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敢为先关爱老人传孝道
2016-04-14 17:05:09 | 来源:法律法规网 | 投稿:花火 | 编辑:dations

原标题:勇立潮头敢为先关爱老人传孝道

——记礼泉县永康颐养中心发起人康长良

“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这是托尔斯泰的一句名言。

对康长良来说,他一生的理想只有两个字:奉献。

早年,康长良走出大山,搞运输、跑经营,创办礼泉县龙池文体学校,资产达到上千万元。正当教育事业风生水起、蒸蒸日上之时,康长良做出惊人决定:回到大山,当任池村党支部书记。他说“从小吃乡亲的百家饭长大,我对任池有报答不完的恩情。我富了,不能眼睁睁看着乡亲再穷下去。”

康长良把最青春的大好年华献给了党和最深爱的热土,几年光景,任池村从一个穷山恶水的贫困村一跃发展成为市级扶贫开发先进村、礼泉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远近闻名的民俗乡村旅游村。

正当他的村支书干得春风得意之时,康长良再做惊人决定:走出大山。而这一次,他并不是离开,而是追寻藏在心间多年的梦想——办一个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院。

“帮天下儿女尽孝”,康长良心里永远装着爱和奉献。

儿时家境贫寒白手起家坐拥千万资产

康长良祖籍陕南,随老辈逃荒来到礼泉县任池村落户。自小家境贫寒,家里有姊妹六人,只有他上了高中,其余姊妹初中没念完就相继辍学务农。

他说:“留在我童年记忆里的只有贫穷和饥饿,每年青黄不接时候,父母借粮的艰难到现在仍然历历在目。”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康长良熟思熟虑之后,决定外出打工赚钱。

那些年,康长良跑过运输、搞过经营,只要能挣钱,他从不嫌脏和累。很快,他手头攒了一些钱,看着任池村因为愚昧而带来的世代贫穷,康长良在村里办起了当时礼泉县第一家私立学校——龙池文体学校。

经过十年艰苦创业,到2002年时,龙池文体学校已发展成固定资产上千万元、在校学生超千名的九年制特色学校,学生多次代表市、县参加体育赛事取得优异成绩。

致富不忘乡梓“千万支书”让穷山村换新颜

“甭趟这浑水!”2003年,在礼泉县选能人回村当村官活动中,从任池村走出的康长良被选中,经商的朋友都这样劝他。毕竟那时,他的龙池文体学校办得正火,而他也根本不缺名与利。

听到友人质疑,康长良只说了一句:“当年,我爷一条扁担两个箩筐从陕南逃荒到这里,乡亲们啥也没说就收留,才使得我们这一户人安家落户繁衍生息,任池人对我有恩。”从小习武的康长良耿直、血性、敢担当,只是这份恩情始终挂念在心,他决定担任任池村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任池村位于礼泉县北部旱腰带,沟壑纵横、土地贫瘠,数百年来世代住窑洞,吃窖水,被人们戏称是“出门靠走,吃水靠挑,收成靠天,点灯靠油”的落后村。回村任职以后,康长良翻山越沟、走村入户、熟悉情况,找出了“思想落后、观念陈旧”是穷困的根源所在。

任池村基础设施极差。康长良明白要致富,必须先从民生抓起。2004年,他带领村民修路,带头捐资3万元,村里在外工作人士也纷纷出资,群众积极投工投劳。“人心齐、泰山移”,山石被爆破粉碎,土石被筑成路基,一条七公里的砂石路不到十天完工。随后,他又争取交通部门支持,投资70多万元把沙石路修成柏油路。看着宽阔大路,乡亲们流泪了,“这是一条宽阔大道,更是一条通往幸福的康庄大道”。

之后,各项基础设施抓紧完善,先后投资630多万元改建村办小学、改造村上电网、通自来水、建移民新居、发展乡村游、调整产业结构等。工程实施中,每次资金不够,康长良总是“包底”,多年来累计给村里无偿捐资达33万元。

任池村的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2013年,任池村被评为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2015年,被评为咸阳市休闲农家明星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任池村成了旱腰带地区休闲农业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当地村民收益颇丰、连年增收。乡亲们说,“长良总是干劲十足,充满创新和睿智,他喜欢用行动来说话,做的永远比说的多”,“有长良这样的带头人,我们的日子更有盼头”。

心怀感恩尊老爱老明理教化弘扬美德

康长良用自己朴实的言行,赢得群众的广泛赞誉。这一切都源于他骨子里的重情义、懂感恩。他一直在讲,是任池村的黄土地和老乡亲养育了自己。多年以来,尊老敬老爱老的优良品质根植于他的心底。

早在2003年,康长良刚上任村党支部书记,他就逐一拜访村里老人,并立下两个特殊“规定”:村级会议必须有老年代表参加;村两委会必须定期向村里老人汇报工作,征求意见和建议;坚持“四必须”:老人有困难必须帮助,老人有病必须探望,老人有矛盾必须调解,老人病逝必须参加送丧。

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2008年,村民任某某家因雨水房屋倒塌,村里争取资金支持帮助盖好新房。为表谢意,任某某叫儿子买了只土鸡要送给康长良。早已耳闻这父子俩平日关系不融洽,康长良借机说教任某某的儿子:“你的心意我领了,但礼品你必须拿回去孝敬你父母。”这句话让年轻人十分惭愧,从此对自己的父亲尽心尽孝。

2011年春节前,康长良在慰问村里一位老人时发现,84的老人和羊住在破窑,羊粪满地,气味扑鼻,生活环境极差,而其儿子、儿媳则住在一旁干净舒适的新房。康长良很生气,叫来老人的儿媳严厉批评,“等你老了,你儿媳这样对你,行吗?”那个儿媳在听完康长良的话后,惭愧万分,当面向老人道歉,随即把老人搬进新房,以后也改变赡养老人态度。

这些年,只要听说哪家儿女不孝顺老人,康长良都要上门调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讲赡养老人的义务和责任。有人问康长良,“管别人家的家事不好吧”。康长良操着一口浓重的关中方言坚定地说:“我就要管,这是做人的原则。”

不光如此,每年的春节和重阳节,康长良总要自费购买礼品,逐一登记慰问村上孤寡老人和七十岁以上老人。他说,“这是教化,希望那些做儿女的都能明白我的良苦用心”。

从“幸福院”到“医养结合”传递新时代“孝道”

任池村60岁以上老人占全村总人口的13%。2011年移民新村落成后,康长良组织成立村老年人协会,设立老年人图书室和活动室,经常开展学习交流和文化娱乐活动,每年还从两委会拨付活动经费,保障协会各项工作有声有色。

值得一提的是,为使全村孤寡老人能够幸福安度晚年,2012年,康长良争取民政政策支持,多方筹资20多万元在村里建起可容纳16位老人居住的“幸福院”,炕、锅灶等生活用品配置齐全,还选派专人负责照料老人的日常生活。

“等到村里的幸福院走上正轨,以后还要走出任池,在礼泉县城创办专门的养老中心、老年医院。”这是当年康长良心里默默许下的誓言。

此后,康长良一边做好村上的工作,一边谋划着他的养老院。经过综合调研分析,他认为,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不只要老有所养,还要老有所依、老有所医”。他极力鼓励妻子任亚群创办医养结合的养老院,“养老院和医院建在一起,这是养老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定会开启养老公益事业的新篇章”。

紧锣密鼓的准备之后,在礼泉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礼泉县永康颐养中心于2014年8月正式筹建,2015年10月竣工投入运营,是一所集医疗和养老为一体的现代化园林式医疗养老机构。现在,康长良除了定期慰问看望村里幸福院的老人,也会利用周末、闲暇时之余看望永康颐养中心的老人,和他们一起吃、住、拉家常,以实际行动诠释和传递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曾经,他把青春洒在基层教育、洒在党的基层一线,在山野的田间穿梭,把满腔的热血倾灌在贫瘠的山沟,他在时代的浪潮中拼搏,为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积蓄起永不枯竭的精神力量。而今,他又立志把有限的人生献给天下所有的老人,献给关爱老人的公益事业……

康长良不愧为“咸阳市优秀共产党员”、“咸阳市十大敬老楷模”。

tags:潮头   孝道   关爱   老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普定化处镇关爱“三留守”人员

为更好地服务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近来,普定县化处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结合镇情实际,发挥卫计办站、教育、民政、妇联等部门协同作用,开展关爱关心“三留守”人员活动。 该镇结合精准扶贫“再回头”复查、核

食用糯米类食物要小心舟山1个月3名老人因之离世

清明小长假刚过没多久,爱吃青饼的市民还会喜欢在家吃上几块,或当早餐或当小食。不过,在食用这类糯米类食物时,切记要当心,一定要小口慢食,以免被食物噎住,一旦食物卡喉,严重时,短短几分钟就可能夺人性命。 记

老人走失迷路热心民警助其找回亲人

九江新闻网讯(王中远) 近日,共青城市公安局金湖派出所民警巡逻时,在凤凰村农家乐附近发现一名坐在树底下的老人大小便失禁,样子非常狼狈,便上前询问。但因语言无法正常沟通,民警只能向路人打听,得知该名老人都

布哈丽且木买买提:七年热心帮助拾荒老人

“布哈丽且木是我遇到最好的人。”4月11日,在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六道湾街道办事处西虹东路社区,73岁的拾荒老人王永全说,“我一个人从河南来新疆,身边没有亲人,她经常帮助我。我生病住院的时候,她每天都给我送饭

你见过她吗?六旬老人走失家人急切寻找

这几天,很多朋友圈都在转载一条寻人信息,一位老人在临西八路与水田路交汇处走失,家人十分着急,向大家寻求帮助。帮办来到临西八路附近,老人的儿子曹纯福正拿着寻人启事四处发放。曹纯福:六十来岁,骑着一个三轮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