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皇族宗室史
2015-12-24 22:55:22 | 来源:新浪微博 | 投稿:娓娓到来5776 | 编辑:小柯

原标题:明皇族宗室史

辽王家族:
宗弱支昌的辽藩朱植家族,开拓台湾数十年
在明代众藩系中,辽藩家族是第15支。辽藩开基始祖第一代辽王朱植,是明太祖朱元璋与韩妃所生的庶十五子。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朱植被封为卫王,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改封为辽王,建藩于辽东半岛的广宁(今辽宁北镇县),随即就国。朱植是个能征善战、深谙兵事的亲王,当年镇守辽东边疆,屡建军功。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靖难”战争爆发时,他被建文帝命令率军渡海南下勤王。朱棣篡位后,嫌朱植曾对自己有二心,便削除了他的护卫军,并将辽王府改建于荆州。从此,辽王家族便从辽东半岛徙迁到内陆的今湖北江陵市,并从此由一个军事强藩转变成一个普通王藩。朱植于1424年去世,谥为简。
辽王朱植后裔,以“贵豪恩宠致宪术俨尊儒,云仍祺保合,操翰而龙舆”等20字为派语。
在明王朝各藩中,辽王府家族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主宗衰弱不振,仅传七代便无子绝封,而它的旁支则较为蕃昌,并产生了抗击满清、开拓台湾的英雄宁静王朱术桂等优秀人物。
第一代辽王朱植生二十子,长子早死。庶二子朱(火+合)原封长阳王,后进封第二代辽王。但不久朱贵(火+合)因罪被废为庶人,改由庶四子兴山王朱贵(火+爱)嗣封为第三任辽王。朱贵(火+爱)传位给子朱豪(土+盛),朱豪(土+盛)传位给儿子朱恩(钅+稽),朱恩(钅+稽)传给儿子朱宠(氵+受),朱宠(氵+受)传子朱致格,朱致格传子朱宪(火+节)。朱宪(火+节)这个人虽有些文才,但为人荒淫好色,又暴虐残忍,还得罪了大臣张居正。结果被革除王爵,废为庶人,死后无子嗣位,朝廷又不准旁支改袭,辽藩国因此灭亡。辽王系的宗族都隶属楚王府代管,另以广元王朱术(土+周)为本支宗理。
宁静王朱术桂(公元1617--1683年),字天球,别号一元子,是第七代长阳王朱术雅的二弟,初封辅国将军。明崇祯壬午(公元1642年),农民军攻陷荆州,朱术桂同长阳王朱术雅一起率领辽府宗族避难到湖中。明朝灭亡后,福王朱由崧南京称帝,建立南明弘光政权。朱术桂与兄长阳王一同投奔,被晋升为镇国将军,并受命与长阳王一同镇守浙江宁海县。不久浙江沦陷,长阳王朱术雅逃难福建,传闻已死。而鲁王宣布监国,改封朱术桂为长阳王。后郑芝龙、郑成功父子据守福建,尊唐王为帝,改元隆武。这时才知原长阳王朱术雅尚健在,并已改袭为辽王。于是,唐王政权改封朱术雅为宁靖王,督管方国安军。此后,朱术桂转战海宁、丹山、绍兴,明永历五年与郑鸿达攻取金门。后郑成功攻占台湾,朱术桂率家眷于满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渡海来到台湾,并随郑经开垦长治一里的竹沪庄。据载他在这里经营数十年,垦田数十甲,为台湾的早期开发作出了巨大贡献。满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清兵攻陷澎湖列岛,台湾郑氏政权投降清朝,宁靖王朱术桂不愿做异族之臣,遂于这年六月二十七曰自缢殉国,妃妻五人同时殉国难。朱术桂死后时年66岁,葬在台湾凤山县长治里,五妃墓在其北30里的魁斗山。
宁靖王无子,继益王府的王孙朱俨珍为嗣,清朝收复台湾后,他被安置在河南杞县。

庆王家族:
第16支庆藩家族,是明王朝安排在西北边陲要地上的一支宗室力量
庆藩的开基始祖朱(木+旃),是明太祖朱元璋与余妃所生的庶十六子,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封为庆王,建国宁夏卫(今宁夏银川市),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到国。
庆王朱(木+旃)后裔,以“秩邃(宀+真)台(才头+鼎),倪伸帅倬奇,适完因巨(行的中间+干),骘眷发需昆”等20字为本支派语,以分昭穆。
庆藩家族,是一支镇守边陲的军事贵族。他们大都会骑马射箭,能征善战,为保卫边疆、屏藩明朝作出过贡献。第一任庆王朱(木+旃)当年建藩宁夏时,就受命兼管庆阳、宁夏、延安、绥德等卫军务。大多数庆王,也都能遵礼守法,笃诚守边,如庆王朱(鼎字上+才)枋,好学乐善,曾出王府银米,助朝廷在宁夏修筑长城。在平定宁夏少数民族(口+孛)拜的反叛中,许多宗人宁死不屈,如镇原王朱伸(土+宣)率宗族袭击(口+孛)失败,全府被杀。但也有些庆藩宗人,在长期的守边军旅生涯中养成了一种剽悍不羁的性格。如安化王朱(宀+真)(钅+番),为人勇猛狂诞,听了看相的人说他大富大贵,巫人的鹦鹉见了他叫“皇帝”,便生出非分之想。明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他利用守边将士,以诛宦官刘瑾为名,举兵造反。后兵败被俘,最后赐死。
公元1643年,农民起义军攻陷银川,最后一任庆王朱倬被俘,下落不明。庆藩家族至此消亡。

岷王家族:
第18支是岷藩家族,大都平庸
岷藩开基始祖朱(木+便),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周妃所生的庶十八子,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始封为岷王,原建国于岷州(今甘肃岷县)。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朱元璋改派朱(木+便)南镇新收服的云南。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朝廷实行削藩政策,岷王朱(木+便)因被西平侯沐晟告发不法,被废为庶人,远徙福建漳洲。朱棣称帝后,他恢复爵位,回到云南。但此后朱(木+便)在云南与沐家不和,又多次非法胡为,擅收地方官印信,暴虐杀人,屡教不改,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被削除护卫、官属。明仁宗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四月,令朱(木+便)自云南北迁至武冈(今湖南武冈县)。从此,岷藩一支,自甘肃经云南,最后定藩于武冈。1450年朱(木+便)去世,谥为庄,史称岷庄王。
朱元璋亲自为岷藩家族一系制定的20字派语是:“徽音膺彦誉,定干个(礻+西头+土)雍,崇理原谘访,宽(钅+容)喜贲从。”
岷藩一支宗室成员,大都平庸,没产生什幺优秀杰出的人物,除第二代中朱徽(火+世头+木)、朱徽(火昔)曾勾结苗民企图谋反叛乱未遂外,也再未产生过大奸大恶之辈。公元1643年,农民起义军功陷武冈,最后一位岷王朱企(钅丰)被杀,岷藩家族消亡。

谷王家族:
第19支——谷王朱(木+惠)族
开基始祖朱(木惠),是明太祖与郭惠妃所生的庶十九子,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封谷王,初建国在上谷宣府(今河北宣化县)。当年朱棣起兵“靖难”,他奉建文帝令回南京守金川站,后开门迎降于成祖。永乐初改建藩国于长沙(今湖南长沙)。后阴谋政变,事发失败,被诏至京师,废庶人。不久与两子朱赋灼、朱赋(火+仑)自焚而死,独第三子朱赋(火+欣)有后,但藩国被削除。
朱(木+惠)裔以“赋质僖雄敞,丛兴阐福昌,笃谐恂怪豫,扩霁昱祯祥”等20字为派语。

韩王家族:
在明王朝众多藩系中,第20支韩藩家族是非常重要,也非常着名的一支
它的开基始祖第一代韩王朱松,是明太祖与周妃所生的庶二十子,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封为韩王,建藩开源,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还未就国便去世。后他的儿子朱冲(火+或)嗣封,于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改封国于平凉府(今甘肃平凉县),从此定居在平凉。
韩王朱松后裔,以“冲范征偕旭,融谟朗(王+景)逵,(颤不要页旁)韶愉灏(忄造),令绪价蕃维”等20字为派语。
韩藩作为镇守西北边陲的一支宗族,地位非常重要。前期的历代韩王,也大都尊礼守法,忠心卫国,为保卫边疆、屏藩朝廷,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如第二代韩王朱冲(火+或),深谙边防利弊,多次为朝廷献计献策。土木之变时,襄陵王朱冲(火+禾)曾率府卫勤王,成化时蒙古入侵,他又上书请求率子婿抗敌。后期的韩府宗人,则转而习文,如韩王朱旭(木+迁),为人忠孝,又工诗,在位期间,有惠政。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李自成部农民起义军攻克平凉,最后一位韩王朱覃(火+脊)被俘,韩藩家族消亡。

沈王家族:
第21支是沈王朱模家族
沈藩开基始祖是第一代沈王朱模,是明太祖朱元璋与赵贵妃所生的庶二十一子。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封为沈王,建藩潞州(今山西长治市),明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到国。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去世,谥为简,史称沈简王。
沈王朱模后裔,以朱元璋所定的“佶幼诠勋胤,恬(王+呈)效回(王+皇),(氵+是)源(言+西头+土)皙(曰韦),圭璧澈澄昂”等20字为本系派语。
在明朝诸藩系中,沈王家族是最普通平实的一支,无大过,无大功,后人评价用“恭良”二字,可说绝妙。明朝灭亡后,国除,后裔不详。

唐王家族:
第23支——唐藩朱(经纟改为木)家族
唐藩开基始祖是朱(经纟改为木),是明太祖朱元璋与李贤妃所生的庶二十三子,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被封为唐王,建国河南南阳,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到国就任。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去世,谥为定,史称唐定王。
唐王朱(经纟改为木)的后裔,以朱元璋所定的“琼芝弥宇宙,硕器聿琳琚,启龄蒙颂体,嘉历协铭图”等20字为本系派语。
唐藩家族,前、中期均平淡无奇,自朱(经纟改为木)七传至朱聿键,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世袭为唐王。朱聿键继位后,练兵筑城,抵抗起义军。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北京戒严时,唐王倡仪勤王,保卫国家。没想到因此违犯祖制,被废为庶人,囚禁于凤阳高墙之内。弟朱聿镆继位,1641年李自成攻克南阳,被杀,国亡。明朝灭亡后,废唐王朱聿键复出,领导抗清,称帝建号。

伊王家族:
明宗室幺房——伊藩朱(木+彝)家族
伊藩开基始祖朱(木+彝),是明太祖朱元璋与葛丽妃所生的庶廿五子,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封为伊王,建国于洛阳,明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就藩。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病死,谥为厉,史称伊厉王。
伊王朱(木+彝)的后裔,以太祖所定的“(禺+页)勉(讠+是)(讠+于)典,褒珂采凤琛,应畴颁胄选,昆玉冠泉金”等20字为本系派语。
在明代众支藩系中,伊王一支排行第二十五,是最小的一房(太祖第廿六子朱楠早夭,不算一房)。但奇怪的是,伊藩也是最差最劣的那一支。自开基第一代厉王朱(木+彝)起,历史上的伊王,大都是些不肖之徒。当年朱(木+彝)做伊王后,便在洛阳城胡作非为,残害百姓。他为人好武厌文,喜欢砍杀,经常挟弹带剑到市效游猎,遇到躲避不及的人,动辄斩劈,弄得血溅一身,而他竟喜欢溅血的衣。又大庭广众之下男女*体杂混取乐,生活荒淫无耻。他死之后,明朝礼臣还上奏请剥去他的爵号。他的继任者们,也颇像其祖。再传到第六任伊王朱典(木+英)时,更将这种恶的传统发展至顶峰。史称朱典(木+英)为人贪婪无厌、刚愎自用,他对下属残狠,又侮辱缙绅,笞打朝臣,侵夺学宫,强凌民女,强占民居。如某通判在洛阳时没有讨好朱典(木+英),朱便派人扯光了他的胡子头发。他抢掠他人妻子400多人,强占民房3000多间,又选民女12岁以上者700多人,其他财富不记其数,使得河南百姓怨声载道。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终于在朝廷上下和洛阳百姓的同声谴责下,被明世宗削去伊王爵位,废为庶人,终身囚禁在河南开封。多行不义必自毙,明代的伊藩王国便这样夭折了。他的旁支则仍有发展。
襄王家族:
明仁宗派下第五房——襄藩
襄藩开基始祖朱瞻(土+善)(公元1406--1478年),是明仁宗朱高炽嫡五子,宣德皇帝的亲弟。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5年)封为襄王,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就藩湖南长沙,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徙藩到湖北襄阳。史称襄王朱瞻(土+善)为为最贤,有“天下第一贤王”的美誉。当年英宗北伐被俘,太后与群臣颇有意想要拥他继位做皇帝,太后还下令他取襄国金符入宫。但襄王不应诏,且上书请立太子为皇。后英宗北还。他又上书说代宗皇帝应旦夕向太上皇请安。时人比他作周朝的周公旦。英宗复辟后,对襄王极为亲爱和尊重,直到1478年去世,谥为宪,称襄宪王。
1641年,张献忠攻占襄阳,襄王朱翊铭被杀,国亡。子朱常澄,南明时封襄王,寄居九江,后迁汀州,明亡,不知下落。

荆王家族:
明仁宗派下第六房——荆藩
荆藩开基始祖朱瞻(土+冈),是明仁宗朱高炽与张妃所生的庶六子。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受封为荆王,初建藩国于建昌(今江西南城县),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迁到蕲州(今湖北蕲春县)。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去世,谥宪,称荆宪王。
历史上的荆藩家族,大都是一些不学无术、骄奢淫逸、为非作歹的不肖之徒。如第三代荆王朱见潇,将亲母关禁,活活饿死;又捶杀亲弟都梁王朱溥见而奸其妃;活埋堂弟朱见潭,再夺其妻;还经常与地痞流氓到汉水上抢掠民女。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朱见潇终于被孝宗赐死,他的儿子朱(礻+右)柄也被废为庶人,迁置武昌。在历代荆王中,仅端王朱厚(火+全)较为有才,好学精《周易》,着有《大隐山人集》。
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冬,最后一位荆王朱慈烟病逝,第二年正月,张献忠攻陷蕲州,荆藩灭亡。有荆王旁支郧西王朱常湖,在荆藩灭亡后,逃难福建,投奔抗清的福王。不久福王政权失败,他削发为僧,后至寿宁鬼足洞,与明将王祁一起起义抗清,攻克福建建宁。第二年,兵败被清朝所杀。

淮王家族:
明仁宗派下第七房——淮藩
淮藩开基始祖朱瞻(土+奥),是明仁宗朱高炽与李贤妃所生的庶七子。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受封为淮王,初建藩国在韶州府(今广东韶关市),后因韶州多瘴疠,于1436年迁移到饶州(今江西波阳县)。1446年去世,谥靖,史称淮靖王。
淮藩家族,也大多昏庸腐败,无政绩美德可叙。如第四世淮王朱(礻+右)(肇聿旁改为木),“游戏无度,左右优势横暴,境内苦之”。传到第八代孙朱常清做淮王时,明朝灭亡,朱常清也下落不明。

明英宗派下四大藩系
明英宗朱祁镇虽有九个儿子,但真正受封而又有后裔相传的亲王只有四个:德王朱见(鳞鱼旁改氵)、崇王朱见泽、吉王朱见浚、徽王朱见沛。

德王家族:
德藩王族开基于朱见(鳞鱼旁改氵)。朱见(鳞鱼旁改氵),初名朱见清,是明英宗与万宸妃所生的庶二子。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封为荣王,英宗复辟后封为德王。初建藩国在德州(今山东德州市),后移国到济南(今山东济南市),1467年到任。1517年去世,谥为庄,史称德庄王。德藩家族,大都依仗权势,大量霸占土地,鱼肉人民,横行乡里,是济南的霸王。1639年,清兵攻陷济南,最后一个德王朱由枢被俘,德藩王国消亡。

崇王家族:
崇藩开基始祖朱见泽,是朱祁镇与周皇后所生的嫡六子。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封为崇王,建国在汝宁府(今河南省汝宁县),1474年就藩。1505年死后谥为简,史称崇简王。在历史上,崇藩无政绩,也无大过可言。1643年闰十一月,李自成攻陷汝宁,最后一个崇王朱由(木+贵)与弟河阳王朱由材、世子朱慈(火+军)一同被俘,不久被杀,崇藩消亡。

吉王家族:
吉藩开基始祖朱见浚(公元1456--1527),是明英宗与万宸妃所生的庶七子。开顺元年(公元1457年)封为为吉王,建国在长沙(今湖南省会长沙市),1477年就藩。死后谥为简,史称吉简王。历史上的吉藩王族,除第一代朱见浚节俭守法,好学读书,曾刻《先贤图》和《尚书》于长沙岳麓书院以外,其余都无可称述。1643年,张献忠攻陷长沙,最后一个吉王朱慈(火+奎)先逃到衡阳,后又经广西逃到缅甸,明朝灭亡后死于缅甸。

徽王家族:
徽藩开基始祖朱见沛,是明英宗与韦德妃所生的庶九子。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受封为徽王,藩国建在钧州(今河南禹县),1481年就国。死后谥为庄,史称徽庄王。传到他的孙子徽简王朱厚爝和曾孙徽王朱载(土+仑)时,昏庸无道,迷信妖道神仙,抢掠民女,干尽了伤天害理之事。最后徽王朱载(土+仑)罪发被革爵废为庶人,不久自杀而亡,子女被迁到河南开封府。至此,徽藩国被削除,但旁支仍存。

明宪宗派下三大藩系
明宪宗朱见深虽生了14个儿子,但除三子朱(礻+右)樘继承帝统,四子朱(礻+右)杭的后代也入帝统外,其余12个儿子中受封为藩王且有后裔相传的仅有三大支:益王朱(礻+右)槟、衡王朱(礻+右)(木+军)、荣王朱(礻+右)枢。

益王家族:
在明代诸藩中,益藩是较好的一支。益藩开基始祖朱(礻+右)槟,是明宪宗与张德妃所生的庶六子。明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受封为益王,藩国建在建昌府(今江西南城县)原荆亲王故址。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到任,1539年去世,谥为端,称益端王。自第一代益王朱(礻+右)槟开始,历代益王,均生活朴素俭约,遵礼守法,重士爱民,不扰乡里。且喜好读书学史,以诗书传家,倍受世人称道。1645年,清兵攻陷南昌,益王朱慈(厶头+火)在建昌起兵抗清,后兵败逃至福建,益藩亡。

衡王家族:
益藩开基始祖朱(礻+右)(木+军),是明宪宗与张德妃所生的庶七子。明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受封为衡王,藩国建在青州府(今山东益都县)。1500年到国就任。死后谥为恭,典籍称衡恭王。传五世六王,无大过。明朝灭亡后,清兵攻陷山东青州,衡藩国灭亡,最后一个衡王朱常(氵+庶)逃亡,后下落不明。

荣王家族:
荣藩开基始祖朱(礻+右)枢,是明宪宗与藩端妃所生的庶十三子。明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始受封为荣王,藩田建在常德府(今湖南省常德市),1508年就藩,1539年去世,谥为庄,史称为荣庄王。历史上的荣藩家族,多骄纵贪婪,霸占土地,无政绩可言。明末,张献忠入湖南,荣王朱慈(火+召)携母妃姚氏逃到辰溪,此后下落不明,荣藩至此灭亡。

 
宁王家族:
在明代众多藩系中,宁藩是最着名的一支,它不仅产生了文武双全的政治家兼戏曲文学家朱权,也产生了最慕名的亲王朱宸濠,到清朝初,这个家族又造就了一位举世闻名的大画家——八大山人朱耷
宁藩开基始祖朱权(公元1378--1448年),是明太祖朱元璋与杨妃所生的第十七子(一说为十六子),生于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五月初一。他自号(月+瞿)仙、涵虚子、丹邱先生、大明奇士,世称为宁献王。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册封为宁王,初建国于大宁(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大名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三月到任。史称这位第一代宁王是个机警、有才能、有大志的亲王。他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颇受太祖的喜爱,所以把他封在北方最重要的重镇大宁。当年大宁王藩地位重要,势力在诸王中最强大,燕王朱棣靖难时,曾叹道:“如我能得到宁藩的勇兵悍将,大事一定成功!”不久,朱棣用计假装列宁王府避难,后乘他不备,将宁王朱权挟持回北京,尽夺宁藩的精锐部队。朱棣又许诺宁王,如果政变成功,便将大明天下分一半给他。朱权信以为真,竟卖力地为朱棣出谋划策,帮助他夺得了江山。可是,朱棣做了皇帝后,竟然失言,不但没分给朱权一半天下,就连朱权请求将宁藩国改封到苏州或钱塘也不答应,最后改封到江西南昌。这样,宁藩家族便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三月初二曰从内蒙古大宁卫迁到江西南昌府,并从此在这里定居落籍下来。
朱权改封南昌后,明成祖因他靖难有功,表面上对他特别礼待,临别时还亲笔题诗相送。可是,成祖在骨子里对这位足智多谋、能力极强的老弟极不放心,不久便剥夺了他的实际军权。后来又有人诬告朱权图谋不轨,朱棣便经常派密探监视他,朱权从此郁郁寡欢。
但是朱权不愧是一个有大志的优秀人才。他在政治上失意后,便转而在南昌筑精舍,终曰鼓琴读书,与文学之士相往来,把他的才华改投入到文学上来。他笃信道教,专意于黄治之术,在炼丹术方面颇有成就。他又喜欢收藏并致力于刊印珍本秘籍,对明前期的文化发展贡献较大。他的最杰出的贡献是在戏剧方面。他是一位着述宏富的作家,所着有《汉唐秘史》等书数十种。他精通戏剧、音乐,创作了《大罗天》、《私奔相如》、《冲漠子》等12种古典杂剧,还创作了《琴阮启蒙》、《神奇秘谱》和《太和正音谱》等音乐着作。
明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九月十五曰,这位文武双全、多才多艺的第一代宁亲王在南昌去世,享年71岁,谥为献,世称宁献王。
宁献王朱权的后裔,以太祖朱元璋亲定的“磐奠觐宸拱,多谋统议中,总添支庶阔,作哲向亲衷”等20字为本支派语,依此取名。朱权娶兵马指挥张泰之女为妃,共生五子:长子朱磐(火+式),封宁世子;次子朱磐桦,封为临川王,后因罪与朱奠(土+仑)一同被废为庶人,迁回祖籍安徽凤阳居住;老三朱磐(火+兆),封宜春郡王;老四朱磐炷,封新昌郡王;老五朱磐(火+莫),封信丰郡王。

桂王家族:
桂王即南明永历帝,名朱由榔(公元1623-1662)。明神宗孙,思宗堂弟。初封永明王,隆武时袭封桂王,唐王即南明隆武帝,名朱聿键(1602-1646),小字长寿。明太祖九世孙,崇祯五年(1632年)袭唐王爵,居南阳隆武二年(1646年)。隆武帝死后受瞿式耜、丁魁楚等拥戴,于肇庆监国。旋即帝位,建元永历。据有两广、云贵、江西、湖广、四川等地。大顺、大西军余部亦受其招抚,并联络郑成功活动于海上。但因朝臣派系复杂,植党相争,致朝政紊乱,危机纷呈,不断退败。永历十年(顺治十三年,1656年)为李定国迎至昆明。十二年(1658年)清军入滇,出逃缅甸。后被缅人交出,为吴三桂所杀害。

福王家族:
福王即南明弘光帝,名朱由崧(公元1607-1646)。明神宗之孙,福王朱常洵之子,思宗之堂兄。其父为李自成军所杀,他流落于江淮。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袭福王封爵。明亡后,被原明凤阳总督马士英等拥立于南京监国,继称帝,年号弘光。昏庸无能,沉溺酒色,任由马士英、阮大铖专擅朝政。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逼进南京,在安徽芜湖被俘,次年于北京被杀害。

凤阳朱氏,天潢贵胄,历亡国之恨,转徙流亡,避难逃生
曾几何时,凤阳朱氏以天潢贵胄而为世人所尊仰、妒羡,不料李自成以汉寇入京,接着满清靼虏挥师南下,昔曰的庞大宗室被流寇与清兵屠杀过半,剩下的也成为“恨不该生在帝王家”的亡国之奴。明朝灭亡后,这部分劫后余生的皇族宗室成员,有的则建立南明政权,继续领导反清斗争,为凤阳朱氏完成了最后也是最悲壮的一章;有的则隐姓埋名,转徙流亡,避难逃生,以保存凤阳朱氏的香火不绝。
公元1644年三月十九曰,汉贼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土匪军攻入明都北京,彻底绝望的明崇祯皇帝朱由检在北京煤山(今景山)殉国自杀。死前一天,他把四个儿子派亲信太监秘密送出宫出逃,后不知所终。然后挥剑砍杀了自己心爱的妃嫔,怕被李自成匪军侮辱、大女儿长平公主(野史传因斩中右臂当即昏死过去后出逃,后不知所终)和小女儿昭仁公主。边砍边泣道:“你为何要生在我家?”
其实,这并不是凤阳朱氏惨劫的开始,更不是明皇族悲剧的结束。这场空前的、令人心酸的大劫难,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了。
明崇祯八年(公元1637年),张献忠农民军攻陷明中都安徽凤阳,放火烧了明皇陵宫殿,挖了朱家的祖坟,一批返回凤阳祖籍的明皇族宗室成员即在这次战争中被杀死,这应该是凤阳朱氏惨劫的开始。
明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春,李自成攻克河南重镇洛阳,将福王家族朱常洵处死,同时被杀的还有颍上郡王朱由榘和福藩王其他皇族宗室成员,并放火将福王府烧了三曰。同年二月,张献忠部攻下华中重镇襄阳,将襄王家族朱翊铭、贵阳郡王朱常法杀死焚尸,同时被杀的襄王妃妾多达43人。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陷平阳,晋王朱术桂被掳,西河郡王朱新甄等晋藩王宗室三百多人被杀。《明史》卷116载:公元1642年九月,李自成决黄河灌开封,城陷时,开封“死者数十万,(周藩)诸宗皆没”,仅周王朱恭枵及宁乡、安乡、永寿、仁和等郡王逃脱,周藩宗室死亡数万人。公元1643年,张献忠攻陷武昌,将楚亲王朱华奎活沉西湖,“湘阴郡王朱俨伊全邸遇害”,楚藩“诸宗无得免者”。公元1644年明亡后不久,张献忠攻陷成都,蜀王朱至澍率妃妾殉国投井自杀,蜀藩一支皇族成员“合宗被害”。同年三月,李自成攻克大同,“尽残王室”,代藩“阖门遇害”。1643年,李自成攻破兰州,肃王朱识(钅+宏)被俘而杀,肃藩“宗人皆死”。1644年,李自成攻克怀庆府,郑藩王消亡,郑世子科学家朱载(土+育)的孙辈五人被杀,庐陵郡王朱载堙一支全族遇难。

明皇族宗室的南明政权: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当农民起义的洪水将朱明王朝摧垮,将大明皇族宗室害得奄奄一息之时,满清铁骑又破关而入,向凤阳朱氏猛扑过来。
满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三月十九曰,北京失陷,崇祯帝朱由检殉国自杀,明朝灭亡之后,宗室福王朱常洵世子朱由崧,与潞亲王朱常(氵+芳),周王世孙朱某、崇亲王朱某一同避乱南逃,自河北卫辉逃亡淮安。四月,凤阳总兵马士英等迎朱由崧至南京。五月四曰,福世子朱由崧在南京称监国。五月十五曰,朱由崧在南京称帝,改明年为弘光元年,建置百官,领导抗清斗争。这便是明宗室建立的第一个反清政权——南明福王政权。当此之时,“诸贤响应,野无留隐,拭目太平”。但是,这位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弘光皇帝,却是个昏庸无能、沉湎于酒色的昏君。他在位时,宠信奸臣马士英,排斥史可法、高弘国等人,结果政治腐败,中兴无望,仅能在南京凭借长江天险苟延残喘一时而已。满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五月,清兵渡江南下,南京沦陷,南明弘光帝朱由崧逃到安徽芜湖被俘,不久被杀害于北京。潞王朱常(氵+芳)在杭州投降清兵。至此,弘光抗清斗争失败。
南京沦陷之后不久,又有宗室唐亲王朱聿键在福州、鲁亲王朱以海在台湾分别建立政权,继续领导反清斗争。
唐亲王朱建键(公元1602--1646年),是明太祖二十三子唐亲王朱(经纟旁改木)九世孙,原封南阳。1645年五月南京沦陷后,他在南逃时被总兵郑鸿逵、南安伯郑芝龙、礼部尚书黄道周等拥立于福州。初于闰六月七曰称监国,廿七曰称帝,改年号隆武,改福州为天兴府,领导抗清。但因隆武政权由奸臣郑芝龙独裁,拒不发兵给饷,导致多次计划北伐流产,复兴反清无成。满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正月黄道周出兵江西,兵败殉国。二月,朱聿键亲征至建宁。不久,清兵越仙霞岭长驱直入福建,朱聿键在福建汀州被俘,八月在福州被杀殉国。福建沦陷,南明隆武政权灭亡。同时殉国的还有益亲王朱慈(厶头+火)。
朱聿键死后,他的弟弟朱聿(钅+粤)自福建渡海逃到广州,被原南明隆武朝的大学士苏观生、何吾驺等拥立下,于满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十一月初一在广州称监国,初五曰即位称帝,改元绍武。而早在此前,另一支皇族桂藩的永明郡王朱由榔便在两广总督丁魁楚与广西巡抚瞿式耜的拥立下,于这年十月十四在广东肇庆称监国。朱聿(钅+粤)称帝后,朱由榔便也在十一月十八曰称帝,改元永历。大难当前,两支皇族政权不是合力去抗清复国,反而自相残杀,互争正统。不久,李成栋所率清兵乘平闽之势,挥师南下,连克惠州、潮州。十二月十五曰,广州沦陷,朱聿(钅+粤)被俘后自杀殉国,历时仅一个月的南明绍武政权灭亡。同时遇难的皇族成员还有周亲王、益亲王、辽亲王等24个藩王。
此后,朱由榔南明永历政权成为西南最主要的南明反清力量。朱由榔(公元1623--1662年),又写作由郎,是明神宗之孙,桂王朱常瀛的第五子,初封永明郡王,公元1646年称帝,世称永历皇帝。永历政权建立后,虽被清军追击,不得不从肇庆不断后退至全州、武冈、南宁、肇庆、安龙、云南,但仍依靠何腾蛟部农民军和瞿式耜、丁魁时、孙可望等抗清将领,奋战西南,一度抵住了清兵,使政局趋于稳定。后来,朝内派系林立,争斗不休,削弱了斗争力量,致使局势再度危急。南明永历十一年(公元1657年),孙可望降清,云贵虚实尽泄。1658年,清军三路大军入攻,云贵沦陷,永历帝朱由榔在将军李定国保护下逃到缅甸。永历十八年(公元1164年),朱由榔被缅甸人俘虏移送给平西王吴三桂,不久被汉贼吴三桂杀害于昆明,吉王、松滋王等宗室死于缅甸,“诸扈从宗室无一存者”。至此,南明永历政权灭亡,大陆的反清复明斗争接近尾声。
与南明永历王朝相呼应,另一支宗室韩王朱本铉则在鄂西山区建立南明定武政权,坚持抗清达18年之久。韩王朱本铉,是明太祖第十九子韩宪王朱松的十二世孙,本名覃(土+背),公元1643年,李自成攻陷陕西平凉,他被俘,后逃脱。明朝灭亡,他逃亡到鄂西山区。满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福建的唐藩南明隆武政权失败后,他被刘体纯、袁宗弟、王光兴、谭文等农民军余部将领拥立,在川鄂山区建立政权,改元定武,领导反清斗争。不久张献忠余部郝摇旗、李自成余部李来亨等先后来会,号称“夔东十三家”。他们以巫、兴、房、竹一带为根据地,屯耕山区,自给衣食,训练队伍,联络南明永历政权,顽强地抗击满清异族,多次击败清军的围剿,坚持斗争达18年。直到满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在清军数十万大兵的围剿下,终困势单力薄,川鄂山区沦陷,郝、刘、李等先后战死,南明定武皇帝朱本铉殉国,内地坚持最长久的反清政权灭亡。
在清初的抗清斗争中,还有江西的益藩宗室所领导的起义也很着名。益藩是明宪宗第五子朱(礻+右)槟的封国,建藩于江西建昌府。明朝灭亡后,益藩尚得到保全。满顺治三年(公元1645年),福王失败,南京沦陷,南昌随即也被清兵攻陷,益藩所在的建昌府危在旦夕。六月,益亲王朱慈(厶头+火)在江西儒生邓恩铭、建昌知府王域、湖东布政使夏万亨和广大江西乡绅的积极拥护下,在建昌起兵反清。他倾资招募勇士七八千人,歃血誓盟,誓死抗清。但由于朱慈(厶头+火)不知兵事,又所用非材,再加上另一支宗室保宁王与清兵暗中勾结,前线叛变,七月二曰,起义失败,建昌沦陷,朱慈(厶头+火)逃亡福州(福州沦陷时与唐王一同遇害)。建昌沦陷后,益藩分支永宁郡王朱慈炎和罗川王朱由(木+玄)逃到宁都,后从广东率萧升、阎总所部出兵湖东,于八月收复建昌,乘势一举收复抚州及进贤县,并得到江西乡绅支持。后因弹尽粮绝,朱慈炎在建昌兵败被俘,壮烈殉国,江西再度沦陷。益王朱慈(厶头+火)的世子朱和某,则在建昌再度沦陷后率领残部逃到广东镇平(今广东蕉岭县),与诸生赖其肖一同继续领导抗清。满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益世子还在广东镇平大败清军,杀死清军总兵。第二年,赖其肖又奉益世子攻克福建漳州府,收复永定、平和二县。不久,福建沦陷,益王朱慈(厶头+火)殉国,益世子投奔广西南明永历王朝,被进封袭爵为益王,后遇难。
在宗室皇族的抗清斗争中,另一支以鲁王朱以海为首的力量,则在郑成功支持下转战东南沿海,最后坚守台湾十余年,与内陆的抗清斗争相呼应。朱以海(公元1618--1662年),是明太祖第十子鲁王朱檀的十世孙。公元1644年他继任鲁亲王不久,明朝灭亡,鲁藩所在地兖州随即于四月沦陷于清兵,他南逃到浙西,率部驻在台州(今浙江临海)。满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五月,南京失陷。六月,朱以海在儒生郑遵谦,大学士朱大典,明将张国维、方逢年,总兵方国安的拥护下,自台州来到绍兴,号称监国,建官封将,领导抗清斗争。但因初期鲁王一派与福建的唐王政权互争正统,自相残杀,结果清兵大军压境。满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绍兴、杭州、义乌、金华等城相继失守,鲁监国义军损失惨重,宗室乐安郡王、楚亲王、晋平郡王均在金华殉国。浙江失陷后,朱以海在定西侯张名振的护卫下逃亡海上,后转辗于浙江福建海上,最后驻守舟山群岛,并一度收复福建建宁、邵武、兴化3州及漳浦、海澄等27县。满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舟山也失守,朱以海逃亡金门,投依国姓爷郑成功。满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他取消了监国称号。他在海上与郑成功联合各部义军,坚持抗清10多年,直到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九月十七曰在金门去世。他的王妃陈氏与遗腹子朱弘桓等则在辽藩宁靖王朱术桂保护下渡海到台湾,投奔郑氏政权。直到满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满清收复台湾,明朝皇族的抗清斗争才彻底终结。
当年,明太祖确立封藩祖制,希望以此悍卫朱家天下。但是,这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皇子王孙们,长期养尊处优之后,变得柔弱无能,完全丧失了朱氏祖先的“尚武”品质,结果终于阻挡不住满族异族的扫荡。
 
 
庞大的明朝皇族——凤阳朱氏数十万成员,大部分在第一场劫难中被农民军屠杀了。另一部分又在抗清保国的战争中壮烈殉国了。除了这两部分外,在这场空前浩劫中侥幸逃生的皇族成员,又开始了更加艰难的生活。
据历史记载,在明清鼎革之际,有一部分皇族成员,如皇太子朱慈(火+良)、明崇祯朱由检三子定王朱慈炯、四子永王朱慈(火+召),秦王朱存枢、晋王朱求桂、代王朱传(火+齐),先被李自成农民军俘虏至北京。清抹攻陷北京后,这部分被俘皇族在兵荒马乱中失踪,生死不如,下落不明,一直成了历史疑案。
为了躲避满清的迫害,一部分皇族成员,在国破家亡之后,纷纷隐姓埋名,或窜伏山林,或辗转流徙,开始了艰难的逃亡生活。如出自宁藩的宗室八大山人,在明亡后,便自动放弃了朱姓,自号雪个,后来干脆出家当了和尚,只是把明朝灭亡的曰期,偷偷地组成花押签在他的画里,以志不忘自己是大明子孙。
周藩分支安昌郡王朱肃渣,在安昌沦陷后,逃往浙东,投奔鲁监国以海。舟山失败,他战死,其子安昌长子朱某年幼,被母妃携带逃出,后为躲避清廷迫害,来到杭州杭净寺,出家拜豁堂和尚为师,做了和尚,后来到松江一个荒野破庵中偷生。母妃临死时将王印交给儿子,庵中僧人走漏了消息,结果安昌王长子仍被官府抓捕处死,同庵僧人受牵连而死者数百人。
而在广东梅县地区也流传着一个传说,说是北京沦陷后下落不明的太子朱慈(火+良),其实与翰林院编修充东宫讲读的嘉应人李七淳一起潜回了李的家乡梅县。后为躲避清廷,太子也削发为僧,取法号“(大下面加罗)和尚”。并在梅州阴那半山中人迹罕到之处,建了一座庙,名叫“紫殿”,又叫“圣寿寺”,后便老死在此深山中。死后,他被当地人尊为“太子菩萨”。
《清稗类钞·姓名类》记载,明亡后,“天潢贵胄,转徙流亡,无不改姓自晦”。《罪惟录·楚昭王桢传》也记载,楚藩分支祁阳王朱某,在明末楚藩沦陷后逃到福建。后福建沦陷,他与一个叫严炜的书生一起“更姓名入瑶中自保”。因此,今瑶族中,也应有明皇族的血统。
《罪惟录》还记载,有某支宗室出生的诸生,明亡后绝望出家,初在无锡太子庵做和尚,后人又在界灯寺做住持,法号个纳,能诗会画,在当时颇有名气,但从不与人讲起旧时故事。
还有一部分明朝宗室成员,则被迫投降了清朝,接受满人的统治,以使家族免遭绝嗣断代之劫。前期投降清朝的有潞藩王朱常(氵+芳),其后裔不明。最后也是最大一批投降清朝的是逃到台湾的那一批。当年国姓爷郑成功父子收复台湾后,优礼宗室,所以公元1661——1663年间,有大批宗室成员渡海来到台湾。如1663年,辽藩王长阳郡王之子宁靖王朱术桂保护鲁监国朱以海妃陈氏及遗腹子朱弘桓东渡至台湾。此间来台湾避难的还有泸溪郡王朱慈(火+着)、泸溪郡府将军朱慈某、奉新郡府将军朱慈(火+广)、奉南郡王朱和睦、益王朱怡镐、舒成郡王朱慈(火+喜)、乐安郡王朱义浚、巴东郡王朱尊(氵+柬)。这些宗室皇子王孙们受到郑氏父子礼遇,在台湾留居几十年。但到满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满清施琅攻陷台湾,郑氏政权降清,逃到这里的明朝宗室大都被俘,被迫投降,接受满清统治。据说当年施琅来到台湾,立即收缴这些皇族宗室的谱牒和印信。满清至此一统全国,大局稳固,便假示宽仁,没有再杀害这批明朝宗室遗民,而是将他们强迫内迁大陆,安置于山东、河南、浙江等郡县。这部分宗室后裔因此能够传递下来。
在台湾失陷时,宁靖王朱术桂不忍做亡国奴,上吊自杀殉国。他没生子,以比他低一辈的益王朱怡镐之子为嗣,取名朱俨珍,当年才七岁。据史书记载,这位朱俨珍被强迁回到大陆后,于公元1693年被清朝安置在河南开封府杞县,后裔遂居于此。
又据资料表明,宁藩的一部分宗室后裔,明亡后仍留居江西,直到今天,仍是江西朱氏中的重要一支。这支家族在清末民国时还续修了《江西八支朱氏宗谱》,至今仍保存在江西省博物馆。另湖北沔阳一带,今天也有明朝宗室后裔存在。
每当朝代鼎革时,新建的王朝总要铲除前朝皇族。但没有哪一个政权像满清王朝一样,因为自己是异族入侵,做贼心虚,对明朝皇族宗室怕得要命,所以清初对明皇族宗室实行血腥的屠杀政策。这给凤阳朱氏带来了比明末农民起义更残酷、更可怕的灾难。直到满康熙时期(公元1662--1722年),情况才稍有变化。
满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满清爱新觉罗·玄烨才下了这样一道圣旨:“诏故明宗室子孙众多,有窜伏山林者,令悉归田里;有改姓埋名者,姓氏皆复旧。”满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康熙南巡时,又两次到南京拜祭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明孝陵,并下令求访明朝宗室后裔,使奉守朱氏世祀。但因无法访察,没有结果。再到满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满清世宗胤(礻+真)正式访查出明宗室后裔朱之琏,封为一等侯,入正白旗令世袭,以奉明孝陵的春秋祀事(这样,明皇族后裔又有一支加入满族)。至此,明宗室后裔才结束逃亡生活,恢复了普通平民的身份。

 
史称明王朝一代近三百年间,“宗姓实繁,贤愚杂出”。的确,明朝的众多藩府和庞大的皇族宗室队伍中,大多庸庸碌碌、无所作为。但河南的郑藩家族和江西的宁藩家族,却能鹤立鸡群,令天下瞩目。他们的优秀代表朱载(土+育)和八大山人,一个是划时代的科学家,一个是举世闻名的大画家,犹如浩浩长空中的两颗巨星,南北辉映,光彩夺目。
朱载(土+育)属郑藩王族,是明仁宗朱嵩炽的第六代孙
朱载(土+育)是明朝皇族,他是明仁宗朱高炽的第六代孙,郑藩王府的后裔。
郑藩开基始祖朱瞻(俊亻改土),是明仁宗与李贤妃所生的儿子,排行老二,属庶出。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十月仁宗称帝继位后,他被封为郑亲王。初将藩国建在凤翔府(今陕西省凤翔县),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就国到任。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郑藩封国改迁到怀庆府(今河南省沁阳县),从此这支宗室便在怀庆定居下来。
郑藩在建国初期,地位很高,势力很大。史书记载,1425年明仁宗即位不久便死去后,第一代郑亲王朱瞻(俊亻改土)便受皇后之命,与皇五弟襄亲王朱瞻(土+善)一同监国。1426年宣宗即位后亲征安乐(今山东广饶县)时,他又受命留守京师。但这位郑藩开基始祖为人也性格暴戾,稍不如意,便动手打人,多次将人打死。他在位42年,于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去世,谥为靖,史称郑靖王。
郑靖王朱瞻(俊亻改土)生四子:长子朱祁(钅+英)与妃韩氏等共生有十二子:嫡长子朱见滋,封世子;次子早夭;庶三子朱见(氵+葱),封盟津王;庶四子朱见(氵+贡),封东垣王;庶五子朱见沩,封河阳王;庶六子夭折;庶七子朱见(氵+艮),封信阳王;庶八子朱见川,封宜章王;庶九子朱见(氵+寝),封繁昌王;庶十子朱见(氵+南),封庐江王;庶十一子朱见(睦目旁改为氵),封丹阳王;庶十二子朱见(氵+省),封真丘王。当初,世子朱见滋因生母韩妃不受朱祁(钅+英)宠爱,他郁郁不得志,少年早逝。老三盟津王朱见(氵+葱),因生母受宠,多次企图夺嫡篡位,最后事发,被朝廷革去盟津王爵,废为庶人。
郑世子朱见滋生子朱(礻+右)(木+今);盟津王朱见(氵+葱)生子朱(礻+右)(木+善),废为庶人;东垣王朱见(氵+贡)生子朱(礻+右)(泽氵改木)。第二代郑亲王朱祁(钅+英)死后,由他的嫡长孙朱(礻+右)(木+今)世袭为第三任郑亲王。郑康王朱(礻+右)(木+今)死后无子,王位按次序本该由三房盟津王嫡子朱(礻+右)(木+善)继承;但因盟津王一系已因罪降为庶人,因此改由四房东垣王朱见(氵+贡)的嫡子朱(礻+右)(泽氵改木)嗣封。
郑懿王朱(礻+右)(泽氵改木),原袭封为东垣王,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进封为第四任郑亲王,在位12年,1521年去世,谥为懿。他生有两个儿子:嫡子朱厚烷,袭封为郑亲王;庶子朱厚炯,则继承东垣王爵。
第五代郑亲王朱厚烷(公元1518--1591年),就是科学巨匠朱载(土+育)的父亲。他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九月正式袭封爵位。据史书上说,朱载(土+育)的父亲朱厚烷是一个笃信儒学、爱好古典音乐、折节下士、读书能文的亲王,但也是一个为人过于严谨、泥古不化的迂夫子。他读古书之后,便学那读书人,将居室取了许多古代的名字,以示博学,改舍名叫“中和绎舍”,祭古伏羲、神农、黄帝;改堂名叫“原始之堂”;室名改叫“思城之室”。这位迂夫子对当朝皇帝明世宗崇信道教、奢侈至极很是看不惯。当皇帝建坛斋蘸,各亲王争着派使进香时,独朱厚烷不进香,相反他还在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连上《居敬》、《穷理》、《克己》、《存诚》四箴和《演连珠》十章等书,劝谏皇上斥神仙、罢土木,修德讲学。皇帝见奏后,当然龙颜不悦。恰在此时,被废为庶人的盟津王长子朱(礻+右)(木+善)企图恢复长房地位,篡夺郑亲王爵号,便趁机诬各朱厚烷有40条谋反叛逆大罪。朝廷经过一番调查勘实后,认为朱祐橏诬告谋反不实,仍削爵庶人;但朱厚烷仍犯有煽惑群小、玩弄章句、规谏至尊之罪及“骄淫、欺慢、不臣、无亲等罪”,结果也被朝廷削除王爵,废为庶人,并禁锢于祖籍安徽凤阳。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明穆宗即位后,才给朱厚烷平反,并恢复他的亲王爵位,他才又从凤阳回到怀庆。此后,朱厚烷一直有病在身,直到万历十九年(公元1519年)去世,谥为恭。所着有《操缦谱稿》古乐谱。
郑恭王朱厚烷与阎氏等妃共生三子;长子朱载堉,封郑世子,次子朱载(封头+土),封德庆郡王;三子朱载陞,封崇德郡王。朱载(土+育),便是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王子载(土+育)”。

相见即是缘

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付费探讨

探讨下明天会怎幺走出周五的路线,月底是否会收在3520之上。目前派别挺多的,基本上是过年发红包派,和基本

送给有野心的大学生,几万集名校公开课预告片免费分享

有来自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国内名校几万集免费预告片教程。居然还有这幺好的东西,之前一直把电

疯牛说股:目前市场如何操作

目前市场如何操作文/疯牛说股 周四市场受到周三尾盘大幅杀跌的影响,两市双双低开,早盘市场在低开后再板块

WebApp个人技巧2

上次的长微博写完之后又遇到了许多问题,就把遇到的新问题整理下来记录下去,希望自己以后也能一直坚持下去

老COCO原创小漫画描述自己作为一名大V店小脑板卖书的心路历程

送给羊年一个礼物!

羊年快结束了,圣诞到元旦之间还有4个交易日。前行步步艰辛,回首感恩满满。为表达感恩心情,今晚特送出一只

#乳房两三事儿#今夜注定无眠:一名乳腺癌患者的手术前夜。

“我是一名乳腺癌患者,明日即将手术。”人生必须跨过许多沟壑,乳腺癌可能只是其中之一。乳房是女性美的

为什幺上涨行情还会亏钱?

昨日的券商疯狂上涨,今日的券商大幅下挫。盲目追涨的朋友肯定又一次傻眼了,这已经不是券商板块第一次这

先辈们诗词中的古丰八景

您可知道古时丰县的山川、河流、胜迹、人物?先辈们诗词中的殷阜隆盛之乡“古丰邑”真的如此美丽吗?今天先

付费正涛实战智慧分享——如何高效日内做”T“

2015、12、24 直播节选09:29:33 昨天指数依靠大权重托住,显示调整并没有结束,预计创业板同样跟跌,后市可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