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明星-日本:改良焚烧技术减少填埋量
2024-03-18 05:30:02 | 来源:http://www.wosku.com | 投稿: | 编辑:dddddd

原标题:抑郁症明星-日本:改良焚烧技术减少填埋量

2019年5月22日,日本东京上野公园,一名工作人员在处理分类垃圾。

生活在现代社会,垃圾处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回避的一个话题。世界各国对垃圾的分类、处理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构建卫生、环保的生活环境的目的却是共同的。虽然世间对繁琐复杂、细致入微的日式垃圾分类和粗犷豪放欧美式垃圾处理方式褒贬不一,但仔细想想,只要是有利于环保和资源再利用,构建循环型社会,垃圾分类的效果总是利大于弊,值得进一步深化保持。

租房合同与分类教程一起交给新住户

由于文化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初到日本生活的外国人面临的第一个大挑战,可能就是垃圾分类问题了。不少人都为“不知道什么垃圾应该扔到什么地方”“日本垃圾分类的规定太繁琐了”等问题而苦恼。

与一些国家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和“普通垃圾”两大类的分类方式不同,日本将垃圾大致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资源垃圾”和“大件垃圾”等四大类。同时又因垃圾的具体分类处理问题由各地方政府决定,日本各地的分类及处理标准也不尽相同,有的地方甚至多达数十种之多,且不同垃圾的扔弃时间也有所不同。这一问题不仅让初到日本的外国人感到不适应,也让不少刚搬到新住处的日本人,需要重新学习当地的分类标准。

所以,在日本“指导教育如何扔垃圾”便成了新住户的第一学习科目。刚到日本某地生活时,由当地政府制定的垃圾分类教程和细则,会随着租房合同一起送到新入住者的手上。房东或者邻居也会专门向新住户详细讲解,垃圾该如何分类、拿什么装、什么时间扔在哪里等注意事项。

除了入门级的学习外,“入乡随俗”则是适应垃圾分类的最好办法了。面对严格复杂的分类规则,在实践中学习非常有效。不少人刚开始扔垃圾的时候,都会留心观察日本人是怎么扔的。在日本,如果不按照规定扔垃圾,你会发现自己扔出去的垃圾又被人放回了家门口,有的甚至会受到邻居或公寓管理人员的“当面指导”。另外,人们在相互“吐槽”垃圾分类之苦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探讨如何分类的过程,久而久之,垃圾分类的习惯也就逐渐养成了。

生活方式从过度消费向“环保”转型

2018年5月,日本东京,位于市区居民区的垃圾焚烧处理厂。图为居民大楼为背景的垃圾焚烧处理厂厂房全景。

要说日本垃圾分类规则之细,恐怕属于全世界的“模范生”。同时,日本国民能如此严格地遵守规则,恐怕也是世界上少见的。究其原因,这一结果的产生与日本的经济发展和重视规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战后,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垃圾问题也日益成为社会问题。到上世纪90年代,由于垃圾焚烧过程中二噁英等有害物质的大量排放,严重污染大气,迫使日本政府痛下决心,强化垃圾分类,改变以往垃圾焚烧的最终处理方式。

此后,随着1997年《京都议定书》的通过,日本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开始决定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生活方式向“环保”转型。在此过程中,日本国民对垃圾分类的观念有了根本性转变。随着时代的发展,垃圾分类已经深入民心,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国民价值观。

普通日本国民能够遵守如此繁琐的垃圾处理规则,也是日本人遵守规则这一国民性的表现。与其他国家的“只要没人看到就可以”的行为方式相比,日本人更注意的是“即便没人看着,也要像有人盯着一样行动”,这也是日本人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集体主义社会”风气下形成的“别人的目光下”的行为方式。在日本人眼里,“规则就是规则,不遵守规则就是‘不懂常识的人’”。

改良焚烧技术能有效减少填埋量

减少垃圾排放,构建环保型社会已经成为当今人们的共识。但是,日本在垃圾分类细化方面其实也面临诸多难题。

比如,过于细化的垃圾分类在日本也有着不同看法。就连从事垃圾处理的业内人士也认为,垃圾处理过程中,最大投入就是收集运送垃圾的物流费用,这一支出占到整个垃圾处理成本的70%左右。细化垃圾分类不仅直接增加了运送垃圾卡车的运行费用,也增加了车辆尾气的排放量。

tags:娱乐

上一篇  下一篇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