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
2015-12-12 16:50:18 | 来源:新浪微博 | 投稿:中科大胡不归 | 编辑:小柯

原标题:读?书 |《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

以明语:

读书,在于求知、致用、通达、朴安。它作用于改变,作用于未来。读书,是读世界,读他人,也读自己。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欢迎每一位书友与我们共享“你的”阅读。

《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

以明读书会书友 李婧

王小波 着

上海文艺出版总社 上海锦秀文章出版社 出版

在现在这个物质丰富,或者说物欲横流的时代,精神显得匮乏,更显得奢侈而难得。如果这时有人说我有一个精神家园,要与你分享,而且去过那里参观过的人基本都给点赞,那幺这个家园应该会火起来。这就是我推荐这本书的主要原因。

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这本书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他的字里行间和他的精辟观点,所以和书的内容相比,无论我对这本书怎样介绍,怎样推荐,都不如直接看内容来得生动,来得过瘾。所以在这里我想以边议边读原文的方式和大家一起分享。

《我的精神家园》是王小波的一本杂文随笔选,书中文字是作者对人、对事如行云流水般毫无雕琢的自然记录,反映了他独特的思考过程。王小波和他的文字之所以能够广受关注,这与他的家庭背景、生活阅历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王小波在文中曾写到:

“从我记事开始,外面总是装着高音喇叭,没黑没夜地乱嚷嚷。从这些话里我知道了土平炉可以炼钢,这种东西和做饭的灶相仿,装了一台小鼓风机,嗡嗡地响着,好像一窝飞行的屎壳螂。炼出的东西是一团团火红的粘在一起的锅片子,看起来是牛屎的样子。有一位手持钢钎的叔叔说,这就是钢。那一年我只有六岁。以后有好长一段时间,一听到钢铁这个词,我就会想到牛屎。从那些话里我还知道了一亩地可以产三十万斤粮,然后我们就饿得要死。”

这就是王小波文字的风格,犀利、随性但又一针见血。正所谓文如其人,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王小波这个人。

王小波

王小波的官方头衔是当代着名学者、作家。1952年出生于北京一个革命知识分子家庭。王小波的父亲王方名先生,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是中国人民大学逻辑学领域的教授。1952年,也就是王小波出生的这一年,王老先生被错划为“阶级异己分子”,1979年得以平反。由于经历过“三反”、“文革”的一系列冲击,王老先生的家训是“不准孩子学文科,一律去学理工”。家庭境况突发变故对王小波的成长影响很大。

王小波16岁时经历了上山下乡,在云南农场当职工。20岁在山东当插队知青,后做民办教师。21岁返京,当工人。恢复高考后,27岁时的他作为老三届一员,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仅有的两个理科专业之一——贸易经济系。经过了11年的颠簸流离,终于又回到七八岁时到处乱跑、打枣、捅马蜂窝的人大校园里。

1982年毕业后,王小波先后在北京大学和人民大学教授数学和统计学。也正是在1982年,王小波开始了他名不见经传的写作生涯,开始写作他的第一本成名作——《黄金时代》。这本书历经十年才完成面世。

1997年,王小波因心脏病突发辞世,享年四十五岁。从打破沉默到1997年辞世,他先后两次获得“联合国”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其唯一一个剧本《东宫?西宫》在阿根廷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编剧奖。

王小波的有生之年大部分是处于沉默状态。从沉默到打破沉默,谈精神家园,是这本书的主线。所以我想从这条线上选两个点,和大家一起欣赏:第一个点是围绕“沉默的大多数”;第二个点是围绕“我的精神家园”。

“沉默的大多数”

“沉默”其实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可以是一种默许,也可以是一种婉拒。很多人奉行“沉默是金”,这时的沉默是一种生活方式,无对错之分,无好坏之别。王小波的沉默与他的经历有关,他选择的“沉默”是与“话语权”相对立的。关于沉默,王小波这样写到:

“有一件事大多数人都知道:我们可以在沉默和话语两种文化中选择。话语即权力,权力又是个好意思,所以的确有不少人挖空心思要打进话语的圈子,甚至在争夺‘话语权’。”

“我在沉默中过了很多年:插队、当工人、当大学生,后来又在大学里任过教。照我看,不管干什幺都可以保持沉默。当然,我还有一个终身爱好,就是写小说。但是写好了不拿去发表,同样也保持了沉默。至于沉默的理由,很是简单。那就是信不过话语圈。从我短短的人生经历来看,它是一座声名狼藉的疯人院。当时我怀疑的不是说过亩产三十万斤粮、炸过精神原子弹的那个话语圈,而是一切话语圈子。”

对“话语圈”如此不屑的王小波,在四十岁的时候打破了沉默。1992年,王小波和他的妻子李银河合着的《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出版。这是中国第一本关于同性恋研究的专着,这次研究对王小波本人的影响也非常大。

王小波与李银河 · 《他们的世界》

他在《沉默的大多数》中写道:

“做过这些研究之后,我忽然猛省到:所谓弱势群体,就是有些话没有说出来的人。就是因为这些话没有说出来,所以很多人以为他们不存在或者很遥远。在中国,人们以为同性恋者不存在。在外国,人们知道同性恋者存在,但不知道他们是谁。然后我又猛省到自己也属于古往今来最大的一个弱势群体,就是沉默的大多数。这些人保持沉默的原因多种多样,有些人没能力、或者没有机会说话;还有些人有些隐情不便说话;还有一些人,因为种种原因,对于话语的世界有某些厌恶之情。我就属于这最后一种。”

说到这里,王小波话锋一转,他说,“作为最后一种人,也有义务谈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我觉得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沉默相对比较安全,比较容易,但如果大家都沉默,就会集体变成弱势群体。而打破沉默、“明辨是非”是一种义务,义务是必须要做的,不是可做可不做的。出于一种公共知识分子的责任和义务,他在四十岁时打破了沉默。

我想王小波值得尊敬的地方也正在于此。他经历过大跃进、文革时代,也经历过之后其他政治运动,但仍出于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敢于发声,而且他的出发点不是为自己,而是作为一名公共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

“我的精神家园”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一直打着一个问号,那就是王小波的精神家园到底是什幺样的?书中有一篇文章,题目就是“我的精神家园”。我急切地想在这里找到答案。读了第一遍之后,没懂。在读了三遍之后,我才懂了。

这篇文章记述的是小时候,王小波和哥哥因为偷看爸爸书柜里的书,时常被打,但仍然坚持不懈地偷看的这段经历。由于当时政治气氛紧张,王老先生把不宜摆在外面的书都锁了起来。这里面有奥维德的《变形记》、但丁的《十日谈》等。王小波说“看过了《变形记》,我对古希腊着了迷。井底之蛙也拥有一片天空,十三岁的孩子也可以有一片精神家园”。读到这里,我想也许就是这个被封的小小书柜,在两个孩子的内心播下了精神的图片。王小波的哥哥后来成为已故逻辑大师沈有鼎先生的弟子。王小波虽然在家训的束缚下选择了理科,但是这颗图片经过岁月浸染之后,顽强而执着地生根发芽,四十岁后,终于开花结果,并且硕果累累。我想这里就是王小波的精神家园,崇尚宽容、理性和人的良知,反对一切霸道的、不讲理的、教条主义的东西。

记得有次在部门读书会上,大家探讨了民族劣根性、民族特性以及我们国家精神层面的断层等问题。我想这本书真正的价值就在于它给沉默中、挣扎中、走出沉默但徘徊中的人们指出了一个终极的方向,一个终极的答案——这个答案超越了民族和国家的界限——那就是自由和理性,而对于社会知识分子,王小波给出的答案是“自由人文主义”,也就是真正以人为本的自由。

篇目推荐: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感谢李婧的信任与分享。

以明读书会诚挚欢迎各位书友来稿,与我们分享阅读和生活。

来稿可投递至:yimingdushuhui@sina.com,感谢支持!

每个人的思考都有力量,

每个人的思想都有价值。

多向对等交流,

发现更好的自己。



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致全体侠粉公开信

没想到,周末又成焦点了!首先股侠对上周看多,实际走势是阴跌,判断失误和误判给大家道个歉!每人都有自己

青青恋情

青青恋情
兰超
她的回头,我都紧张。我对她说道。因为这是我们最后几天了。同学的你,你要从这里转到其他

兔子每周星座运程 (2015年12月13号-12月19号)

下面的是上升和太阳都有影响哦。(不知道上升的,到我兔子星座查)每周星座运程(12月13号-12月19号)白羊座

天娱群星16发展展望及15回顾(12)

全情献给舞台、把音乐当艺术品雕琢的殿堂级艺术家、音乐人,赋予音乐生命的百变歌者,华语乐坛一股强劲的清

如何利用手中股票做T+0?

T是“T+0”的简称。T+0,是针对股市买卖T+1规则而产生的超短操作技巧。

目前股票操作执行T+1,是指当天买

多空保卫战,开始!

我不是运动选手,但看奥运时,就特别喜欢看体操及跳水这两个应项目,我国跳水非常棒的像伏明霞、熊倪及郭

致阿诚与王凯,一池春水待风起

看了《伪装者》电视剧,迫不及待的追了原着小说,更是不放过一丝出差的赶车时间刷了剧本小说,本文以电视剧

有一种痛让你终生难忘、刻骨铭心、随时丧命!

失恋后会很痛,甚至连呼吸都觉得痛,可是和肾绞痛相比呢?肾绞痛可以让你鬼哭狼嚎!但是谁没有失恋过,谁没

付费股林扫盲之决战分时:如何利用分时线研判行情走势

我以前普及了很多波段操作的知识,特别是趋势的判断及买卖点知识,我认为对于一般散户而言,能够抓住主要的

我渴望有个儿子。。。

我这大男人,就渴望有个儿子。今年夏天在海南一家很灵验的婆祖庙求了个儿子。听说,天天抱着,两年内必有儿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