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3年白溪村迎来“回归潮”
2016-04-13 08:13:09 | 来源:法律法规网 | 投稿:小柯 | 编辑:dations

原标题:扶贫3年白溪村迎来“回归潮”

扶贫3年白溪村迎来“回归潮”

白溪草场

扶贫3年白溪村迎来“回归潮”

白溪杜鹃花

扶贫3年白溪村迎来“回归潮”

白溪鱼庄

古田县杉洋镇白溪村拥有上万亩天然草场,与麒麟山毗邻,旅游资源丰富。

这么一个好山好水的好地方,却是杉洋镇知名的贫困村。“不好好念书,长大只能去白溪放牛羊。”这是流传在当地的一句口头禅。设施差、经济差,导致村民纷纷外走。2013年,白溪村人口120户426人,但在家留守的只有六七十人。

没有人,何谈发展?

2013年开始,白溪村成为省政协主要领导挂点扶贫开发重点村,旅游扶贫在这里轰轰烈烈地展开。3年时间过去了,

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白溪村入选国家级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

原来村财零收入,去年村财收入超过15万元,今年有望突破30万元。

2012年全村有11户贫困户,去年只剩2户。

小李开起农家乐

李名铨今年30岁。最近,村里人常讨论他。

“他刚刚标下村口一间老房子开农家乐,出价5.3万元。”村支书韩真说,小李之前已经在村里开了一家店。

李名铨是2013年返乡的。此前,他在福州经营小餐馆。几次回家,他发现,村里来了许多驴友,常到白溪草场、麒麟山闲逛,每次上山下山,都要找餐馆。因为在福州开餐馆花销大,又辛苦,他便起了回乡的念头。

2013年,挂钩单位和古田县、杉洋镇共筹措100万元,把白溪村生产性道路、水毁桥、村部、环村道路等进行了修缮和重建,还对白溪河道进行了清淤。一经收拾打扮,白溪村变靓了。

李名铨决定回乡,在自家开了村里第一家农家乐“福麟小院”。一栋上世纪60年代的两进式老宅,约400平方米,经过精心翻修,古色古香的。“家里原本就酿酒,还养了牛羊,投资不大。主要顾客就是驴友。”

同年,白溪村确定了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的思路。接着,1000多平方米的停车场、观光步游道、农事休闲体验区、白溪农产品展示商店、闽东独立师纪念馆等项目相继启动建设,加上此前的投入,总共花了320万元。宣传推广也同时铺开,白溪的风味牛羊肉、高山大米、米酒,还有全国独一无二的螃蟹节,渐渐开始出名。

“村里杜鹃花大片盛开的时候,客人从福州、宁德、古田城关过来,到村里的路都堵了。”李名铨说,“每到节假日和农历六月十四螃蟹节,一桌一天要翻四五次。前两三年,游客点菜店里还做得过来;去年开始,我们做菜都来不及,只好主推套餐,比如六菜两汤加牛肉,一桌1000元左右。当然,如果人少的时候,游客花上300元也能尝到本地特色的小碗羊肉。”

去年,李名铨把表哥和弟弟都叫回来了。表哥叶里潭学过厨师,原来在北京上班,月收入六七千元。弟弟27岁,原来在福州一家公司上班。“我跟他们讲,村里有前景,又是自己老家。去年,自己保守地说赚了10万元左右,比在福州多得多。等家里产业链做起来,就算养鸡养鸭都比城里赚得多。”

李名铨干劲十足,谈起新店铺,他说:“机遇难得,年轻人做事就要干脆一点。那边靠停车场,又在村口。我了解过镇里的规划。只要我们兄弟用心做,有前景。”

目前,白溪村已有8家农家乐。

“别小看农家乐,对上游的种植户养殖户带动还挺大的。像名铨一家,就能带动村里六七户劳动力。村里8家农家乐,共带动了52户136人创业发展。”韩真说。

老李的酒好卖了

在白溪村村口,一个刚建的酒文化小广场颇有味道:简易的酒架,老酒坛子,大大的“酒”字。酿酒,是白溪村的传统产业。

70岁的李妙生是村口便利店的老板,不过他最喜欢做的是酿酒,家里有祖传几代的工艺。可惜,以前没人买,和其他村民一样,酿的酒都是自家喝,很少出售。

便利店是村里人气聚集的地方。这两年,老李感觉变化最大的就是,人开始多了。“店里的中华烟,以前从来卖不出去,现在有人买了。”

2015年,李妙生看着人流不断增加,便决定试试,操持起老本行,开了间“妙生酒铺”。为此,他还把家里分割成几个区域:前厅是便利店和免费休息室、品酒区,后厅是酒窖。在店里,村民和游客可以预订酒,再花50元还可以在酒铺里存放1年。“我家是传统工艺,纯手工酿造。3年的酒,一公斤16元、10公斤100元、一坛1200元。游客买了,放这里存上三五年,每次来,都可以打开喝,也方便。”

说起销量,老李乐呵了:“今年规模做大了,存酒量有两三百坛,每坛70公斤。一年能卖50坛左右,光卖酒这一块收入,一年至少就赚6万元。”

在乡村旅游业的带动下,白溪村的酿酒产业也开始复兴。目前,村里米酒存量至少在5万公斤以上,每公斤售价则由2013年的15元涨至目前的25元。

好卖的不只是酒,连村里的其他农产品也都走俏了。60岁的颜时芳是酿酒大户,现在,他又把业务范围拓展到牛、羊、鱼养殖和粮食种植。“说起来真让人高兴,现在白溪的大米,做成小包装特别值钱。两三年前一公斤两三块,现在包装后卖1公斤16元。”老颜说,他家水稻种了十几亩,一年产量6000公斤。“旅游旺季的时候特别好卖,我曾经一天卖过200公斤。我还包了池塘养鱼,鱼价一公斤24元。”

村民还想卖创意

虽然活鱼价格看涨,但颜时芳还不想轻易出手。最近,他准备和村集体合伙,个人出资2万元,村里投资6万元,在白溪上建一个鱼庄。“就在水上建一栋木屋,用长长的廊道连到岸边,既是有特色的经营场所,也是一处景点。”

许多村民和颜时芳有着一样的想法,做生意还要懂得“卖创意”。去年,杉洋镇提出大白溪规划,请来专业设计师,对村容村貌进行规划和引导。对于村里的民房修缮,每户给予3000元的基本补助。村民可以结合自己房子的条件提出初步设想和改造方案,请设计师加以提升。镇里还给旧房改造得好的村民评奖,一等奖8000元、二等奖6000元。镇里还请来台湾的社区营造专家,为村民点拨创意。

这下子,村民们的创意和才情都得到了充分展示。走过村巷,竹制的房子、门口的小工艺品比比皆是。李生书是去年回村的,他给自家住宅取名“天然居”,灵感源于他家就在白溪边上,可与大自然亲近,而且老宅曾出过三个秀才,有文化底蕴。他把房子重新翻修,门楣柱子漆上红色,挂上了对联、牌匾。“既是家,也是农家乐,还是游客参观的场所。家人住楼上,客人来了,也有地方住。”

最近,李生书急着想把儿子从福州召回来。原来,家门一侧有一块三角形的场地,总想玩点创意。“我想设计成休息室、喝茶区,客人来了,可以坐这儿喝茶聊天听听水声。但是,现在还没有满意的想法。儿子在福州,年轻人在外面见得多,让他回来,给点意见。”

按照规划,白溪村将按AAAA级景区重点打造。目前总体规划基本成型,森林景观提升部分已基本完成,投资约1000万元的杉洋镇至白溪村旅游道路已修建过半。

tags:扶贫   迎来   回归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新冷空气的南下周五周六安徽将迎来一场大范围强降水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

蒋金敏:回归家乡投资创业助阵富阳经济腾飞

蒋金敏回家乡杭州富阳投资创业迈出新步伐:他创办的浙江万珏幕墙科技有限公司投资7380万元,新建项目年产幕墙12万平方米、铝木复合门窗5万平方米项目即将投入生产,标志着富阳区在经济发展道路上,又多了一家企业鼎力

回归公益可避免“天价施救费”

日前,朱先生的大货车在京港澳高速潭耒段发生侧翻,湖南路通车辆救援有限公司的施救队将其货车拖到了距事发地点不到20公里的救援服务站后,向其索要3.6万元的施救费用。(据《新华网》)拖车不到20公里,收费3.6万元

瓜州县扶贫新模式助农增收奔小康

每日甘肃网讯近年来,为有效解决贫困村生产资金短缺的难题,瓜州县广至乡积极探索发展新的扶贫模式,先后成立扶贫资金与生产经营相结合的扶贫互助协会6个,注入扶贫专项资金共计220万元,有效解决贫困户因缺少生产资

河南巩义:“一村一策一户一计一人一方”精准扶贫

明月村的老石头房子明月村新建的居民小区山神庙村“集中供养负责人”刘春秀(左)看望被供养对象巩义市扶贫办主任王延涛接受采访新华网郑州4月12日电(记者 陆欢 魏莘 尚昆仑)绿地花草、红砖蓝瓦,一栋栋错落有致的小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