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 练习陈式太极拳的整体劲
2016-01-13 16:05:50 | 来源:三九养生堂 | 投稿: | 编辑:小柯

原标题:陈式太极拳 练习陈式太极拳的整体劲

  陈式太极拳是众多门派中的佼佼者,练习陈式太极拳可陶冶情操。如何练习陈式太极拳的整体劲呢?小编为您细细讲解,太极拳的好处是提高身体免疫力,下面我们先跟着太极拳预告片学习一下吧!

  陈式太极拳的整体劲

  陈式太极拳在中华武术中的一枝奇葩,它不仅有神奇的养生功效,还有独特的技击作用。

  有着“掷人于丈外,发人不见形”的独特的技击效果,正如陈式太极拳先辈所云:“挨到何处何处击,我也不知玄又玄”。

  陈式太极拳如此神威几百年来让无数江湖儿女心驰神往,那么陈式太极拳所展示出的超强功力又是如何练出来的呢?各家拳论各有所云。

  练习多年陈式太极拳的人都知道,陈式太极拳的整体劲有超强的功力,其松的开也合的住,这就形成了紧密的整体劲。

  有的拳论上讲:“得大松者得大道”,一语中地的说明“松”在太极拳的修炼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所谓放松,即是指在立身中正的基础上,全身各个关节松开,肌肉全部放松。拳论上讲“筋骨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穿,虚灵在中”。

  惟有松才有利于伸筋拔骨,有利于经络活泛气血畅通,有利于腹胸松静气腾然,有利于心气下降,气沉丹田。可见不会“松”、不能“松”乃拳家大忌讳,“松”在太极拳的修炼中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

  但对松的理解要辩证的加以认识,追求松但不是丢,也不是懈,而是能松“开”,一个“开”字其实意味深长,我们说胯要松的开、周身各部位的筋骨关节要松的开。

  松开可使全身筋骨有伸筋拔骨、舒展筋骨的作用,开可以使心气下沉、气沉丹田,使劲下沉下去。

  但是松的开目的不是为了松塌塌,也不是松懈懈,而是建立在棚劲的基础上,松中有棚不丢不顶、不偏不倚,只有这样才是和谐、才是中庸、才是太极;松开目的是为了有利于各部位的协调和重新组合,充分调动人体的潜能,为超强爆发力一触即发奠定基础。

  松的开是练整体劲的前提,通过放松尽可能减少对抗肌的用力,但合的住是整体劲爆发的前奏,合的住才能发的透。

  我们谈到“合”时大家最能想到的就是陈鑫《太极拳图说》中提到的内三合外三合之说,所谓肩与胯、肘与膝、手与足外三合,心与意、意与气、气与力内三合,可见合的重要性。

  “合”实际上就是所谓的“劲整”,我们在行功走架的过程中始终要求一动全动,动中有序、上下相随、节节贯穿.本身就是一种“合”。

  从而练就周身一家的高层次的“合”的整体性,达到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动下随、中间动而上下合,上下动而中部应。周身相合调动千钧之力凝于一点。

  拳论中讲:“劲起于足,行于腿,主宰于腰,发于梢。”这里的梢指的并非是四梢,而是各个出击点,因为太极拳要求周身上下各个部位都能够发力,若把各部整合为一体,集周身之力于一点发出,其爆发力自然不言而喻。

太极拳讲究落地生根

  太极拳讲究落地生根,要求脚下要稳,如果不稳,就像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那么身体尽量放松,下盘自然就稳,身稳劲才能实,这时脚下才更稳健,整体弹抖力才会更有效的发出,足下蹬地发力,拧腰扣裆,瞬间借地面的反弹力,向上传递,弹抖爆发,将力传输到发力点。这里的各个部位的恰到好处的协调一致就是合,这种高度一致的“合”,才使整体劲爆发的淋漓尽致。

  下面就以“掩手肱拳”为例,讲一下合住的重要性。预备式要立身中正,松胯、屈膝、圆裆,左脚在右脚的左前方开步,重心放于右腿,成右弓步,右拳放于右腰间,拳心朝上,左掌放于身体左前方,掌心朝前,指尖斜朝上,二目平视前方。

  身体自然放松,好似弓弦拉满,有一触即发之势。拳谱上讲“身如弓弦,手如箭”,“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

  发劲时重心迅速向左移,右足蹬地利用地面反作用力,迅速向左转腰、拧裆,转右胯、转右膝、转右踝;其劲顺着脊背上行至右肩、右肘、右腕到右拳面上。

  利用重心快速左移的惯性,加大右拳的爆发力,同时左臂弯曲,左肘尖向后发力,和右拳形成对拉力,这样既可以保持身体平衡,又可以加大右拳强大的爆发力。

  正是这种腰裆的默契配合及各部位的协调一致,形成一个整体的合劲,才产生了刚、猛、脆的整体爆发力。

  松的开与合的住相辅相成,不能分开来单独去讲,“只松不合”就谈不上摧枯拉朽的整体劲的产生;“不松想合”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协调一致达到真正有效的整体性。

  所以要想练出陈式太极拳完整一气的整体劲,就要明白松的开与合的住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不断的反复练习循序渐进,让“松开”使各部位得以最佳协调和重新组合,从而调动体内的潜能为整体劲的形成奠定基础。

  在松的基础上使身体“合住” 形成周身一家的高层次的整体性,只要真正做到能松能合就会产生一触即发的整体劲。

  练习陈式太极拳整体劲的注意事项

  一、贵用意,尚行气,戒用力

  陈式太极拳重内不重外,重意不重形,重气不重力。练习和运用缠丝劲,首先要培植和运用内气。

  要用意念引导内气在肢体中作螺旋形循环运转。有少许的意念就行,不要强缠硬扭。

  如果过分注意外形的缠扭,则易导致气血滞涩,使肌肉、关节甚至内脏受损,应像陈鑫说的“轻轻运行,徐徐停止。意念运以微细,毋使波澜忽兴”。

  由此可见,练习缠丝劲一定要注意适度原则,切忌伤到自己。

  二、腰为枢纽,手足相随

  缠丝劲以腰脊命门穴为枢纽,上通手指,下通足趾。行功时,身体同侧手足的缠法一般相同:右手如是顺缠,右足一般也是顺缠:右手如是逆缠,右足一般也是逆缠。左侧手足也如此。

  比如“白鹤亮翅”式,右侧手足都是由收劲顺缠转为出劲逆缠,左侧手足都是由收劲逆缠转为出劲顺缠。

  陈鑫曾说:“腰是上下体之关键。腰以上气往上行,腰以下气往下行。”又说, “上面手如何运,下面足如何运”,“中间有腰随手足运,上下一气贯通”。

延伸阅读:

  • 太极拳预告片 学习太极推手的六大技巧
  • 养生太极拳 论武术与养生太极拳的关系
  • 24式太极拳 24式太极拳起势练习方法详解
  • 太极拳预告片 太极拳调和气血的八字要领
  • 东岳太极拳 浅谈打好太极拳的两个阶段
  • 太极拳教程 浅谈太极拳中三种矛盾运动

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太极拳预告片 太极拳调和气血的八字要领

  由于不规律的生活习惯,及不健康的饮食,导致现代人出现“城市文明病”。太极拳的好处

养生太极拳 论武术与养生太极拳的关系


  太极拳的本质是武术,但是现在已经进入和平年代,所以现代人将太极

东岳太极拳 浅谈打好太极拳的两个阶段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的瑰宝,练习太极拳要按照一定的方式方法练习

陈式太极拳 如何理解太极看“圈”与看拳


  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而圆一直是传统的美,练习太极拳要遵循一个“圈”。太

太极拳教程 浅谈太极拳中三种矛盾运动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的瑰宝,也是现代人养生的好运动。练习太极拳

武式太极拳 从武式太极拳谈太极拳的刚柔


  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练习太极拳能提高身体免疫力。太极拳的特点刚柔相济,小编今天带您学习

心意混元太极拳 太极拳的练习方法和要领


  心意混元太极拳是现代人喜欢的拳法,练习太极拳的好处有很多,我们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 如何把握太极拳的要领


  学习太极拳需掌握太极拳的要领,太极拳的特点是刚柔相济,缓慢柔和。练习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

40式杨氏太极拳 太极劲的练习方法和技巧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的瑰宝,练习太极拳要懂得用劲的技巧。太极拳

太极拳预告片 练习太极拳低架的四大优势

  修炼太极拳要从低架练起,学习学习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通过修炼太极拳能修身养性。太极拳的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