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实施一周年,看看他们怎么说?
2022-01-07 14:21:07 | 来源:npc | 投稿: | 编辑:黄懒懒

原标题:民法典实施一周年,看看他们怎么说?

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关涉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民法典实施一年间,全国各地区各部门积极组织宣传、认真贯彻实施,检察官、法官以此为办案依据,司法调解员边实践边普法,广大法学院校师生边研究边思考……近日,民主与法制社记者采访了不同领域的人,听听他们对于民法典实施这一年来的切身感受。 深入人心“典”亮美好生活 深圳市法学会秘书处主任科员 周欣 民法典颁布与实施,在法学理论研究和法治实务实践方面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要事。作为一名法学会工作人员,一年来,我明显感觉到民法典给法学理论研究和百姓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 “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是法学会开展的一项品牌活动,主要是组织动员广大青年普法志愿者走进企业、社区、学校和农村开展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服务等活动。2021年以来,深圳市区两级法学会组织了89场普法活动,发放普法活动资料6898份,普法受众多达20204人,其中以民法典为主题的普法活动占总数的70%。 在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桂园街道的一次民法典宣讲活动上,专家选取了与百姓生活关系较为紧密的案例,例如“北京海淀法院首例涉居住权案宣判”“深圳前海法院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格式条款效力认定案”和“上海首例涉性骚扰损害侵权责任纠纷宣判”等,对民法典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讲解,现场效果良好。在交流问答环节,参加活动的居民热情高涨,就房产过户、遗产处置、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处理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踊跃提问,切实实现了通过法治实践深化群众对民法典的了解,使民法典真正成为家家户户“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助力提升法学教育质量和水平 天津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 郝磊 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也给法学专业的教学带来了重大变化。 其一,是民法教学内容的变化。民法典的七编制(即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既是立法的体例,又是我国民法学的基本结构体例。民法学教学的基本逻辑线索就是引导学生在掌握民法基本概念、原理的基础上理解上述各编的法律定位、基本内涵、逻辑结构、具体构成。民法典时代,民法学教材体系和课程体系更趋统一,过去存在的体例结构差别甚巨的问题有很大改善。 其二,是学生法律思维的变化。一方面,学生应更加注重体系化思维的运用。民法是万法之母,众法之基。民法典不仅影响学生对于民商法的学习,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对于包括宪法、刑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其他领域部门法的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应学会运用民法典的精神与理念去诠释民法的基本制度,从而达到对民法制度的精确理解和合理认识。 其三,法律规范查寻与适用方法上的变化。民法典的颁布实施不仅为学生查寻规范带来极大便利,而且有助于掌握更为科学的法律适用方法。民法典生效后,原来的九部民事单行法同时废止,民事领域的基本规范被统一到一部法典之中,“九法归一”使得法律更加系统化,学生在查找民事规范时,只需翻看民法典条文及相关司法解释等与民法典相配套的法律规范,使得规范查寻过程变得更为简便、高效。同时,民法典的编纂也为法律规范的解释适用提供明确依据,之前难以显现出优越性的请求权基础法、要件审判九步法都可以“登堂入室”,有助于未来形成更为稳固的法律职业共同体。 为审判实践提供支持 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窦店人民法庭副庭长 李亚丽 民法典的实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其中很多新增条款都具有创设性、引领性,对司法实践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一年来,作为一名民事审判的法律适用者,感触最多的条款当属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五条,主要对合同解除进行立法规制。该条款的出台明确了合同解除时间的认定规则,对以往的司法实践起到了纠偏作用。 民法典实施之前,法院关于合同解除的裁量方法为大多当事人起诉解除合同时法院经审理认定解除权成立的则直接判决解除合同,而对合同解除的时间鲜有涉及。经过分析我们发现,以往的裁量方式将产生诸多司法困惑。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五条的规定实则是以立法的形式进一步明确了通知解除主义的模式,对司法实践具有鲜明的指导意义。 司法是立法的实践应用与案例投射,立法的本意被司法者正确解读需要裁判实践与法律条款的反复磨合,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五条的出台明确了立法意图,同时指导司法实践朝着更契合立法本意的方向发展。 护航未成年人成长 天津市蓟州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官 李巧亮 检察官不仅要会办案,还要办好案。民法典全方位保障人民的生产生活,我们在贯彻民法典精神方面大有可为,比如在妇女儿童权益、青少年个人信息保护方面还能做得更多。 在办案过程中,我经常会接触到“事实孤儿”这一群体。如何保障这些“事实孤儿”群体的生活,理应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民法典第三十四条规定:因发生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监护人暂时无法履行监护职责,被监护人的生活处于无人照料状态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应当为被监护人安排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这一条款为保障这些人的生活提供了法律依据。 民法典实施后,我们开始在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上广泛宣传强制报告和入职查询制度,也将其纳入普法宣传的重要内容,教育引导大家在发现未成年人受到侵害或进行犯罪时自觉报警,共同维护社会稳定。 原来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我们会对所有涉罪未成年人进行帮教矫正。民法典实施后,我们在帮教矫正的同时,还可以向涉罪未成年人父母或者监护人发出“督促监护令”,责令监护人管教未成年人,更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 为人民调解工作提供更为完善的法律依据 北京市西城区司法局专职调解员 刘影 从人民调解制度的角度来说,民法典的实施为人民调解工作提供了更为完善的法律依据。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从这个角度而言,民法典是与调解工作联系最为密切的一部法律。 在2021年办理的一起房屋租赁纠纷调解中,民法典的讲解成为化解纠纷的关键。在约双方见面调解前,调解员就通过电话反复与双方当事人沟通了几天。但调解当天,双方还是一见面就吵架,整个调解过程持续了5个小时。最终,在调解员对纠纷双方进行相关条款的详细解读和耐心沟通后,双方握手言和。 人民调解工作不是单一的“一事一解决”的工作,而是通过每一次纠纷排查和调解为切入点开展的一次综合工作,更是一次普法工作。 在民法典实施的第一年,这个特点尤为突出。在调解工作中,让百姓明白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应当依法办事,不仅仅是依法取得权利,也要依法履行义务,更要在权利产生冲突时依法选择正确的方式来化解,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创造一个法治、和谐的生活环境。 回应群众关切,用法治托起稳稳的幸福 东南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韩尚宜 在高度信息化的21世纪,最严峻的法律挑战之一,就是如何通过法律强化对个人隐私、个人信息的保护。民法典首次明确了隐私的概念,并提出我们享有私生活安宁等权利。 上个星期,我收到了一条诈骗短信。内容是虚构了我的信用卡借款事实,同时催促尽快将还款款项打到某个账户上。紧接着,我就收到了来自国家反诈中心的公益短信和电话,提醒我近期不要点击陌生链接和相信陌生电话,谨防诈骗。 垃圾电话和短信的侵扰就属于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条中提到的“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与此同时,针对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民法典也规定了诸如“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等条款。这就是民法典针对近年来人民群众在生活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所作出的回应,这些规定,标志着包括隐私权在内的人格权保护在我国已经达到新的高度。 民法典实施的这一年,国家又出台了个人信息保护法。尽管我们目前对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的保护刚刚拉开序幕,但是明显感受到国家对隐私权保护、个人信息保护的态度愈发坚定。美好生活有民法典相伴,用法治为我们托起稳稳的幸福。(李卓谦)

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立法维护安静和谐的生活环境

浙江台州环保人员向幼儿园小朋友宣传噪声预防小知识。蒋友青 摄 山东聊城开展高考考点“禁噪音、护高考”行动。张振祥 刘广阔摄影报道 湖北十巫高速公路工作人员开展施工噪声监测。卢家国 摄 广场舞喧闹、机动

全国人大代表张冬云:继承我国法治建设经验

原标题: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民政厅厅长张冬云:继承我国法治建设经验 长期以来,我们党总结运用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

积极回应妇女期盼和社会关切

12月23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分组审议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与会人员充分肯定了草案,并提出了修改完善的建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沈跃跃说,我们党始终把实现妇女解放和发展、实现

立法防治噪声污染守护百姓安宁

近日,噪声污染防治法草案二审稿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草案二审稿在噪声污染范围、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等方面进行了修改。 公园里震耳欲聋的广场舞音响、大街上尖锐刺耳的机动车轰鸣

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着力优化职教学生升学就业社会环...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记者胡浩、董博婷)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20日再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记者了解到,修订草案进一步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优化职教学生升学就业社会环境,加大对积极开展职业教育企业的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