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起兮风满西昌
2016-04-11 16:40:10 | 来源:法律法规网 | 投稿:资慧 | 编辑:dations

原标题:大风起兮风满西昌

大风起兮 风满西昌

大风卷乱了头发,让人睁不开眼。狂风呼啸,黄沙满天。

进入冬春干风季节,西昌的风总是让人印象深刻,常常在午后吹起大风,狂风卷起沙尘让人无法睁开眼睛,风里还夹杂着塑料袋子、柴火棍子、烂树叶子等各种小玩意,逆风而行总感觉人要被风吹跑了似的。在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盐源的葱,西昌的风”,意为风是西昌的一大特色,早在民国版的《西昌县志》中也对西昌的大风有过记载。但,长久以来,很少有人知道西昌的风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那么大?

“想换发型吗?来西昌吧!西昌的风让你从此不再为改变发型而烦恼,早晨三七分,中午五五分,下午四六分,傍晚大背头,随风还赠送各种小礼物,杨树毛子、柴火棍子、烂树叶子、破布条子、各种渣子等等,出来逛一圈,总有一款适合你。”

“如果你有朋友在西昌,请珍惜他,说不定哪天他就被……刮飞了。”

“别问我西昌的风有多大,就这感觉。晚上睡觉,这风鬼吼鬼叫的!”

“最后我们都被吹成了西昌的特产,风干牦牛肉和鱼肉干。”

……

进入冬春干风季节,呼啸的风吹遍安宁河谷,吹落枝头的枯叶,又吹绿了小草。网络上,关于风的段子就多了起来。这些段子所要表达的意思其实只有一句话,西昌的风太大。尤其是初到西昌的人,总会对这倔强又任性的风印象深刻。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西昌的风为什么会这么大?这源源不断的风来自哪里?在与风相伴的日子里,这里的人们过着怎么样的生活。

A狂风呼啸,一座风的城

网络上,关于西昌风的描述,或许还带着些戏虐的成分,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感受确是实实在在的。

太和镇的村民杨海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去年冬天,资阳老家的亲戚来家里做客,第二天早晨起来,无精打采的。一问才得知,呼呼作响的大风,让亲戚睡不着觉。

春日的清晨,古老的安宁河水流过原野。年逾六旬的老人张慧,从小在安宁河边长大,风沙对她来说早已是见怪不怪。然而,在几十年的记忆中,仍然有一次印象极为深刻。那是1970年代,十八九岁年轻貌美的年纪,她到中坝乡的表姐家玩。表姐一早邀她到安宁河对面的黄联关镇买纱巾。那个年代,一条纱巾,对于年轻的姑娘来说,是最为时尚的饰品。于是,两个姑娘一早便兴匆匆地了出门。扫兴的是,到了黄联关镇不仅没买着纱巾,回来的路上还遇上了狂风,大风卷起黄沙,铺天盖地,让人看不清道路,还直往眼睛里、嘴巴里、鼻孔里钻。张慧和表姐赶紧拿出随身携带的方巾,裹住头,跌跌撞撞才走回了家。揭开方巾,嘴巴里、鼻孔里还是全是沙,她对表姐打趣道:“纱巾、纱巾,今天纱巾没买到,沙倒是吃饱了。”

一位在西昌火车站南站货场工作的铁路人,曾在一篇日志中写道:在风季里,马道的漫天黄沙风,总象一把小刀般滑过人的脸颊。每当从简陋的值班室出来,矗立在黄沙风中时,一股透心的悲哀不禁从头灌到脚……记的我刚到马道西昌南的时候,是八十年代后期,那时的马道西昌南很荒凉,只有一条几里长的黄土大街……到了风季,漫天黄沙的马道西昌南黄土大街,简直看不见人,仿佛给人置身于戈壁之感……狂风与黄沙之间,似乎带有一种微妙的、冷冷的敌意……狂风将黄沙推向前方当作进功的利器,去冲击前方未知的一切!“马道多风沙,风沙乱了天。风沙弄干戈,货场鬼吟哦。”

而西昌风大,古已有之。早在民国版的《西昌县志》中,关于《风》就有着这样的记载:西昌各地,自秋末经冬至仲夏,气候干燥温暖,风力颇大,扬尘走沙,在安宁河两岸尤甚,常起午后,总计二十七年大风共计二十六次,风向多正南,其次正北正东正西皆少……

西昌平均温度,为摄氏表一七.二度,八月最高二三.八度,一月最低九.四度,绝对最高为三五.0度,发理于一千九百二十七年,及一千九百三十三年六月,绝对最低,达零下二度,发现于一千九百三十年,及一千九百三十五年一月,为近十余年仅有之现象,大体寒暖适中,冰雪偶见,而早午昼夜温度,变化甚为剧烈,温差常至十度以上,为一年之中,各季温度,相差不大,此盖由北有大山,冬季寒冷,干燥之冬季,风不易侵入,而来自缅甸向东及东北之赤道热风,反得由各峡谷中逐渐侵入,及至夏季,复不受周围各地赤道热风至侵袭,故转觉转凉也。

B风从哪里来,为何这么大

西昌的风究竟从何而来,为什么会那么大?多年来,凉山州气象局农业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曾文芹对凉山气象有着深入的研究。

“其实,在全国范围来看,比起内蒙古、新疆、东南沿海等这些地区,西昌的风还算不上大,只不过在四川盆地内比较起来,西昌的风显得有点大。这与西昌独特的地理环境有关。”曾文芹对西昌为什么比四川盆地多风进行了一个解释:

西昌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素有“小春城”之称,蕴藏着丰富的气候资源。西昌干雨季分明,冬半年(11~4月),主要受干暖南支西风气流控制,降水稀少,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蒸发快,湿度小,气候温暖、干燥,称之为干季。夏半年(5~10月),受西南和东南暖湿季风控制,降水集中,期间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92%左右,空气温凉湿润,称之为雨季。

由于西昌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风力相比四川盆地要大,特别是安宁河谷地区尤甚,其风的变化特征表现为:冬春季大于夏秋季。一般情况下,风常起于午后,止于下半夜。风向多偏南和偏北风,正西风最少。西昌年平均风速1.6米/秒,年内,春季最多风,2~4月平均风速达2.2~2.6米/秒,其中3月最大;西昌最大风速为21.7米/秒,出现在5月。风速≥17.0米/秒的大风日数, 西昌多年平均为11天,而相邻的乐山市只有3天;西昌市大风日数以3月、4月两月居多,月均大风日数达3天,且主要以偏南风为主。

从四川地区平均风速的分布来看,川西高原及川西南山地一带风速要明显大于盆地。这主要是由于四川盆地地区,海拔较低,四周有大、小山脉环绕,又特别是处于青藏高原的背风区,地形隐蔽,容易形成空气流动“死水区”,因而此区域为全国的小风区之一。西昌一带地区海拔较高,且境内地势高差悬殊较大,气温冷暖变化较大,有利于不同属性气团的交换,因而表现在风力上,要大于四川盆地地区。

至于西昌春季多风的情况,在全国其实都是这样的。这主要是太阳直射地球的角度有了变化,引起空气温度的变化而加速空气流动的一种季节性气候现象。春季,太阳辐射逐渐增强,气温回升快,早晚温差大,气压差也大,因而风力也增大,特别是山口、河谷、山巅等特殊地形区域表现更为明显。

C搏击风中,

缔造人类造林史奇迹

“盐源的葱,西昌的风”。一直以来,在凉山流传着这样一句民间俗语。只不过,许多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现在西昌的风没有从前大,城里的风没有乡下的大。

“这是因为东西河飞播林发挥了巨大的屏障作用,再加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里的高楼越建越多,阻挡了风,所以感觉现在的风小了。”老西昌人陈启刚一语中的。

关于东西河飞播林,那是一段人类史上的造林奇迹。

据史料记载,自清同治年间开始,西昌城内主要的东河、西河由于毁林开荒,烧山放牧,流域的自然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西昌城从此雨季无宁日,经常被洪水和泥石流袭击。“膏腴万顷人千口,满地残躯黑欲朽”,从1893年到1949年的56年间,发生大洪水泥石流等58次,死亡2400多人,毁田4万多亩,被淹10万余亩,毁房2000余间。解放后的1955年,城区许多街道被冲,死247人。治理流经西昌城内这两条河的水土流失成了当时政府的一件大事。

西昌“老林业人”蒲健元清楚地记得,1958年他第一次到西昌时,西昌给他的印象很差:“东西河流域上面满目疮痍,千沟万壑,几乎看不见一棵树。而一下雨,西昌城里洪水横流。”

从1958年开始,国家投资1409万元,在西昌的东西河流域地区实施飞机播种造林。之后,一群飞播人每天早出晚归,把种子搬上飞机,倒入播种用的木箱漏斗,再开启飞机仓底部的播种口与木箱漏斗口,利用飞行气流把种子吹散,撒向地面。经过整整8年的艰辛劳作,出动200多架次飞机,造林66.5万亩。

飞播林形成规模后,雨季流经西昌市的洪水流量减少了三分之一,洪峰推迟了2小时以上,东西河每年流入邛海、安宁河的泥沙减少了50%,空气湿度增大14%,风速减小18%,历史上被冲毁的万亩良田得以恢复。

东西河飞播林,也成为了全国成效最好的飞播林区之一,并受到世界的关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专家曾惊叹:“没见过这样大规模造林保护一座城市的,也没有见过如此伟大的造林成就。”

如今,东西河飞播林如同一个绿色屏风,环绕在西昌周围,阻挡着一部分来自外面的大风。城市的高楼,也渐渐绊住了风的脚步。

然而,林业人的脚步并没有因此停歇,因为,进入4月的西昌,仍处于一个干燥、少雨、多风的季节,地区上空受到南支西风绕青藏高原南侧而行气流的影响,这支来自沙特阿拉伯、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半岛北部等沙漠或大陆地区平流过来的大陆气团,含水量很少。加之,春季太阳辐射增强,气温上升快,致使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迅速升高,野外用火稍有不慎,极易诱发森林火灾。为了守护这片山林,一群护林人的脚步,正走在山间……

D风带来的美食,

飘香万里上演舌尖诱惑

如果说,有那么一群人在与风的对抗中,体验着风带来的烦恼。那么,又有这么一群人,却感受着风带来的快乐。

每年冬季进入11月,气温骤降,南风起,西昌市裕隆回族乡的村民们就兴奋地忙碌起来。因为,南风将来一种特殊的美味,同时也将带来财富。

“冬季南风一起,就是制作板鹅、板鸭最好的时候。”裕隆乡星宿村8组组长马富,村里的养殖大户也是制作板鹅、板鸭的行家。做了12年的板鹅、板鸭,马富深谙制作这种天然腊味的诀窍:回民自家田地里散养的鹅鸭,以田间的蔬菜、水草田螺为食,待到鹅鸭长成后,屠宰前的40天,用“饭团儿”塞食攒肥。屠宰的时候,尽量放尽余血,再人工去毛,不用松香粘毛是为了更健康。之后,为了不破坏鲜肉的本味,只抹上食盐进行腌制,用力压平,制成板鹅、板鸭的雏形。最后,挂到屋檐下自然风干。

“这最后一步,风就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北风容易引起回湿,板鹅、板鸭不易吊干。如果吹南风,就会迅速抽干板鹅、板鸭里的水份,让肉的鲜味得以保存。这样,就不会像外地一些地方制作的板鹅、板鸭,因为没有风,空气湿度大,制作时需要用树枝熏烤烘干,吃起来,总有一种烟熏火燎的味道。”对此,马富颇有心得。

这种天然原始的方法制作出来的板鹅、板鸭外形饱满,体肥皮白,肉质细嫩紧密,气味自然醇香。煮熟之后,更是让人垂涎欲滴,狠狠一口咬下去,满嘴都是油,却肥而不腻,肉质鲜美满口留香。因此,裕隆乡出产的板鹅、板鸭在进入市场后,迅速受到追捧,不少城里的人和外地游客纷纷上门,走入农户家里购买,品尝。如今,在裕隆乡星宿村、兴富村两个以回族为主的村子里,50%以上的人家都有制作板鹅、板鸭的家庭作坊,村里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们,平均每年制作板鹅、板鸭两三千只,远销云南、青海、福建等地,收入在10多万元以上。

裕隆乡板鹅、板鸭的名气也越来越大,2015年下半年,还卖到了国外。去年,在成都举行的2015年“美丽中国梦 清真丝路行”第二届国际清真文化节上,兴富村村民马泽燕带了上百只板鹅和板鸭参展,原生态古法制作的板鹅、板鸭在文化节上,以平均每只500元的价格,被国内外游客抢购一空。一位来自中东的游客更是一次性就购买了6只,还通过航空第一时间发回了迪拜。就这样,随着美食的迁徙,西昌“风的味道”也飘洋过海走出了国门。

E风车油菜花,

一个“小小的荷兰”

“有一种风景,静静地竖立在地平线上,远远望见,仿佛童话世界一般,那一刻便注定你不能忘记,不能忘记她底衬的国度:这就是风车,荷兰的风车——在宁静的小镇,看着风车旋转,闻着花香,简单烂漫。”

4月的安宁河谷,金黄的油菜花大片大片地盛开,高高耸立的“大风车”在风中转呀转。走在安宁河畔,有那么一瞬间的恍惚,仿佛就走在了艺术之都——荷兰的某个乡间。

荷兰坐落在地球的盛行西风带,一年四季盛吹西风。同时它濒临大西洋,又是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国家,海陆风长年不息。这就给缺乏水力、动力资源的荷兰,提供了利用风力的优厚补偿。

在安宁河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风力也被充分利用了起来。

2011年3月,四川省第一座风力发电场在德昌县麻栗乡安宁河谷地带建成投产。安宁河谷风电场一期示范工程的建成,让被视为“贫风区”的四川,从此走上风能开发利用之路。2015年12月,西昌风电一期工程中的黄水风电场并网发电,首批32台机组、共7.25万千瓦。

按照计划,未来几年,西昌市将在安宁河谷及相邻区域,前后分为三期建设总装机容量100万千瓦的风电基地,成为四川省“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西昌风电项目的逐年投产发电,安宁河谷、磨盘山至牦牛山的风机相对集中、连成线、连成片,将成为西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将与“阳光、绿色、环保”的西昌形象融为一体。

就是这样,过去到现在,一代又一代的西昌人在与风的纠缠中烦恼着,也在对风的利用中,快乐地享受着风给予的馈赠。时光流转,安宁河畔,这吹了千年的风,还将吹向更遥远的未来,相伴西昌人。

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发现一起,处罚一起西昌整治非法运营三轮车持续发力

近日,西昌市运管所和交警联合执法,持续整治非法运营三轮车和电动自行车,维护良好的交通秩序。4月9日下午

雷雨大风未来3天我市仍将有中到大雨!

昨天上午,我市风云突变,雷电交加,风雨大作。记者走访市气象台了解到,全市昨天普降大雨到暴雨,局地还出

明晚起广东又有暴雨来局地有8级雷雨大风

据省气象局今天上午最新消息,10日白天到11日上午,珠江口东侧和粤东市县出现了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局地

全省大风降温,廊坊今晚飘雨!冷上一两天不叫“倒春寒”

今天早上小编一出门就感觉到了明显的降温,受冷空气影响,预计未来三天,我省自西向东将先后出现降水天气,

海口市气象台11日9时2分解除大风黄色预警信号

海口网4月11日消息(记者杨雨霞)海口市气象台4月11日9时2分解除大风黄色预警信号。相关链接:海口网 http: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