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精准扶贫:众筹解众愁驻村为助村
2016-04-10 08:18:06 | 来源:法律法规网 | 投稿:伊文 | 编辑:dations

原标题:聚焦精准扶贫:众筹解众愁驻村为助村

希望田野上的开路人

一张凳子、一处田埂、一块空地,都是他们谈心的地方。2015年,贵州省气象局派出的多名气象科技人员与铜仁市玉屏县新店乡的村民们同吃、同住、同行。他们把村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村民的难题当作自己的难题,帮助贫困户找到致富的道路、生活的希望,用实际行动感动了村民。

致富领路人周本方

春日乡村,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一大早周本方就背着双肩包走访村民,包里装着各家各户的人口信息与经济情况记录本,还有一些压缩饼干和水。

周本方派驻的丙溪村是一类贫困村,全村共有468户,贫困户就占了五分之二,村民人均年收入仅2300元,很多青壮年都到外地打工。

一无支柱产业,二无资金,三无劳动力。刚到丙溪村时,周本方心里直犯难,这样的景况如何帮扶,心里一点儿底也没有。

在村委会同事的陪同下,周本方转完了大半个村。一年之计在于春,勤劳的村民们不敢有丝毫懈怠,翻土、撒种、浇水,从祖上传下来的手艺已是驾轻就熟。

周本方的到来,在这个与外界少有联系的村子里掀起了不小的风波。“瞧那白白净净的脸,能懂咱们农村人的事吗?”“不知道能待多久。”村民们停下手里的活计,议论开来。

从不认输的周本方听了不乐意了,心里想着不只为证明自己,这么美的村子为什么百姓就不能过得好一点儿!于是,周本方开始了贫困户的走访工作。

300多户贫困、低保户,居住分散,走访起来难度不小。无论刮风下雨,周本方就背着一个双肩包,伴着鸡鸣声出门,在稀稀落落的灯光点缀着黑夜时才回到住所。

村民吴绍尤之前当过保安,后因身体状况越来越差,2014年不得不回家务农。“犁田、播种、插秧……还是觉得吃不消。”吴绍尤说,他家中老人身体不好帮不上忙,两个孩子正是上学的年龄也不敢耽搁,地里活儿做不完,没有经济来源。

了解到这种情况,最不喜欢求人的周本方开始四处“活动”,从畜牧、农业部门到乡政府,最终,林下土鸡养殖项目确定下来了。

然而,鸡舍建在什么地方采光好又通风?选取哪种鸡苗在当地养殖成活率高?在周本方的协调下,玉屏县畜牧局技术人员不但到吴绍尤家中进行实地指导,还定期对其进行技术培训,督促其科学养殖。

如今,吴绍尤养殖的第一批土鸡已出栏,每只纯利润6块多钱,家里的常规支出基本能满足。吴绍尤对未来充满信心:“有了一定的养殖经验,还有气象部门的帮衬,下一步我打算逐步扩大养殖规模,争取早日脱贫致富。”

困难调解员廖瑶

2015年2月,刚走出校园不久的廖瑶主动报名参加了省气象局的驻村工作队,驻村地点是离贵阳市100多公里远的一个贫困村——洞坪村。

人小经验少,村里的琐碎事又总是接连不断。廖瑶不怕与老乡一起下地干粗话,最怕的就是调解邻里纠纷。

就在去年年底,村里要修建养殖场,带动全村走上富裕路。但村民杨昌清却认为:“全村这么多户人家,凭什么就我们家被占的土地最多!”

当年过花甲的杨昌清找到廖瑶时,这位20来岁的小伙子心里五味杂陈。“从长远来看,要想脱贫致富,就不能只局限于传统种植业。但村民也有自己的难处,少了半亩地,平时靠卖蔬菜挣零花钱的路都没了!而杨昌清家六口人就一亩地,现在被占掉半亩,今后的生活之艰难可想而知!”出生于农村的廖瑶对村民的疾苦深有感触。

“一定给您一个满意的答复!”事不宜迟,听完杨昌清的倾诉,廖瑶动身前往乡政府。

“占的半亩地能不能多给予一点补贴?”“能不能申请贫困补助!”

“先按每年每亩800元进行补助,后期再由乡里进行征收。”“再给杨昌清家一个贫困指标!”

这一次谈话从中午持续到天擦黑,从村民的难处到国家扶贫政策,当得到乡政府同意解决的答复后,廖瑶回村的脚步轻快多了。

杨昌清的难题解决了,廖瑶也成了杨昌清最值得信赖的人。“白菜种下了、扁豆结籽了、猪又长膘了……”农闲或饭后,杨昌清总爱与廖瑶拉家常。

村民连心人田鹏举

熟悉田鹏举的人都爱叫他“小田田”。个头不大,浑身充满着活力,见人总是笑脸相迎。

他所在的地方叫大湾村,是国家一类贫困村,村里的姑娘一心想嫁到村外,村外的姑娘没人愿意进村。

当地的百姓虽然贫穷,却热情好客。这里侗族文化最为浓厚,家里来了客人,村民就端出自家酿的米酒,不喝不让走。田鹏举总是盛情难却,酒后话匣子就打开了。

贫困户付弘灿去年下决心贷款5万元买了一批羊,由于缺乏养殖经验和科学的养殖方法,这批羊前前后后死了不少。但是这个倔强的侗族汉子不甘心,借钱、贷款,不断弥补损失。了解了付弘灿家中的情况后,田鹏举依托“两遍访”工作,申请了24600元帮扶资金帮助付弘灿家修缮羊圈,购买山羊,扩大养羊规模。

更让付弘灿踏实的是,在田鹏举的协调下,县畜牧局的专家对付弘灿进行了养殖培训,为他养羊提供了技术保障,付弘灿信心倍增。

此外,省气象局还与他签订了三年帮扶合同,合同约定项目验收之前,所购山羊的所有权属于气象局,项目验收合格后才能归属付弘灿名下,这大大减轻了他的压力。今年,何弘灿还带动了村里其他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一起养羊,承担起带头脱贫致富的责任。

如今,付弘灿家的羊群已经发展到100多只了,“三年后要实现脱贫致富!”他给自己定下了目标。(杨春竹)

刀哥修路记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石锣村地处秦巴山区,地理位置偏僻,道路设施落后。进村的主干道算是最好的了,但也只是象征性地在泥土路上铺了些炭渣和碎石子,一到下雨天便泥泞不堪。刀哥决定改变这种情况,对道路进行硬化。

按常规,修路这档子事儿一般都会找几个专业工程队来竞标,谁中标就交给谁干。但刀哥却别出心裁,提出“自己的家乡自己建设”,即村里自己组建施工队进行道路施工。当刀哥在村委会上抛出这个观点时,现场顿时炸开了锅,纷纷表示不能理解,从技术、安全、质量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质疑。

刀哥眼见众人情绪激动,不疾不徐地讲起自己的想法来,试图让众人自己捋清思路。“我为什么要这样干?扶贫,与其说结果重要,不如说过程更重要。造血比输血更重要。换句话说,没有群众参与的扶贫不是真扶贫。用四川话说,就是假打。”刀哥说,“村里的确需要外界扶助,但若想着事事都去依靠别人,这种心态是很可怕的。”众人听后,屋内陷入一片寂静,大家个个略有所思。

刀哥见众人似乎有所触动便接着说道:“之所以提倡自己建,就是要让村民亲身去感受扶贫的过程,体会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喜悦,让家乡在自己一砖一瓦的搭建中走向富裕、奔向小康。”

开工日期定在3月4日,是日天朗气清,于筑路再合适不过。7点半左右,兴奋的刀哥就向进村道路方向进发了。可来到筑路现场,空荡荡的道路上只有麻雀蹦蹦跳跳地啄着石子,刀哥的心顿时凉了大半。他看着路旁金黄的油菜花田,一支接一支地抽着烟。

过了一会儿,情势陡然生变,出乎刀哥意料。群众纷纷来到现场,扛着镰刀、锄头和铲子等各种工具,本不宽敞的道路显得更加狭窄了。面对此情境,刀哥眼眶有些湿润。

“没有工钱,也没有安排伙食,他们能来正说明他们有建设家乡、积极脱贫的意愿。从来就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村官,脱贫就要看村官如何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了。”刀哥说。

更令刀哥欣喜的是,总长七公里的路面平整工作,本来预计七日才能完成。结果,积极性高涨的村民们两天就完工了。

看到簇新平整的水泥路,刀哥心里甜滋滋的。这段时间,他忙里忙外,与施工组组长交换意见,监管施工技术环节,协调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纠纷……每天都忙到晚上十点才能回到住处,倒头即睡。如今,道路铺完了,这是对他的辛劳最好的馈赠。

除此之外,刀哥在驻村工作中发现,石锣村有大量的老旧民宅,基本保留了古旧风格,稍作修葺,即可恢复到古村的风貌,也符合当下人们访古寻幽、复归自然的风潮。

当地有一座名为“佛亭庵”的寺庙,他时常极力向众人推荐。“像这座寺庙一般的建筑,完全可以通过宣传推广,发展成旅游项目。”刀哥说。此外,他还注意到,当地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特色农产品,比如腊肉、野生猕猴桃,晾豆腐等,这些完全可以做成独具地方特色的农家菜,供游客尝鲜。

如今的刀哥俨然一名“网络红人”,他经营的个人微信朋友圈在气象系统内颇有影响力。翻开刀哥的朋友圈,总能看到他不厌其烦地推广石锣村的美景,既有红透半边天的夕阳斜照,也有空山新雨后的纯净天空,还有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春色,无时无刻不在撩拨着朋友们向往自然的心弦。

“欢迎大家来石锣村住老房子,吃农家饭,呼吸新鲜空气。”刀哥也将继续同淡淡花香、寥寥炊烟和满天星斗,与石锣村一起走下去。(陈志强)

新疆住村工作持续接力,三年变化看得见

大办实事解民忧

“拼一个春夏秋冬,赢一个无悔人生。”这句话,写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第三批“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工作组住喀什地区伽师县克孜勒苏乡尤勒其村组长任宜勇工作日志的扉页。住村一个多月来,他和另外19名住村干部顺利接过前两批工作组的接力棒,继续通过精准扶贫、大办实事,为贫困农户排忧解难,使其逐步实现增收脱贫。

三年间,工作组充分发挥优势,让各族群众看见了实实在在的改变。一个个生动鲜活、温暖人心的故事,赢得各族群众点赞。群众的肯定,既让前两批住村组成员感到欣慰,又让第三批住村工作组更有干劲儿。

量身定制惠民策 精准扶贫暖民心

尤勒其村地处偏远,农民收入较低,扶贫任务艰巨。连日来,村里随处可见工作组队员调查的身影,对照填写《精准识别表》。他们走在尘土飞扬的路上,走在春雨洗礼后泥泞的田间,大家只有一个念头,要做到符合扶贫标准的一户不漏,不符合标准的一户不进。

工作组在结束第一轮贫困户走访调查后,对村里提出的有争议的贫困户和新增贫困户再次进行了走访,重新确定帮扶类别、修改帮扶计划,并将信息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业务管理子系统”中。

在全面了解村民家庭情况后,工作组逐户分析研判致贫原因,并确立了有针对性的扶贫计划,为不同个体量身定制了帮扶措施。

3月23日,在该村2组的地头儿上,记者看见村民们就今年冬麦的亩产量正欢快地交谈着。村民乌苏曼·克依木说:“今年终于浇上了‘甜水’,我家的冬麦现在都10厘米高了,今年亩产能达到500公斤!”旁边年长的司马义·图尔地则自信地说:“我的种地经验比你多,庄稼长势这么好,今年亩产最低也能达到600公斤!”

这让乡亲们兴奋的“甜水”究竟是什么呢?原来,工作组听村民们多次反映,井比较浅,水盐碱大,造成土壤板结和作物减产,亩产仅150公斤,是一般小麦亩产量的三分之一。得知情况后,工作组积极申请自治区民宗委40万元的深井挖掘项目,将这个村和附近村的两口井深挖到205米以下的“甜水”层。“甜水”出来啦,村民们欢呼雀跃。

引来“甜水”,只是工作组办的一件实事。在长期住村中,工作组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庭院炕头,真心实意了解群众所思所盼,尽力解决民生问题。

据统计,2016年该村拟定帮扶计划103个,拟建牲畜棚圈56个,实施庭院经济建设21个,购买小型工具设备3个;救助特困大学生5户8人,实施雨露计划19户37人;计划申请贴息贷款58户,贷款资金合计116万元。有了这些帮扶到户、措施到人的举措,“斩断穷根”已不再遥远。

小处着眼 架起联系群众“连心桥”

“人心是靠人心暖的,你付出了真心,小小的感动都会留在他们心里慢慢发芽。”任宜勇说出了队员的切身感受。

村民布阿依夏木的儿子前不久由于车祸受伤,心情郁闷。3月10日,工作组自发捐款并带了礼物来家里看望他,让全家倍感惊喜,布阿依夏木激动地说:“住村干部真是太关心我们了。”

类似的温馨场面,在这里经常出现,大家的心也更加近了。

3月25日,见到工作组队员阿不力米提·买提努尔,正在驾驶电动三轮车的村民买买提·那色尔立刻刹车,跳下来抱住他。阿不力米提·买提努尔高兴地安慰他:“你又恢复健康了,太好啦!”原来,在2015年11月16日,买买提·那色尔突遇交通意外,脑部受重创,在伽师县人民医院ICU病房接受监护治疗,但医疗费用让这个原本贫困的家庭面临中断治疗的困境。工作组和村委会得知情况后,立即组织村干部和住村工作队员捐款救助,将善款送到病人家属的手中。从此,工作组成了他们家的亲人,阿不力米提·买提努尔也成了买买提·那色尔的恩人。

心连心还需心换心,工作组的爱心帮困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这些年,三批工作组动员气象部门各族职工捐衣物献爱心,上万件衣物源源不断地送到了村民手中;每逢节假日还会给贫困户送去米面油;帮助3名贫困家庭的大学生申请伽师县“高等院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助学金”和克孜勒苏乡相关补助;协调自治区人民医院和医科大学,帮助两名患病幼儿治疗……

积小胜为大胜,工作组架起了联系服务群众、凝聚民心的“连心桥”,“访惠聚”活动一路丰收,一路向前。(李冬梅)

(来源:《中国气象报》 2016年4月8日七版 责任编辑:刘杰

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省妇联主席苏君来我市西和县调研督导妇女精准脱贫工作

4月8日,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苏君带领省妇联发展部部长耿军与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扶贫处调研员高继辉、主任

突破┃电商入村,开启精准扶贫新模式

导语4月8日,在潍坊市外侨办的组织下,潍坊市电商企业恩源科技来到临朐县嵩山村进行实地调研并开展精准扶贫

端州:警方精准打击编“四张网”

今年以来,端州公安分局围绕“平安端州”建设目标,大力加强社会治安打防管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社会治安

龙游农信联社力推精准服务

本报讯 今年以来,浙江省龙游县农信联社力推金融普惠服务、精准服务,有力地推动了各项业务的发展。据了解,

西安市一保“精准关爱”留守儿童

4月8日,由西安市第一保育院发起的“温暖颗颗童心,关爱株株幼苗”关爱留守儿童爱心公益活动,走进渭南市临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