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依颖:“逼捐”职工难成慈善“救命稻草”
2016-04-09 10:05:03 | 来源:网络 | 投稿:小柯 | 编辑:dations

原标题:李依颖:“逼捐”职工难成慈善“救命稻草”

查看: 0 调整字体

继2015年12月云南机场集团被指“逼捐”后不到半年,该省再度曝出“逼捐”事件。这一次的主角是云南省怒江自治州兰坪自治县。4月8日,就网曝“兰坪县政府发文给各单位人员下捐款指标、仅临时工可自愿”一事,兰坪县政府新闻办回应上游新闻称,应是少数组织募捐的工作人员简单理解了募捐精神;捐赠是自愿自觉的个体行为,绝无强制之意。(《重庆日报》4月8日)

“逼捐”无论怎么解释,都会让慈善变了味道,一旦人失去了自愿性,那么慈善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继云南机场集团“逼捐”后不到半年,云南省兰坪县政府又发文“逼”公职人员及企事业单位捐款,虽然兰坪政府回应媒体时表示,有些工作人员对募捐精神理解有偏差,但是利用政府公文形式敦促职工捐款,未免会让人觉得公权力用错了地方。

其实,县政府“逼捐”的初衷,值得我们赞赏。在社会信任急剧下降,慈善事业低迷之时,政府及时出手无非是给慈善事业打了一针“强心剂”。政府利用自身公信力的影响不仅可以提升群众对慈善机构的信任度,同时也能引导人们正确看待慈善。不过,兰坪县政府的“逼捐”却并非是神医良方,通过行政手段干预捐款,只是增加了资金总量,并没有将慈善事业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如果兰坪县的捐款真的带有强制性,那么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让更多的人误解慈善,误解慈善的初衷。

因此,政府干预慈善,要讲究方式方法,“逼捐”肯定不可取。慈善的主要症结在于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资金使用不够透明,相较于国外的先进慈善机构差距较大。其实,政府要想加大对慈善事业的支持,应该将力度下在监管方面,下在完善制度方面。只要慈善机构能将社会的爱心真正用到可用之处,急人之所急,发挥重要作用,那么人们自然就会放下心中的偏见。

所以说,政府的公权力,既可以助力慈善,也可以阻碍慈善。只有政府为慈善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系,才不会让社会信任在郭美美等人面前,不会变得不堪一击。无论是慈善的低迷,还是“扶起扶不起”,背后的原因都是信任危机,只有政府用制度规范社会,不再让好人流泪,才会让越来越多的人跟随政府的脚步,自愿投身慈善。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李依颖

责编:汉网

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脱贫攻坚,职工在行动省总工会举办助力精准扶贫职工志愿者服务主题实践活动

青海新闻网讯 4月8日,互助土族自治县丹麻镇汪家村小学操场内人头攒动,热闹异常——以“脱贫攻坚,职工在行

受伤职工能自行申请工伤认定吗?

职工在工作期间受伤后,用人单位没有替受伤职工申请工伤认定,这时候受伤职工能否自行向相关部门申请工伤认

美次巡佛罗里达赛 台15位女将挥杆

2016 Symetra Tour佛罗里达慈善女子菁英赛,将于今晚上7时30分在佛罗里达州的Lake Wales球场开打,此战也是

第三届“CCTV慈善之夜”启动 罕见病病友队献唱 [有意思]

中新网北京4月7日电(记者张曦)7日,第三届“CCTV慈善之夜”在北京举行启动仪式,活动上,节目组发起了“为渐

听完老企业家谈商业 她叹:许多大慈善家其实是业障太多

网搜小组/综合报道被称为富豪版“维基解密”的巴拿马文件曝光,1150万份的机密出自莫萨克冯赛律师事务所 (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