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杠青年"冯骥才:作家、画家、领读人 他出版各类作品250多种
2020-11-24 10:12:48 | 来源:北晚 | 投稿: | 编辑:dations

原标题:“斜杠青年"冯骥才:作家、画家、领读人 他出版各类作品250多种

出于职业的原因,冯骥才对各种变化都较为敏感。通过几十年的写作和与读者的交流,冯骥才觉得,人们的阅读习惯如果已经发生变化,这就需要作家去思考,要用怎样的一种艺术力量,把纯文学的阵地守住,并做出调整与变通。

但是他从来没有因此放弃读书和写作,反而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小说、散文和绘画作品。小说《义和拳》《铺花的歧路》《啊!》《雕花烟斗》《雪夜来客》《神鞭》,包括我们熟知的散文《挑山工》,都是他在那段时期的代表作。

走进冯骥才现在的书房,会让你不由一惊。房中除了门窗,只要是有墙壁的地方,都被造成书架,由地而起,连至屋顶。他说,自己喜欢这种被书“埋起来”的感觉。

屠格涅夫的《初恋》是他读的第一本外国文学,那时他才20来岁。这本书带来的新鲜体验,让他开始如饥似渴的阅读外国名著,并一发不可收。

2001年,时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的冯骥才提出,要对960万平方公里56个民族的民间文化遗产进行全方位梳理,并记录归档,推动相关保护工作。可他仅拿到30万元的费用,还面临着人力短缺的等问题,难度可想而知。

冯骥才曾说:“我所有的人生经历和收获,都离不开文学和书籍的滋养。”

人们阅读习惯发生变化,作家也要考虑改变

在冯骥才看来,读书的目的,无外乎四种:工具性阅读、求知、消遣和心灵生活。

他表示,入驻抖音是一项自我突破,希望借助这个平台,和喜欢文学的朋友展开交流,并通过分享自己的读书经历和人生感悟,让更多的人爱上文学,爱上阅读。

他画技精湛,曾办过23次画展,被评论界称为“现代文人画的代表”。

他始终觉得,自己阅读了那些文化遗产的书、生活的书、老百姓的书、生命的书,这才是对历史、文化和生命的立体解读。而真正的书,不只在书房里,更在田野、在社会、在人心。

为传统文化保护而奔走的20年间,虽然读书和写作的量少了,但在冯骥才看来,自己得到的,远比失去的要多。

在此过程中,冯骥才率领团队为木版年画、剪纸、唐卡编辑整理了大量文化档案。此后,还制作了两个超大型数据库:一是中国木版年画数据库,包含“中国木版年画普查保护工程”历时十年对全国44个年画产地进行普查所得的全部图文资料和研究成果;二是与汉王合作,将中国民协几十年来调查采集的史诗、神话、故事、谚语、歌谣等口头文学遗产录入数据库,第一期录入8亿8千700万字。

他以写小说见长,笔下人物凝练传神,着笔画意活泼幽默,个中情理耐人回味,是当之无愧的小说高手。至今,他出版各类作品250多种。

在当代作家里,冯骥才堪称“奇才”。

喜欢被书“埋起来”的感觉

在创作盛年,他又从文学创作转身,致力保护城市历史、抢救民间文化,被誉为“中国古村落保护第一人”。

至于这些年总共读了多少书,他自己也无从查起了。

在众多外国作家中,契诃夫对冯骥才的影响较大,他的文字也受其影响,比如善用短句,白描的手法,充满节奏感的语言。在冯骥才看来,契诃夫拥有一颗悲悯之心,而这对作家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从作家、画家,到非遗文化保护人,他如同一个“斜杠青年”,身份一直在变换。近日,他又添了一个新身份——“都来读书”全民阅读计划领读人,并通过抖音分享了自己的新作长篇小说《艺术家们》的内容和写作感悟。

真正的书,在田野,在社会,在人心

“我好像岁数大了,上楼梯有点困难了,在书房的时间就多。在书房一坐,这小说它就找我来了。"近年来,小说《俗世奇人全本》《单筒望远镜》《艺术家们》等先后出版,也让世人看到这位七旬作家丰沛不竭的创作力。

然而这些困难并没有动摇他的决心。没钱,就卖画,尽管对自己的作品万般不舍;缺人,就“把书桌搬到田野上”,身先士卒带领专家跑遍田间地头。他自己带的研究生,有不少都是那时田野调查的主力。

1991年,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的旧址迷楼,将被拆除。得知消息的冯骥才,心痛至极,从没卖过自己画的他,果断决定卖画保楼。正值写作盛年的冯骥,自此从文学创作中抽身,转向到中国民间文化保护的工作中。

除了读书,冯骥才还有一个爱好,那就是“收藏”。不同于别人收藏古董,他收藏的都是对自己人生有意义的东西,有热心读者的来信,好友赠送的书画,泰山挑山工送给自己的扁担……这些别人看着不起眼的东西,他却视若珍宝,一如多年来对民间文化的守护。

新作长篇小说《艺术家们》讲述了画家楚云天、罗潜、洛夫从心灵交汇到逐渐离散的过程,折射了近五十年来的社会和思想变迁。国内文学作品中较少关注艺术家群体,该书第一次全面呈现了他们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因此一经问世,就受到了极大关注。

而心灵生活,是他所推崇的,因为人需要比较纯粹的、精神的、情感的生活,需要思考的、审美的生活,否则人生就会了无生趣。此外,阅读还要追随自己的性情,并且多读经典,就像进入一个风景区一样,每个人的入口不一样,但是这个景区里会有引导。

上世纪70年代,刚开始写作的时候,冯骥才住在不到10平米的房子里。整个房间只有一张全家人吃饭的桌子,吃饭后收起碗筷,他才能在桌上读书、写作、绘画。有一间属于自己的书房,在那个时候是一种奢望。

除了当代作家的身份,冯骥才被更多的人熟知,还因为他从事的民间文化抢救工作。

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武汉高校学生疑盗清华美术生作品参赛 自己设计的作品被一位武汉高校的学生盗用

此外,该网友还查出,这名武汉高校的学生也拿了另一位设计师的作品参加其他比赛,并且已获得名次。如经查实确是我校学生所为,我校会按照《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及相关规定严肃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予

细思极恐!深圳一男子打开家中监控看到诡异一幕:一群外国人进进出出 他们的家里大都有老人或孩子

对于雇主的想法,家政员吴师傅表示可以理解,但看到雇主家里安装的摄像头,她心里多多少少会有点儿不舒服:“感觉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被别人监视。” 亲子关系迎来考验 赵女士的父母年老多病,自己平时工作又忙,

曹德旺点赞扶贫标杆企业南山婆集团 但消费者和市场有自己的正确选择

2019年,曹德旺认识了同为福建人的民营企业家包爱明,了解到包爱明的企业南山婆正在对贵州当地农民进行产业扶贫的事迹,这位在美国设立工厂,并打赢美国工会官司的世界级企业家对南山婆所从事的扶贫事业充满期待。

陈梦获国际乒联总决赛女单四连冠:现在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 参加25日打响的WTT澳门国际乒乓球赛

本场比赛前三局进行得异常激烈。首局陈梦以11比9险胜,随后王曼昱以13比11还以颜色。第三局,双方又在局末多次战平,陈梦挽救两个局点,以14比12再下一城。该局也成为整场比赛的转折点,此后陈梦逐渐占据场上优势,

《强国课堂》“太空请回答”热播吸引孩子和家长们关注 在多个平台的阅读量已累计过千万次

据悉,《强国课堂》“太空请回答”是由中国青年报社、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我们的太空新媒体中心、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联合学而思网校共同推出的国内首部航天科普公益在线素质课程,在学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