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历代皇帝有哪些是嫡长子?
2015-12-19 19:45:18 | 来源:新浪微博 | 投稿:fiona514 | 编辑:小柯

原标题:历史上历代皇帝有哪些是嫡长子?

前两天看了一篇文章,里面说隋炀帝杨广不是嫡长子,李世民也不是嫡长子,突然想起来,以前看历代本纪的时候,“嫡长子”最后不能当上皇帝的,不是偶发事而是常态,能顺顺利利当上皇帝的,其实很少,于是就有了想法,要捋一下历代皇帝的出身。

首先说明定义:嫡长子,指的是由皇后产下的第一子,而不是同辈里面最大的长子,然后,为了避免宫廷政变及时代变化扰动,以产子时候其母亲是否是皇后计算,而不以封皇帝时候的最终结果计。

历代总结,按照严格定义,只有汉成帝刘骜,汉后少帝刘辩,东晋成帝司马衍,东晋哀帝司马丕,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魏文成帝拓跋浚,北齐幼主高恒,南朝宋元帝刘劭,南朝齐废帝萧宝卷,明英宗朱祁镇,明宪宗朱见深,明武宗朱厚照一十二人,在总统计的封号皇帝495人中,比例极小,而其中有所成就的,更是极少,所以所谓血统的嫡庶长次,也只是千百年流传的一纸荒唐言罢了。

由于先秦之前史料不足,单论几个着名的没什幺意义,所以从秦始皇称帝开始算:



秦朝不计灭六国前,从秦始皇开始:

秦始皇

按照我的标准,嬴政应该不算是嫡长子。历史上子异客居邯郸,见吕不韦歌姬赵姬而取之(其实历代皇帝其皇后的来源也很有意思,不过是一个更长的篇幅,按下不表),之后在赵国生下嬴政,其时子异不是庄襄王,所以不符合我定的标准,但是之后吕不韦推动子异成了秦王,赵姬直接就是秦王后,嬴政这个时候就成了标准的嫡长子。之后封太子,继王位理所当然(历代太子能这幺顺利当上皇帝的,其实也不多)。

秦二世

胡亥这个名字可能有些人不清楚,但说到赵高指鹿为马的典故,相信是都知道的。始皇帝的嫡长子太子是扶苏,但是最后当上皇帝的,是胡亥。政变始末大约是,始皇帝死的时候,赵高等人秘不发丧,之后杀死诸公子,逼死戍边的扶苏,之后推选胡亥当了皇帝。

结论

秦二世而灭,其实和继承制度关系不大,只是始皇帝留下的大坑,把后人坑死而已。但政变事件中,戍边的力量被极大削弱,直接导致汉初无法应对北方游牧民族。

西汉

秦汉之间,其实包含着很短的一段六国后人分封列国的事情,但其中大部分都是一朝而灭,所以不列入统计。计算从汉高祖开始。

汉高祖刘邦

刘邦出身混混,自然无所谓嫡长子,但以家族论,刘邦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

汉惠帝刘盈

刘盈算是命最好也最坏的皇帝之一,原因都是因为一个原因,他的母亲,是史上第一个以权位着名的皇后,所有为了当皇帝所需面临的各种斗争,已经全部被他母亲解决,当了皇帝之后,对各种事情没有话语权也是理所当然。

但刘盈出生于战乱年间,按照我的标准,不列入嫡长子。但以家族论,他是嫡长子。

西汉前少帝刘恭

这是个很悲哀的皇帝,其时刘盈皇后无子,于是从后宫选了一个儿子过继到皇后名下,然后杀了他的生母,显然其不是嫡子。

西汉后少帝刘弘

同上,唯一的区别是,吕后比他先死。

汉文帝刘桓

汉朝很多事情都发生很多次,比如同辈人死得差不多了,只能找个相对顺眼的当皇帝。刘桓就是这种事件的典型受益者,原先在平遥苦逼挖煤的代王,由于同辈基本都被吕后杀光了,白马盟的诸位只能找上刘桓当皇帝。

当然不是嫡长子。

汉景帝刘启

刘启出生的时候,刘桓还是代王,并且,其母亲窦氏还不是代王后,所以,当然不是嫡长子。不过,封皇帝的时候,原王后已经病死,其所生四子也先后离世,之后刘启就是长子,于是太子皇后一起封,从这个时候算的话,应该算是嫡长子,不过我的标准里面不算。

汉武帝刘彻

可以确定的是,刘启的皇后薄氏无后,于是后宫动乱都想自己儿子当皇帝,刘彻当然不是嫡长子。之后斗争后,刘彻封太子,刘彻母王氏封皇后。这个时候开始算起的话,刘彻的确算嫡长子。

汉昭帝刘弗陵

由于刘彻的万丈光芒,这个皇帝很容易被人忽视,首先,他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刘彻的嫡长子太子,皇后卫子夫子刘据由于巫蛊事件举族被灭,为了避免再产生之前历代太后太过强势的问题,在决定封刘弗陵之后,刘彻直接赐死其母钩戈夫人,所以刘弗陵无论如何也不算嫡子。

但是,刘弗陵终其一生没有后人,所以之后的皇帝,就是由汉武帝指定的顾命大臣霍光选定。

霍光这个人物很有意思,在很多时候,是和曹操比较的正面人物以及和伊尹比较的反面人物。即使在历代权臣里面,也是相当特殊的一位。

汉废帝刘贺

袁世凯都做了83天皇帝啊!这货当了27天皇帝就被赶回昌邑,算是史上标名的奇闻了。

汉宣帝刘询

原名刘病已,汉武帝刘彻曾孙, 戾太子刘据之孙,史皇孙刘进之子。刘彻时期,因为巫蛊之祸,刘据举族被灭,留下来的,只有当时尚在襁褓中的小孩子刘病已,到这种地步,应该没有人会想到,这个被收押在牢房里面,靠着狱卒看护的小孩子,最后能当上皇帝吧,简直是丑小鸭的现实终极增强版的故事。

以血统出生论,刘询的确是当之无愧的嫡长子,但以经历算,可以算是最苦命的嫡长子了。

汉元帝刘奭

我能吐槽说这个字超难打我没次都得复制粘贴幺。

刘奭生母是宣帝民间嫡妻许氏,当了皇帝之后,有个着名的小故事“寻故剑”,最后使霍光同意立许氏为后,但其出生在刘询既位之前,按照我的标准,不算嫡长子,之后,许氏被毒杀,霍光女成了皇后,不过随后刘询灭族霍氏,所以刘奭的地位基本没有变化就顺利即位了。

汉成帝刘骜

终于,汉朝第一个从出身,经历都完美的嫡长子出现了,刘骜生于刘询死前,所以直接封为皇太孙,虽有波折,但最后当上皇帝也算顺利。(历代太子能顺利当上皇帝的都不多,更何况太孙)。

汉哀帝刘欣

刘欣是刘骜的侄子,刘骜的问题和刘弗陵一样,无后,于是只能从侄子里面选,当然不算嫡长子。

汉平帝刘衎

这个算是悲哀的典型,正好遇上史上标名的权臣王莽,王莽要立幼子为帝,于是就选上了他,当然不可能是嫡长子,唯一值得一说的,就是汉平帝元始元年,正好是公元1年。

汉孺子刘婴

这个人比较特殊,按照实际事件,他没有当上皇帝,在太子位呆了几年之后,王莽篡位,他也就死了,没有下文。

总结

终西汉一朝,皇室最大的问题主要有三个:外戚,权臣,绝嗣。皇位更替大部分的原因,基本都是权臣操纵,在皇位更替中,外戚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很大时候,外戚和权臣是一体的,除此之外,绝嗣导致皇位更容易被权臣操纵也是一个问题。



王莽

这一位是史上标名的伪君子之一,从大臣当到皇帝,故事可以说很多,但就本主题来说,身份自然不可能是嫡长子。

东汉

汉光武帝刘秀

刘秀自民间而起,当然不可能是嫡长子,但其人在史书上的记载,真的到了让人怀疑是太史写YY小说的程度。

汉明帝刘庄

可以确认其母阴丽华的长子为刘阳,所以其人不是嫡长子。在其执政生涯中,最知名的事件,应该就是白马寺和班超了。

汉章帝刘炟

其母是贵人,并且终汉明帝一生未曾封后,所以刘炟不是嫡长子。

汉和帝刘肇

其母是后妃,但过继入窦皇后门下,之后又靠宦官干掉窦氏外戚,算是吹响了东汉宦官外戚内外斗的号角吧。

当然,不是嫡长子。

汉殇帝刘隆

由此人开始,东汉开始了幼儿皇帝的列表。

刘隆登基时候,刚满百日,之后在位220天后夭折。

其长兄刘胜由于“体弱”当不了皇帝,刘隆当然不是嫡长子。

汉安帝刘祜

这一位是外封王的儿子,当然不会是嫡长子。

东汉前少帝刘懿

这一位也是外封王的儿子,在位224天,也不是嫡长子,

汉顺帝刘保

这位是汉安帝刘祜的儿子,其母被皇后毒杀,当然不会是嫡长子,但他是正统的太子,这点很神奇,太子最后还是当上了皇帝,虽然过程曲折了点。

汉冲帝刘炳

刘炳即位的时候是一岁,去世的时候是两岁,其生母不是皇后,不算嫡长子。

汉质帝刘缵

又是一个外封王的儿子,涉及史上着名人物梁冀,在位一年就被毒死,时年9岁。

汉桓帝刘志

还是外封王的儿子,区别是,这一位联合宦官干掉了梁冀,然后联合宦官干掉了文官权臣。

汉灵帝刘宏

继续如上,这次被干掉的外戚叫窦武。

值得说的事情是,黄巾起义就是在此人执政期间发动的。

汉后少帝/弘农怀王刘辩

又一位超级正统的嫡长子太子到皇帝,可惜时代是三国前,天下大乱,在位1年不到,先后面对何进,董卓等豪强,最终成为第二位被废皇帝位的汉帝。

汉献帝刘协

刘辩兄弟,当然不是嫡长子,“挟天子以令诸侯”里面被挟的天子,“献”字封号,大约就是说他献皇位给了曹丕。

总结

贯穿整个东汉的主题,就是外戚,宦官,幼皇帝,皇室基本上成为了宦官及外戚的玩物,皇位更迭,很多时候取决于外戚以及宦官的意志。对于继承正统性的要求基本没有,出现大量的外封王的皇帝。

三国-魏

魏文帝曹丕

曹丕算是首代皇帝,其父亲曹操算是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之一,但是,曹丕出生的时候,曹操还在打拼,其母也不是正妻,当然不算嫡长子。但之后其母卞夫人成了正妻,从家族意义上来说,曹丕算是嫡长子了。

魏明帝曹睿

这位皇帝的母亲是史上着名美人甄姬,算是曹丕“尔妻子我养之”的实践之一,当然,曹睿不可能是嫡长子了。

他一生中所作的最大的错事,就是托孤司马懿(关于托孤人选,可谓是古往今来皇帝需要面临的第一大难题)。

魏少帝/齐王/邵陵厉公曹芳

曹睿绝嗣,于是找子侄即位,但是,有司马懿这位在,于是曹芳就从皇帝一路当到了邵陵县公。

高贵乡公曹髦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已经不是几个宦官就能搞定一切的时代了,于是理所当然失败被杀。当然,也不可能是嫡长子。

魏元帝/陈留王曹奂

宗室子弟,当然不是嫡长子,基本上受到了和汉献帝类似的待遇,被司马炎篡位。

三国-汉

昭烈帝刘备

作为三国演义前中期的主人公,成了最广为人知的皇帝之一。由穷而达的典范之一。其父早死,当然无所谓嫡长子。

后主刘禅

此间乐,不思蜀。按照身世,也算是嫡长子,但生于战乱,长于权臣,最后家国破灭,可悲可叹。当然,按照我的标准,在立国之前出生的,不算嫡长子。

三国-吴

吴大帝孙权

他有个很着名的哥哥,孙策,所以当然不是嫡长子。可以值得一说的是,孙权活了71岁,算是少有的长寿皇帝了。

吴废帝/会稽王孙亮

孙权幼子,看封号就知道这货很废,其母在孙权死前封后,按照家族意义,算是嫡长子,但按照我的标准,仍然不算嫡长子。

吴景帝孙休

又一位反抗权臣成功的皇帝,是孙亮兄,当然不是嫡长子。

吴末帝/乌程侯孙皓

还是宗室子弟,这位末代皇帝继位时,蜀汉已经灭亡,最后独木难支,成了末代吴皇。

总结

三国的主题,是乱世,是争霸,在各自的皇家,故事基本上是老子英雄儿狗蛋,都是二世就被权臣篡夺权位,相比较而言,没有对皇室多加干涉的诸葛亮的确可以算是整个时代少有的忠直之臣。

西晋

武帝司马炎

司马昭的嫡长子,虽然司马昭不是皇帝,但多少也值得一说。按照我的标准,当然不算。

惠帝司马衷

没记错的话,应该是首位真正意义上的“太上皇”,着名故事“何不食肉糜”的主人公,其生母是皇后,但在他之上还有个早夭的哥哥,所以应该算是嫡长子,但其一生颠沛流离,苦于诸王挟持,算是可悲的一生。

赵王司马伦

汉史最大的悲剧之一“五胡乱华”的导火索“八王之乱”参与人之一。司马懿子,当然不是嫡长子。

怀帝司马炽

司马衷兄弟,当然不是嫡长子,其一生见证五胡逐渐成长独立,最后被匈奴帝刘聪所杀。

愍帝司马邺

宗室子侄,当然不是嫡长子,同样为刘聪所杀。

总结

西晋一朝,前期主题是八王之乱,后期主题是五胡入华,皇室基本上都是傀儡,最后由于内乱消耗过多无法抵御外寇,可悲可叹。

东晋

元帝司马睿

好运气的典范吧,封疆在外,部下支持,皇室已灭,宗室登基。当然不是嫡长子。

明帝司马绍

长子而非嫡子,在位4年病死,年27岁。

成帝司马衍

又一位嫡长子,可喜可贺,可喜可贺。4岁继位,21终年,一生基本没有掌握权柄,被外戚权臣操纵,终其一朝,只有一场较大的叛乱,相比前辈,多少也算平和。

康帝司马岳

司马衍弟,当然不是嫡长子,其在位3年,处于外戚的阴影下,基本没有成就可言。

穆帝司马聃

已知的史料没有显示这一位不是嫡长子。1岁继位,19岁去世。虽然前一个外戚死了,但新的外戚又来了。

哀帝司马丕

还记得前一位司马岳吗?这一位是司马衍的嫡长子,皇位在叔叔那边转了两圈之后回到了司马丕手里,但这位追求的是修仙得道而不是治理国家,于是权臣啥的就不管了。

废帝/海西公司马奕

司马丕无后,于是又到了他兄弟司马奕当皇帝,然后遇上了历史着名人物桓温,皇位被废。

简文帝司马昱

历仕元、明、成、康、穆、哀、废帝七朝,司马睿幼子,登基的时候52岁,可见东晋一朝皇帝更替之频繁,真的是”皇位轮流坐,明年到我家“,然后这哥们当了8个月皇帝就挂了。当然不可能是嫡长子。

孝武帝司马曜

司马昱去世的当天封司马曜为太子,其母亲是司马昱唯一一个生了儿子的后宫姬妾,我的标准里面,这种不算嫡长子。其一生值得说的,就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着名战役”淝水之战。

安帝司马德宗

长子而非嫡子,史上着名笨蛋皇帝之一,冬夏不分。

恭帝司马德文

前面哥们的弟弟,各种内焦外患,先后经历桓玄,刘裕这两位史上级别的强者,各种屡败屡战,最终死于刘裕之手。

总结

东晋一朝,鲜明的特点是,各个皇帝要幺在位时间极短,要幺登基时候极幼,虽然不再有之前东汉时代幼皇夭折的情况了,但基本上在可以正式掌权之前就去世了。可以明显看到外戚以及权臣操纵的痕迹。

东晋本质上是北方汉人南下所建,所以北伐一直是东晋的主题,所有权臣都有过成功的北伐经历,但北伐的失败也会导致权臣失势并进一步导致皇位更迭。

另外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与西汉严格辈分代代传下不同东晋出现了大量弟承兄位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应该就是时间跨度较小,根本不容许子代继承的正常实施。

十六国

十六国各朝更替较多,不一一叙述。

桓楚

这个朝代比较特殊,初代皇帝桓玄灭亡东晋,但很快就被刘裕击败,总立国7年,大部分时间都是桓宗族以游击叛乱的形式战斗,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开国,所以不多加叙述。

南北朝-北

北魏

道武帝拓跋珪

十五岁称帝,开国皇帝醒目。十六国代国后人,从家族意义上来说,算是嫡长子,但以亡国之人而能再开帝国,可以算是奇人。

明元帝拓跋嗣

长子,但母亲不是皇后(这个原因类似汉昭,子贵母亡制度)。各种亲征,而且基本都能战而胜之,最后三十二岁积伤而亡。

太武帝拓跋焘

正统嫡长子,最大的功绩是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时代。另外一件事情是灭佛,史上“三武灭佛”的第一武。其一生以武力胜,但最后死于宫廷政变,可谓“胜国而不能胜人”。

南安王拓跋余

在位8个月的可悲角色,被权臣宗爱操纵,刚有自立的想法就被杀,悲剧中的悲剧。

文成帝拓跋浚

皇太孙,拓跋焘太子子,期间恢复了佛教的地位,云冈石窟始于此时。

献文帝拓跋弘

长子而非嫡子,11岁继位,15岁封太子,17岁传位太子,23岁亡故。

孝文帝元宏(原名拓跋宏)

长子非嫡子,最大的功绩是改姓氏,变制度,变鲜卑为汉。

宣武帝元恪

元宏次子,一生面对权臣,叛乱,起义等种种内患,虽然基本上都能平定,但消耗了大量国力。

孝明帝元诩

又一位次子,不幸的是遇到狠心的生母,死于毒杀。

殇帝元氏(元姑娘)

明帝唯一的后人,史上第一位女皇帝,相比后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其悲剧在于,她不是自己的努力,而是在襁褓之中被皇太后胡氏强推上位,在位一天即被废,除了封号,什幺也没有。

幼主元钊

三岁幼子,与胡后共沉水底。

孝庄帝元子攸

非皇室的嫡子,非长子。一生最大的目标是对抗权臣尔朱荣,最后虽然成功,但柱国之伤,不可弥补,没有尔朱荣的压制,天下大乱,元子攸最终被杀于三级佛寺。

废帝/长广王元晔

权臣立皇,最终被废。

节闵帝元恭

这是一位个人修养很高的皇帝,但为权臣操纵,终究悲剧。

废帝/安定王元朗

着名人物高欢操纵的傀儡,“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天子,一生悲剧不必多言。

孝武帝元脩

无礼无脑,先被遥废帝号,后被下臣所杀。

总结

北魏一朝,事实上统一了北方,这点很值得说道。贯穿北魏的话题,就是战斗。无论是与同样为胡人的草原各族战斗,还是与南朝的战斗,基本上来说,胜多败少,但在战斗中,如果皇室自己不行,就会导致武将掌权,这也是北魏后期武将可以操纵皇室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继承自汉武,贯穿北魏的“子贵母死”制度,也是一件比较特殊的事情。

东魏

孝静帝元善见

历史着名人物高欢,高洋先后出场,这一位末代皇帝也就只能拜拜了。

西魏

文帝元宝炬

在位17年的半傀儡皇帝,面对权臣宇文泰,双方基本上相处协和,属于少有的权臣与皇帝共处长年的例子。

废帝元钦

嫡长子,但其父在其出生时候尚且不是皇帝,不算我意指的嫡长子。登基后无法像他父亲一样与宇文泰相处,被杀。唯一值得说的是,历史上唯一一位后宫只有一名女子的皇帝,就是元钦,之后皇后宇文泰女也罹患而死,可谓生死同情。

恭帝元廓(又名拓跋廓)

元宝炬四子,这位皇帝终于熬到宇文泰病死,可惜一个宇文之后还有下一个宇文,最后被宇文觉逼迫禅让。

东西魏

两朝共同的话题是权臣。东魏的高氏,西魏的宇文氏,这两个朝代更近似于权臣夺位的过渡朝代,皇室虽有反抗但多被反扑,历代亡国之君大抵如此。

北齐

文宣帝高洋

非嫡长子,多受父兄遗泽,借父之威免西魏之战,但是北胡南梁不能免于一战,虽然身先士卒,战则必胜,但终究需要面对南北夹击。面对这个问题,高洋搞了一个大工程:修长城,现在的居庸关长城,就是那个时代修建的。

废帝高殷

家族意义上的嫡长子,但出生时间算的话,不是我意义上的嫡长子。有心治理权臣,可惜尾大不掉,虽有先父遗臣辅助,但还是在政变中失败。

孝昭帝高演

政变的成功者。但无法逃离擅杀幼皇的阴影,最后废太子而立兄弟。

武成帝高湛

高殷政变参与者之一,最后受位于高演。但终究还是逼奸皇嫂,杀灭高演后人。

后主高纬

嫡长子,但出生的时候并非皇家。才能无有而胆气皆无,终究是亡国之君。

安德王高延宗

战中称帝,终究受限于时代,兵败而亡。

幼主高恒

嫡长子,可惜国弱主昏,为北周追逐,高纬事急封帝,有名而无实,到父子被擒,更是连名义也没有了。

范阳王高绍义

末代皇室,塞外封皇。虽有名收聚遗民,但终究借土他方,最后为突厥所叛,也不算意外。

总结

北齐起于权臣,乱于政变,亡于外寇,虽有天才不能逆势,何况高洋之后,尽皆庸才。

北周

孝闵帝宇文觉

宇文泰三子。悲剧在于,真正让他登上皇位的,是其兄宇文护,在夺权中被杀。

明帝宇文毓

宇文泰嫡长子,家族意义上。我的标准不算。死因同上。

武帝宇文邕

宇文毓异母弟,干掉了宇文护,灭亡北齐,着名事迹还有“三武灭佛”的第二武。

宣帝宇文赟

宇文邕长子而非嫡子。着名事迹是“五后并立”,从事实上破坏了嫡出的正统性,最后自禅位于宇文阐,死前托孤杨坚。

静帝宇文阐(本名宇文衍)

长子,由于皇后众多,不认为是嫡子。九岁孩童,父皇托孤不力,身国皆亡。

总结

北周的悲剧在于,早期出力最大的人宇文护没有继位,导致宫廷不振,中期宇文邕虽然统一了北方,但之后后人托孤不当,权柄被夺。

北朝总结

北朝开始计算,是从北方统一开始的,立国者是五胡十六国的后人。注定了北朝的主题是战斗。北抗匈奴,南斗南朝,内斗权臣,外斗叛乱。皇室的稳定程度直接与皇室所持有的武力相关,各种“武”帝之外,基本上皇室都处于各种悲剧中,不是权臣操纵,就是武将动荡,也从事实上说明了,武力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南北朝-南

南朝宋

注意是南朝宋,不是南宋。

武帝刘裕

刘裕继续走前代权臣都走过的路,灭国自立。东晋最终的实际灭亡人。以家族论,他是嫡长子,但在我这里的定义,不属于嫡长子。

少帝刘义符

这位是长子,但不是嫡子,在位1年,年18岁,死于政变。

文帝刘义隆

宗室后人,代替楼上当了皇帝,之后干掉权臣,算是汉以后少有的非一代强势皇帝。其时有很多着名人物,陶渊明,檀道济等都是这个时代的人物。

元帝刘劭

这位是嫡长子,正统无比。但命运类似汉武帝太子刘据,因为巫蛊被猜忌,不过结局不一样,这位发起政变直接把前任干掉当了皇帝。

虽然出身很正,但得国极其不正,于是三个月后,就被干掉了。

孝武帝刘骏

这位是武装夺取政权的典范。镇军在外,闻皇室动乱,入朝平乱,自立为帝。

这位干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杀亲戚。

前废帝刘子业

这位按照家族论,算是嫡长子,但在我的定义里面,不算嫡长子。其人其事,只能用“败坏纲常”来形容。

宋书:废帝之事行着于篇。若夫武王数殷纣之衅,不能挂其万一;霍光书昌邑之过,未足举其毫厘。假以中才之君,有一于此,足以霣社残宗,污宫潴庙,况总斯恶以萃一人之体乎!其得亡,亦为幸矣。

明帝刘彧

刘义隆子,当然不是嫡长子。这位继承了南朝宋大杀宗族的特色,继续杀亲戚。

后废帝刘昱

这位算是长子,不是嫡子,在其老爹杀宗族的特色上,这一位开始杀普通人。虽然十五岁就被杀退位,但其作为皇帝的杀性,也算得上数一数二的强了。

顺帝刘准

又一位末代皇帝,十三岁的小孩子,什幺也没干就被杀了。这位是刘彧三子,当然不是嫡长子。这位在历史上地位并不重要,但他说的一句话却被流传下来:“愿生生世世,再不生帝王家”

总结

南朝宋,总结而言,就是为了避免从两晋以来的皇室宗族祸乱朝廷的问题,大肆打杀亲戚,最终导致皇室势力赢弱,最后被权臣夺位,举族灭尽,也算是求仁得仁,没有什幺好后悔的。除此之外,南朝宋的史书多有记载皇帝嗜杀的,但就我来看,这种更类似史官改笔,存在艺术加工的问题,未必可以依其断定。

南朝齐

高帝萧道成

又一位大臣逆袭皇帝的典型案例,虽然编了一堆故事说不得不反,但就结果来说,这位成功了。当然不是嫡长子。

武帝萧赜

这位在家族意义上,算是嫡长子,按照我的标准就不算了。当上太子之前,已经作为年轻小将活跃很久了。

废帝/郁林王萧昭业

皇太孙醒目,这位托天之幸皇太孙继位,虽然出生的时候萧道成还是大将军,不算我意义上的嫡长子,之后,就被下一位想要当皇帝的人物给干掉了。

废帝/海陵王萧昭文

上面哥们的弟弟,其余同上。没啥好说的。

明帝萧鸾

干掉前两个废帝的高手,历史上一般与王莽并称,都是一直当好人,最后借机夺权的。父母双亡,至少不算是我标准里的嫡长子。

废帝/东昏侯萧宝卷

老爹告诉他,要杀大臣,于是这位就照办了。这一位是真正的嫡长子,但结局并没有因为这一点有所改变,最终,滥杀激起群臣反抗,可以说是罪有应得。

和帝萧宝融

末代皇帝,时年十五,不是嫡长子。

总结

南朝齐一朝,基本上就是三个权臣的玩具,早期的萧道成,中期的萧鸾后期的萧衍

,皇室权位极度依赖军事力量以及宗族力量,皇位只是作为一个标志,其神圣性及其正统性完全被无视。

南朝梁

武帝萧衍

萧衍继续走萧道成的路子,大臣逆袭,没什幺好说的。这个人值得一说的是,他是历史上少有的长寿皇帝,活到85岁,可以算是养生有功了,历史上只有两个人物,乾隆和赵佗(秦将)的岁数比他大。其一生推崇佛教,在他的推动下,佛教得到了极大的传播,算是佛教宗教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临贺王萧正德

每个有个长寿前任皇帝的人都很不幸,这一位也不例外。身为义子,为了皇位,协助外将侯景叛乱杀死萧衍。

简文帝萧纲

这一位是着名诗词流派宫体诗的代表人物,从他开始,诗歌从前汉的古犷转为华丽,为唐诗打下基础。可惜身在皇家,还遇上了侯景。其母不是皇后,按照我的标准,不是嫡长子。

废帝/豫章王萧栋

又一位皇玄孙,可惜面对的是侯景而不是霍光,只有死路一条。没有证据表明这一位是嫡长子。

废帝/武陵王萧纪

萧衍子,萧衍死后,坐拥成都称帝,最后被元帝部署杀死,没啥好说的。

元帝萧绎

萧纲之弟,历史上着名画家、作者,打败侯景当了皇帝,首倡“读书无用”者,读书破万卷而国亡,最后焚灭古书万卷,可以算是历史上的文化罪人之一。而就其经历来说,应该有更高的历史地位。

闵帝萧渊明

元帝被北齐灭了之后,立萧渊明为帝,之后被陈霸先干掉。其人是萧衍侄子,当然不是嫡长子。

敬帝萧方智

元帝九子,这位的主题是陈霸先,最后被杀。

总结

萧衍作为世上最长寿的皇帝之一,其养生个人成就是极高的,但就全朝来说,南梁是失败的。萧衍自己带起来的侯景之乱,贯穿整个南梁史,之外北方朝廷的目光也开始南视,南梁很多事情,都在围绕两个主题,对于继位正统性,基本没人关注了。

西梁(后梁)

宣帝萧詧

西魏封帝于一隅,一生寄人篱下,算是一位比较悲剧的开国皇帝吧。

孝明帝萧岿

先皇三子,在位二十三年,虽然由于时代出身限制,不能大展宏图,但于乱世得善终,已经难得。另一件值得说的事情是,他女儿就是隋唐之际的着名皇后,隋炀萧后。

孝靖帝萧琮

没有办法考据其是否是嫡长子,只能确定到是封太子继位。这一位皇帝亲自入隋,结果后院起火,虽然隋文帝协助平叛,但失去的帝位却不可能回来了。

总结

西梁一朝,主题是归附。早期归附西魏,后期归附隋朝,虽然不失帝位,但已经没有皇家气象了。

南朝陈

武帝陈霸先

平民逆袭当皇帝的激励故事,先后解决侯景,王僧辩等着名人物。但其死后,被掘坟扬灰,可谓是悲惨到极点。

文帝陈蒨

陈霸先侄子,在位7年,多有文治之功。

废帝陈伯宗

皇后长子,但其出生的时候,陈蒨远未登基,我的算法里,不算嫡长子。被亲王权臣废位而死。

宣帝陈顼

文帝弟,废帝自立。但综合来说,行事并未超脱,算是不错的皇帝。

炀帝/后主陈叔宝

一曲后庭花成就的史上着名亡国君,着名诗人,虽然是嫡长子,但出生的时候,陈顼尚未登基,我的标准里不算。

总结

贯穿南陈的话题,基本上是清净。虽然皇室有过废立,但就下层来说,相对政治以及经济都比较清明,算是为乱世划上了一个相对比较完美的句号。

总结——南朝

历数南朝诸朝,基本上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与皇室的封王,权臣斗争,但从整体上来说,早期南朝都是自己内部在闹,主要是杀权臣,中期北方势力南视,主要是武将反叛,后期与隋朝对抗,主要是清明政治,中间种种变化,还是有很多区别的。

总结——南北朝

南北朝分开论史还是很有必要的。

南朝是两晋南下后的产物,代表的是中国古宫廷世家的势力,皇室多风雅而欠武功,北朝是五胡乱华的产物,代表的是塞外物竞天择的自然选择,皇室武力有余而才具不足。

这一点注定了继承北朝的隋朝能征南功成而南朝屡次北伐而成就有限。



隋文帝杨坚

被托孤的大臣,反叛而成皇帝。属于家族意义上的嫡长子,当然在我的体系里面不算。最大的功绩是统一了南北朝,从事实上完整地结束了乱世。

隋炀帝杨广

着名事迹之一就是干掉太子自己上位,当然不是嫡长子。历史上的名声类似王莽,想干的事情太多,最终在民变和叛乱中死去。

隋恭帝杨侑

同之前所有的忘国前专用于禅位的皇帝,这种不需要讲究嫡长子的。

隋秦王杨浩

前面的哥们是李渊所立,这位是宇文化及所立,同样没有什幺讲究。

隋越王杨侗

王世充挟的天子。杨昭次子。

评价

隋朝虽然两朝而灭,但其统一中国的意义重大,除此之外,杨广提出的科举制度,也是唐人无论如何都不能抹黑的内容。另一方面,从事实上来看,隋朝也没有摆脱前面北朝历代所面对的问题,就是世家武将纠合,操纵皇室废立。或者说,试图解决这一问题的杨广被反扑而死,不然估计会是隋武而非隋炀。



唐高祖李渊

虽然找了一堆理由,但为臣叛主是确凿无疑的。

唐太宗李世民

历史着名事件玄武门之变的受益者,基本走杨广的老路也就是干掉太子自己登基,当然不是嫡长子。

唐高宗李治

从最终结果来看,和他爹走的同一条路,嫡三子登基。

唐中宗李显

武则天三子。遇到史上最强母后,也只能自叹倒霉了。

唐睿宗李旦

武则天幼子。待遇同上。

南周则天大圣皇帝武曌(武则天)

虽然也是独立成代,但是鉴于之后的继位者是武则天子,所以不单独辟朝。

称武则天为古今宫斗第一人这点应该没人会反对。相比较纠结于宫廷琐碎的各种皇后皇妃,武则天登临大制,成功压制了李唐皇室反扑。就其成就来说,最大的功绩在于大规模启用寒门,从事实上收回了世家大族对朝政操纵的权利,在此之上,依赖武则天的寒门包括狄仁杰等历史明星在内,必须协助武则天对抗世家,也是这史上唯一一个真正的女皇帝可以在位15年的缘故之一。

唐中宗李显

重新继位的李显面对的问题是准备模仿前辈的韦后和上官婉儿,之后突发身死也只能说是理所当然。

唐殇帝/少帝李重茂

李显四子。韦后的预备禅位人。可惜面对史上级别的强人李隆基,只有死路一条。

唐睿宗李旦

有史上最强的儿子李隆基,重新继位没多少时间就禅让成太上皇了。

唐玄宗李隆基

李旦三子,上承武周遗泽,把科举制度发扬光大,使开元年间涌现大量寒门才子,开创了史上最大的文化盛世之一。惜乎晚节不保,有安史之乱,盛唐从此转衰。

唐肃宗李亨

李隆基三子,所有有强势父皇太子的毛病基本上没有一个避开,虽然李隆基的强势没有持续到最后,但同样没有在艰苦环境下奋斗的李亨,最后也只能饮恨于宫变。

唐代宗李豫

唐肃宗长子,是唐朝到目前为止第一个继位的长子,但其母产子的时候不是皇后,在我的标准里面,不算嫡长子,前半生安逸,后半生终于平定安史之乱,虽然才具有限留下诸多隐患,但以同样出身的其他皇长子来说,已经是难得的表现了。

唐德宗李适

唐代宗长子,不算嫡长子的理由同上。写了史上唯一一篇算是起作用的罪己诏,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唐朝的灭亡。

唐顺宗李诵

李适长子,李亨继位后出生,虽然其母当时不是皇后,但考虑到从三代前都是皇帝,所以李诵应该算嫡长子。但可惜的同样遇上强势而且命长的父皇,继位后基本没什幺成就在宫变中成了太上皇。

唐宪宗李纯

李诵长子,但不是嫡子。最大的成就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平定藩镇,从此唐朝稍有中兴之相。可惜太过信用宦官,终究死于宫变。

唐穆宗李恒

李纯三子,母亲是历史名将郭子仪孙女,李纯继位后才追封皇后。继位来源于宫变。

唐敬宗李湛

李恒长子,和其父一样沉迷玩乐,最终死于宫变。

唐宗李昂

李恒二子,得位于宫变,失势于宫变。可谓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唐武宗李炎

李恒五子,“三武灭佛”的第三武。后世一般把武宗执政期间会昌中兴的原因归结于毁佛成功。

唐宣宗李忱

李纯十三子。从宦官手中得位。其后文治上结束了蔓延多年的牛李党争,武功上反击吐蕃,唐朝得以再次中兴。史称“小太宗”。

唐懿宗李漼

李忱长子,骄奢无度,“佛骨才入于应门,龙已泣于苍野”典故的来源。把李忱带来稍好的气象重新推入深渊。

唐僖宗李儇

12岁继位。李漼五子。幼年继位,无法掌权。导致先代诸王压制的各方藩镇,因为应对四起的民乱,重新发展起来。虽然数出长安,但终究死于长安,可谓不失于国。

唐昭宗李晔

李漼七子。虽有救世之心,不再救世之时。在宦官内乱和藩镇挟持中死去。

唐哀帝李柷

李晔九子。朱全忠终于想起来要搞个皇帝禅让了,于是李柷就这幺登基,就这幺死去。

总结

唐朝从太宗开始,就一直在对付世家门阀,经历武周,世家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之后的皇帝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就是外封的藩镇以及内部的宦官对政治的影响。在对皇位的废立上,玄宗之后,基本由宦官。但宦官本质上的非永续性,注定了所立的皇帝如果相要有所作为,很多时候还是能找到机会的,所以有唐一朝多有中兴。如果抛开所为,唐朝继承制度影响最大的,应该就是“宫变”了。

五代

后梁

太祖朱温

先是黄巢义军,之后叛入唐军,被赐名“全忠”。之后受禅登基。最终由于行事不章,被亲子刺死。

废帝/郢王朱友珪

朱温三子,得位不正,最终宫变自杀,可谓咎由自取。

末帝朱瑱(即朱友贞)

嫡子,但出生时,其父尚且不是皇帝,我的定义里面不算嫡长子。迫朱友珪自杀,后被李嗣源围困后自杀,可以说是有一因果。

总结-后梁

朱温起于民间,习气不改而致皇室不振。后两代皇帝都有节而无德,自杀而亡,颇无可言。

后唐

庄宗李存勖

李克用长子,五代武功最盛。基本统一中原,可惜最终死于宫变。

明宗李亶(即李嗣源)

李克用养子。真正的功高震主。武将而登基,最后死于皇子反叛。

闵帝李从厚

李嗣源三子。疑心重而无可信人。一生各种怀疑,最后把自己送到石敬瑭手中。

末帝李从珂

李嗣源养子,武力政变,但遭遇到石敬瑭,只能饮恨自焚。

总结-后唐

虽用唐名,却非李唐后嗣。李存勖代李唐用唐名,算李唐养子。李嗣源是李可用养子,李从珂是李嗣源养子。整个后唐的皇位一直在这种比较荒诞的气氛中交替。

后晋

高祖石敬瑭

史上第一位标明的卖国贼。卖燕云与契丹,致两宋之祸,可谓流毒数百年。

出帝石重贵

石敬瑭养子。欲抗契丹而不能,身死国破。

总结-后晋

石敬瑭卖燕云资敌导致中原失却门户,最终后晋两代而灭,而北方门户大开导致的中原战乱,延续到明初才算结束。

后汉

高祖刘暠

一生对抗石敬瑭遗留的契丹问题。最终收复中原。

隐帝刘承佑

嫡长子,但是我的标准里不算。逼反重臣,最后被近臣误杀。

后汉

后汉一直在解决后晋的遗留下的契丹问题,但终究受限于时代以及才具,两代而亡。

后周

太祖郭威

被逼反的武将。武功极盛,五代乱世开始结束。

世宗柴荣

郭威养子。五六年间南征北战,平定中原,但病死于取幽州之前,可谓悲哉。

恭帝柴宗训

柴荣四子。着名事件“黄袍加身”的受害者。

总结-后周

后周最值得说的,是武功。历太祖世宗两朝,基本平定中原,为以后的北宋统一天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总结-五代

总述而言,五代突出的三个词是,养子,契丹,藩镇。皇位继承,很多时候是被武力最大的养子所得。契丹作乱整个五代,并被石敬瑭带入中原,导致之后延续了数百年的北方胡祸。在之前朝代的权臣这种人物,在五代被藩镇所替代,皇室只是最强的藩镇,所以皇位的更替速度远超过历史上的其他时代。

北宋

宋太祖赵匡胤

“黄袍加身”直接受益人,当然不可能是嫡长子。最大的成就是,以“杯酒释兵权”的手段,使武将一定程度上退出了权力争霸的舞台,文官集团开始强势压制武官集团。

宋太宗赵炅

赵光义,“烛影斧声”事件受益人,弟既兄位,当然不是嫡长子。最大的成就是,统一了除北辽之外的中国。事实上确立了北宋文化正朔的地位。

宋真宗赵恒

太宗三子,长兄暴死,长子即位。虽然武力不足致使“澶渊之盟”,但由于战事少生而文治极盛,北宋历数文治,很多都是从这个时代开始的。

宋仁宗赵祯

真宗六子,继承前代而有文治繁华,虽武力不盛,但无论是西夏还是北辽,都没有南下进取之心,虽有岁供而无伤百姓。

宋英宗赵曙(义名王华)

外王后人过继为嗣,心求文治但受制于权臣,五年而终。

宋神宗赵顼

英宗长子,非嫡子,着名事迹为“熙宁变法”,王安石主持,最后事实上是失败了。

宋哲宗赵煦

神宗长子,非嫡子,等到高后死后,重新开立熙宁新法,朝政反复导致新旧两党的矛盾被更集中地放大。

宋徽宗赵佶

哲宗弟,“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联金伐辽,最后客死敌国。

宋钦宗赵桓

徽宗长子,国破之际受禅登基,无谋无断,终至国破家亡。

总结——北宋

北宋为了避免隋唐以来的武将对朝政皇室的影响,以自损臂膀的方式废去武功,终其一朝不能收回燕云。早期北方没有南顾之心的时候,可以安然发展文治,历代文人赞颂,大抵在此。中期皇室或有心思发展,但才具所限,除了导致新老两党对立,没有什幺作用,最后与虎谋皮,自得恶果。

南宋

宋高宗赵构

徽宗九子,虽然意求南安,但为了对抗武力极盛的金,不得不起用岳飞等人,在最后解除岳飞韩世忠等人军权,虽多言奸臣,但何尝不是皇帝有意。

宋正安帝/元懿太子赵旉(即赵敷)

赵构独子,母妃。苗刘兵变登基,三岁而夭。

宋孝宗赵昚

自赵昚开始,宋皇室重回赵匡胤后人。期间平反岳飞等武将,力主抗金,虽然北伐失败,但为南宋创造了相对安稳的发展环境。除此之外,乾淳年间,赵昚致力于平抚党争,在文治上也有十足的发展。

宋光宗赵淳

孝宗三子。十数年太子,步履寒冰,终致不孝之君。

宋宁宗赵扩

赵淳嫡次子。性温而无才,受制于权臣,内朝党争,对外与金战和反复,颇不足言。

宋理宗赵昀

外王内继。先遇史弥远,后见贾似道。联蒙灭金,虽近似前事,但无有国破之亡。

宋度宗赵禥

外王子。朝政被贾似道操纵,无失国之名,有失国之实。

宋恭帝赵显

度宗次子。国破家未亡,幼子入敌国。

宋端宗赵昰

度宗庶长子。卒年九岁,有忠臣不能柱国,虽力勇难当天倾,颠沛而亡。

宋少帝赵昺

崖山亡帝。

总结——南宋

南宋和北宋类似,躲不开的主题是北方,相比较北宋多少有五代遗泽,南宋立国的时候,承平多年,文盛而武衰,虽然皇帝或求战胜,但基本上屡战屡败,元兴之前或可维持,元起之后,举天下莫能与抗,有心救国,无力回天,悲哉。

除此之外,南宋皇室多禅让,多无后,也可以看得出皇室权威下降,朝政混乱的一些原因。



元太祖铁木真(成吉思汗)

世界级别的天灾。

元睿宗拖雷(监国)(也可那颜)

铁木真四子。监国之名,死后封位。

元太宗窝阔台(木亦坚汗)

铁木真三子。灭金伐宋,挥鞭西去,震撼世界。

乃马真后(称制)

无登基之名,有登基之实。而元朝分裂,也是自此开始。

元定宗贵由(贵由汗)

太宗长子。不能拨乱反正,导致元朝法度进一步混乱,虽武功尤盛,但无心指引,终不能持久。

海迷失后(称制)

诸王求权不能理,有制而不能断,溺死河中。

元宪宗蒙哥(蒙哥汗)

拖雷长子,世界级天灾。死于钓鱼山,带来的权位争端直接导致对欧洲的西征中断,蒙古征战世界的脚步,就此停滞。

元世祖忽必烈(薛禅汗)

蒙哥弟。灭宋立元,归化汉制。

元成宗铁穆耳(完泽笃汗)

忽必烈孙,无进取之心,有守成之行。

元武宗海山(曲律汗)

忽必烈次子次子长子(有点乱),治国有意而无方。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普颜笃汗)

武宗弟。恢复科举,崇儒敬佛,颇有文治。虽有失约之误,不失守成之德。

元英宗硕德八剌(格坚汗)

继续推进儒教,最终内乱被杀。出生的时候,其父尚未登基,不列入嫡长子。

泰定帝也孙铁木儿

忽必烈曾孙,兵变篡位,无封有号。

天顺帝阿速吉八

泰定帝子,两都之战兵败被杀。出生的时候,其父尚未登基,不列入嫡长子。

元文宗图帖睦尔(札牙笃汗)

武宗次子,皇位复得,足见武力阴谋。

元明宗和世瓎(忽都笃可汗)

自立篡位,毒杀而死。

元宁宗懿璘质班(宜林奇葆汉)

明宗次子,7岁幼子,在位53天夭折。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乌哈图汗)

有治心而非治时。明军北伐入大都,元朝自此退出中原。

元昭宗爱猷识理答腊(必里可图)

惠宗长子。立北元以抗明,然有志而非时,终究螳臂当车。

元益宗脱古思帖木儿(乌萨哈尔可汗)

北元末帝。为明军逐灭于漠北。

总结-元

元灭宋时,至南海而穷追。及至明破元时,虽漠北而不弃。世间虽无轮回,但何因何果,还是需要有些思量的。

从忽必烈改制为元,到朱元璋北伐入大都,历百年十一帝而亡。皇室交替基本上没有正常的继承节奏,很多都是自立篡位,武力虽盛,但内乱消耗频繁,导致百年之后,曾挥鞭世界的王朝,难有一军抗明。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

朱元璋起于微末,而能驱除胡虏,恢复中华,自古以得国论,其正无过于此。

明惠宗朱允炆(建文)

朱标二子,建文帝的悲剧在于,朱元璋为了防止武将篡权培养了一堆武力过盛的皇室。

明成祖朱棣(庙号初为明太宗)(永乐)

外王而登基,成就极多,北伐南征,结交海外,虽得位有亏,不失明君之称。

明仁宗朱高炽(洪熙)

朱棣长子,在位不足一年而亡,但其在位期间的许多调整遗留后世而成陈规,这点是很多短时间在位的皇帝做不到的。

明宣宗朱瞻基(宣德)

朱高炽长子,出生的时候朱棣尚未登记,不论入嫡长子。才具不足但多有贤臣,皇室与朝廷内部没有比较激化的矛盾,文治武功都有所发展,史称仁宣之治。

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天顺)

宣宗嫡长子。宠幸宦官而致土木堡之变,后七年之囚能重得大宝,也是非常经历。

明代宗朱祁钰(景泰)

皇帝外俘而立新帝,彰不屈之意。行事无章,致夺门之变,从龙附死。

明宪宗朱见深(成化)

朱祁镇嫡长子,平反于谦等人,多有文治,但开立西厂,自此明朝朝政开始内外斗争。

明孝宗朱佑樘(弘治)

朱见深三子,在史上最强宫斗者之一的万贵妃手下存活下来。期间政治清明,贤臣或出,以守成之君而言,已经是难得的成绩了。

明武宗朱厚照(正德)

孝宗嫡长子。明自英宗之后,武力渐微,至正德内平潘王之乱,外剿边疆外寇,武力重盛是不争的事实。但正德行事不检,被文官诟病,也是其比较大的问题所在。后世民间戏谑皇帝,多有正德,多少受这一点影响。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

武宗无后,外王即位,直接导致了延续多年的大礼议问题。二十八年不问朝而国治民安,贤臣或处,勇将逐现,所谓“垂拱而治”无过于此。

明穆宗朱载垕(隆庆)

世宗三子,在位六年,期间基本扫平了倭寇北疆的各种首尾,为后人发展留下了一个相对平和的环境。另外值得说的一点是,张居正就是在隆庆年间进入了内阁。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

穆宗三子,值得一说的事情,是“三大征”,也就是由明发军,协助属国对抗外寇或者内乱的事情。除此之外,因为社会稳定,文治也多有出彩之处。但对朝中党争不加梳理,导致党争问题进一步恶化也是万历的问题。

明光宗朱常洛(泰昌)

神宗长子,在位一个月就亡故,虽然或有举动,难见效益。

明熹宗朱由校(天启)

朱常洛长子。着名的“木匠皇帝”。但时代已经是后金崛起,内乱频发的时代,不能拨乱反正,反而沉迷小道,亲信宦官,终致明朝走向灭亡的脚步。

明思宗朱由检(崇祯)

朱常洛五子,有心无才,文官集团倒逼皇室,最终亡国之君亡国臣,自吊煤山,不悲之悲也。

总结——明

历数明朝,可以明显看出,外部势力对皇室更替的影响比较历代前朝已经少了很多。内阁制度的出现,使得很难再出现如汉唐一样权柄过大倒逼皇室的权臣。但是,内阁制度导致的从“大礼议”而起的皇室与文官集团的对抗,到明末进一步演化为“君不能信臣”的地步,应该算是明灭亡的直接原因吧。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开国皇帝,重复后金。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努尔哈赤八子,建国清。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

皇太极九子,母孝庄为妃,在顺治即位后才封皇太后。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

顺治三子,母孝康为妃,在康熙继位后才封皇太后。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雍正)

康熙四子,母孝恭为妃,雍正继位后,封皇太后。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

雍正四子,出生的时候,雍正尚未登基,母崇庆雍正登记后为妃,乾隆继位后封皇太后。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嘉庆)

乾隆十五子,母孝仪生前封皇贵妃,嘉庆继位后追封皇太后。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道光)

嘉庆嫡长子,出生时其父尚未继位,母孝淑在嘉庆登基后即封皇后。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咸丰)

道光四子,出生时母慈安尚未封后,后封皇后。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同治)

咸丰长子,母慈禧时为妃,同治登基后,封皇太后。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光绪)

同治侄子,母叶赫那拉。

清废帝爱新觉罗·溥仪(宣统)

道光曾孙,末年废帝。

总结——清

闭关锁国到国门迫开,广义上也算是外族入侵,思其立国,可得一二。清朝神奇的继承制度,导致除了道光恰逢其时,没有其他人比较接近嫡长子。

打赏的人

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杨宗纬首次内地诗歌演唱会素白描(下篇)

接前叙,话说杨宗纬绅士派头地轻哼起那首《对爱渴望》还变本加厉又加了首《哈啰寂寞》,无论是听现场还是手

【奇葩历史】钱钟书的名字为什幺要繁体?

12月19日,1988年的这一天,着名作家高尔基,额,说错了,是中国着名科普作家高士其逝世。这位第一个投奔延

一位尿毒症女生的微商之初

是的,这篇文章我写出来就是宣传我自己(微信lvjun1016)的一种手段!有的人会支持我,有的人会嘲笑我,有的

惠州12.17劫持人质事件悲剧简析

12月17日上午11时20分许,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某街道发生了一起持刀劫持女童事件,到了中午12时许,劫匪被

关于义气那点事儿

提起这个义字,大家都不陌生。 义,说文解字曰:己之威仪也。从我羊。 也就是说,义的本义是

选股大数据统计分析图(截至12月18日)

尼古丁

《尼古丁》
氧化成灰色,溶于黑夜中通过燃烧被机体吸收,渗入六腑就象月色在黑夜中,崇尚凄凉不出声响它

明光市公安局快速出警挽救三名落水群众

2015年12月19日早上7时57分,明光110接到报警,在明光市苏巷镇苏巷村罗郢新区有辆轿车开翻到水塘里。接警后

【鹿桃原创】重生之神烦竹马(中短篇/半现实)

第二十七章 两个发小的日常自从重生以来算是头一次和鹿晗分开,黄子韬在最初犯愁没人给自个儿暖被窝的情绪里

与伟哥商榷《绑定第三方oauth账号登陆的安全风险》

先上结论,以方便不想看后续分析的朋友:
(1)任何与第三方的任何形式对接,都要全盘考虑任何可能的攻击风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