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北京味儿的,不是烟袋斜街而是他! [快讯]
2017-12-12 21:42:42 | 来源:好玩网 | 投稿:小柯 | 编辑:dations

原标题:最有北京味儿的,不是烟袋斜街而是他! [快讯]

对北京来说,2017年是巨变的一年。

坚定且持续进行的治理开墙打洞工程

清理城市"发际线"(建筑物牌匾)专项行动

拆除各种违建工程、煤改气工程

动批、天意、万通等市场疏解工程

城市发展的阵痛,换来的

是越来越美的市容

是越来越宜居的城市环境

是老舍梦中的那座"北平"

在这些变化中,"东四南历史街区"

入选了"中国人居环境奖",且是唯一

以名城保护和社区营造为主题的获奖项目

在京城众多胡同街区中,为何偏偏是它?

东四南历史保护街区

街区北至前炒面、前柺棒胡同,南至干面胡同

东至朝阳门南小街,西至东四南大街

面积约44公顷,自2012年以来

这片保护区便开展了针对物质空间改善

与人文环境复兴的文化营造活动

比如修复了史家胡同45号院的垂花门

内务部街34号院内重新铺装了地面

还粉刷了北欧风格的黄、灰色油漆

昔日破旧的大杂院焕然新生

目前,"东四南"7条胡同的墙面

正在进行保护性恢复,预计明年3月

我们就能看到它的历史本来面貌

而关于胡同,这七条胡同各有特色

论建筑之丰富,干面胡同首屈一指;

论四合院之出色及胡同之尊贵

当以史家胡同为尊;

《大宅门》拍摄外景地

而要论单独一座院落之庞大气派

内务部街11号则当仁不让

接下来,小北就陪大家逛逛

干面胡同

传说明清时,驶往禄米仓的粮队自西而来

车马嘶鸣尘土飞扬,人称"下干面"

所以,禄米仓胡同西口对面的这条胡同

就叫做干面胡同

干面胡同横跨朝内南小街和东四南大街

北边则以东罗圈和西罗圈二条支巷

通往史家胡同,胡同大宅门比比皆是

就连普通的随墙小门,也是庭院深深

而胡同里的名人名宅丝毫不逊色于史家胡同

干面胡同61号

这家三进四合院是清末大学士

军机大臣李鸿藻旧宅,也是李鸿藻之子

中法大学创办人李石曾的祖宅

北平沦陷时,这里被日本特务机关霸占

传说川岛芳子在此住过,建国后成为社科院宿舍

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就住在此院

干面胡同57号与甲57号

甲57号是一栋西班牙风格的二层洋楼

其建于1930年,而在它的旁边就是57号

这是一座美国建筑,建于1922年

当年是为培养铁路人才创建的私立畿辅大学

1928年民国政府接管北京后

改为私立北平铁路大学

现在是外交部机关及驻外机构服务局

干面胡同53号

中国红十字会大院,面积并不算大

只有一栋9层楼和一栋四层小红楼

实际上上,当年红十字会地址在隔壁51号院

也就是现在的外交部所属世界知识出版社大院

"文革"后期红十字会与外交部做了个交易

将51号与53号加东华门一个宿舍进行了置换

1978年红十字会恢复工作后,办公用房短缺

1984年在瑞典、日本、芬兰、澳大利亚、联邦德国

五国红十字会的捐助下,建了现在的九层大楼

2004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搬迁至北新桥3条后

这个院子成为中国红十字会所属中国红基会

中华骨髓库、中国器官遗体捐献中心

中国红十字训练中心的办公地点

此外,胡同43号一个两进的小院

现在是红十字报和博爱杂志的办公地点

干面胡同30号

京剧艺术大师梅葆玖先生寓所

这是一栋带半地下室的二层灰砖老楼

梅先生在此一直居住到去世

其南边紧挨着的东石槽胡同

还住过著名导演凌子风

他是《骆驼祥子》《边城》的导演

西石槽胡同则住过著名文学家

文化部副部长郑振铎

干面胡同49号

49号门前有两块上下马石

这是清末天津知府和直隶布政使

民初北洋政界约法会议议员、参政凌福彭私宅

在建国后成为二机部宿舍

1900年,民国才女凌叔华出生于此

结婚时,其父将六进大宅的后二进

送给了女儿做嫁妆,大门开在史家胡同

也就是今天的24号,史家胡同博物馆

东罗圈胡同11号

老门牌为干面胡同15号

这是一座南北朝向的四层白色小楼

建于是1963年,当年的这里

是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宿舍

钱钟书、杨绛夫妇,卞之琳、李健吾

沙汀、考古学家夏鼐、哲学家贺麟

还有金岳霖、翦伯赞、罗尔纲、戈宝权

罗念生、吴世昌等中国文史大家都曾住在这里

干面胡同10号

曾经是铁路六一小学,应该是所寄宿学校

现在这里是东城区委党校所在地

史家胡同

堪称中国最"尊贵"的胡同

号称"一条胡同,半个中国"

住在这里的名人可谓车载斗量

24号史家胡同博物馆更是享誉海内外

英王子都亲自前来瞻仰其"姿容"

史家胡同源自1500年前

是阿史那氏族的聚居地

阿史那是突厥可汗的姓氏

也是蒙古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的祖先

元朝建大都"汗八里"时

便把这里命名为"史家胡同"

为什么说史家胡同"尊贵"

缘于胡同住的名人太多

从西逛到东,几乎每户宅院都住过名人

史家胡同53号

史可法

这里最早住过抗清名将史可法

后成为大太监李莲英的居所

后来被同治年状元洪钧买了下来

他有个小妾,就是一代名妓赛金花

邓颖超

解放后,全国妇联驻扎在这里

邓颖超、康克清都曾在此办公

华国锋也在这里策划粉碎"四人帮"计划

史家胡同51号

解放前为香港《大公报》北京办事处

后来成为章士钊先生的住宅

前为章士钊、后中为章含之

章士钊曾在辛亥革命后任教育总长

建国后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

最初与东四八条朱启钤家同住一宅

1959年周恩来将51号院赠予章士钊

1961年,章含之与洪钧彦的女儿妞妞出生

在《跨过厚厚的大红门》里的妞妞

就是"名门才女"洪晃

史家胡同24号

即史家胡同博物馆,原是凌家大院

这个"凌"指的是凌福彭,也是凌叔华

凌福彭是清朝末年进士,有位同乡叫康有为

他将康有为引荐给当时的总理衙门大臣张荫桓

使康有为接触到翁同龢与光绪皇帝

继而有了著名的"百日维新"事件

戊戌变法失败,凌福彭被慈禧派去了天津

以天津知府之职,借助袁世凯操练新军之机

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巡警制度

筹办了公益学堂,成立商务公所

进行了第一次人口普查

凌福彭退出政界后,归隐胡同生活

凌叔华是凌福彭的掌上明珠

她是新月派和五四女作家群的代表人物之一

与冰心、林徽因齐名的"文坛三才女"

她与胡适、徐志摩也有着深厚的友谊

24号院正是父亲凌福彭为女儿准备的嫁妆

今天的博物馆只是当年的一小部分花园

但已足够让我们品味那段风花雪月的故事了

史家胡同20号

20号据说旧门牌号是56号

建国后华北文工团把这里作为驻地

焦菊隐

1950年,文工团改名为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史称"老人艺"

焦菊隐、夏淳、于是之等建院元老

都在这里生活工作了大半辈子

于是之饰演程疯子

人艺许多早期经典作品都曾在这里排练

当年周总理喜欢看人艺的话剧

每每散场后就步行去史家胡同人艺宿舍

看望演员,还与他们合影

一步一宅,一步一历史

史家胡同59号院原是史可法祠堂旧址

也是清代教育八旗子弟的"左翼宗学"

现在则是大名鼎鼎的史家小学

47号院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故居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荣毅仁搬进此院

并度过了其人生的最后岁月

55号院是中共元老李维汉的故居

在史家胡同的沧桑岁月中

有无数青史留名的人在此居住

这条胡同靠着这些青史留名的人物

成为北京胡同中最有名望的一条

内务部街

明朝时叫勾阑胡同,"勾阑"泛指娱乐场所

古时大多指妓院,显然,这里曾是"花街柳巷"

传说明朝一些皇帝经常光顾这里

到了清朝,这里改名叫勾栏胡同

清末时还叫过民政部街

后因段祺瑞执政府的内务部在此,故改为此名

老内务部的建筑与铁狮子胡同异曲同工

都是清末民初时尚的欧洲古典风格

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就是在这拍的

其中,有几处院落的历史颇值得说道

内务部街15号

北京二中,京城著名重点中学

这里的学生其家庭背景大多非富即贵

据说该校每年有1/6的学生考入北大和清华

该校原扯在史家胡同小学

究其历史,它是清朝雍正皇帝时期

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子弟学校

史称左翼宗学,后来几经变化

1912年改为京师公立第二中学校

这就是北京二中的前身

这里也是曾经的北洋政府内务部旧址

内务部街11号

在东四南街区中,最大的院落

原来有四座广亮大门,二十个院子

在整个京城,这样规模庞大的大宅并不多见

只有清朝大学士、军机大臣那桐的那家花园堪比

乾隆时,这里是一等诚嘉毅勇公

伊犁将军明瑞的府邸,据说

明瑞的姑姑是乾隆皇帝的皇后

叔叔是大学士傅恒

后来道光的六女儿寿恩固伦公主

嫁给明瑞重孙景寿,因此又称"六公主府"

到了民国,这里归了盐业银行经理岳乾斋

他是中国1918年6月7日开办的

第一个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的创始人

西四院假山2012年被房产所属总政管理处拆除

11号院后花园小山东侧有一个山洞

传说当年是岳乾斋藏宝的地方

昔日的凉亭,现为原居委会使用

红学家按史料记载和《乾隆京城全图》比对

当年曹雪芹与好友敦敏相会的养石轩

就在今日的内务部街11号

建国后这里成为总后勤部办公地

1952年,总后勤部迁址到复兴路

这里被移交给总政治部管理使用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一处大杂院

当年的飞檐斗拱已在风雨中渐渐破败

内务部街甲44号

和史家胡同55号原本是一个整体

建国后统战部长李维汉住于史家胡同55号

现为外交部宿舍

甲44号还是史家胡同53号的西跨院

华国锋任国务院副总理期间曾住在53号

而他的卧室则在甲44号

80年代,53号被"妇联"改建成好园宾馆

内务部街甲44号则独立成院

1980年纪登奎辞去中央领导职位,搬到这里

而这里还是台湾作家李敖的童年旧居

二岁时李敖举家由哈尔滨迁到北京

就借住在这所院落的外院后罩房

小学就读新鲜胡同小学,1949年全家去台湾

内务部街39号

1949年与李敖一样去台湾的

还有住在39号的作家粱实秋

粱实秋是中国著名的作家、学者

内务部街37、39、41号都曾是梁家房产

粱实秋出生于39号中院西厢房

院子对过是史家胡同47号

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官邸的"后身儿"

本司胡同和演乐胡同

两条胡同都在东四南大街路东

都是东西走向,并且挨着

本司——顾名思义,就是自己掌管的官署

它指的是教坊司,该司始于唐,止于明

由朝廷设置,负责女子歌舞才艺培养与管理

到了清雍正七年,改教坊司为和声署

从此,教坊司没了,而到了道光年间

教坊司改为升平署,隶属于内务部

清亡后,清左翼前锋统领衙门

正蓝旗满洲、蒙古、汉三军都统署就在这里

虽然教坊司已经没了,但是

"本司"这个名号却一直叫到今天

1914年,章太炎因反对袁世凯称帝

遭到软禁,就曾囚于这条胡同

教坊司负责培养歌舞才艺之人

自然需要有实践才艺的场所

于是紧邻"本司胡同"就有了"演乐胡同"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效之

明代武宗纵情声色,有了教坊司,于是

附近汇聚了说书、演戏、杂耍等娱乐行当

当时的东四牌楼南北,又曾出现了勾栏胡同

马姑娘胡同、宋姑娘胡同、粉子胡同等

唐朝时长安城北平康里俗称北里,是妓院所在

明朝的东四南北一带就被人称作京城"北里"

灯草胡同

明朝属黄华坊,称灯草胡同

清朝属镶白旗,依旧沿用旧称

传说,此地接近灯市,因售卖灯草而得名

胡同内现有朝阳门医院等单位,其余为民宅

这里还曾是大清镶白旗汉军都统署驻

乾隆时,定西将军、一等诚谋英勇公

乾隆后期首席军机大臣阿桂府邸也曾在此

礼士胡同

士必有礼,有礼为士

这里最容易让人想起成语"礼贤下士"

其实,这里以前叫驴市胡同

是东四牌楼附近专门贩卖牲口的地方

到了现代,这里还曾是"朝阳门的美食街"

胡同菜、北京菜等各种美食小店云集在此

随着北京整治开墙打洞工程的进行

这里的很多美食小店都已关门

"朝阳门的美食街"从此成为历史

礼士胡同129号

很多人认为这里是宰相刘罗锅的宅邸

其实这里是清末武昌知府宾俊的府第

民国时,日本人李彦青趁日本大地震之机

通过贩卖大米发了横财,买下这所院子

后来,曹锟当政时,李彦青被枪毙

此宅转手天津盐商李善人之子李领臣

李领臣请朱启钤的学生重新设计

使整个建筑风格典雅,雍容华贵

解放后,这里成为印尼驻华大使馆

"文革"时是文化部长于会咏住宅

后又为中国青年报社和电影局使用

电视剧《大宅门》的外景就在这里拍摄

礼士胡同61号院与43号院

清朝乾隆时的宰相刘墉刘罗锅

史载在胡同西头,但从现在实际情况来看

刘墉故居应在胡同的靠近东头

其中61号现在人称是刘墉故宅的一部分

实为当年的"轿房",是轿班和管事们所住

再靠东的43号院,可确定为刘墉故居正房

最显眼的是大门两边各有一块

存留至今的汉白玉上下马石

京城现今仍保留上下马石的四合院已不多

而汉白玉材质的上下马石更为少见

前炒面胡同

东起前拐棒胡同,西止东四南大街

南邻礼士胡同,北与大通胡同相通

明朝属思诚坊,称炒米胡同

清乾隆时称炒面胡同,宣统时分前后两部

传说此地曾有多处经营炒面的餐馆而得名

胡同内5号院曾是五四运动时

被学生列为卖国贼陆宗舆的住宅

33号院则是清溥仪本家府第

民国时日本人在此开设了"新酒家"

34号院在民国时是眼科专家毕毕德的住宅

他是中国现代眼科学的主要奠基人

于协和医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

前拐棒胡同

明朝属思诚坊,称拐棒胡同

清朝属镶白旗,称前拐棒胡同

提起拐棒胡同,不能不提朝内菜市场

它建于1953年,在老外交部斜对面

在过去那个严格的计划经济年代

它是京城为数不多的几个老百姓菜篮子之一

1998年,奥士凯集团在东四路口重建菜市场

2007年,物美和奥士凯合作开发朝内菜市场

此时菜市场虽然名字没有变

但已转变为超市模式的"菜市场"了

东四南似乎正在变成梦中的那座"北平"

人们都说一下雪,北京就成了北平

可小北真心希望,哪怕不下雪

北京依旧是那梦中最美的"北平"

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第 5 届南博会暨第 25 届昆交会推介会在北京举行 [快讯]

第5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5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推介会在北京举行摄影:高宇国际在线消息(记者高宇):12日,第5届中国—南亚博览会(简称南博会)暨第25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昆交会)推介会在

北京中、高考本月进行首次英语听力机考 [快讯]

中新网北京12月12日电(记者杜燕)今年12月16日,高考首次英语听力机考,2018年3月17日举行第二次考试。12月23日,中考首次英语听说机考,2018年3月24日举行第二次考试。资料图。王康明摄今天,记者从北京市教育考试院

北京市委书记蔡奇 : 这座城市离不开普通劳动者 [快讯]

据千龙网12日报道,12日是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北京市委书记蔡奇看望慰问一线生活性服务业劳动者时强调,我们这座城市需要环卫、保洁、保安、物业、家政、快递、餐饮等普通劳动者,无论是城市运行,还是日常生活都离

京津冀协同养老 北京老人在津冀养老院的生活如何? [快讯]

1600余位北京老人在河北某养护中心养老占入住总数98%北青报记者现场体验——京津冀协同养老乐在何处?娱乐中心项目齐全,可满足老年人的休闲娱乐需求摄影/本报记者蒋若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之下,本市与天津、

孙轶会见北京商来科技有限公司客人 [快讯]

12月11日上午,葫芦岛市委书记孙轶在葫芦岛宾馆会见北京商来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孙林一行。双方就推进LNG(液化天然气)罐式集装箱运输项目建设进行了深入交流。北京商来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首先介绍了自今年10月份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