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这个技能,你也能去大草原寻找彼岸花(误)
2016-01-24 23:10:14 | 来源:玩转帮会 | 投稿:佚名 | 编辑:小柯

原标题:学会这个技能,你也能去大草原寻找彼岸花(误)

既然问题是「系统」学习「植物鉴定」,要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系统」,即不走弯路,不走野狐禅,或者说是通过「技术性」的方式来执行;一个是「植物鉴定」,即不只是认种,而是能达到鉴定的程度。

※到达「鉴定」的水平,真的有必要吗?

一般的博物学爱好者,既没有鉴定所需的条件,也不需要达到鉴定的水平,能够认种就足够了。对于一些非常容易混淆的种类,与其纠结于鉴定是否精确到种,不如将更多时间花在熟悉类群特征上。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强行认种浪费时间和精力,很不明智。

可靠的鉴定需要有采集的实物标本作为凭证,对于一般人而言,既没有必要,也不推荐去采集标本。采集本身是有技巧的,并且单独的居群不进行采集也是很基本的职业道德,爱好者不一定能够做到这些。

最推荐的方式还是通过拍照进行记录。经过一定训练,能够清晰拍出可能的辨识要点,基本上也就够用了。有时也会有一些图像无法描述的特征,譬如气味,文字的描述是可以的,但最主要的信息还是集中于图形。

※怎样入门会比较「系统」?

既然不是靠巨量的认知去积累,而是有章可循地学习,最好还是先理解一下,植物鉴定到底是在做什么事情。

植物鉴定就是通过对植物进行规范的精确描述,根据某些重要的保守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同时确认其与近缘类群区别的过程。

这个过程当中,比较重要的地方有 3 处:

? 规范、精确的描述系统;

? 分类,即找到所属类群,「求同」;

? 定种,即找到特有性状,「存异」。

这些要点,说起来跟学名系统有些类似:其一是有一套自己的范式,其二是双名法的属名显示其归属,其三是双名法的种加词显示其特质。

剩下的是如何实践。

之所以高票的两个回答提到了陆时万、徐祥生、沈敏健版本的《植物学》这本教材,很大的原因是,这本书比较有条理地介绍了植物外观的描述系统。个人认为,对于(被子)植物的各个器官的清晰介绍,是这本书最出彩的地方。

简单提一个例子:对于叶的形态,叶缘如何描述,叶尖如何描述,叶基如何描述,单叶与复叶如何区分,叶的变态类型,这本书基本上做到了精确而完整的概括。这个部分吃透了,对于如何规范而精确地描述叶形,基本上就没有问题了。

国外的本科教材我没有读过;但国外绝不是没有好的教材和工具书,只是各自的侧重点不同。(回答的最后会推荐几本国外的教材 / 工具书 / 专著)

恰恰相反,国内植物学的教材,水平基本上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的状态,与国际上分类学前沿的差距是越来越大的。前面提到的《植物学》是 1992 年出的版本,不断加印,一方面是质量过硬,一方面也是 20 多年来,国内一直少有能与其比肩,甚至有所超越的教材。

另外,中文描述比英文 / 拉丁文描述,对于国内的朋友,显然更加友好。

第一步实际上是学会植物学的语言;接下来就是用这一语言,练习阅读和说话了。

推荐这样的做法:

找到身边常见的植物(最好是野生的,栽培的变异往往极大,不适合练习),问清楚这个物种的中文名和学名,自己对这种植物的外观进行描述。

譬如怎样判断一年生 / 多年生,怎样判断草本 / 藤本 / 灌木 / 乔木,叶形到底是卵形还是长圆形还是三角形,或者是复杂一些的三角状长卵形……之后通过植物志的描述,核对自己的描述与植物志描述的差别,用以提高描述的精确程度。

这样的做法,使得最开始简单的「认种」过程,不单是对植物形态和名称有所对应,也有助于接下来的系统学习。

※一开始怎样问清楚到底是哪个物种?

可以拍照之后在线提问(微博@博物君,知乎也有一群水平不错的爱好者),可以加入植物爱好的 Q 群或者微信群,也可以通过当地的不错的图鉴,进行最开始的物种积累。

通过图像反推物种是黑科技。这才能体现本人的价值(笑)。

之后可以通过在线的图像库进行大致确认。

推荐 CFH- 植物、动物、微生物名称查询

以及 PPBC 中国植物图像库——最大的植物分类图片库

这两个图像库。

一定一定不要相信百度百科的图片。它有一部分是正确的,但也经常出现离谱的错误。

一定一定不要试图用百度识图或者 Google 图片搜索,图像识别技术在认种上还做不到精确匹配。国外做得最好的 APP,leafsnap,也只能对某个地区的植物进行鉴别,用处有限。

不推荐一开始就靠植物志来查询,图少字多,比较枯燥;但有一本地方植物志也是好的,用法如上文,「核对自己的描述与植物志描述的差别,用以提高描述的精确程度。」

如果没有好的地方植物志,中国植物志电子版也是可以的。

传送门:FRPS《中国植物志》全文电子版网站

※怎样了解植物的类群?如何学会分科?

这完全可以另开一答,或是写成专栏。内容太多太泛,以后有时间再更新。

以下是吐槽,不算是方法介绍。

国内在分类系统这一块,除开几个视野开阔一些的单位,其他的高等学校跟国际前沿的差距,至少在 20 到 30 年。

不提别的,本科院校大多还在使用克朗奎斯特的分类系统,甚至有 2015 年出版印刷的新教材,还在使用更老旧的恩格勒系统。

不是说这些老的分类系统完全无用,一方面是在植物志编写和标本馆保存上仍有惯性,不便大规模替换,另一方面有些思路方便人为进行区分;但仍然以此为主并且不对前沿的 APG 分类法进行系统介绍,实在是让人遗憾。APG 分类法最初的第一版是 1999 年发布,现在已经完成了第三版,据说第四版也快要发布;即使吃透这个系统需要一定的时间,但脱节 10 年以上,总还是让人遗憾的。

※怎样区分近缘物种?

实际上这是很多分类学家需要完成的工作。大多数爱好者能够分辨到属,并且能认出有特征、好区分的物种,完全足够了。

对于不同的类群,需要注意的特征也不大一样。譬如老鹳草属 Geranium,没记错的话,属下的区分经常要看叶形和地下茎;龙胆属 Gentiana 怎样确认属下的单位要综合看生态型,不太容易入门;这些进阶技巧,一方面靠个人积累,更多是请教专家。

有时间再更新分类的部分,其他先说到这里。

其实书单是以前零散在别的回答里提过的。

植物学是真的没找到太好的新教材,陆时万那一版的《植物学》还不错,下册的分类部分按照克朗奎斯特系统讲解,比较方便初学者学习。

《植物系统学》第三版

《叶结构手册》

(叶形态的细致结构)

《植物结构、功能和适应》

(旧书,不大好找;有时间会把手头的做成电子书照片)

《Pollination and Floral Ecology》

(其中对花结构介绍的章节很详实)

《高等植物及其多样性》(从苔藓一直到被子植物,条理清晰,图片丰富,可惜好像绝版了)

客官,这篇文章有意思吗?

好玩!预告 App 接着看 (????) ?

再逛逛吧 ˊ_>ˋ

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工作后重新捡起大学学习的语言,会不会是「从头再来」?

好问题一个,最近好问题真的很多:)“不知道你之前学到了什么程度”这句话包括,你之前所学的语言,有哪一

快速有效地分辨出值得追和果断弃的日剧

怎样快速有效地分辨出值得追和果断弃的日剧?比较常见的方法有: 直接看一集,看编剧牛不牛逼,看演员演技好

一碗可以配三碗米饭下肚的青椒炒肉,这么做

湖南人来了,辣椒炒肉那是我们餐桌必备,从小吃到大的。一碗辣椒炒肉可以配三碗米饭。好吃的辣椒炒肉,要做

这种在南美洲流行的病毒,离我们并不遥远

如果稍微关注传染病流行的,可能对前年广东的登革病毒大流行还有印象。这次又来了一个蚊子传播,都属于黄病

三种简洁有力的卧室布置方案

厌倦了繁复的装饰,回归初心,回归简洁。如何打造简洁而富有设计感的卧室?我们需要用更有质感的材质来提升

一周过去了,读读日报里被推荐的这些文章,各位看看

卞卡在「人物」日报中推荐文章,点击读一读:亲自参加两岸 Facebook「表情包大战」Syc 在「影视私藏」日报中

深夜惊奇·五年过去了

知乎也五年了,最大的惊奇是时间。其实很坦白地说,我这五年并没有什么明显的节点,只是一切都在按照计划正

这款「捡垃圾」的游戏,为什么叫座不叫好?

知乎日报注:本文昨天已发表在「开始游戏」主题日报中,已经阅读过的读者不用重复阅读。红海:和“蓝海”相

付费1月24号荆棘足彩推荐之

019 英超 阿森纳 输 切尔西 单0 大奶破车虽破,好歹是个车 为了保级而战 嘿嘿嘿!打赏满18.8 即可收到荆棘足

王柏杰《神厨》NG 10多次 內疚道歉

导演冯凯(右)昨率领王柏杰、任容萱、袁艾菲、李唯枫等演员南下替《神厨》宣传。(图为传影提供) 王柏杰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