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有3秒钟定则?
2015-12-11 08:35:20 | 来源:玩转帮会 | 投稿:佚名 | 编辑:小柯

原标题:人体有3秒钟定则?

神秘的3秒钟节奏

你也许是一个球迷,那你有没有掐表算过人们在赢球之后的拥抱时间?英国心理学家艾米斯·纳吉可留意过这件事情。她简介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21项运动赛事录像,并对赛后运动员与教练、队友与对手之间的拥抱进行了计时,结果发现,来自32个国家的运动员和教练,每次拥抱的时间平均为3秒。

而此前,科学家通过一项跨文化的研究就曾表明,人类行为的“3秒钟节奏”在生活中十分普遍:

科学家对世界上14种语言的口语进行了录音,分析后有趣地发现,每位说话者每隔3秒钟左右都要做一次短暂的间歇性停顿,即使是朗诵诗歌时也不例外;

两人握手时的相互摆动、抚摸孩子的亲昵表示、挥手告别等等,其动作节律要么在3秒钟后停止,要么在此基础上多次重复;

摄影师拍照片时,通常为一画面停留的时间均接近3秒或是其倍数;

在田径赛场上,从发出“预备”令到开始的时间间隔大约也是3秒钟;

交通信号灯由黄变红有3秒钟间歇,这样可使驾车者能从容刹车;

3秒或3秒倍数的广告镜头是最有收视效果的;

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也都遵循3秒钟的节奏,所以听起来非常悦耳;

美国的心理学家经过对1万多名约会者的资料进行研究后发现,在初次见面时,大多数人在3秒钟内就作出了是否和对方继续交往的决定;

……

不仅如此,我们的许多基本生理活动,如一次深呼吸,以及神经系统的某些功能运行,持续时间也是3秒。

3秒钟恰到好处

这一现象还不仅限于人类。一些哺乳动物和鸟类的某些生理活动也遵循这一规律。例如,科学家对生活在动物园中的长颈鹿、浣熊、熊猫和袋鼠等动物进行研究后发现,从咀嚼到排便,虽然它们的每一个动作持续时间相当多变,但平均是3秒钟。

凡此种种,让心理学家很早就产生一种猜测:3秒钟间隔也许是人类感知生命的一个基本单位,我们对于“此刻”的感知,大概就倾向于持续3秒钟。这个猜测简称为“3秒钟定则”。

你可不要小觑这短短的3秒钟。有神经生物学家认为,这一节奏从根本上塑造了人类自身和社会的进化。如果这个节奏时间缩短,比如缩短到10毫秒,那么尽管我们也许能够对外界潜在的威胁做出更快速的反应,但与之而来的副作用是,我们将时刻生活在恐惧和提心吊胆之中。例如在那种情况下,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一颗朝你呼啸而来的子弹,就像能看到一只铅球向你砸来一样。反之,如果节奏延长到1分钟,那么我们对自然界中发生的许多事情都将无法作出及时的反应。例如,在地震中如果需要1分钟才能反应过来,那么没等来得及逃跑,命可能就丢了。

总之,正是这恰到好处的3秒,使我们既能够适时地对外界的威胁作出反应,又能够比较从容地生活。任何改变都可能不利于我们的生存。

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3秒钟节奏”呢?这个秘密或许就藏在我们的大脑中。科学家认为,人的大脑对外界环境的景象每隔3秒钟要重新调整一次,因为大脑不能在同一时间内对繁杂的诸多外界景象同时作出反应。换句话说,客观事物每次作用于人脑并使之作出反应的时间约为3秒钟,不足3秒容易出现差错,超过3秒则显多余。

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日本这个S型公厕,会让灰尘蜘蛛无处遁形吗?

每隔一年的 9 月,在日本群马县,都要举行利用温泉区及古老民居作舞台,并以光复日本山村文化为目标的「中

南京要借鉴硅谷给科技公司盖楼,但画风不对啊

当科技创新成为热词,相关科技类公司的发展也就成为各个城市关注的重点。 比如南京,为了扶持当地科技类公

给路由器戴上保护套呗,还是Google做的哦

路由器在多数人印象中都是些黑白或深蓝色的方盒子。有的人可能只当路由器是无关紧要的科技配件,而在另一些

为什么古代没有“剩男剩女”?

中国古代其实是一个“早婚国家”,按照《礼记》所规定的男女成年标准来理解,古代嫁娶年龄一般是男20岁、女

美国队长踢飞福尔摩斯当人气王

克里斯伊凡的「美国队长」角色深植女粉丝的心,让他轻易击败英国男星班奈狄克康柏拜区。 英国男星班奈狄

原创科普|雾霾知多少—中国北上广VS美国前五大城市

近期新一轮雾霾笼罩中国北方地区。12月8日北京首次启动了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这是迄今为止北京发布的最高级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谷,不知道哪天状态就恢复了

我倾向于认为是「适应」。人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情绪调节对「适应过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

全世界最小的杀人事件,凶器是一只黄蜂

最近,岩井俊二监督的《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获得了文化厅媒体艺术祭动画部门的优秀赏。新闻详情>>这片无论

深夜惊奇·有奶子么

标题绝无冒犯之意,请伊犁朋友表生气,多多包涵。内容绝无冒犯之意,请各地朋友表生气,多多包涵。是这样,

#woshiPM训练营#深圳站:“非常6+1”组合

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是从一本书开始的,真正接触“产品经理”,是从一次活动开始的。11月29,“深圳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