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孩子 营养小贴士
2020-03-03 02:20:39 | 来源:四海网 | 投稿: | 编辑:小柯

原标题:多动症孩子 营养小贴士

蛋白质 蛋白质是构成神经细胞的重要成分,而优质蛋白,如蛋类、鱼类、瘦肉等,富含各种氨基酸,可以缓解多动症状。学龄前的儿童应保证每天一个鸡蛋,一袋250ml的牛奶,蛋白质45~60g。学龄儿童则须保证每日至少300ml牛奶,1~2个鸡蛋,其他动物性食品100~150g。多动儿童应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

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些孩子表现为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无法适应学校生活,与同龄孩子的沟通也出现了障碍。很多家长颇为担心,难道自己的孩子患了多动症?现在小儿多动症的病因尚不明确,吃与多动症有哪些关联呢?

不吃啥

B族维生素和卵磷脂 B族维生素参与体内物质代谢,有利于脑细胞对糖类的利用。卵磷脂是脑组织的组成物质。富含卵磷脂和B族维生素的食物包括动物内脏及牛奶、鸡蛋、豆制品、瘦肉、种子、发酵食品等。果仁、西瓜子、南瓜子、松子仁等坚果中,因含有油酸酯和亚油酸酯,对促进脑部发育有较好的作用。

多动孩子大脑以及神经系统的发育依赖着健康的饮食习惯。保证多动孩子的神经发育,对缓解和预防多动症能够收到一定效果。

锌和铁 缺锌或者缺铁并不是所有多动儿童的病因,但锌和铁对于脑部发育以及维持正常的脑功能是有益的。缺锌和缺铁会使神经介质的反应性受到影响,妨碍智力的发育和行为控制。因此,富含铁和锌的食物是多动儿童每日食物的必需元素。每日锌、铁的摄入量应该在12~18mg。动物血、肝脏、瘦肉、牛肉、深色蔬菜等含铁较多,而牡蛎、奶制品、蛋类、花生、豆类、家禽、栗子、核桃、黑芝麻、肝脏等含锌较多。

营养小贴士:补充营养应细水长流,切不可为了多补营养而摄入过多热量,尤其是坚果,看似小巧,却富含油脂和热量。

DHA 为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脑细胞的发育有重要作用。DHA在鱼类中的含量较高,孩子常吃鱼,有助于改善脑功能,提高智力。

现在,各式各样的零食、小点心、饮料,他们鲜艳的颜色和可爱的外观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殊不知,高糖饮食会引起儿茶酚胺等神经递质不足,导致儿童多动,如点心、糖果、饮料、冷饮等。而热量过高的食物,比如一些高糖、高脂肪的蛋糕,巧克力等,如果孩子食用太多的话,就会因能量过剩得不到消耗而显得精力充沛,难以平静。

含有铅、铝的食物 血铅高也是造成某些孩子多动的原因。除了避免使用一些含铅、含铝餐具外,家长给孩子食用包装食品时,要防止塑料袋上的字画或者商标和食品(尤其是油脂类食品和酸性食品,如各种油制零食、山楂糕等)直接接触。爆米花、向日葵子、皮蛋等食物的含铅量高,油条含铝量高,儿童应尽量避免食用。乙醇会促进铅的吸收,所以含乙醇的饮料,如啤酒、小香槟等尽量不要让孩子饮用。蔬菜和水果要洗净去皮食用,以防食入残留农药中的铅。

热量甜食不宜多,避开铅铝要做到

该吃啥

颜色鲜艳的食物 还有一些颜色鲜艳的调色剂和刺激味蕾的调味剂是重点要注意的对象。这些添加物对多动儿童影响虽然不是非常明确,但也有报道称,添加剂中大都含有一种叫甲基水杨酸的物质,是加重多动症症状的刺激物。有的儿童喝了含苏打、色素多的饮料后,会异常亢奋。可见,多动的孩子除了要注意少食用甜食、高脂肪食物外,还要少吃含有人工色素、调味剂、防腐剂的食物,如饮料、蜜饯、奶油蛋糕上的红绿裱花、果冻、炸薯片、虾条和沙拉酱等。

健脑食物多有益,日常锌铁获取足

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补钙不能让孩子长高补充蛋白质才是长高的关键 其实所以补钙跟长高没有直接关系

首先给大家纠正一个常识性错误,我们经常认为孩子长高的因素是多补钙,殊不知牛奶促进孩子长高的物质不是钙而是蛋白质,其实所以补钙跟长高没有直接关系,钙质主要作用是强化骨骼和增加骨质密度,让骨头更强健,

孩子不要常时间的玩iPad会造成视力下降 除了视觉神经受到影响外

会影响孩子的综合能力 如今电子屏幕正在改变人类进化过程中的用眼习惯。起名从前人们看东西都是在自然光下,依靠太阳光反射看到某个物质。现在的屏幕都是直接光源,视觉刺激过于强猎冬这可能对孩子的视力造成影

怎样才能尽快缓解开学恐惧症? 是家长产生开学恐惧症的主要原因

家长应抱乐观的态度跟孩子谈谈新学期,对有厌学情绪的孩子,要让他回想一些成功的经历,给他以信心,说一些鼓励的话语。 及时纠正孩子睡懒觉的生活习惯,临近开学,家长要督促孩子按时起床、饮食,保证孩子开学

生孩子的时候侧切好不侧切好?不侧切容易撕裂?

2017/0726/2725e806f39bdb784bb9d3acf0b12dc2

“00”后开始谈恋爱了,家长该如何正确引导 当80、90后还在慨叹自己沦为剩男剩女时

人的成长包括很多方面,有关情感的部分,往往是在少年阶段开始的,当那种懵懂的情感悄悄萌芽,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十多年前,人们更多将其划入“早恋”的范畴,面对孩子出现这样的苗头,家长通常会选择严厉地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