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的药要吃一辈子吗?医生这样说...
2016-11-11 11:15:33 | 来源:雅墨 | 投稿:米米 | 编辑:dations

原标题:医生,我的药要吃一辈子吗?医生这样说...

今年48岁的林先生,10年前于公司健检发现有糖尿病,10年来虽然有在门诊拿血糖药,但是没有量血糖的习惯,吃药也常常不固定。5年前医生为他抽血检查告知他还有高血脂的问题,但是林先生仍不以为意,也没有听从医生的建议乖乖吃降血脂药。

(情境图片/华人健康网提供)

最近一个月天气变化剧烈,早晚温差大,陈先生常常觉得胸口闷闷的,尤其是快走或提举重物时更加严重,正想说要再回来心脏科的门诊拿药吃,但是一天清晨突然感到胸口剧烈的闷痛,含了在药房拿的舌下含片也没有改善,不断地冒冷汗,根本无法去公司上班,只好来到医院挂急诊。

急诊医生为陈先生作了心电图检查后,告诉林先生及林太太这是急性心肌梗塞,有很高的致死率,要马上作心导管检查,若心脏血管有阻塞就要放支架,否则会有生命危险或可能心脏衰竭。

张女士今年56岁,罹患糖尿病已经很多年,有固定注射胰岛素治疗,也有量血糖的好习惯。几年前医生也是告知她有高血压,还说坏胆固醇过高,开给她降血脂药。1年后,张女士听说邻居陈太太开始洗肾,又听别人说药吃太多不好,可能会伤肝伤肾,所以就自己偷偷停药,没有照着医生的处方吃降血压药。

有一天吃晚饭后,张女士正要回房休息,突然之间右半身失去力气跌倒在地上,讲话也变的不清不楚,张女士的女儿见状急忙打电话叫救护车送她去医院挂急诊。神经內科医生来到急诊为张女士作初步的神经学检查后高度怀疑是急性中风。

脑部电脑断层扫描没有发现有脑內出血,神经科医生向张女士及女儿解释这是缺血性中风,是脑血管阻塞造成的,可能需要进加护病房观察。许小姐一方面担心妈妈的病情,一方面又想到中风的后遗症,未来可能会需要长期照顾,家里经济状况不佳,自己的两个小孩又还小,不知如何负担得起,不禁悲从中来。

(情境图片/华人健康网提供)

高血压、高血糖及高血脂,俗称三高,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子,需要严格且积极的控制。然而,在门诊往往有具有三高风险因子的患者,尤其是一些刚刚在健康检查发现有高血压或高血脂的中壮年病人,常常会问我一个问题:“医生,我的药要继续吃吗?要吃多久?”或是“医生,我听说高血压的药一吃就是一辈子,是真的吗?”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从为什么要控制三高以及要如何控制三高谈起。

为什么要控制三高?

期处在三高的状态下,对身体的各主要器官都会产生很多不可逆的伤害,包括:心绞痛(狭心症、冠心症)、心脏衰竭、心肌梗塞、脑中风、失智症、肾衰竭等等。林先生与张女士两人都是糖尿病患者,本身就是心脏及脑血管疾病的高危险群,而两个人都同时罹患有高血压或高血脂症,未来十年之內罹患心脏血管疾病或脑中风的机率会大大上升数倍。

根据卫生福利部统计,2014年国人十大死因前三名就包括了心脏疾病和脑血管疾病,仅次于恶性肿瘤,如何降低心脏疾病及脑血管疾病所造成的死亡及失能会是未来非常重要的课题。不同于恶性肿瘤的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具有较多明确且可治疗的风险因子,其中三高就是非常重要而且可控制好的。我们之所以要积极地治疗三高,主要是为了降低未来数年內发生心肌梗塞、脑中风或肾衰竭等等可怕问题的机率。

(情境图片/华人健康网提供)

医生,我要吃药吗?要吃到什么时候?

对于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的治疗,可以分为生活型态调整(健康饮食、规律运动、减重及戒烟)和药物治疗,这两者理应双管齐下。然而,在临床上往往会面对到许多现实问题,包括:近年来国人饮食西化又外食族增加难以完全清淡饮食、中壮年族群工作忙碌生活步调快无法规律运动、持续减重以及确实戒烟的困难,往往阻碍理想生活型态的调整,一旦无法做到非常严格规范的生活型态标准,这些调整对于三高的控制将大打折扣甚至毫无帮助,而三高对身体的伤害却是不等人的持续上升。

在此时,药物的治疗对于三高有相当确实且高效的控制结果。随着生化科技的日新月异,控制三高的药物种类、效果及安全性都非往日能相比,与医生好好讨论用药的感受、反应需要调整的用药剂量或细节,以及确实遵从医嘱服药能为您带来莫大的好处!

常有三高的患者问到“药要吃到什么时候?”或是“药一吃是不是就吃一辈子?”这些问题。如前段所说,控制三高是为了降低未来几年內发生心肌梗塞、脑中风及肾衰竭的机会,所以规律服用药物如同为身体买个心脏脑血管保险,与一般保险不同。这个保险不是在发生变故后才理赔弥补,而是更进一步在身体发生问题前就从源头作防范及保养,减少发生变故的机会。这样的一个保险,您想为身体买多久?答案难道不是一辈子吗?

维护心血管的健康,除了医生的努力,也需要病人的自觉。维持健康的饮食、持之以恒的运动、以及遵从医嘱服药控制,才能不再让三高成为健康的杀手!

tags:医生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预防控制糖尿病 医生推运动处方箋

(中央社记者杨思瑞台南10日电)中强度运动可协助预防与控制糖尿病,但糖尿病人受到运动伤害的风险也比一般人高。医生指出,可以透过量身订制的运动处方箋,安排最适当的运动。奇美医学中心全人医疗科主治医生叶峻榳

维生素D 医生:人们广泛高估所需量

(中央社纽约10日综合外电报道)医生再度对维生素D提出警语,但可不是要提醒人们“需要更多”,而要说,人们做了过多没必要的检测,太多人服用过多维生素,而实际上仅少数人真正有维生素D不足的问题。美联社报道,维

肺炎易致命 医生吁打疫苗防护

肺炎是最常见的流感并发重症,一旦感染肺炎可能引发脓胸、菌血症及呼吸衰竭,死亡率高达22.9%。医生呼吁,慢性病患者以及65岁以上的长者,除了应接种流感疫苗,也应考虑施打肺炎链球菌疫苗,以增强自身防护力。肺炎是

心脏病患可进补吗?常见3大迷思,医生解惑…

东北季风报到,气温骤降,与上周炎热的气候呈现明显差异,时序入冬,许多民众不禁想问:“心脏病患可以进补吗?”,医生指出,患有心血管疾病民众,不宜过度进补,特别是要避免高鈉重咸的锅物料理,以及会影响抗凝血

这不是科幻 医生用肋骨再造耳朵

这是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郭树忠教授主刀的一台耳朵再造手术。患者吉某在一年前的车祸中耳廓撕脱缺失。郭教授取了患者的肋软骨雕刻成耳支架,埋置进右...用肋骨再造耳朵?这不是科幻。 11月9日下午,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