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汀|每在深夜腹中饥 [焦点]
2016-07-20 15:47:48 | 来源:热点网 | 投稿:米阳 | 编辑:dations

原标题:刘汀|每在深夜腹中饥 [焦点]

有一天夜里,在看厚厚而不好看的稿子,突然觉得饿了。是那种深夜的饿,这种饿未必是身体需要能量或胃部急需食物的填充,而只是到了那一刻,只有食物才能填充深夜的虚空感。我跑到厨房,打开冰箱,只发现一罐啤酒,没有其他可方便吃的东西,然后看到了鸡蛋。

我打了三颗鸡蛋,点着火,煎了三颗蛋,然后把那罐啤酒喝了下去。

抬头一看,已经十二点了。心里不免有一点罪恶感,如此深夜吃东西,于身体是不利的,我早知道,可于困顿的精神,却又是好事。

「 hi,看"豆瓣一刻",请上“新闻阁”哦,域名:www.xinwenge.net 」

我们的胃所承担的,一直并非简单的消化食物提供营养的工作,它始终在默默地解决这精神问题。或者有一句话是说:只要你还能吃下东西,你就不会因精神焦虑而崩溃。

对于童年的食物,我所记忆的都很简单,比如还没有熟的杏子,比如玉米秸秆里少量的糖分,比如第一次吃到软糯的大米。但食物对于我的世界认知,却不简单。

那时候村里的小卖店只有水果糖买,两分钱一块,过年的时候,我们能在拜年的过程中受到几十块水果糖。我对于甜这种味道的初次感知,就是带有水果味的。七八岁的时候,家里田地的边角料种了许多甜菜头,据说是用来制造某种糖的原料。甜菜头生吃,并没有多少甜味。有一年,爷爷把甜菜头剁碎,在大铁锅里熬啊熬,糖分都煮出来之后,再把甜菜的残渣捞出去,里面的汤继续熬。熬了一夜,水分彻底蒸发之后,剩下的极其黏稠的红褐色的糖稀。

糖稀盛在碗里,我们用筷子挑着放到嘴里,这是一种特殊的甜味,甜,带着点糊味,还掺杂着甜菜的生味。这种甜和水果糖的清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熬糖稀只做过一次。

如果再想吃到甜的味道,便只有等待秋天。有赶着马车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叫卖西瓜或香瓜的,家里并没有钱来买,但卖瓜的愿意用新打的粮食交换,家里就会换一个西瓜几个香瓜。因为太稀少了,这些甜吃起来总是小心翼翼,欲望得不到满足。

我们唯一可以大规模去摄取糖分的机会,是玉米成熟之后啃玉米秸秆。有点像甘蔗,当然没有甘蔗那么多的糖分和水分,但只要你选的好,还是很甜的。我们在玉米地里,一边把成熟的玉米掰下来,一边割倒秸秆,然后就可以从成千上万的秸秆中选择来啃嚼。总有那么一两棵,甘甜可口,这是劳动的附属馈赠。也因此,秋天对我来说不只是饱满的粮食,还有这难得的滋味。

山野自是大方,留着许多事物给辛苦的农人,它们的名字,甚至无法用文字打出来,而只是方言。这些食物,有一些是甜的,有一些是酸的,还有一些是苦的。农人们都坦然接受,在这些食物生长的季节,他们行走在山野之中,随手采摘,不擦不洗放进嘴里,咀嚼原始的味道。因为它们的生长和存在,烈日下的整日劳作就有了一种味道造成的节奏感。食物通过胃部,让对生活的焦虑得到了片刻的稍息。

新认识的朋友,看到我读大学时的照片,必会惊呼我原来曾经那么瘦曾经这个词一出现,似乎就包含着不堪回首了。事实上,在研究生毕业之前,我一直都瘦的,在初中正是长身体的阶段,因为食物单一,还偶尔吃不饱,就尤其瘦。

饥饿是永恒的主题,我在其他文章里详细写过的,这里不重复。就是那时候,我彻底理解了什么叫嗷嗷待哺,看到好吃的东西,口水真的会直接流出来。学校外面的公路边上,有两间小房子,开了一家油条铺。只卖两样东西,油条和豆腐汤,那儿的香味能飘过几百米钻进教室里上课的我的鼻孔。初中的三年时间,某个同学有钱了邀请人吃饭,就是去这里吃油条和豆腐汤,吃到汗流浃背,真正的人生大餐。

即便到了大学时期,也是因为经济上的压力,我的学费和生活费,全部是来自助学贷款。生活费每个月250元(好~特别的数字),家里也给一些,剩下的全靠去做家教或发传单来获取。那时候家教价钱并不多,一个小时20块到30块左右,路途遥远,坐公交来回大概要花去四到五块钱,地铁一般不坐。后来因为有了一辆自行车,便骑自行车去家教,回到学校是常常已经是晚上九点多。

北师大的老乐群餐厅的外卖窗口,卖鸡蛋灌饼,那时候鸡蛋灌饼还没有如今这般满大街都是,也卖羊肉串。我坐半天家教回来后,最大的幸福就是到这里买几根羊肉串解馋。后来段子里所说的,把串羊肉的签字嗦好几遍,也是极有可能的事。

我现在当然清楚,并非是初中时的有条豆腐汤和大学时的羊肉串真那么香,而是因为欲望和物质之间的强烈不对等,强化了食物带来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建立在剩余快感的基础上,也就是那部分永远也不能满足的快感,刺激着我们去想象食物的美味。

于是,这种饥饿的深刻记忆,让食物超出了它本来的范围,还必须承担很重的心理学任务。工作后,虽然薪水菲薄,但吃饭的问题总是解决了,甚至可以偶尔去下顿馆子改善生活。这时候我突然发现,就算我在饭店点两盘红烧肉,吃的嘴里冒油,胃部鼓胀,可那种不满足感依然无法彻底消失,我的无意识仍然渴望着把食物继续填进嘴里咀嚼,下咽。这种无意识极其强大,开始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的体重。

还是从我为什么会胖的解释中抽离出来吧。

日本有一部片子,叫做《深夜食堂》,故事的场景是一个小餐馆,食物也只有猪肉味增汤等有限的几种,但是这部片子并不是真的讲食物,它不是一个美食节目,而更像一个文学节目。来到这里的人会提出要求,老板则根据他们的要求作出相应的料理,更重要的是,他们会一起创造或讲述一个个故事。因而深夜食堂贩卖的不是食物,而是故事,亦是故事中的情感。这真是一个绝好的形式,我不能说是创意,因为食物对人心里的治愈性功能古已有之,如今更是大行其道,甚至所有有关食物的广告都侧重表现它给食用者的情感带来的愉悦,而不是身体。

为什么,我们那么需要通过吃来解决自己的心里问题?

吃东西是人直接面对自己的时刻,在这样的时刻里,我们更少伪装,更多还原自身。我们的心,终于在形而上的层面,落到了肚子里。毕竟谁也无法抵挡饥饿,无法抵挡食物的本能诱惑。化悲痛为食量,是有着实在的科学依据的。吃,是我们从远古的祖先那里继承的基因。

所以现在来看,《舌尖上的中国》忽然间火起来,也并非全由美食事实上,任何一个清醒的人都知道,所有的食物吃起来都不会比想象起来更美好。吃,从一个嘴部到胃部的行为,变成了一个从眼睛到内心的行为,食物被以文学的方式转化了,用的是转喻的手法。写到这里,我需要忍住掉书袋引用一些有关转喻的论述的冲动,把文字拉回到食物上来。但我必须说,这种冲动和面对食物的冲动是类似的。

说吃的影视作品太多了,比如当年很火的《大长今》,比如李安的名作《饮食男女》,还有周星驰的《食神》,在这些片子里,食物都成为人间的隐喻和征兆。但我更喜欢文学作品里写到的食物,比如刘恒的《狗日的粮食》中那种生存的艰难和挣扎,苏童的《米》里的欲望和迷乱,自然也有散文,如汪曾祺写高邮咸鸭蛋,读之令人垂涎欲滴。

食堂是上班族不能承受之重,或者之轻。重还是轻取决于有没有食堂。

我在前一家单位工作,没有单位的食堂,每天午饭都是一次选择困难症发作,去哪里吃和吃什么,成了每一天的斯芬克斯之谜。有鉴于此,我还专门写了一篇小说,叫做《人生最焦虑的就是午饭吃些什么》,后来发在了我现在工作的单位,题目改为《午饭吃什么》了。后来我又写了《晚饭吃什么》,正在写《早饭吃什么》,是为流传已久的吃饭三部曲。没有食堂的渴望食堂,有了食堂的厌恶食堂,这是上班族悖论式的宿命。

我现在的单位有食堂,午饭吃什么的焦虑缓解了,取而代之的是午饭要吃么的焦虑。我刚到不久,一位资深同事就说,你来到这里就准备发胖吧。我被言重了,人们每天都在吐槽食堂,但每天都按部就班地去哪里刷卡,买饭,吃掉,洗碗。

食堂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呢?(天然地刨除某些机关或单位的豪华食堂吧,比如那种每天只有两个菜,其中一个是葱烧海参之类的)食堂就是你永远都会觉得它的饭菜难吃,但永远能吃下去,甚至还吃了不少的地方。换句话来说吧,食堂就是能够满足你的食物需求,却绝对不会让你有享受满足感的所在。

然而如果没有它,你又会十分想念。

我们更离不了饭馆了。读初中那会,为了让老师们多关注下我,父亲骑自行车到乡里,请初三的老师们吃饭。那顿饭花了两百多块钱,那可是九十年代中期的两百多块钱。在饭馆里,男老师喝酒,女老师不喝酒,父亲问喝什么呢?女老师说杏仁露,当时大概四五块钱一瓶,她们喝了好多。

现在下饭馆变得简单了,两百块钱也能吃饱,两千块也未必吃好。吃变得更精细,夏天要撸串,吃麻辣小龙虾,冬天吃火锅、麻辣香锅,秋天来点羊蝎子,等等。所有的剩余快感都即将被抹平,人们只能从其他方面去寻找,比如跟什么人一起吃,突然间变得重要起来。

我不太在意那些所谓的高档菜或者逼格很高特别装的餐馆,当然也不拒绝,我喜欢吃饭的环境恰如其分,而不是故作高雅。也因此,在我心里吃饭的最高境界如果有的话,就是在家里和家人一起吃,绝无其他。

食物通过胃部,连通着记忆,记忆则包含着情感的DNA。这一点不难理解,比如多少人念念不忘的母亲做的饭菜的味道,我们都知道,有时候并非母亲的厨艺高超,而只是母亲做的食物能让我们的无意识重回过去,能强化我们平时含蓄的情感。

我喜欢做饭,但一度我不喜欢吃自己做的饭,因为每一次我都觉得里面包含着无尽的缺憾。现在只要有时间,我就会给家人做一顿饭,尽量荤素搭配,冷热均匀,因为做得多了,厨艺也有进步。在饭菜端上桌子的一刻,有一种超越吃的满足感诞生,可以说,看着他们吃得畅快满足,远远胜过自己咀嚼戴来的快感。在这时,对于一个油烟中忙碌之后的大厨来说,食物再一次脱离它本身,抵达情感深处。

我在想,如果世间存在着一种可以接受的拜物教,那一定是拜食物教。

我吃故我在;我们吃,所以我们存在。

tags:豆瓣   腹中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买衣服(内附灵魂漫画) [焦点]

说来也怪,我妈在养女儿这件事上态度转变是非常突然的。我小学乃至初中,都被强迫剪短发,灰头土脸,要竭尽所能以 艰苦朴素不显眼为人设进行角色扮演。然而到了高中,我妈的态度忽然180大转弯,开始给我买很多漂亮衣

卖花女 [焦点]

先生,买一束花送给女朋友吧。在广场外非法摆摊的刘小姐拦住那个推着自行车路过的男人殷勤地说,看这花,多娇艳欲滴,只要是个女人都会喜欢的。我,我还没有女朋友。刘小姐借着灯光,清楚地看到这个男人的五官。有一

担心审查过不了,中国企业併购Opera一案胎死腹中

图片来源: Opera 包括奇虎360在内的多家中国企业合组的投资集团原订以12亿美元买下挪威浏览器与网路广告业者的併购案,传出因在中国与美国的官方审查受阻,因而胎死腹中,中国投资集团转向买下Opera局部消费性市场业

网友买一条海鲫 [热事件]

近日,有网友买了一条海鲫回家后发现,似乎变成了不止一条据网络资料,海鲫,也称海刀子、九九鱼、令吉,常见于我国黄海北部和渤海,胎生,雌鱼子宫分隔成多室,每胎能产小鱼30~50尾。网友剖开后发现,雌鱼肚子中还

张震讲故事之合租屋好看吗豆瓣影评怎么样 [非常娱乐]

张震讲故事之合租屋好看吗豆瓣影评怎么样 [非常娱乐]张震讲故事之合租屋是鬼片吗 张震讲故事之合租屋讲的是什么《张震讲故事之合租屋》听剧名就很像是鬼片,那么《张震讲故事之合租屋》究竟是不是鬼片呢,这部电影的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