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温馨提示:拆穿电子支付的骗局看这里
2016-03-15 16:05:08 | 来源:中国丽人网 | 投稿:玮玮 | 编辑:dations

原标题:315温馨提示:拆穿电子支付的骗局看这里

315温馨提示:拆穿电子支付的骗局看这里

在我们享受电子支付带来的便利时,如何保障我们的账户资金安全呢?中国太平教你提升电子支付安全的最新举措和技术,拆穿电子支付的骗局,保证“指尖”的支付安全。

“积分兑换现金”?别点链接

“您的银行卡积分即将过期,登录网站可兑换1000元现金……”当您收到类似短信或电子邮件的时候,千万要提高警惕,更不要随意点击短信上的网址链接,一不小心您银行卡内的资金就会被不法分子“钓”走。

“网络钓鱼”是一种网络诈骗手段。骗子通过伪造合法网站(例如银行、网上购物网站等)或假冒合法单位名义(如银行等)发出欺诈邮件,骗取网络用户的个人金融数据,如卡号、密码等,进而盗取用户银行卡存款。

? 如果消费者对收到的所谓银行、运营商等相关短信存在疑问,建议暂时不要做任何操作,第一时间向银行网点工作人员咨询。认准各大银行的官方互联网网站、手机网站、信用卡积分兑换网站网址,要警惕通过搜索网址或点击他人、其他网站提供的链接方式登录。

? 通常网上银行及知名购物网站的支付页面经过加密保护,请留意浏览器网址栏的网址应该以https://开头,而非一般的http://。

? 确保电脑安全,可安装上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并定期更新杀毒软件,经常升级操作系统安全补丁,防范您的电脑受到恶意攻击或病毒的侵害。及时核对账单、信用卡和银行结算单。如果发现任何异常,请立即拨打发卡银行客服热线进行查询。

微信红包“有毒”?别扫二维码

在微信上收到陌生人红包,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件让人有些窃喜的事情,但如果这个红包“有毒”,消费者银行卡内的存款可能就会遭殃。

之前不法分子都是通过网络发布携带“木马”程序病毒的邮件、图片、软件、游戏等,近两年随着微信用户的增多,更多不法分子将目光盯上了微信红包。不法分子利用微信发布携带“木马”程序病毒的红包、中奖信息等,当不明真相的用户点击开红包或扫描二维码后,其中的“木马”程序病毒会入侵没有受到安全措施保护的手机中,截取用户的验证码短信,盗取用户的银行账号、密码和认证信息,进而盗取用户银行账户存款。

? 对于微信上收到的陌生人发送的红包不要轻易收取,更不要随便扫描来路不明的二维码,因为陌生人发送的假红包、中奖信息中包含的二维码可能植入病毒,很可能导致账户信息泄露,被不法分子利用盗刷网银、网上支付账户。如果长时间没有收到短信的用户,建议进行查看,以避免短信被不法分子截取。

? 对于网上收到的可疑邮件,不要轻易点击,不要接收陌生人发来的任何压缩包文件及其他类型文件,如确需下载,请先储存要检查的附件,再用最新的防毒程序扫描,证实没有问题后,再开启附件。

? 定期查询账户余额和明细。如果发现异常交易或账务差错,应及时与银行联系,避免损失。

公用Wi-Fi黑客能控制?别连接

如今公共场所免费Wi-Fi铺天盖地,“蹭网族”在无线网络中传输的银行、QQ账号、密码等个人信息,往往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

“钓鱼”Wi-Fi目的就是盗取用户账号密码。如果用户的手机连接已被黑客软件控制的Wi-Fi,在网站输入账号密码后,软件便自动截取到用户名、密码。如果连接不明公共Wi-Fi网购、操作网上银行,很可能威胁财产安全!

? 不要见到免费Wi-Fi就连接使用,要使用可靠的Wi-Fi接入点,如果电脑或手机里搜索到不知晓来路的Wi-Fi,尽量别碰;平时也要注意关闭手机和平板电脑等设备的无线网络自动连接功能,仅在需要的时候开启。在公共场所使用陌生Wi-Fi时,尽量不要进行与资金有关的银行转账和支付行为。

? 使用家里的Wi-Fi也要有防范意识,要将家中无线路由器的密码设置得复杂一些,采用强密码,最好是字母和数字的组合;无人使用时,一定要记得关闭无线路由器电源。

安全支付应有好习惯

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安全形势,各大金融机构也是各出奇招,为客户的财产安全保驾护航。我们除了要用好金融机构提供给我们的各种安全工具,比如手机验证码、预留信息等之外,各大金融机构纷纷表示,公众加强自身网络安全意识是重中之重。

安全的环境

1 尽量使用本人的电脑、固定电话、手机等终端办理电子支付。

2 请勿使用网吧等公共场所中的电脑登录网上银行,或进行网上支付。

3 请勿使用他人的手机进行手机银行签约、登录和交易操作。

4 请勿使用公用电话或电话的免提功能进行电话银行操作。

确保终端安全

1 及时安装、更新电脑和手机的杀毒软件、操作系统补丁。

2 从银行官方网站上下载安装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安全控件和客户端软件。

3 定期对电脑、手机等进行安全检测,防止病毒侵入。
牢记网址、客服电话

1 访问银行网站时,建议每次直接输入网址登录,确保网址的正确性。

2 请勿通过其他网址或链接方式间接访问银行网站,以防登录假冒银行网站。

3 使用电话银行时,应拨打银行公布的客服电话号码,不要拨打其他渠道提供的号码或使用经过其他号码连接的“电话银行服务”。

4 接收银行短信服务时,请谨慎识别短信发送号码。
设置个性密码

设置密码时,请不要使用连续、重复、简单的数字组合或与本人生日、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等相关的数字信息,建议将电子支付的登录密码与交易密码区分设置。

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

20151010湖北卫视生活帮:防范网络骗局

  现代的网络非常的发达经常会出现一些网络骗局的现象,着让我们防不慎

站长推荐: