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给儿子吃的这物竟把肾都吃坏了
2015-12-22 16:58:00 | 来源:三九养生堂 | 投稿:葛宇 | 编辑:小柯

原标题:妈妈给儿子吃的这物竟把肾都吃坏了

  听说鱼胆可以明目清火,通城县一位母亲程女士(化名)将鱼胆当宝贝专门挑给10岁的儿子小鹏(化名)吃。连吃了一年半后,可怜的孩子终于被毒倒,被查出肝肾衰竭,至今仍在医院重症监护室内抢救。

  去年7月,程女士跟人聊天时,说起自己的担忧:儿子学习任务紧,每天用眼多,再这样下去怕是要戴上眼镜了。旁人告诉她,鱼胆是中医治疗的一味药,可以明目清火,不妨一试。

  程女士也不大懂,从那时起,每次做鱼时就特地将鱼胆留给小鹏吃,几乎每两周就吃一次。尽管口感不好儿子不爱吃,可程女士还是坚持让他吞下。就这样吃了一年半,其间没有发现异常之处。

每次做鱼时就特地将鱼胆留给小鹏吃

  本月初,程女士做了一条大草鱼,这次的鱼胆特别大,是她遇到的最大的一个,她又让小鹏吞下。结果,不出半天,小鹏就开始上吐下泻,而且没有尿。将小鹏送到当地医院救治,病情未能缓解,7天后被送到武汉同济医院儿科。

  专家告诉记者,小鹏被送到医院时,已有一周时间无尿,检查后发现孩子已出现严重的肝肾衰竭,被立即送入重症监护室抢救。如今治疗已有一周,一直在用血液透析等方式解毒,但效果却并不理想。医生正在极力保护其肾脏,但由于小鹏吃鱼胆已久,尽管此前没有明显反应,但可能已出现慢性中毒。如果肾脏彻底没救了,孩子可能唯有靠肾脏移植才能生存。

  鱼胆中毒诊断要点

  (1)潜伏期一般为2~6小时,最短半小时,最长约14小时。

  (2)多数患者有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腹泻、稀水便或糊状大便。由于腹痛、呕吐剧烈、临床上易误诊为胆石症等急腹症,应予以注意。

  (3)肝脏肿大、有触痛,并有黄疽、肝功能异常、严重者有腹水,甚至发生昏迷等。肝脏损害多在食后1~3天发生。

  (4)全身浮肿,少尿,血压升高,严重者可发生尿闭、甚至尿毒症。肾脏损害表现常发生在食用本品3 天以后。

  (5)严重中毒者可发生急性溶血,便血以及皮肤出血点。多数患者尚有血红蛋白尿。

  (6)部分患者有头痛、低热、嗜睡、四肢发麻、眼球震颤、严重时可发生抽搐,甚至昏迷。

  (7)严重溶血时血红蛋白下降。

  比较严重的鱼胆中毒患者,除了上述胃肠道症状外,还会有肝脏损害的表现,如肝肿大,肝区触痛、扣击痛,皮肤、眼巩膜发黄,血清转氨酶升高;肾脏的表现如腰痛,肾区扣击痛,少尿、无尿、蛋白尿、显微镜下见到尿中有红细胞和管型等;心血管系统的损害,如血压升高或降低,面部、下肢或全身的水肿;神经系统的损害,如头痛、嗜睡、神志模糊、谵语、抽搐昏迷等等。

  (8)有些鱼胆中毒者还可能出现发热、休克、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病理过程。

  (9)由于鱼胆中毒尚无特殊的解毒疗法,病情的发展又可能导致多个器官的功能衰竭,招致患者死亡。

  急救处理

  (1)鱼胆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就诊患者均应给予洗胃等排毒措施。

  (2)保肝治疗。

  (3)对症治疗。如碱化尿液,补液,防止肾功能衰竭等

  注意事项

  1、鱼胆不能随便吃。中医认为,鱼胆性寒、味苦,有泻热、明目等功效,中医常用它来治疗目赤胆痛、喉痹、恶疮等病,常用量为1-2.4克。但如果服用量达大,非但不能治病,还可能引起急性鱼胆中毒。

  2、鱼胆的胆汁中含有一类致毒物质,这类物质既耐热,又不会被酒精所破坏,因而无论将全胆烹熟、生吞,或是用酒送下,均可发生中毒。那么,哪些鱼的鱼胆会引起急性中毒呢?

  3、青鱼、草鱼、鲩鱼、白鲢、鳊鱼、鲤鱼等的鱼胆均会引起中毒。其中,以青鱼、草鱼和鲩鱼引起的中毒最多见、最典型。

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