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云端抢救人命再早一步,救护车变行动急诊室
2016-09-17 10:20:07 | 来源:ithome | 投稿:米阳 | 编辑:dations

原标题:靠云端抢救人命再早一步,救护车变行动急诊室

北市消防局从2012年开始推动云端行动急诊室的紧急救护服务,提早启动院前抢救,光是今年前8个月,就有148位因心肺功能停止的重症危急病患,因为行动急诊室早一步救助而成功救回一命。(图片来源/iThome)

每年消防急救案件超过上百万件,就算全台上千辆救护车投入,从通报、派遣救护车,到患者送达医院就医,平均还是得花上半小时。多数患者可以等待,但对心肺功能停止或脑中风等重症患者,这短短30分钟却是救命的关键黄金时间,救护车越早一步到达医院,急诊室团队就能越快接手救治。

每年得出动18万次紧急救护的新北市的救护作法却很不一样,光是去年,就有1,387车次的病患,不用等到抵达医院,只需6分钟等待救护车抵达后,直接在前往医院的救护车上接受诊疗。光是今年前8个月,就有148位心肺功能停止的危急患者,因为早一步救助而成功救回一命。

过去很多地方的消防救护人员,在患者到院前,只能消极採取辅助急救处置,而无法直接採用更有效的急救手段,因为,救护人员不是医师,所以患者往往到院后才能由急诊医师抢救,而容易丧失黄金抢救时间。但是新北市的医师早在救护车抵达现场第一时间,就能透过远端线上参与病患急救,即便人不在现场,也能做到立即线上指导,甚至到院前,医院已经召集好医疗人员,準备接手治疗。

靠云端建行动急诊室救护云

为何新北市的紧急救护作法特别不同?他们可以将急诊室系统提前延伸到院前启动,在救护车上就能早一步地展开抢救,这背后的关键IT技术,新北市消防局紧急救护科科长张冠吾自豪地说,「靠的正是利用云端技术建立的一个行动急诊室救护云,可以提前在救护车上启动急诊室的医疗急救流程,来实现新北市的云端救护。」

新北市消防局早从4年前开始推动这项云端救护行动急诊室(Mobile EMS Room,MER)专案计画,开始利用云端技术打造一个救护云环境,目的是希望以心肺功能停止、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脑中风和严重创伤这4种特殊时间急症患者为对象,提前启动院前抢救机制,以提高他们存活和身体癒后康复的机率。因为这4种会危及患者生命的急症,医学上皆属于会随时间消逝造成身体永久性伤害的重症,严重甚至让患者可能丧命,所以要成功抢救就得跟时间赛跑,一旦错失救命时间,即使之后送到医院后有在技术高超的医疗团队也回天乏术。

张冠吾表示,每件行动急诊室案件的救护流程都是从派遣端开始,由指挥中心专责人员依据每一个救护案件不同的病症描述,事先来鑒别是不是属于这4种急重症类型,藉此决定要不要派遣行动急诊室救护车辆前往现场救护。

目前新北市消防局採用2阶段派遣模式,来针对这4种重症患者进行救护,新北市消防局也是目前全台唯一有採取双轨派遣的消防单位。

在第一阶段,指挥中心会先派遣离现场最近的救护单位到场进行紧急处置,再由专门派遣人员判断是属于4大急重症后,启动第2阶段,也就是加派具备行动急诊室功能的救护车到场接手抢救,来缩短急症患者等待急救的时间,「从2013年开始运作至今,从派遣到达现场接触病患只须约6分钟完成。」他说。

不像传统救护人员只能帮危急患者做一些辅助紧急处置,如提供氧气罩呼吸、施行心肺复甦术等,相较之下,行动急诊室救护员能在救护车内为患者做到更多到院前的紧急医疗处置,如採取紧急插管、手动电击等急救手段,也能施打急救药物,来维持病患生命徵象,增加患者到院治疗的黄金救命时间。

新北市消防局利用云端技术打造一个能和现场救护环境同步的行动急诊室云端平台,目的是以4种急症患者为对象,提前启动院前抢救机制,以提高他们存活和身体癒后康复的机率,且此平台能串联指挥中心端、分队端、救护端和医院急诊系统,还加入了远距医生指导机制,让医院急诊值班人员和合作的医生,即使人不在现场,也能远端参与现场抢救。图片来源/新北市消防局

去年救护车行动急诊室提前救治1,387件

去年新北市紧急救护案件总共有186,808 件,其中这4大重症案件所占的比例以急性心肌梗塞最高为2.09%,其次则是心肺功能停止的1.69%,而急性脑中风与严重创伤各自也有1.47%和0.69%。而属于行动急诊室的急救案件全年约有1,387件,数量虽然只占全市救护次数比例的不到1%,但从新北市开始导入行动急诊室系统后,也逐步提高这4类重症患者的存活机率,以心肺骤停患者来说,张冠吾表示,去年多达有145人被成功救活,但还未导入前,2010年只救活了86人,甚至患者康复出院比例也比以前改善不少,从2010年的3.09%,到了2015年提高到6.9%,到今年, 救回人数更向上攀升,8个月内已成功救回148人。

张冠吾表示,新北市行动急诊室的紧急救护服务之所以能够针对这4种重症患者,做到比传统救护车能救活更多的人,甚至提高患者癒后康复的成功机率,不单单只是有加入更多的急救处置和配备更好的医疗设备,关键还是得靠IT协助才有办法达成。

新北市如何用IT改善传统紧急救护流程

为了提高这4类重症患者的存活和完全康复机率,新北市消防局4年前开始利用IT来改善传统紧急救护流程。他们在板桥总部消防大楼机房内,打造了一个行动急诊室云端平台,建立一个可以和现场救护环境同步的云端救护环境,能串联指挥派遣端、救护端和医院急诊系统,还引进了远距医生指导机制,让不论是派遣中心人员、医院急诊执班人员或医生,即使人不在现场,都能线上观看现场救护情况,随时追蹤病患状况。

以医院急诊端来说,张冠吾表示,传统救护车到院前一般都会对病患做检伤分类,这些检伤记录可以加快病患到院后的确诊时间,以缩短病患诊疗时程,但过去院前的救护端和院内流程,两者并无整合,医院急诊人员无法实际看到现场病患状况,两端之间也仅能以无线电方式沟通,没有良好的联繫管道,使得即使在救护车上已进行患者身体採集或量测,到院后仍得要重新在做一次,张冠吾也以一个心脏科救护案件来举例,心脏病患者到院后同样必须经过检伤、身体捡查后,才会通知心脏科医师来会诊,这段等待时间可能长达半小时,也压缩病患真正能被治疗的时间。

现在,病患到院前,张冠吾表示,医院急诊室系统就能够经过行动急诊室云端平台取得所有和病患相关的病情资讯,包括现场救护人员的评估报告及医疗设备记录下的病患生命徵象,如血压、心跳变化等,来随时掌握患者病情,急诊执班医师也能从远端持续监看救护车上病患的急救状况,而透过与院前救护端的流程整合,反而能取代院内检伤流程,甚至针对有危急的病患,提早在后送阶段,就能提前启动院内预警机制,病患还没到院,医院内就已召集相关医疗人员準备收置,来加快病患救治。

新北市这项行动急诊室专案,目前已经与包含台北市跟桃园在内的15家大型医院合作,例如亚东医院、万芳医院、马偕纪念医院、三军总医院、联合医院三重院区和台北慈济医院等。

另外透过行动急诊室的救护方式,也有助于改善传统管控救护品质的作法。张冠吾表示,过去要监看现场施救品质,得要加派护理师跟车,案件量多时,人力成本就是一大问题。

但现在,护理人员直接从线上就能观看每件救护案件执行过程中所有的医疗处置,不用人到现场,就能做到远距跟案,控管救护品质,不只是现场救护人员能看到,医院和合作的指导医师也都能同步监看现场施救过程,也提升了他们对于现场施救人员的信赖,未来可以更放心授权救护员现场进行更多急救措施,或是开放更多药物给予使用。

新北市行动急诊室救护车配备格外不同,例如车内提供能现场紧急处置的高阶医疗设备,还有能辅助病症评估的行动装置,例如手机等,连救护小组成员的资格,也都必须有高级救护员资格,例如新北市消防局莒光分队的5名行动急诊室队员全部都是高级急救员,能依法被授予在现场实施进阶的紧急医疗手段,也能给予患者施打药物,来抢救生命。

行动急诊室即时回传救护画面的关键

为了能够让现场救护画面能完整即时呈现,在现场停留阶段,行动急诊室队员头盔上会安装一组镜头,可以即时录製现场画面和收音,连在救护车内也都有加装摄影机, 一旦救护员离开现场后,画面就会自动切换到车上来显示,而每辆行动急诊室救护车上也配有多台医疗急救设备,比传统救护车能做到更完善的急救处置,例如装有一台高阶心电图测量仪器,能量测12导程心电图,就比只提供初步心电图检测的传统救护车的设备,能得到患者更多方位的生理资讯,甚至可以做为患者病情诊断的使用。「行动急诊室的医疗设备几乎已经贴近急诊专用等级。」张冠吾说。

平时出勤时,这些医疗器材则是被放进救护员随身携带的一个红颜色的急救医疗包内,这些医疗仪器可以记录下患者的生理资讯,如血氧、血压等,也具备连网功能。这些从镜头拍下的现场影音画面和仪器量测到的病患生理资讯,能够透过Wi-Fi,连上一台4G无线分享器,再将各项资讯透过4G行动网路,传送到后端的行动急诊室云端平台上,若是遇到没有网路的地方,这些病患生理资讯则会先储存在另一台工业平板装置中,等到恢复网路后再传送。

新北市消防局紧急救护科科长张冠吾说:「如何将医院内的急救流程,提前到院前启动,背后关键不是人力也不是设备投资,而是得靠云端技术,才有办法实现,这正是行动急诊室的技术核心价值所在。」

云端平台靠行动装置整合紧急救护流程

即时呈现场施救过程外,透过行动急诊室的云端平台,也能让紧急救护流程可以与行动装置更密切整合,来加快救护进行。救护车在现场停留阶段,行动急诊室急救员开始接触病患时,能利用手机上开启他们自行开发的专属App,来进行案件的评估,急救员可以依据现场病患生理状况,来填写评估指标,例如伤心指数、有无服用药物、昏迷指数几分,来判断是属于4大重症的哪一类,同时也能够依据目前的救护进度,例如到场、离场、到院等阶段,来启动相对应的的处置,如当现场急救人员接触到病患之后,该时段执班指导医师的手机即会接收到行动急诊室案件的发送通知,而医师能够利用手机App,以迅速查看该病患案件的现场评估指标,并立即线上下达指示;而离开现场前,救护员利用手机App选定后送医院后,负责接收病患的急诊室也会收到该案件的通知,以从急诊系统萤幕观看案件进行的情况和患者病理资讯。

救护车也有特殊设计强化派遣效率

不只是能将合作医师和医院端及早加入,变成紧急救护流程的一环,连救护车前座还配备有一个专为救护开发的车用导航平板(俗称车机)也能与后端的派遣系统串接,可以即时显示收到的派遣案件资讯,该车机内也具备GPS定位功能,当所属分队接收到派遣令后,可以自动在地图上显示急救患者的所在地点,派遣中心也能随时追蹤车子位置,掌控案件进度。另外车机下方还有一排按钮,可以详细记录各个救护时间点,例如出勤、到场、离场、到院等,救护员下车后也能改透过手机来接续记录,透过后端的行动急诊室云端平台,能做到救护人员跨手机和平板装置,来无缝完成救护作业。

目前新北市管辖的29个行政区内,共有64个消防分队总共配置有100多台的救护车辆,来提供现场紧急救助服务,截至今年,一共有22个小队已进驻有行动急诊室的救护车辆,现场随时待命,来抢救这4种重症患者,张冠吾表示,目前全市共有28辆行动急诊室救护车,今年底更将扩编增加到38辆。

张冠吾表示,通常每辆行动急诊室救护车辆配给有2到3名的紧急救护技术员,全部都是具备有高级救护资格的急救员,目前全新北市有424位高级救护员,被分派到配有行动急诊室救护车的分队。

不像一般救护员多属于中级或初级救护资格,只能给予病患基本的紧急处置,如提供氧气罩呼吸、施行心肺复甦术或是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并且也无法给予患者施打药物。

相较之下,行动急诊室的救护员可以获得较多的授权,能依法在急救现场採取如插管、手动电击等进阶紧急医疗处置,也可以给予患者施打药物,目前能允许为患者施打的急救药物多达6种,例如支气管扩张剂、胺碘酮等与心肺方面有关的急救药物,这些都是在做为维持病患生命徵象,增加救命机会的重要手段。

张冠吾表示,今年开始,将会在原本6种药物外新增加另外5种药物,例如和心脏急症有关的药剂,像是硝化甘油含片和双重抗血小板的抑制药物,还有呼吸道方面的药物治疗等 。

不过毕竟紧急救护员并不是医院急诊医生,即使有高级救护能力,事后仍须医师授权在救护记录上签名,以确保急救处置符合医疗规範。目前新北市也聘任一批急诊专科医师群提供线上指导,共有54人,採排班制,8小时为一班,每班有一个正班,2个备班。每位负责该时段的指导医师执勤不用待在医院,也不用亲自到场,只要手机有开就能接案,随时能查看病患案件的现场处置情况,在送医期间也能即时监看病患生命徵兆,还能同步利用手机给予现场人员指导,甚至现场救护人员面临医嘱授权外的危急状况,而非得要靠非常紧急措施才能救命时,例如施打还未开放的药物等,急救员也能迅速线上取得指导医师授权,来抢救生命。?

?新北市消防局今年也计画要将心脏科和神经科医师加入指导医师团队,来提高重症患者存活和完全康复的机率。张冠吾表示,目前担任行动急诊室救护的远距医生全都是急诊专科医师,但有时,针对一些需专门科别医师才能授权的紧急救护处置,急诊医师并没决定权限,例如,静脉血栓溶解剂是目前用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有效方法,但要下达静脉血栓溶解剂的注射命令 ,必须经得神经科医师的同意才能执行,但许多时候,等到神经科医师来到急诊室后,病患已经延误不少救治时间,甚至,这类的紧急医疗处置,因为伴随高风险,即使患者到院后,医院还得另外花时间说服家属,等到同意书签署后才能为患者施打,以致于容易错失3小时内施打血栓溶解剂的黄金抢救时间,而失去救治的机会。

未来,透过将心脏科和神经科医师纳入线上指导医师团队,张冠吾也表示,行动急诊室救护员到达现场后,一旦判断为脑中风患者,直接在院外就能叫回执班的神经科医师,而不是等到患者送医后才通知医生回院。

在送医途中,医师也能边利用远距方式,透过车上萤幕跟救护车上的病患家属对话,提前说服他们签署手术同意书,来缩短病患到院后施打药剂的等待时间。

张冠吾更计画明年把更多急诊医疗设备搬上救护车上来使用,早一步为患者採用更多进阶紧急处置,例如针对胸部外伤而造成张力性气胸的患者,可以紧急予以胸腔减压等,加快到院前的病患抢救时间。

?

?新北市行动急诊室救护车6大特色?

行动急诊室特色1:即时回传救护车现场画面

不只是急救员戴的头盔,连救护车内也都装有摄影机,可以立即录製现场影像和声音,将画面即时回传云端,让医院急诊室和指导医师,能随时监看救护车现场救护过程。

?

行动急诊室特色2:配备进阶急救医疗设备

救护车上医疗设备等级更高,甚至能诊断患者病情,如上图的红色医疗急救包内,配备一台比一般救护车还能取得更多患者生理资讯的12导程心电图仪器,协助病症判断。

?

行动急诊室特色3:靠行动App辅助病症评估

急救员接触患者后,能用行动App事先设好的评估指标来辅助评估患者病症,如伤心指数、有无服用药物、昏迷指数等,并将评估结果回传云端,让医院或医师等可即时查看。

?

行动急诊室特色4:配备救护专用导航平板

每台救护车前座配备专为救护开发的车用导航平板,能与后端派遣系统串接即时显示派遣资讯,也能迅速找出患者位置,缩短派遣反应时间,提高车辆灵活调度和派遣的能力。

?

行动急诊室特色5:急诊室提前接收即时病症情报

救护人员用手机App完成病情初步评估后,只要点选将送往的医院后,被选择的医院急诊室就能透过急诊室系统,接获患者病情的各种资讯,例如用App判断的病症评估等。

?

行动急诊室特色6:远端医生用手机提供救护指导

除医院外,另有一群线上医师,不用到救护车现场,也能用手机观看现场救护画面,还能线上下达治疗指示,遇到医嘱授权外的危急状况,也能迅速线上授权,抢救患者性命。

tags:急诊室   救护车   人命   云端   抢救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抢救恶视力 角膜塑型片矫正近视的好选择

(健康医疗网/记者林怡亭报道)开学了,不少学童在视力检查时,发现“近视”又加深了!李小弟曾在某个暑假频繁使用3C产品,结果短短2个月近视增加200度,自从接受角膜塑型片矫正后,散光从原先的350度降至75度、在白天

IBM云端新战略将聚焦产业云

产业云应用开始吹入台湾,台湾企业五达电通的农产品物流即时监控机制,能透过闸道器将资料传送到IBM的Bluemix云端平台进行分析,以即时监控农产品运输和销售流程。(图片来源/iThome) 近日IBM全球云端战略有新目

超强台风袭击台湾:救护车几乎被淹没

实拍超强台风尼伯特登录台湾男子欲关门却几乎被吹跑v.ifeng.com/news/society... 超强台风“杜鹃”登陆台湾 台北风力达13级 资讯 > 台海 > 正点新闻 2015-09-28 20:16:00 0 有奖调查 热播推荐成都美女街头穿婚纱拿房

政府机房瘦身绿能云端化 国发会:2020年减量逾7成

▲国发会2月景气对策信号“连9蓝”,国发会表示,第2季有机会好转。国发会今日表示,将启动政府机房瘦身计划,于2020年达成机房减量逾7成之目标,且初期行政院将投入约20亿元经费,打造各部会绿能云端资料中心,并以

孕期脚好肿? 这样挑鞋让孕妈咪漫步在云端

(健康医疗网/编辑部整理)孕妈咪在怀孕期间体重增加10~15公斤,身体负担变大;走路时,双腿、脚部压力也增加不少。不只脚部支撑压力增加,从脊椎、后下背及下肢结构也会改变,此时身体更需要稳定的支撑与保护,才可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