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水鹿为什么啃树皮? 颜士清“逐鹿”十年不倦解谜
2016-04-15 13:15:47 | 来源:看点 | 投稿:米阳 | 编辑:dations

原标题:台湾水鹿为什么啃树皮? 颜士清“逐鹿”十年不倦解谜

年轻的颜士青累积十年鹿科研究,梅花鹿、水鹿都是研究对象。图片来源:颜士青

本报2016年4月15日台北讯,特约记者廖静蕙报道

近年来,台湾水鹿因为磨树皮、啃树苗,疑似影响森林更新屡占媒体版面,甚至有学者认为水鹿破坏性恐成“台湾猕猴”后继者。关于水鹿的真相为何?十年来在台湾各个山头追踪水鹿踪迹的颜士清,是少数几位提供第一手资料的研究者。这几年他与研究团队持续监测水鹿踪迹,提出“自我医疗假说”解释水鹿行为,他的博士论文更以数学模式,遍寻水鹿适合的栖地,并探索水鹿如何选择与使用它们的生活空间。年轻的颜士清累积十年鹿科研究,梅花鹿、水鹿都是研究对象。图片来源:颜士清 遍寻水鹿的家

2008年就读于台湾师范大学生命科学研究所的颜士清,启动了一项水鹿栖地选择的研究,调查水鹿可能使用的地方以及活动范围,也开启他实现水鹿研究的梦想。在野外研究,正是他之所以选择师大的原因。

他大学就读清大学生命科学系,以分子科学出名的科系,系上只有曾晴贤教授研究生态,颜士清跟随他一段时间,受他影响很想做生态研究,研究所时改投台湾师范大学师事王颖教授,就此一“鹿”完成博士学位。

他收集全台水鹿出现的资料,包括有水鹿以及没水鹿出没的地点,再以数学模式计算出和此地环境因子的关系,并依此建立公式,计算任一地区水鹿出现的机率。他以此公式算出,全台适合水鹿的栖地约有7,000多平方公里,包括过去有、现在已经没有水鹿出没的地点,未来若水鹿族群扩散,即可成为栖地使用。

为何会有适合水鹿的栖地却没有水鹿?颜士清解释,很多局部性灭绝可能是狩猎造成的,这些地方都可能重新接纳水鹿归回,现在条件和过去不同,不至于因为猎捕灭绝。

数学模式考虑的众多环境因子中,影响水鹿的两个最大因子是海拔及道路距离,海拔越高、离道路越远,水鹿栖息适合度越高。

海拔越高、离道路越远,水鹿栖息适合度越高。图片来源:颜士清 被逼上梁山的水鹿

“我们一直以为水鹿是高海拔物种,但是国外海平面附近都有水鹿活动;80年前鹿野忠雄的报告也指出,台湾水鹿活动范围是海拔300到3000米,但是1980年代林良恭报告则显示都在2000米以上。我们无从得知这半世纪发生什么事,使得水鹿往高海拔迁移。”颜士清说,从一些低海拔考古,都发现水鹿踪迹,因此海拔300米以下都有机会成为栖地。

目前找到的天然族群最低海拔栖地则大约500米。“虽然我们计算的模式,海拔影响很大,但还是跟人类开发有关。”他说,靠近人类开发之地,生存较不易;反之,则较易生存。

第二个研究方法是标放水鹿进行追踪,2009~2014年间,他进行了30只水鹿标放,以网具捕捉、保定,再上发报器追踪,纪录它去过哪些地方及活动范围,完成台湾水鹿行动拼图。标放过程都在30分钟完成。

他发现水鹿呈现季节性迁移,冬天气温低,就往下降,夏天则往上迁移;公鹿大多独来独往,母鹿则呈现3~4只小团体聚集,公鹿与母鹿只有繁殖季在一起;有些照片显示部分栖地,例如嘉明湖,会有10~20只水鹿聚集在一起,显示该栖地十分吸引水鹿,大家不约而同都来,但并非群居概念。 鹿科研究不倦

这项研究直到2013年才通过口试取得博士学位。而其实他的硕士论文也是研究鹿科,在垦丁研究梅花鹿。他发现梅花鹿公鹿发情期会发出奇特的声音,而且每一只的叫声不同,因此可用以个体辨识。鹿科研究前后加起来超过十年,累积厚实经验。

颜士清发现梅花鹿公鹿发情期发出的奇特声音,可用以个体辨识。图片来源:颜士清图片来源:颜士清

问他为何对鹿科这么情有独钟?他笑着说,因为好玩。“野外研究很辛苦,若不是觉得好玩,做不下去。”他说,光去一趟奇莱的磐石山样区,就要先重装走两天才能抵达,幸好有太鲁阁国家公园支持,才能在国家公园內设置样区。他大学参加登山社,爬山时就喜欢水鹿优雅的形象,一直到博士论文才有机会申请足够的资源进行水鹿的野外调查。

现在,他学以致用,继续投身于台湾野外研究调查工作。这几年调查包括太鲁阁、雪霸、玉山、丹大,这四个地方都有做植物样区的调查,水鹿磨角的现象,发现最严重的地方在玉山,其次在丹大,北边太鲁阁和雪霸的比例相当低。

在玉山的研究经过分析之后,发现水鹿爱啃冷杉、铁杉、云杉这类针叶树的树皮,虽然有一些阔叶树它们也爱啃,但阔叶林的多样性及承受冲击的能力比较高,而使得研究团队聚焦在针叶树林。 停在二叶松林

高山地区大部分是松科植物,或是冷杉、铁杉纯林。水鹿啃食冷杉、铁杉,造成一些地区纯林大面积死亡。

颜士清解释,森林演替过程中,从苔蘚类、箭竹草原到二叶松林,然后针叶树苗在底下冒出头,更新成为成熟的冷杉铁杉林,二叶松林位处演替较前期,森林要更新需要二叶松林底层的杉小树苗有机会长大,把二叶松取代掉,才会成为杉树林。

然而,水鹿不喜欢吃二叶松,加上它喜欢胸高直径10~20公分左右的小树,调查发现二叶松林下原本应更新的植被确实受到影响。

颜士清解释,一棵树要死掉,是因环状剥皮,水分和养分无法输送造成死亡;鹿角磨树通常只磨一面或磨一半;但重覆啃食的行为更易造成环状剥皮,啃食造成的死亡机率更高。

面对这个现象,最常问“与族群数量有关吗?”颜士清说,“大多数人都认为就是水鹿太多,没有东西吃才吃树皮,但我们的调查并不是这样。”例如,水鹿族群数多的定义为何?依据调查,雪霸园区范围內数量最低,太鲁阁、玉山、丹大则相近。在太鲁阁、南湖大山深处的水鹿密度并不低于玉山,但啃食的情况却不明显。

吃单宁自我医疗说

在各个样区也有简单估算地表植被覆盖度,如果食物不够,应该会先把地表的吃光再去啃树皮,结果显示地表还有植被在,树仍然被啃光,最后的数据都指向,不是族群密度高,也不是因为食物不够。

团队也分析树皮的营养成分,和玉山箭竹比较有何不同,分析出来矿物质的比例没什么差太多。

玉山箭竹是水鹿主要的食草,70%都来自玉山箭竹,如果不吃玉山箭竹而去啃树皮,那么是否树皮有何特殊成分是玉山箭竹所缺乏,又是水鹿所需要的?

屏科大野保所副教授翁国精发现杉树皮有一种成分“单宁”,是玉山箭竹没有的。单宁是一种化学物质,和绿茶的儿茶素相关,单宁让植物得以抗病虫害,或者因为苦涩让动物不喜欢吃它,是植物自我防御的机制;水鹿需要这种成分,可能是为了治病。他们从一些针对家羊的研究报告得知,吃了单宁成分的山羊,能排出体內的寄生虫。

有可能是水鹿肠胃道寄生虫盛行率比较高,所以会吃单宁刺激排除,因此提出“自我医疗说”解释水鹿啃咬树皮的行为。

对于水鹿种种行为,还有很多未知的空白有待填补。“我们并不知道百年或千年前,台湾水鹿数量到底有多少,所以也不知它和森林的互动影响,现在的现象是不是到了临界值,以后会不会趋缓、会不会达到平衡,因为缺乏资料,我们无从回答。”颜士清说。

这说明长期基础资料监测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颜士清以及研究所进行的基础研究工作,是一场耐力赛,将为台湾森林生态解开更多谜团。 【相关文章】

- 台湾水鹿过多需抑制? 学者:言之过早

- 水鹿未知的过去与现在

- 解码陶塞溪水鹿 DNA大不同

- DNA解码 水鹿保育更扎实

- 复育30年有成 垦管处要为梅花鹿争取“野生”定位

- 当海上漂来梅花鹿──何以草菅鹿命?

View the discussion thread.

tags:水鹿   树皮   台湾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台湾沦诈骗王国” 跨国诈骗只判3年半

电影《空中监狱》载着囚犯移送;现实生活中,台湾首次“空中监狱”,事情要回到民国100年开始说起。大批嫌从澳门搭著包机抵达桃园国际机场,这一架包机总共122人。警方破获跨6国电信诈骗案。回到台湾,每个人表情上看

熊本城城墙震塌 台湾旅客安全无恙

熊本城城墙震塌 台湾旅客安全无恙 日本九州熊本县,当地昨天晚间9点多,发生规模6.5的强烈地震,导致日本重要古迹熊本城,出现城墙石块崩落,但让人担心的是,事情发生当下,台湾总共有124团,共1847的民众,旅游路线

吓!台湾癌症时钟史上最快 5分18秒就1人罹癌

记者陈钧凯/台北报道在台湾,癌症夺命速度越来越快!卫生福利部国民健康署今(15)天公布最新国人十大癌症排行榜,大肠癌发生人数第8度居冠,且“癌症时钟”持续快转,每5分钟18秒就有1人罹癌,比前一年足足再快了8

举重世代传承 扬名国际佳绩不断 2017金牌誓留台湾

记者方正东/分析报道2017年世界大学运动会在台北举行,台湾选手誓言要将奖牌留在台湾。其中又以举重项目的希望最大,过去台湾选手已在世大运举重项目拿到2金2银1铜,明年就看台湾健儿在自己家乡穿金戴银。举重一直是

翁启惠:台湾承受不起怯懦逃避的中研院长

中研院院长翁启惠今天(15日)中午将抵达台湾,就在各媒体守候之际,中研院代发翁启惠的声明稿,声明稿中指出,他从来没有想过从此滞留国外、不回台湾。虽然因为过去研究工作的关系,他取得美国国籍,但是,台湾是他的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