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师生的焦虑从哪里来?
2016-04-14 17:25:04 | 来源:法律法规网 | 投稿:资慧 | 编辑:dations

原标题:兰州大学师生的焦虑从哪里来?

“兰山兰”微信账号已开通,在微信搜“兰山兰”即可关注

兰州大学师生的焦虑从哪里来?

文/杨陈天一

杨陈天一,甘肃张掖人,先后从事出版、互联网媒体、电商等领域,现居北京。本文转自作者微信公号:天一观察。

作者按

大约两周前,有个学弟在微信上找我,说想跟我聊聊。他说整个兰大榆中校区都弥漫着某种焦虑,老师们也会时不时的给学生讲——你们现在待在这山窝窝里,将来竞争力要大打折扣之类的话。学生们也觉得自己简直太不幸了,居然被命运之手搁置到了这么一个地方。

他希望我能给大家一点什么建议。让我这种从上大学开始就一直边缘化自顾自的从来不屑于学校的评价的体系的“个体户”谈这个,其实没什么说服力。我也不认为谁有这个能力通过说几句话就能去改变些什么。

一时一地弥漫的某种情绪,总有它的因缘际会。

恰好在此之前,我去参加了一个活动,讨论的主题是“中产空间中的底层叙事”,嘉宾们不断地在说“中产焦虑”,其中有一个嘉宾说大学生原本是作为中产价级预备军而存在的,但是现在发现这个期许根本就实现不了。我又一想,高校老师可能也是以中产阶级自居的吧,对生活有更高的要求,在实现不了的时候,难免会借助跟学生吐槽来浇筑自己内心的块垒。

我们总会说,这是“急之国”,但每个人都那么着急,我们输不起。然而,大学四年的时光,其实是该很着急的去读书的。我那个时期的焦虑在于,那些作者在我那个年纪,已经能创立自己的理论了,而我还迷失在话语的丛林里。

毕业后的很多年里,我都无比痛苦。我不忍心丢掉那些花了那么多时间研读过的书,我不想放弃那种表达方式和词汇系统,那些原本是将我和这个平凡的世界区隔开的最珍贵的东西。最后,我想通了,读书的意义或许不全在满足残缺的自己,或许在于读了忘了丢了但成长了。

以后我发现了新的意义和价值向面。我突然也理解了诸如耶路撒冷这样的地方能成为各种叙事的源头,这个是我去啃叙事学而不可得的感悟。

我说我随便说吧,也不见得你能刊发出来。他说他一定要发出来,我说发出来我还会替你担心。最终他告诉我说给他的小伙伴看了一圈,大家觉得太过了,怕老师辅导员会找来理论,他们压力太大。

因为是在微信上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在我的自媒体上刊发之前,我又做了一些补充,争取把意思表达完整。

1你怎么看榆中校区?

我对大学的憧憬是伴随着一个城市的憧憬,但迎接我的不是城市,我没有在大学完成城市生活的训练,毕业后才慢慢补上。

榆中没有什么特别不愉快的,只是好的设施,比如游泳馆,都是在我们走了以后才开放,有点遗憾。多年以后,累了,扛不住的时候,都特别想回榆中读书休养。毕业后回去过一次,站在图书馆前面的台阶上,夕阳西下,内心澄澈。

2你怎么选择的兰大?

我抓阄的。我选了三个大学,川大,厦大,兰大,抓了三次都是兰大。报之前对兰大没有什么了解,只是从老师的评价中觉得兰大还凑合。我能考上兰大,我就很感激了,因为我就考了那么点分数。

去了的第一学期,听过很多抱怨,南方的同学会多一点。我们宿舍还有一个兄弟退学。后来也就想通了,这就是“命”,要认命。但运自己还是可以造的,所以也没什么特别沮丧的。

3你怎么看兰大?

兰大太悲情了。也许是因为好多老教师都是反右被搞到兰大的,从那时候起就有逃离的意识吧。我不喜欢说什么“偏一隅而雄天下”,刻意的强调西北,这都是扯淡的。一个大学连地理上的差异性独特性都不能接纳,谈什么世界一流大学?也许这个话术是为了化缘吧。

4兰大在哪些方面塑造了你的底色?

我不觉得是上兰大本身能带给自己什么底色,读的那些书,遇到的那些人,那些启发过你的老师,甚至在那里经历过的迷惘,这些才是塑造一个人最重要的东西。还是要好好读书,但不要只盯着读课本,更奇葩的是从大一大二开始就天天闷头在图书馆复习考研,不去拓宽知识面,要么琢磨着哪个老师考试爱出啥题,盘算着怎么多考几分好保研,把大学当后高中时代去念是很没有出息的事情。

5针对同学们普遍的这种焦虑,有什么观点和同学们分享吗?

给别人分享什么观点、看法其实都是很扯淡的事情。只有焦虑的人的在不断重复别人的焦虑。大好青春年华,干点啥不好,天天蛋逼抱怨,有什么前途和出息?最关键的是要开心,身体健康。没事好好读书,多看一点,深刻一点不会成为负担;没事多去跑步锻炼,有个好身板;认认真真谈恋爱,男生女生都别耍流氓,恋爱能让你发现一个更好的自己。还有一点,就是努力的去寻找,相信六度空间。

6现在整个学校都弥漫着一种危机感和焦虑,大家会焦虑我们太偏僻,以后竞争力受损,你怎么看?

我不理解那种危机感。我觉得是杞人忧天。一天到晚都在危机感里,怎么静下心来做自己?该干嘛干嘛。挣脱单一的评价体系。人只有在神清气爽的时候才能奔跑的最快。我不知道那种危机感和应试教育训练出来的心理机制有没有关系。是不是因为攀比而产生的危机感? 天天刷朋友圈,看着别人的生活,混淆了营销&社交装逼与真实生活之间的界限。觉得别人都很精彩,自己很low。哪个沉浸在美好生活中的人一天到晚刷朋友圈呢? 寒暑假多去实习。去经历不一样的生活。

有句话说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这种韩寒式的机灵,可能说对了一半吧。不知道康德听了咋想,他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那个镇子,还是个哲学家,建构世界观,我不知道是不是很反讽。

你把世界观遍了,你就能升华吗?世界在你那里是图像,还是理念,还是你的思想,它沉淀成什么层次的信息,对你而言才是最重要的。素材很重要,加工素材的方法论也很重要。

7怎么看榆中离本部这么远给老师们教学带来的不便利?

老师们都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市区离榆中,一个小时的车程,有什么可抱怨的。北上广深不都是这么生活的吗?榆中校区还提供住处,那么宽敞,一天瞎攀比。大学老师影响学生人格的能力越来越有限的原因是,权威主义瓦解了,没人再听你扯淡了,信息获取也很方便,信息不被垄断了。

8怎么看待兰大师资的流失?

没什么看法,不用刻意强调,流动是好的,各个大学不都这样吗?人有权利选择更好地生活,别老悲情。多给老师们创造好的科研条件。这个和公司之间跳槽不是一个道理吗?工资低,待遇差,人家肯定要走。工作这么久,我发现工资高低也并不是离职的重要原因,而是人家在你这有没有成长,工作量饱不饱和,有没有存在感,干的开不开心,被不被尊重,这些也是离职的重要原因。

9你还有其他想说的吗?

我想给那些抱怨兰大的学生说,高中用功太猛的伤仲永见得太多了。细水长流,慢慢来,给自己留点后劲。

学生大可不必楚楚可怜,老师实在无须百口莫辩。接纳自己,接纳兰大,脚踩在地上,把当下的日子过好,才有可能有自己心仪的生活。

不好好教学,不好好做研究,一天抱怨这个有什么用?兰大最好的时候那是什么日子?那时候有啥?一穷二白的。想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大学,就把科研能力搞上去,自己先尊重自己,人家公司都有个愿景和使命,我们现在的大学有吗?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存在怀才不遇,抱怨怀才不遇的,大都技不如人。是技皆可成名天下,惟无技之人最苦;片技即足以自立天下,惟多技之人最劳。

兰山兰∣书写兰州们

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邮箱:lanzhou100@vip.qq.com

tags:焦虑   师生   兰州大学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博兴交警为保证五中师生安全设置道路隔离护栏

中华网山东:4月14日滨州讯(通讯员刘洋)随着兴博六路京博专运线的通车,博兴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辖区内第五中学门口路段车流量不断增大,各种机动车、非机动车数量迅速增长,特别是上、放学期间正值企业员工上下班,

青树坪中心小学师生为白血病学生爱心捐款

娄底新闻网双峰讯(通讯员 刘杨)4月14日,双峰县青树坪中心小学校长王卫红一行五人代表全校师生前往白血病学生彭雨杰家中看望慰问,并向患病者家属转赠近1.8万元的爱心捐款。今年9岁的彭雨杰就读于青树坪中心小学三

全校师生伸出援手给了她活下去的勇气

4 月7 日,在南京市白下区中国人民解放军四五四医院8 楼肿瘤血液科病房里,18岁的姑娘王梦含正躺在床上,呆呆地望着天花板。姑娘的脸色有些苍白,但精神还不错,自从3 月14 日住进这个病房后,她就一步也没离开过。从

贵州经开消防向幼儿园师生开放传输消防安全知识

多彩贵州网讯(刘应炜 本网记者 杨艳)为切实做好校园师生消防宣传工作,不断提升广大师生应对火灾事故的能力,近日,万科幼儿园百余名师生走进贵州经开消防,学习消防、体验消防,增强消防安全意识。活动当日,消防

1300多名师生数百名家长为生病同学义卖献爱心

“又大又甜的苹果,便宜卖咯。”“旧书出售,五元一本。”……上周四下午,成都同辉(国际)学校的操场边摆满了摊点,校园里响起一阵阵叫卖声,而卖东西的是学校的学生和家长,买东西的也都是学生和老师。这是一场全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