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亚洲葡萄酒教父,存款从没超过 6 位数,书却出了十几本 [快讯]
2017-06-25 11:45:35 | 来源:好玩网 | 投稿:伊文 | 编辑:dations

原标题:这位亚洲葡萄酒教父,存款从没超过 6 位数,书却出了十几本 [快讯]

一件无印良品的衬衫可以穿十年

银行存款从没超过6位数

但为了写好一本书,却可以花费一百万台币取材

"亚洲葡萄酒教父"林裕森说

他就是"任性"

说到侍酒师、酒评人,你脑海里浮现出的,是否是灯红酒绿的奢华生活?

实际上,"亚洲葡萄酒教父"?林裕森?更像个默默做事的低调匠人。

他出过十几本与葡萄酒有关的书,更被《商业周刊》称为有修行者般执着的华人世界最好的葡萄酒作家。

他总是穿着棉麻衬衫,四处走访葡萄酒产区,一呆就是一年,被人戏称是个"田野调查者"。

葡萄园

在葡萄酒圈子里,林裕森以扎实严谨,同时也以"梦幻飘逸"而出名。

为了写好一本书,他可以花费一百万台币取材、做调研,只为给读者一个交代。

写《美馔巴黎》那会儿,他吃遍巴黎20个区100多家小酒馆;写《欧陆传奇食材》,除了实地造访欧洲各大美食重镇之外,还自掏腰包买下每条两千欧元的伊比利亚火腿,以及一公斤15万欧元的白松露。

因为采访需要用到西班牙语,他花了一年时间留在塞尔维亚学语言。

又或者,满世界跑了一圈,访遍所有代表性的黑比诺产区,笔记积攒了半人高,最终却通知出版社要毁约,理由是葡萄酒世界变化太快,写作进度跟不上变化……

种种事迹累积在一起,让人分分钟脑补出一个"有钱任性"、把写作当玩票的贵公子。

矛盾的是,当林裕森真的坐在我面前接受采访时,透过一系列不加矫饰的对话,他给我留下的印象却无异于苦行僧。

极度不爱拍照的林老师,想找到一张生活照好难

一件无印良品的棉麻衬衫可以穿十年穿不厌,一台日产的玛驰小轿车,从十五年前开到现在。

日常饮食清淡至极,很多时候就是茄子烫一烫,蘸酱油,或者新鲜的节瓜用橄榄油、盐拌一下。跟一般人想象中天天出入米其林餐厅、一顿饭配十支酒的所谓"酒评人"生活相去甚远。

他还跟我说,这么多年一直没买房,银行上的户头也始终没能超过6位数。

"说的还是台币,不是欧元或者美金哦。"

解释的时候,口气里丝毫不带遗憾,让人心生敬畏。

为了给下一本书、下一段旅行筹措经费,我知道,这个人始终被密集的写作计划追赶,不倦怠地做着演讲、开着专栏,而这可能就是他生活中最大的真相。

本次应法国农业部主办的"2017中国最佳法国侍酒师大赛"活动邀请,林裕森老师为国内葡萄酒爱好者带来了全新研发的课程《法国葡萄酒新貌》

写作只是旅行的"幌子"

进入葡萄酒世界,于林裕森而言,是一连串小概率事件造成的结果。

在东海大学哲学系念本科,起因是他想要考取蒋勋任教的美术系,但未能如愿,只能去念了哲学。

读法文,也是因为哲学系的同学纷纷辅修德文,他想试试看不一样的科目,结果误打误撞,毕业后又去普罗旺斯大学进修硕士。

再之后,因为挂科严重,听从朋友介绍,改读了法国葡萄酒大学的侍酒师文凭。没想到,六个月课程结束后,他感觉自己的人生被重启了一遍。

年轻的时候,谁都梦想拥有两、三种不同的人生。我又是那种右脑思考、思维结构很跳跃的人,兴趣点很多,专注力不够。幸运的是,当我找到葡萄酒之后,我发现以前自己喜欢过的东西都回来了,在人生选择上不必再做转换,可以心安理得的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一个地方。

成为葡萄酒作家,同样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事,甚至可以说是接触葡萄酒之后的副产品。

他发现自己可以把"写作"当成幌子,一边旅行一边采访,费更少的力气进入酒庄套取第一手资料,用最短的时间认识业内最顶尖的人才。

于是,一套特立独行工作模式形成了——每当他想要介入一个新的知识领域或者一个新的产区,他就会先骗出版社,说要出一本新书,然后堂而皇之的去旅行。

为了"还债",他会强迫自己每天晚上十点半开始伏案几个小时,连续一年、两年,直到把书写完,进入下一个循环。整个过程是"自己挖坑自己跳"的最佳注脚,全靠压力和自律意识推进写作计划顺利进行。

走访各地酒庄是林裕森生活的常态

用做手工的方式对待人生

1995年出版的《葡萄酒全书》是林裕森的处女作,这本书一炮而红,成了当年海峡两岸最热销的生活方式书籍之一。

之后,林裕森以每隔两年的频率推出新书,累积至今已有十几本著作。

然而在看似高产的背后,他的写作方式其实被无数道隐形边界束缚着。

就像他认为,自己专攻葡萄酒,偶尔也可以写写美食、建筑、文化,但是绝对不会碰清酒、啤酒、威士忌之类题材。

他甚至用上了自我催眠的法子,强迫自己相信,是自己的体质不适合喝葡萄酒以外的饮料,故而主动放弃。

国际上的知名酒评人都热衷于聘用助理、开设个人工作室,接更多、更大、更赚钱的项目,但对于林裕森而言,别说开工作室,就连请秘书帮忙打理与出版社对接的事务亦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也许读哲学时受到了青年马克思的影响,对于异化劳动的理论,我是很认同的,一旦我需要别人帮我工作时,异化就产生了。确实,如果有助理在能帮我解决一些麻烦,但没准又要面对新的麻烦。

针对如上所述,还有更简单易懂的解释,那就是他自己给自己加的人设是"手工制作者"——遇到力有不逮,或者单凭手工作业难以进行下去的工作,他一定不会接。

类似的执拗,还表现在手写书稿和手工制作PPT之类的细节上,让他几乎成了写作怪癖的标杆人物。

因为不喜欢用电脑,每一页稿纸都是亲手誊录,所有采访资料的归档也由自己来做。每当需要查一个年份、一个人或一次谈话,林裕森都会查阅历年的行事历,根据明确时间记录,找出对应的笔记本。

如果不是亲耳听到,我也不会相信,林裕森在三年前才买了人生的第一台手机。去年,他开通脸书账户,总算进入了社交网络时代。

至于此前相当长一段时间,身边朋友听到的都是他对于苹果和脸书两家公司的抱怨。

只对读者负责

这个月,中信出版社接连出版了好几本他的著作:散文集《弱滋味》是简体中文首版,《开瓶》、《葡萄酒全书》、《欧陆传奇食材》则是重新修订后的再版。

原本,出版社方面也有意拿下《西班牙葡萄酒》简体中文授权,但被林裕森回绝了,理由是,他想要再花两三年时间做系统的修订,让这本八年前的出版物跟上葡萄酒版图扩张的脚步。

对于读者,林裕森一贯态度就是"负责",基本上每出一本书,隔段时间都会细心修订后再跟读者见面。

葡萄酒世界这些年变化太大,加上个人阅历不断成熟,他意识到自己或许应该换一种观念重新反省以前认识过的事物。

他举了个例子,在法国,但凡酿造专业的学生一定会被告知乳酸菌发酵不能在酒精发酵之前进行,但进入酒厂实习之后,他们可能会发现现实中有太多逆向操作的成功案例。

还有生物动力法,这个纯粹由民间发起的种植及酿造风潮,不但有悖于传统,同时亦无法在技术层面得到合理解释,是业界多年来争论的焦点。

身为作者,你必须花更多时间去斟酌自己对每一个知识点的处理,必要时,为自己建立一个新的价值系统。传递一个理念不难,但如果想要纠正或者令读者淡忘一个错误的理念,可能需要花上二十年时间才能做到。

他只是不希望自己的读者,也跟早年的自己一样,被迫走上一段弯路。

"因为我很任性"

在生活上浪漫,在写作上自私,也是林裕森的写照。

只不过,所谓浪漫,跟旁人强加在他身上的浪漫化想象不同,说的可能只是心无旁骛的研究及享受葡萄酒,偶尔把时间花在几个无伤大雅的小嗜好上。

譬如,种植茶花,监督老爸用生物动力法种菜,自己做一点台湾史前史的考古研究之类。

至于自私,那只是因为他想要在写作上充分行使自由,以更诚实的方式表达个人看法,对不喜欢的事物或题材说不。尽管,这样做有时会触及写作系统的伦理。

就像三年前,他在波尔多采访超过三百个酒庄、写作铺垫整整两年后,心一横,把整个计划搁置一旁,转头出版了《会跳舞的大象》,随即又开始筹备另一本与谢忠道合写讲述欧洲区域美食文化的书籍。

至于个中原因,他的解释只是——

三百家酒厂中有两百家是不需要参观的,因为你没有办法去了解后台的东西,你只是置身在一个公关系统里面,看到别人希望你看到的东西,大家互相浪费时间。

"我会让自己尽量不再花时间在上面,这样做让我多少快乐一些,因为我很任性。"

我其实很能明白,不管使用什么样的措辞,任性,自私,或者自由,林裕森真正想说的是生活中的取舍。

就像他不无乐观的宣称:自由葡萄酒作家的生活其实还蛮有趣的,但可能会让人进一步考虑把人生的其他部分牺牲掉,比如说,买房以及组建家庭……

这样洒脱的人生情态,让我忍不住想到尼采说过的,人生是带着镣铐舞蹈。

这个或许就是林裕森想做并且一直在做的事情:在一个地方无限风光,忽略其余。

林裕森在书中表示,这一招他怎么也学不会

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林裕森著作

《弱滋味》《开瓶》《葡萄酒全书》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你也可以点击"阅读原文"

文_Melissa

编_阿作

图片由中信出版社提供

以上内容来自「外滩TheBund」(微信号:the-bund)

已授权"快版权"(www.kbanquan.com)对文章版权行为进行追究与维权。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THEEND-

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亚洲飞人”苏炳添将于今晚亮相贵阳奥体中心 [快讯]

6月25日,为期三天的2017全国田径冠军赛暨大奖赛总决赛在贵阳奥体中心开赛。今晚,备受瞩目的男子100米决赛将决出冠军,中国首位百米跑进10秒大关的"亚洲飞人"苏炳添、短跑名将谢震业等高手将同台竞技。本次比赛是贵

纵横捭阖的“大佬”,在“特别”场合说出了心里话 [快讯]

撰文|周宇??编辑|张伟作为各大民企的领路人,企业"大佬们"在各类场合做演讲已经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当他们出现在集团内部年会、行业论坛、各类主题活动、甚至国内外高校发表演讲都已不是新鲜事。国家部委、中央机关

工作人员受托下注打错一位数 [生活]

彩票销售网点工作人员潘阿姨受彩民小陈委托下注,错将“35”打成“33”,致小陈痛失2.8万元大奖,潘阿姨事后送上2条烟欲打发了事,但小陈并不买账,将潘阿姨告上法庭。日前,上海普陀区法院判决潘阿姨赔偿小陈6000元

轿车冲上三级台阶撞倒老太 十几位路过市民合力抬车救人 [快讯]

6月22日上午8时许,在城区夷陵大道281号花千寻花坊店门口,一辆东风悦达轿车从人行道冲上三级台阶,将路过的一位老太撞倒卡在车底,十几位路过市民合力抬车救出老人。8时10分许,记者在现场看到,一辆米黄色东风悦达

大货车与亚洲象在高速路 " 怼 " 上了 , 怎么赔 ? [快讯]

新华网昆明6月24日电题:大货车与亚洲象在高速路"怼"上了,怎么赔?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姚兵赵珮然当"机械猛兽"遭遇"自然巨物",会发生什么?这并非电竞游戏中的场景,而是高速路上的事故——这不,大货车跟大象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