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两会教育部长陈宝生答记者问(实录全文)
2017-03-13 09:04:43 | 来源:大风网 | 投稿:米米 | 编辑:dations

原标题:2017年全国两会教育部长陈宝生答记者问(实录全文)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于3月12日15时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邀请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教育改革发展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3月12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邀请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教育改革发展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记者薛玉斌摄

曲卫国: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本场记者会的主题是教育改革发展。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先生,围绕这一主题回答大家的提问。首先,有请陈宝生部长。

陈宝生:

大家下午好。今天是周末,看到这么多记者朋友来参加教育专题的记者会,很受感动,非常感谢。这是我到教育部工作后第一次参加记者会,因此我把今天的记者会看做是一场考试。各位就是出题的老师,也是阅卷的老师、监考的老师,我就是答卷的学生。希望今天的这场考试是一场素质教育的考试,不是应试教育的考试。

下面我愿意回答各位朋友提出的问题。谢谢。

记者:

刚才陈部长提到考试和教师的问题,我想替乡村教师问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城乡的二元分割导致乡村教师的队伍难招难留。此前,出台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请问陈部长,这个政策实施的效果怎么样?下一步,我们还会出台哪些举措,来解决这些乡村教师们的后顾之忧?谢谢。

陈宝生:

谢谢你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为我们乡村教师代言。

我们国家现在有300万乡村教师,他们是我国基础教育的脊梁,尤其是我们农村孩子成长的园丁。2015年出台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这个《计划》在我们共和国的历史上是第一个关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计划,意味着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个《计划》实施以来,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由于历史、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我们乡村教师短缺,这个问题非常严重,集中表现就是三件事,教育部在围绕这三个问题出台政策和措施,加强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是要下得去。乡村教师短缺突出表现是下不去。《计划》颁布以后,深入实施特岗计划,这是专门针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在全国范围内招收毕业生到乡村去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乡村教师短缺的问题。连片特困贫困地区和265个连片特困贫困地区之外的省贫县都纳入了这个范围。

二是留得住。下去了留不住,干一段时间就走了,特岗计划也有这个问题。解决留不住这个问题,主要有三招。第一招中央财政投入了52.53亿元资金,有8.1万学校的近130万乡村教师受益。主要是提高补助,让他们在乡村从事教育劳动得到相应的补偿,大体上人均是300元左右。一些省财政拿出资金投入,标准比较高,最高的在1500元。这是解决经济范围的。第二招是在全国建了有40万套周转房,为这些乡村教师、特岗教师建的周转房,让他们住在条件比较好的地方,能够安心的在那里工作。第三招是提高他们的荣誉。我们向106万30年以上在乡村从教的老师颁发了荣誉证书,这在共和国历史上是第一次。这么大规模地颁发荣誉证,就是想通过这样的精神奖励,营造教师在乡村从教的浓厚氛围,让他们有职业的荣誉感。这叫做解决留不住的问题。

三是教得好。就是解决教不好的问题,这主要是质量问题。我们采取一些措施鼓励水平比较高的校长教师向乡村流动,这有经济措施也有保障条件的措施,鼓励他们流动。还有一个措施是培训,培训的关键是学校得有一个好校长,我们这两年380万人次培训校长,不断地给他们培训,让他们提高管理和教学的水平。有一个好的校长带着一帮老师,这个乡村的教学水平会逐步的提高。

下一步,我们要继续贯彻落实好乡村教师计划,同时还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尽可能向村小和教学点倾斜,还有解决乡村教师和城市教师编制问题,城乡统一编制标准。另外是下功夫解决好长不高的问题。所谓长不高的问题,就是要从制度上解决他们评职称这样一些职业发展问题。做好制度安排,经过一段时间,我们乡村教师短缺问题就会得到较大的缓解。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

我们知道,一直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短板在于缺乏针对性和亲和力,难以满足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期待。所以,请问陈部长,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之后,教育部下一步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工作重点将是什么?谢谢。

陈宝生:

去年12月7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为什么会开这样一个高规格的会议?正如您刚才讲的,我们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正处在一个转折阶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亲和力不够、针对性不强。

我们面临的任务就是怎样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能够为高校大学生的成长助力,为他们加油,为他们美容。我们到高校去调研,思想政治理论课抬头率不高,人到了心没有到,什么原因呢?内容不适应他们的需要。主要可能是配方比较陈旧,工艺比较粗糙,包装不那么时尚。所以亲和力就差了,抬头率就低了。

所以怎样改进和加强是这次会议关心的重点问题,也是我们高校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怎么解决呢?第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要引导我们的大学生学习我们党的基本理论。要把这种学习注入实践的活力,充分运用实践中群众的丰富创造。要和实践结合起来,让他们感受到这个理论是来自于实践,是能够指导当代中国的实践。理论和实践结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筑起一个同心圆。

第二,育德和育心相结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对我们学生加强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让他们能够在学校健康成长,同时引导我们的大学生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修身养性。要把育德和育心结合起来,让他们成长为健康的人,全面发展的人。也就是说,通过思想政治工作,通过这样一种教育,让我们的大学生修筑起一座沉重墙,将来走向社会能够承重,能够经得起各种考验。

第三,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课堂内一定要改革思政课的内容、授课方式。内容没有针对性,授课方式不适应,学生就不爱听。简单举个例子,像我们这一代人,当过农民,当过知识青年,当过工人,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风雨雨。我们上大学讲思政课,一开始讲生产力、生产关系,我们能理解,现在的学生高中毕业进了大学,校门对着校门,一开始就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他会很茫然,他理解不了。所以课堂内要改革,我们今年要打一场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课堂外,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我们的大学生浸泡的文化中成长。文化这个东西要浸泡进去,这样才能得到滋润。我想,这样就能够给他们建立起思想交流的立交桥,思政课肯定能够得到改善。现在已经出现了这样好的势头。

第四,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线上就是运用好信息化手段,运用好网络阵地,给他们输送正确的营养、健康的营养。线下就是要通过各种制度安排和健康的活动载体,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创造性,健康成长。谢谢。

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记者:

3月8号,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提到凉山州悬崖村,让人感到特别揪心。同时,强调做好扶贫工作要精准发力,扶贫先扶智。请问陈部长,下一步我们在教育扶贫工作上将如何精准发力?谢谢您。

陈宝生:

总书记对四川凉山悬崖村的关心,充分体现了他对人民深厚的情怀。教育部专门派出调研组,赴这个地方进行深入调研。

悬崖村这个地方的贫困孩子为了求学,爬上爬下,每天在危险中行进,我们感到非常羞愧,我们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从另一方面说明,打胜脱贫攻坚战对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脱贫攻坚战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最关键的一招。从目标上讲,叫两不愁、三保障,就是吃不愁、穿不愁,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这就是五个字吃穿教医住,五个字,教在中间,它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根本性的作用。所以,我们在这方面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做了几件事:

第一,制定一个规划。由教育部牵头,国务院六个部委联合颁发了《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围绕吃穿教医住这五个方面,定了这样一个规划。

第二,我们着力实施两个转变。一是从单纯扶贫转向综合扶智。过去我们也扶贫,就是解决扶贫问题,送点钱、搞一个项目。现在重点扶智。扶贫先扶智,通过发展教育,割断贫困代际传递。另外一个转变,就是由大水漫灌改为精准滴灌。过去水龙头一开漫灌过去了,现在要精准滴灌,实现这两个转变。

我们重点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解决辍学、失学的问题,我们叫控辍保学。我们已经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2016年,全国有一亿四千多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义务教育巩固率是93.4%,一些孩子还没有完整接受完义务教育。所以辍学、失学这个问题要解决。二是解决读书无用论。读书无用的观念在贫困地区的影响比较大。家长认为,孩子认识几个字就行了,早点干农活,出去打工。三是解决贫困农民和普通农民在教育上差距拉大的趋势,要遏制这个趋势,解决这个问题。这三个问题是总书记关心的问题,也是我们现在农村贫困地区教育面临的三个突出问题。第一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规模问题,是一个义务教育入学的问题,数量的问题。第二个读书无用是质量问题,提高它的质量。第三个问题是公平的问题,解决这三大问题。这是我们就问题来说。

就措施来说,首先是钱的问题。多搞一些钱,要加大投入力度,从基础建设到学生资助向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倾斜。二是把数搞准一些。贫困地区各个学段,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有多少人口,它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要进行分类帮扶,精准扶贫。三是把事搞实一些。比如说经过三五年努力,让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在贫困地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实现全覆盖,做到这一点是了不起的事情。还有各个学段,从小学开始到大学,从入学到毕业,实现全程资助。把这些做到,应当说就会有很大的改善。再比如继续实施中西部地区招生协助计划。2016年,安排协作计划20多万人。如果一所高校每年招2000个左右的大学新生,按照这个数据来看,相当于在西部建了100所大学。我们要继续实施在农村贫困地区重点大学招生专项计划,提高这个比例。这是促进公平的重大举措,也是把事做实一些。最后一点是把人搞强一些。所谓把人搞强一些,就是专门干脱贫攻坚战的人强一些。这有两项措施,一是教育系统参与脱贫攻坚战的人要抽精兵强将,到一线去打仗。二是积极争取财政支持,组织我们高校教育单位对口帮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脱贫,运用信息手段提高教育脱贫效果。这四件事,我相信这样搞下来,《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一定能够实现。谢谢。

tags:教育部长   实录   全文   陈宝生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教育部长谈毒跑道 [热点]

陈宝生:毒跑道事件舆论普遍关心,社会关心、家长关心、政府关心。事件发生后,我们认真研究,对每一个事件都调查处理,发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跑道建设,材...教育部长谈毒跑道。“毒跑道”事件是舆论普遍关心的一个事,社会

新任教育部长亮相记者会 回应义务教育是否延长等热点

3月12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邀请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左一)就“教育改革发展”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中新社记者侯宇摄【回应“毒跑道”事件:要修订或者新建标准】如何杜绝校园“毒跑

教育部长: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基础还不牢 九年制是有道理的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于3月12日15时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邀请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教育改革发展”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最近几年对于义务教育的年限问题,社会上

牡丹国小翻转偏乡教育 教育部长参访

虽然位于屏东恒春半岛的山区,教育部长潘文忠今天仍率团上山,参访牡丹国小这座闻名的“彩虹校园”,潘文忠参访后表示,牡丹国小已成功翻转偏乡教育。潘文忠由屏东县政府教育处长王慧兰陪同到牡丹国小,校园里被称为

云南15岁留守少年小龙自杀遗书全文曝光 [非常娱乐]

云南15岁留守少年小龙自杀遗书全文曝光1月27日除夕之夜,云南镇雄县15岁留守少年小龙(化名)没有去看满天璀璨的烟火,也没有跟家人互诉衷肠话新年,而是决绝地喝农药自杀了,自杀的原因令人心痛!为什么别人都有好的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