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表现超预期 [热事件]
2017-08-14 10:41:36 | 来源:股城 | 投稿:萌萌 | 编辑:dations

原标题:中国经济的表现超预期 [热事件]

近几个月陆续公布的经济数据都指向一个基本事实:中国经济的表现超预期。这一事实反过来又改变了人们对中国经济未来的预期。

“中国经济再一次否定了消极论者的聒噪。”耶鲁大学杰克逊全球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罗奇在最近的一篇专栏文章中写道。这位“中国通”直言,自己正在目睹着这片土地上一场波澜壮阔的结构转变:制造业领衔的生产国模式将让位给服务业推动的消费国模式。

大观中国经济的表现超预期

近几个月陆续公布的经济数据都指向一个基本事实:中国经济的表现超预期。这一事实反过来又改变了人们对中国经济未来的预期。多位海内外经济学家对上证报记者表示,中国将继续发挥全球经济“稳定器”的作用,稳定的增长为经济改革提供了良好条件,二者形成良性循环。

“周期性恢复力”成支撑

亮眼内外需打通经脉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6.9%,延续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斯蒂芬·罗奇在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写道:2017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获得了周期性恢复力的强大支撑”。

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经济继续稳中向好,6月份制造业PMI为51.7%,连续11个月在景气区间。出口额同比增长15%。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同比增长10.4%。罗奇认为,这反映出家庭收入的迅速增长和电子商务推动力的日益强大。

下半年中国经济是否能延续稳中向好的趋势,从7月份主要经济指标中已可窥一斑。7月制造业PMI连续10个月运行在51%以上,PPI连续三个月持稳在5.5%,进出口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速。

罗奇认为,中国GDP的组成将从投资和出口的超快速增长,转变为增长相对缓慢的内部私人消费。因此,总体GDP增长将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应有之义。

瑞士宝盛银行亚洲区研究部主管马修斯对上证报记者表示,消费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动能,未来三到四年,消费或成为推动增长的主要动力。

另一方面,摩根士丹利的经济学家认为,更强劲的出口将帮助提升中国私营制造业的资本支出、为信贷下降带来缓冲。而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在下半年到2018年间将保持在10%左右的结构性高位,远高于2014至2016年间的4%至5%。

三调经济增速预期

海内外机构纷纷看好中国

内外需齐步发力令中国经济的“任督二脉”得以畅通,不少海内外机构都看好中国下半年的经济增长。

英国差价合约券商IG集团的市场策略分析师潘婧怡对上证报记者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出现了不可否认的强劲增长,两个季度都超过了6.5%的全年目标。尽管下半年房地产行业可能会给增长带来影响,但全球需求仍未显示出减弱的迹象,工业部门将继续支撑经济增长。

中金公司则表示,下半年经济增长将彰显“韧性”,实际GDP增速保持在6.8%,其中隐含的假设便是内需稳健增长和外需进一步复苏。下半年的宏观环境或将更有利于大消费、制造业升级以及出口相关行业的增长。

随着近期宏观经济数据向好,多家国内外研究机构纷纷宣布上调对中国经济的增长预期。申万宏源证券将三季度经济增速预期上调0.1个百分点至6.9%。该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指出,尽管7月PMI绝对值有所回落,但仍处于高景气区间。这意味着继二季度经济表现良好之后,三季度经济增长仍然值得期待。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则表示,三季度经济“不悲观、有韧性”。受益全球朱格拉周期外溢效应和国内企业有设备更新需求,下半年制造业投资将延续企稳、小幅回升的态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宣布将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上调0.1个和0.2个百分点至6.7%和6.4%。这是该机构年内第三次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渣打银行、花旗银行及野村证券都已经宣布将中国年度经济增速预期上调至6.8%,摩根大通则表示,中国有望继续成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器”。

“双改革”加速推进

稳增长从容护航

不过,外界也有部分舆论关注去杠杆和与之相关的房地产市场紧缩问题。罗奇指出,本质上,这也就是关注中国是否会出现“日本式停滞”。但他认为,中国拥有更大的储蓄缓冲和更小的主权债务负担,避免系统性风险的形势远远优于日本。

在企业层面,标普全球评级近日发布报告指出,上半年针对中国公司的正面评级行动超过负面评级行动,为两年半来首次。该公司评级信用分析师李国宜表示,受评公司信用风险趋于稳定得益于经济状况改善、大宗商品价格反弹、工业产出增加和成本控制等因素。

马修斯则表示:“有些人在猜测中国经济是不是出现了泡沫,但我并不认为是这样。”他表示,一线城市的楼市价格确实是很高,但应当把中国一线城市和纽约、伦敦和苏黎士这些经济和金融中心相比。

得益于超预期的短周期反弹,下半年的经济金融改革也将具有更加充裕的政策空间、更加稳固的政策定力。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指出,随着企业盈利的改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企混改这“双改革”有望加速推进,进而推动中国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并创造“L形”中的结构性生机。

潘婧怡也对上证报记者表示,借势全球需求的改善,经济增长为政府加速推进服务业及消费导向型经济的目标提供了空间。供给侧改革将促进中国经济加速增长,其长期影响可能更为明显。

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海内外纷纷对中国“刮目相看” [热事件]

近几个月陆续公布的经济数据都指向一个基本事实:中国经济的表现超预期。这一事实反过来又改变了人们对中国经济未来的预期。海内外纷纷对中国“刮目相看” “中国经济再一次否定了消极论者的聒噪。”耶鲁大学杰克逊全

金砖国家“黄金十年” [热事件]

2017年金砖国家经贸部长会议昨天在上海开幕。金砖国家贸易部长们和部分国际机构代表再次聚首,共同讨论促进投资便利化、促进贸易发展等议题,为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准备好务实经贸成果。共享中国经济发展红利转眼

中国经济稳中向好态势发展 [热事件]

非制造业PMI连续10个月保持在54%以上经济向好态势仍在延续,受天气因素影响,7月份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PMI均出现微幅回落,但制造业PMI连续10个月运行在51%以上,非制造业PMI也连续10个月保持在54%以上,表明中国经济

国新办召开发布会:传递中国经济四大重要信号 [热事件]

在上半年中国经济数据出炉后,国新办接连召开了一系列重磅新闻发布会,邀请多个部门的官员深度解读中国经济形势,期间传递出了有关中国经济的一系列重大信号,值得关注。信号一:看好下半年中国经济走势上半年中国经

中国经济企稳向好 [热事件]

7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9.1%,中国经济企稳向好态势更加清晰。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不少海外主流媒体都对中国经济“稳增长”“防风险”的表现保持了高度关注并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