穿虎、豹袍;五品穿熊袍;六七品及杂职穿海马、犀牛袍。公侯伯爵穿麒麟袍。织缎、服装都是手工制作,一件服装,个把月才能完工,有的要几个月才能做好。除制作服装外,还要送上整段整匹的绸缎,动辄几十匹、几百匹,分送给皇后、皇后的父母及妃子等,作为礼品赏赐给下属。

由于数量之多,织造局工匠来不及完成,怎么办?织造局通过官府的关系,将苏州的工匠登记在册,强迫他们到织造局服役,所谓“服役”,就是无偿劳动。如若不去,就会受到严厉处罚。娄门有个工匠,织造太监孙隆召见他时,他在亲戚家吃喜酒而未到局中,孙隆大怒,立即派人将他逮捕。这个工匠就此破家,最后穷困而死。

康熙、乾隆的行宫

康熙年间,康熙皇帝知道江南山清水秀,风物清嘉,是个值得游赏的好地方。他要到苏州来游山玩水。皇帝与织造局的关系非常密切,尤其是织造府的主管曹寅,是康熙派在苏州的耳目,地方上有什么重大事件,曹寅可以奏上密件,直达皇上。皇帝要来苏州,自然要去织造府。织造是工场,皇帝怎么能住呢?于是,曹寅将织造局划出一半以上的地方,大兴土木,为皇帝建造行宫。据《南巡盛典》记载:行宫按照北京皇宫的格式,建有大宫门、二宫门,中间是大殿,是地方官员朝拜皇帝的地方。后面是正寝宫、后寝宫,是皇帝居住之处,再后是戏台、看戏厅。两边有书房、随侍房,以及御茶房,御膳房等。行宫内建有花园,配置亭台楼阁,以及假山池水等。园内的奇石瑞云峰,是特地从阊门外徐泰时花园中移过来的,绉、瘦、漏、透,亭亭玉立如美人,令人慨叹。再种上奇树异花,使环境极其清幽,十分雅致。

行宫造好后,除康熙之外,其孙子乾隆更是六次下江南,都在行宫内驻跸。而且,乾隆的皇后、妃子及皇太后也随着下江南,要观赏苏州的秀丽山水。乾隆是个喜欢舞文弄墨的皇帝,也喜欢张扬自己,他题写了许多对联,叫太监挂在行宫内。如:“南园莺花多胜赏;吴中山水称清吟”(行宫);“阊临詄荡通民隐;里抚殷丰验物华”(寝宫):“轩窗自纳云霞气;书卷常含草木馨”(书斋)。“圆觉光常垂妙鬘;吉祥境本彻优昙”(皇太后的佛堂)。乾隆住在行宫内,感到风景优美,环境清静,十分得意。乾隆在苏州玩得很开心,离别时坐在龙船上诗兴大发,吟道:“两日驻苏州,黄龙发水程。不躭惟我志,略恋是民情。吴会歌声远,惠山秀色迎。东南风恰好,卓午到舟营。”可说是一代风流皇帝了。

曹雪芹曾住在这里

织造局的主管曹寅,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字子清,号荔轩,又号楝亭,满洲正白旗包衣人。所谓“包衣”,即是奴隶,受皇家差遣利用,没有人身自由。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安排在内廷做事,即是皇帝居住之处。康熙皇帝出生时,要在包衣人中挑选一位奶妈和保姆,曹玺的妻 子孙氏,不但人品端正,而且奶水好、会带小孩,当选为康熙皇帝的乳母。不久,曹玺也当上了内务府营缮司郎中。因有了这层关系,曹家与皇家的关系十分密切。康熙即位后的第一年,就任命曹玺为江宁织造的主管。在当时来说,这是一个肥缺,只有皇帝的亲信才能担任。曹寅自小与康熙一起游玩,感情深厚,所以,十七岁就当了康熙皇帝的御前侍卫。曹玺积劳成疾,死于任上,即由曹寅接任苏州织造的主管,稍后又任江宁织造主管,前后达二十余年。曹寅颇有学问,擅作诗词,亦喜作戏剧,藏书也相当丰富。他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自己编定的八卷《楝亭诗钞》,其中不少是歌咏苏州水乡风物的。

曹寅的儿子曹颙,即曹雪芹的父亲,能文能武,极有才干,曾当过江宁织造的主管,可惜英年早逝,二十多岁就死了。因此,有些红学家认为,曹雪芹从小就没有父亲,是跟在祖父身边长大的。曹雪芹是长孙,祖父自然欢喜,经常带他出去游赏。因而,曹雪芹对苏州的市井风情,园林景物等非常熟悉,所以,在他著的《红楼梦》中,诸如大观园内的景点布局与命名,“红尘中一二等富贵之地”的阊门与山塘街,人物中带有吴语方言,以及虎丘的泥人捏像、自行人、琉璃灯等玩物,都有苏州的影子,这就不足为怪了。

王氏母女与振华女中

清末,朝政腐败,国势日衰,众多志士仁人寻找救国之策,教育民众是一个重要的策略。特别是妇女识字,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是“女子无才便是德”,从来不被重视。于是,各地纷纷办起了女校,苏州振华女中便是其中之一。光绪三十二年(1906),由王谢长达(王鏊后裔王颂蔚之妻)和陈星昭、周修辉等一起募捐,在织造局旧址(部分归王氏所有)创办了一所女子学校,取名“振华”,意即“振兴中华”也。缺乏经费,王谢长达将七十大寿时亲友赠送的礼金悉数送到学校,作为教育基金。 她年事高后,将振华学校托给三女儿王季玉续办并任校长。王季玉曾赴日本和美国的大学攻读,获硕士学位。她接办振华后,增设了中学部,更名为“苏州振华女子中学”,由于旧观念的阻碍,第一批只有三名女中学生,经四年教育毕业后,全部考上了大学,从此,振华女中声名鹊起,报名读书的越来越多,培养了一批人才。

在封建社会,妇女是没有地位的,而且要缠足,裹成小脚,行走十分不便。王谢长达不仅首办女校,还联合上层妇女,发起组织“苏州放足会”,自任总理,自己首先放足。并在自己的住处召开会议,号召妇女要解放自己,实行放足。放足会内的一切事务,全由妇女主持,不得由士大夫干涉。可见,王谢长达的思想是非常开明的。

振华女中于1953年改称苏州女子学校,后为江苏师范学院附中,现为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在如今的校园内,塑有王谢长达的半身像,作为纪念。

滚绣坊,原名“衮绣坊”,这是一条古老的小巷,为宋代六十五古坊之一。它位于十全街带城桥北堍西侧,东出凤凰街,西出平桥直街。明卢熊《苏州府志》、乾隆《苏州府志》、民国《吴县志》等均作“衮绣坊巷”。因巷口有“衮绣”牌坊而得名。“衮绣”,即“衮绣衣裳”,是古代皇帝及位列“三公”者穿的礼服。所谓“三公”,即身居太傅、太师、太保的官员。在封建社会里,这是朝廷中最重要的官员了。

太子少师住在巷内

宋代,有个退居官员、太子少师元绛住在这里。元绛,字厚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迁居苏州。他于天圣八年(1030)考中进士,后在江宁等地做官,勤于政事,作风清正,对百姓中发生的诉讼案件,能主持正义,公正判断,为民作主。他在任永新知县时,有个富豪子弟龙聿,诱使一贫家少年周整共同饮酒,周醉后,龙聿向周买下田地,并立了田契。事后,周母知道了,一问情由,知道儿子受骗,就向县衙告状。县官认为,田契上盖有印章,合乎手续,不予受理。后来,有大员来县里巡视,周母又击鼓告状,不但未准状子,还打了二十大板。元绛到任,周母再去告状,元绛看了田契,看出了破绽,他将龙聿叫到公堂,说:“这田契上的印章是剪下来拼上去的,分明是伪造,你还赖得了吗!”龙聿无话可说,遂将田地归还周家。由于元绛善于治狱,以功迁工部郎中,历任河北转运使,召拜盐铁副使,历知州府。熙宁中,召为翰林侍读学士,又出任开封府、拜三司使,参知政事(副宰相),受到皇上的尊重。在他告老回乡时,皇上赠予太子少保,死后赠予太子少师。这样,元绛就位列“三公”了。苏州知府在他的住处建立牌坊,以他的殊荣作坊名,名“衮绣坊”。后世未究原意,用谐音写成“滚绣坊”,这就失去了历史意义,与文化古城不符,应在适当时改正。

亦园有个“老名士”

巷内旧有“亦园”,为清初著名文学家、剧作家尤侗的故居。尤侗(1618—1704),字展成,一字同人,号悔庵,艮斋,西堂老人。他出生于葑门外斜塘农村,为明末诸生,极有才情。清顺治五年破例作为拔贡,他进京廷对。顺治帝看了他的文章,说道:“这是个真才子”。康熙十八年(1679)应博学鸿儒科试,任翰林院检讨。他与同僚合作了一册《平蜀诗文》,诗颂当朝。康熙帝在书中发现有尤侗的名字,随口说了:“尤侗是个老名士”。顿时尤侗身价百倍,誉满京城,人人称他为“老名士”。年过花甲,尤侗才考中进士,他就告老回乡了。尤侗在滚绣坊内建了一处宅第,取名“亦园”,占地十亩,虽并不豪华,但布局合理,小巧精致,内有“南园春晓”、“草阁凉风”、“寒村积雪”等十景。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皇帝南巡到苏州,尤侗年已八旬,仍出门迎驾,并献上万寿诗,康熙皇帝龙颜大悦,御赐“鹤栖堂”三字。尤侗即制匾挂于厅堂,并自撰一副对联:“章皇天语真才子;圣上玉音老名士”,以显示自己的荣耀。尤侗熟读经史子集,才华横溢,落笔成文,他是个文学家、也是个戏剧家,写过传奇剧《桃花源》、《读离骚》、《吊琵琶》等,经艺人演出后,受到观众的欢迎。

画家、书家及作家

画家顾仲华、书法家蒋企范住此巷内。顾仲华(1890—1975),原名福妹,吴县(今苏州)人。他一生研究绘画,先后在东吴大学、苏州美专任国画教授。他画艺全面,山水人物、花卉果品、翎毛走兽、博古器皿,无不精通。在苏沪两地曾创办顾氏国画学社,招收学生,自编教材,传授画艺。早在1930年,他就参加全国第一届美术展览,作品获得好评。1956年应苏州刺绣研究所之邀,曾创作刺绣、缂丝画稿及花鸟写生稿300余幅,为剌绣事业作出了贡献。蒋企范(1890—1960),名忠杰,苏州人。他出身于吴郡望族的书香门第,书法、绘画、诗文无师承,全得力于家教。他的书法作品,笔力苍劲雄厚,沉着古朴,极受人们的欢迎。当时,苏州商店的招牌,有不少是他所写。后又绘画,有沈石田之风格。主要作品有《春景杨柳图》、《竹石图》、《风雨图》等。滚绣坊中段北侧有条小巷,名青石弄。弄底为现代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抗战前的故居,现为《苏州杂志》社编辑部。叶圣陶(1894—1988),又名绍钧。苏州人。近代教育家、作家,解放后曾任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出版社总编辑,教育部副部长等。致力于小说、散文及儿童文学创作。主要著作有《倪焕之》、《牧羊儿》、《稻草人》、《古代英雄》等。

[滚绣坊] 东起凤凰街与带城桥下塘相对,西至乌鹊桥北堍平桥直街与长洲路相对。宋代天圣五年(1027)进士元绛(厚之),以文章、政誉名重一时,归老居巷内。知州张佑因以立衮绣坊坊于西口,因而得名。衮绣:古代三公之礼服。后世未究原义,遂讹为滚绣。巷位

于子城南不远处,向为显宦、大族所居。6号为太平天国梁王府,26号顾宅、41号吴氏宗祠均列为古建筑保护。80年代在巷临河处隙地砌置各式花坛,栽花、种草、植树、叠石,于东段搭建彩色竹制过街花棚两座,巷容诱人,评为卫生绿化市级先进。巷长430米,宽6.7米

,1982年改弹石路面为水泥六角道板路面。中段北侧青石弄之东,原有支弄名火弄(亦作虎弄)。1982年因有重名而撤名。


滚绣坊、吴衙场一代新开了了不少小咖啡馆小书店,很有意思。大有百花齐放之姿态。历史“悠久”一点的啡舍,以“专业”闻名的SOLO,还有摇滚文艺青年扎堆的“异托邦”均在期间。

穿过人民路——书院巷(巡抚衙门旧址)——东大街(开元寺、无梁殿)——伺其巷(巷内38号为湖广总督邓廷桢之孙,清末翰林、藏书家邓邦述故居群碧楼;双树草堂章太炎在苏寓所旧址 已废 )——吉庆街(胥门旧址)——穿过道前街(明清两代这里是苏州官府衙署比较集中的区域,明代的苏州府治就设在现在的会议中心。这条街上还设有卫所、兵巡道衙门,当年整条马路分成府前街、卫前街和道前街,后来市政工程拓宽马路,将马路统称为道前街。今还存有江苏按察使署旧址)——剪金桥巷——瓣莲巷(曹沧洲祠)——养育巷,养育巷(坐落着苏州两座重要的基督教堂,一座仍在开放的是由美南长老会开辟的使徒堂,另一座尚未恢复开放的是由美南监理会开辟的救世堂,也已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景德路(城隍庙)——神道街——马医科巷(曲园,俞樾故居)——韩家巷——庆元坊(听枫园)——嘉馀坊(怡园)——新春巷——景德路(苏州刺绣博物馆,王鏊祠,世遗环秀山庄)——汤家巷——包衙前(敦仁里,雷允上旧居)——三茅观巷(三茅观 已废 ,祝枝山故居 另作他用 )——宋仙洲巷(清代督粮道衙门遗址)——穿过中街路——曹家巷——东中市——庆云弄——王天井巷——高师巷——马大箓巷(太平天国军械所遗址,和平书场;师俭园)——中街路——王洗马巷(任道镕旧居,汪鸣銮故居,春申君庙。)——西百花巷——汤家巷——穿过景德路——施林巷——水潭巷——学士街(原名“药市街”,有“吴中药市,名闻天下”之誉。后因明代大学士王鏊花园府第在此,乃易今名。)——剪金桥巷——庙堂巷——养育巷

一天跑下来累得够呛,但心情是愉快的,越来越感到苏州历史的厚重......其实这次也只是走了一小部分 其他的待日后再来探索.......

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招商地产可以套利吗?

本博客所有博文均为私人股海操盘日志,供私人好友实战参考,不过从不承诺肯定赢利,所记录的股票票本博客所有

一直盯着黄子韬,就为了见证奇迹的一刻


现在似乎有一些人很喜欢以嘲笑黄子韬为乐,这些人通常是跟他差不多年纪的小姑娘,在她们眼中,黄子韬一

男爱的誓言 【番外篇】完结

当一切都沉淀过后,大伦红着眼眶从格格病房走出去,回了自己的家,收拾了东西,其实也没什么可收拾的,唯

如果你变成回忆 第一章

今天是黄礼格要离开家的日子,黄妈妈和黄爸爸还有姐姐都嘱咐了黄礼格一些要注意的事情。

毕竟黄礼格是南

物理学家告诉你 《碟中谍5》拍得有多专业

浙大物理学家告诉你《碟中谍5》拍得有多专业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章咪佳上周末,记者和物理教授朋友、浙江工

长假,给自己一个任务2015.10.03

佳人刚从鼓浪屿归来,想来那里的情调,魔都是无法企及。兴许言过。相约佳人,只在节前。佳人邀约,自然

回复 zx28250 : 唉。你们苏北狗跑

回复 zx28250 : 唉。你们苏北狗跑到苏南捣乱打工。还要摆出一副主人翁的姿态说【毕竟所谓的包容嘛】,我真

TFBOYS组合被人讨厌的原因(转发)

这里我是真的用理智的心态来阐述这个问题。TFBOYS确确实实是社会的毒瘤,叫他们掏粪都是美化他们了。

公开回应储歌同志的微博

首先第一工作的时候你提前带你服化道组工作人员离组,并未通知我,工作未完成,原因是和执行导演天磊发生口

投资路上没有捷径,一切全靠自己

近期操作:前两天把大部分的A股换成招商地产,现在A股主要是招商地产,还有一点保利,一点点一汽轿车.另外占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