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预告片 太极拳中松和意的关系及重要性
2015-12-16 15:55:48 | 来源:三九养生堂 | 投稿: | 编辑:小柯

原标题:太极拳预告片 太极拳中松和意的关系及重要性

  练习太极拳的好处是放松,缓解精神压力,防治心脑血管等疾病。太极拳的特点是用意不用力,然而许多初学者却将太极拳练的软绵绵的,没有一点章法,今天我们跟着太极拳预告片学习一下正确的松和意。

  太极拳中松和意的关系及重要性

  现代人为什么喜欢练习太极拳呢?就是因为练习太极拳能全身放松,缓解身体疲劳,而且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1.“松”是前提

  在行拳走架及推手中要想使自己的“气”畅行无阻,首先一条是要做到身体的放松。拳论曰:“筋骨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串,虚灵在中。”这里强调了练太极拳要求身体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一定要放松。

  不能松就不能柔,不能柔就不能灵活;不能松,劲就会僵,气就会滞,气劲僵滞就不能做到一气贯通,劲力完整,变化灵活。不能做到放松,推手时就容易产牛僵劲、顶劲;不能做到放松,听劲就不灵,不知变化易被人所制。

  松对现代人来说有很多好处,例如,人们现在为什么容易生病呢?这是因为生活压力太大,长期的紧绷自己,身体抵抗力下降,从而导致疾病有机可乘。

  所以历来太极拳家把放松作为练好拳的第一要求。过去拳家练拳都尽量选择一个幽静没有干扰的场地。这是创造一个放松环境;上场打拳先要洗心涤虑。平心静气,这是创造一个放松的心态。

  陈照奎先生曾经说过:“太极拳全过程都要松下来,要沉下来,要百分之百地放松。同时,周身节节都要松下来,要松到手指肚。”有了松有了静,头脑清晰,心平气和,兴趣盎然,在这种状态下打拳,自然是行云流水,动作流畅,神采自现了。

  “节节贯串”就是强调动作南形整而劲整,把人体的四肢和躯干视为三节,三节之中各节又可分为三节,节节再分。运动时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顺节序而动就能达到“整”字诀的要求。

  修炼太极拳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许多人想快速习武上身的感觉,往往是事半功倍。

  如能做到了这一点,那么虚灵就会自在其中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所有外面的动作,要由内劲(内气)带动,所谓内不动外不动,以气运身,内气鼓荡,外形饱满,身体上下两个关节都要在意识的指挥下,一节节松开运转,如同一串珠子在抖动、在旋动。

初学太极拳者,从外形上往往动作不协调

  初学太极拳者,从外形上往往动作不协调,顾了手顾不了脚,顾了上顾不了下,动作不到位,势子不连贯,气力不足,这些都是不能一气贯通的具体表现。

  待练到一定时日,慢慢掌握了太极拳的运劲、运气规律,就会气劲顺遂,动作也就连贯了。所谓“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气遍身躯不少滞”,但这串珠子是用一根线串着的,线不能断,线断了珠子就会散落。这根线就是内气。

  2.“意”是主导

  太极拳讲究用意不用拙力,对初学者虽然有一定困难,但也不是不可理解。练拳时可以从“假想”入手,练习意气的感知。

  比如我们以陈氏太极拳斜行拗步第五动为例,左弓步右手前推时,你可以假设前方有一个人,你用右手掌推他,前推之劲的大小你自己可以掌握,前推之时要意注丹田,并使真气徐徐贯人丹田,此时小腹部隆起。

  命门同时向后膨胀,并且带脉一圈也要随之向四周膨胀,这时你可以假想丹田之气沉到海底,然后顺尾椎上升到脊背,再后从脊背到大椎到肩到肘到掌,最后从内劳宫穴透出气来。这种假想初学时很渺茫,但练习时间长了,就能运用自如了。

  关于意念“假想”,其实在武术其他门派中也有同样类似的练法,如大成拳的七步功法中的站桩和试力两部功法,就非常强调意念调控与精神假借的训练。如其桩法中讲意念的“头如线吊”、“双手抱球”、“手按水中漂木”等等。

  这些意念活动的目的,主要为帮助初学者以抽象思维方式来正确地掌握姿势,体会力量,抑制杂念,放松入静。

  太极拳的运气和气功家的运气有所不同,一般气功家炼气是意念专注于一点,而太极拳练的是活劲,气由意导,所谓“以意行气.以气运身”,“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

  气为形体的动力,气行之内,体形之于外,表里一致,是为完整。每一动,唯手先着力,随即松开,尤须贯串一气。始而意动,既而劲动,转接要一线串成。行拳时要求气贯四梢,勿使有断续处,“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气遍身躯不少滞”。

  实践证明太极拳的整个修炼过程完全应以意气为主导,行拳走架时全身放松,要用意引导气之运行,内气鼓荡,外形饱满,全身皮毛与大自然之大气相互鼓荡,人在气中,气在人中,呈现出一种天人合一的融融自然之情景。

  常见一些练太极拳之人举手投足毫无定向、漫不经心,这种练法玩玩可以,于练太极功夫相差甚远。而那些自恃有一点拙力之人,打拳推手全靠一身僵力拼老本,如此练功久而久之人不敷出,透支过甚,伤身伤气,功不得法耗时伤神实无益处。

  太极拳是生命之学,它既练身又炼心,既重形又重意,性命双修,整个修炼过程以意为主导,以丹田为核心。

  杨澄浦公云:“气能人丹田,丹田为气的总机关,由此分运四肢百骸,以周流全身。”太极拳一定要把腰劲(丹田劲)练出来,腰劲出不来,不管你怎么动都是“单摆浮搁”。有些人拳架外形练得也不错了,可是细品其昧,总觉得淡了许多。

  观其打拳,动臂摇膀,动腰扭胯,总是扭扭捏捏,感觉别扭不雅。其原因就是腰劲没有练出来,一动不是拱肩架肘就是腰胯乱晃。其病必于腰劲(丹田功夫)求之。

  陈发科公曰:“内不动,外不动;腰不动,手不发。”陈照奎先生讲。“丹田内转”,一切拳势动作都要“结合丹田带动”。腰是枢纽,丹田是气之源,是核心。拳论中所云:一动无有不动。

  其“一”者,腰也、丹田也。所以太极拳各种劲力的运用,关键在腰部(丹田)的修炼,练拳一定先要把腰劲练出来。腰劲有了,身体其他各部的劲才会有效地运作。这个腰劲就好比串起那串珠子的线,这条线的抖动,会带动整串珠子的旋动。

  如果这条线不动,线上的珠子再动也是散珠一串,其动而无章,动而无序,动而无力。

  这根线牵动着整串珠子,好比腰部(丹田)牵动着全身上下的各个关节,腰部发劲时,丹田之气一部分上升,内气由海底抄尾闾三夹脊、玉枕、三关连成一线,以腰部为核心,上肢之劲出于脊背,由肩而肘到手。

  丹田之气另一部分下沉由胯到膝至涌泉穴,然后通过脚蹬地其劲反弹,由脚而腿而腰复归丹田。

延伸阅读:

  • 太极拳预告片 简析练太极拳如何掌握气的运转
  • 太极拳预告片 练习太极拳的整劲和寸劲的技巧
  • 太极拳预告片 浅谈拳架是太极拳功夫的载体
  • 太极拳预告片 浅谈练太极拳技击和松柔的关系
  • 太极拳预告片 浅谈练习太极推手如何化劲
  • 太极拳预告片 修炼太极拳学会立身中正要领

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太极拳预告片 简析练太极拳如何掌握气的运转

  练太极拳一定要注重细节,例如气,这也是小编今天要详谈的话题。太极拳教程中讲,太极拳的呼吸方

太极拳预告片 练习太极拳的整劲和寸劲的技巧

  谈起太极拳的特点,肯定要提起太极拳的整劲和寸劲,习武者必练这两个劲。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

太极拳预告片 浅谈拳架是太极拳功夫的载体

  许多人练习太极拳都注重外在的姿势,而忽视内在的修炼,这样练容易伤身。太极拳的特点在于拳架,

吴式太极拳 练太极拳提高身体抵抗力


  吴式太极拳是太极拳门派中的主要门派之一,也是现代人养生的最佳拳

太极拳教程 冬季练太极拳滋阴养肺


  到了寒冷的冬季,很多人出现了肺部不适,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咳嗽。太

惊 这个运动男人做补肾女人做补血


  养生太极拳已经远名于世界,许多人每天都练太极拳。太极拳为什么能

太极拳预告片 浅谈练习太极推手如何化劲

  推手是修炼太极拳的最高境界,是很多习拳者的梦想。太极拳的特点是阴阳、虚实的变化,学习太极拳

太极拳预告片 浅谈练太极拳技击和松柔的关系

  技击是修炼太极拳的检验阶段,技击也是每位习武者的梦想。太极拳的特点放松,放松的同时还不能忘

陈式太极拳 练习陈式太极拳对臀部的要求

  臀部是非常重要的部位,也是身材线条的审美部位。练陈式太极拳对臀部也有要求,小编今天就带您一

太极拳预告片 修炼太极拳学会立身中正要领

  古话常说,人老腿先老,一直以来,很多老年人存在着摔跌的风险,太极拳的特点是阴阳变化,能提高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