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补不完的缺口:禁毒立法难追毒品新潮流
2016-01-21 16:40:16 | 来源:新浪微博 | 投稿:凤凰周刊 | 编辑:小柯

原标题:付费补不完的缺口:禁毒立法难追毒品新潮流

实习记者/卢伊

  “我来到中国肩负着一个使命——曝光这种生产合成精神类药物的邪恶行业”,这是经历丧子之痛后,支撑来华卧底的澳大利亚父亲布莱登的唯一信念。

  2015年9月14日,英国媒体报道了这位勇敢的澳大利亚父亲,在儿子因服用中国制造的新新型毒品“开心纸”而不幸身亡后,不惜只身冒险,在安徽合肥的一家供应商中卧底的消息。这个听起来颇有几分复仇味道的故事旋即引发舆论关注,而故事的主角——俗称“开心纸”的新精神活性物质也迅速勾起公众的好奇。

  随着媒体相继曝出“开心纸”因未列入国家管制药品名录而可能面临无法治理的困境,9月24日,国家公安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印发《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列管办法》,“开心纸”的主要成分赫然在列,成为受国家法律管制的毒品。然而,这一好消息对布莱登父子来说,实在是来得太迟了。

  这一迟来之法的背后是一个略显不公的尴尬现实:合法药品与非法毒品往往只有一纸条文之隔。在界定范畴、增补程序和量刑标准严重滞后甚至缺失的当下,布莱登父子的悲剧暴露出大陆法律制度在处理毒品问题上的大面积留白。

  值得注意的是,新精神活性物质逐步成为新的突出问题。新精神活性物质打着“合法快感”、“研究化学品”、“合法兴奋剂”等旗号层出不穷,更有甚者将几种精神活性物质混合在一起,其毒性、危害性并不亚于传统毒品,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联合国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种类已经从2009年底的166种,上升到2012年的251种,几乎每天都有“新产品”上市。

  面对新型毒品和新精神活性物质快速发展的巨大冲击,大陆毒品法制革新已成定局。

“毒品名录”更新滞后

  2014年中国公安部部署开展的“百城禁毒会战”中,被判处死缓、无期徒刑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毒品重刑犯大幅增加。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禁毒教研室副教授张黎告诉《凤凰周刊》,一些法官表示,毒品重刑犯的数量已位列第三,仅次于杀人犯和抢劫犯。然而,这些最终经司法处理的违法案件只是冰山一角。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当前法律体系对新型毒品的界定严重滞后,大面积的法律空白将禁毒工作推入无法可依的尴尬之境。

  199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首次将毒品定义为“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当时,毒品管制种类主要以《决定》涉及的几种传统毒品为主,新型毒品尚未进入法律视野。

  随着冰毒在大陆毒品市场中崭露头角,1997年《刑法》将其纳入条文严加管制,成为首个跃入法律视野的新型毒品,但同时其他类型的新型毒品仍在法外之地不断泛滥。

  俗称“K粉”的氯胺酮就是其中之一。氯胺酮也是新精神活性物质的一种。它原本是一种广泛用于儿科和妇产科手术的麻醉剂,但1960年代起陆续出现滥用氯胺酮的相关案例。司法系统一度对氯胺酮这种以合法药品身份快速崛起的新型毒品束手无策。福州市公安局鼓楼分局曾起诉一名男子非法持有氯胺酮,但由于当时氯胺酮尚不属于受法律管制的毒品,结果该案被当地检察院退回,最终不了了之。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副教授印波对《凤凰周刊》解释称,如果某种可能使人形成瘾癖的药品尚未列入国家规定的管制范畴,即使它对人体健康乃至生命的危害再大,也不能认定为法律规定的毒品,“这是罪刑法定的必然要求”。一位不愿具名的缉毒干警也向本刊记者证实,在执法过程中一旦遇到法律文件未载明的新型毒品,不论是贩运、持有还是吸食,都无法以涉毒罪名进行处理。

  目前,大陆法律对于毒品的界定往往采取列举和概括相结合的方法,既指明现阶段较为流行的毒品种类,以便禁毒实践中具体认定和处理,同时又概括出毒品受管制、易成瘾的基本特征,来弥补列举的不足。由此,除鸦片、海洛因、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等少数几种被《刑法》和《禁毒法》“点名”的毒品外,其他受管制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也被划入毒品管制范畴。

  由于药毒同源,尽管这些麻醉和精神药品在镇痛、催眠、麻醉和兴奋等方面具有较大医疗和科研价值,但由于容易使人形成瘾癖,一旦流入非法渠道形成滥用就会成为受法律管制的毒品,因而往往被列入《麻醉药品品种名录》或《精神药品品种名录》,在生产、运输、供应、使用、进出口等方面受到严格管制。这两份名录也被称作大陆地区的“毒品名录”。

  面对不断改头换面的新型毒品,“毒品名录”也在加紧更新,多次修订。2015年9月,《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品种增补目录》发布,对多达116种目前尚未作为药品生产和使用、但又确实具有成瘾性或成瘾潜力且易被当作毒品滥用的物质进行管理,覆盖了当前全球8大类新精神活性物质,其中就包括“开心纸”的主要成分2C-I-NBOMe。此举将大陆毒品的界定范畴从传统的麻醉和精神药品,扩大为近年来已有滥用趋势的非药用化学品,使“毒品名录”的涵盖范围进一步扩大至386种,公安机关也因此具备了打击更多类型毒品的法律依据。

  新名录的出台体现出国家已有对毒品进行分类管理的政策趋向,针对新型毒品种类快速衍生的应变对策也更为灵活,是当前法律制度的重大突破。

  然而,随着制毒工艺不断进步,制毒者开始尝试改造现有毒品,从而开发出化学结构不同但吸食效果相仿的毒品类似物。联合国国际禁毒规划署曾多次在药物滥用管制计划中强调,毒品类似物是制毒者为规避法律打击而生产的新型毒品,必须坚决打击,但其更新换代要远超出法律的界定速度。

  《2014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指出,毒品类似物日益成为新的突出毒品问题,目前已在海南、广东和湖南缴获的片剂毒品中发现新精神活性物质“哌嗪类物质”,这些明显超前于法律的“新新型毒品”不仅存有在国内快速形成滥用的可能,更无疑提高了界定和管制的难度。但有禁毒界人士认为,大陆现有“毒品名录”更新进程已不足以防控和阻止新型毒品和新精神活性物质的蔓延。

  2014年8月,银川警方破获一起跨省运输、贩卖毒品案件,其中首次缴获新精神活性物质“合成大麻素”458克。这种俗称“蓝莓”或“香料”的新精神活性物质由药草、香料和其他化学物质混合制成,吸食效果与大麻类似,但其毒性却要比大麻高出4-10倍。当时,合成大麻素未被写入“毒品名录”,司法机关无法起诉制“毒”者,也无法对吸“毒”者进行处罚。

本文为付费阅读文章,先于杂志上市时间,于微博首发完整未删节全文。本期封面故事为“嗑药凶猛”,此为第三篇。欲想畅快阅读,请订阅我们的付费服务。

  参与我们15日的抢新刊活动也可免费收看到完整内容。

关注凤凰周刊也可在新刊上市之后于微博收看到编辑节选版内容。

继续阅读

还有67%的精彩内容,购买继续阅读

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私种大麻辩自用 情侣呛台湾法律太落伍

花莲警方于破获34岁赖男、27岁陈女于新北市租屋处私种大麻。(阮迺闳摄) 赖、陈2嫌还用鹵素灯加速大麻生长

女药头组贩毒集团 渗入医疗、公共运输业

彰县警局刑大侦二队逮捕蒋姓女药头。(吴敏菁翻摄) 彰县警局刑大侦二队逮捕蒋姓女药头。(吴敏菁翻摄)

林锡山收押北所 情绪一切正常有进食

? 1995 - 2016 China Times Inc. 请尊重智慧财产权勿任意转载违者依法必究。

警侦办毒品交易 嫌犯逃逸坠楼命危送医

? 1995 - 2016 China Times Inc. 请尊重智慧财产权勿任意转载违者依法必究。

拿红龙柱杀警 苟恒铭吸毒被逮

? 1995 - 2016 China Times Inc. 请尊重智慧财产权勿任意转载违者依法必究。

付费兴奋致幻毒品:艾滋病防控新挑战

记者/徐佳  与传统毒品使用者主要通过共用针具造成的血液传播不同,兴奋和致幻功能强烈的合成毒品滥用者

林锡山涉贪 检调搜索19地、约谈33人

? 1995 - 2016 China Times Inc. 请尊重智慧财产权勿任意转载违者依法必究。

林锡山遭搜索 检调搜立院第六例

? 1995 - 2016 China Times Inc. 请尊重智慧财产权勿任意转载违者依法必究。

检调搜索立院查林锡山 已先知会王金平

? 1995 - 2016 China Times Inc. 请尊重智慧财产权勿任意转载违者依法必究。

电脑采购有弊?检调搜索立院秘书长林锡山办公室

台北地检署19日搜索立法院长秘书长林锡山位于立法院办公室,究竟因什么案件遭搜索?台北地检署发言人张介钦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